大学英语教学融入中国文化的实践

大学英语教学融入中国文化的实践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越来越频繁,为促进对外交流和沟通,需要大量的英语专业人才。在“一带一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需要向世界展示自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是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结合“一带一路”的背景,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增强高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并且提高他们运用英语去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的才能,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向世界展示更加开放、更加现代化、更加多元化的中国。

关键词:“一带一路”;大学英语;中国文化;实践探究

“一带一路”是由国家领导人在2013年提出。它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特点,深化中国的改革开放力度,让世界更加认识中国、理解中国,增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大学教育能够为国家输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也是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要紧紧结合时展的要求,承担起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作用,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能够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文化失语现象非常严重

所谓文化失语现象,是指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熟练的运用英语去进行沟通和交流,并且对西方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了解,但是在阐述中国传统文化时,却无法准确的进行表达,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导致传统文化的魅力无法展现[1]。

(二)英语教学内容和形式没有更新

在当代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内容和形式的不足。一方面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所采取的教学内容没有及时更新,这样也就使得英语教学的内容与时展相脱节,没有帮助学生对现代化的中国有更深刻的了解。尤其是在“一带一路”中大力倡导的新兴产业,科技文化等,没有广泛涉猎。所以学生无法获得最新的前沿科技,在对外交流时,也没有能够有效的展示现代中国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形式上,采取的课堂教学方式,依然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听讲。尽管很多教师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但大多数的学生在课堂上并没有认真听讲,而是在课下拷贝教师的课件,从而进行复习。这样的方法也很难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没有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2]。

(三)大学生英语实践能力培养不足

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往往对理论知识过度关注,而没有重视英语知识的课堂实践,这样就使得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相脱节,导致学生无法有效的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而且在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依然以理论研究为主,并没有能够像普通高职学校一样建立课外实习基地,导致学生没有实习机会。尽管有一些学校,让学生进行毕业实践,但是很多学生实践的内容达不到“一带一路”的要求,也导致学生英语实践能力不够理想。

(四)跨文化教学内容不够完善

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国际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所以跨文化交际非常的关键。但是很多大学对文化教育重视不足,缺乏跨文化教学的课程内容。由于缺乏文化的了解,所以学生在英语学习时存在比较吃力的现象。此外,在高校开展跨文化教学时,大多数都是以英语文化为主,而“一带一路”途经的国家文化众多,如果学生对其他国家文化了解不够深入,也很容易导致跨文化交际活动效果不好。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融入中国文化的教学策略

(一)更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形式

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得到了明显提高,文化经济之间的交流形式也多种多样,为此必须要促进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握专业的英语知识,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所以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以TheWordEXPO作为案例,对世博会的发展历史以及世博会举办的目的进行分析,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了解上海世博会举办的意义。通过在上海2010年的世博会,不仅能够展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彰显民族智慧,而且也能够向世界展现出更加现代化,包容化的中国。通过对上海世博会的了解,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民族荣誉感。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一带一路”的相关背景,介绍我国前沿科技、现代文化等内容,让学生对现代的中国有着深入的了解,也能够促进学生对时事的关注,可以更好的获取知识。另外教师也必须及时的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增强对文化的把握[3]。

(二)利用移动终端促进中华文化的融合

现代社会移动设备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够促进沟通和交流,极大的方便了学生的学习。所以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充分的运用各种移动设备,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趣味性。通过中国文化的融合也能够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着更加深刻的感悟,促使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得到全面的延伸,打通课堂和生活中的界限,让学生能够更加自由轻松的进行学习。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移动设备建立学习小组,为学生推送中国文化的相关内容,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如何用英语表达传统的文化节日。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点滴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教师还可以将我国的传统习俗等特色词汇向学生分享,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4]。

(三)重视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提升

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学生有了更加广阔的对外交流平台。通过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对外活动之中,并且适当的运用英语知识来宣传中国文化,不仅能够增进当代中国大学生与世界各国大学生之间的情谊,而且也能够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大学生自信、独立、热情的一面。在实践的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大学生充分的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直面胆怯和说错话。只有通过反复不断的练习,才能够总结自己的不足。所以教师必须要积极创新口语和听力教学的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加自由流畅的进行表达。还可以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等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明显增强。此外大学还应该与社会企业进行有效合作,为学生打造实践平台,尤其是“一带一路”相关的企业,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增强自身的英语水平,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旅游的机会,开拓学生的视野[5]。

(四)完善大学英语中国文化教学的评价机制

在过去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估的过程中,往往采取课堂表现加期末考试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的评价方式很难促进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到社会实践,导致学生的视野受到局限。为了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励学生更好的掌握中国文化,可以将中国文化作为英语教学评判的内容。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进行考核,并且作为成绩的判断标准之一。还可以根据学生对文化理解的程度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中国文化活动之中,促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激励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得到有效提升[6]。

参考文献:

[1]王竞雄.江苏省大学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调查与思考[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8(4):19-21.

[2]张晴,张璐.基于产出导向法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之新探索[J].出版广角,2018(20):89-91.

[3]吴蜜琴.基于产出导向法的中国文化教学模式探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27(6):120-123.

[4]张婧.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37(12):134-136.

[5]周永英.大学英语课程中的中国文化教学策略探析[J].新西部,2018(35):45,39.

[6]张点.推进英语环境下的大学生中华文化传承教育[J].高教学刊,2018(22):68-70.

作者:房萍 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