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生实践能力研究

学前教育学生实践能力研究

1分“专项”研究

1.1卫生保健能力专项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和卫生保健能力。了解3-6岁孩子的身心状况,能够根据年龄特点、季节变化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能够指导孩子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能力的基本方法,能够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能够结合生活实际适时地进行安全教育,教给孩子简单的自救和求救方法。

1.2语言能力专项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语言能力极为重要,是实现沟通与互动的重要手段与表达方式。因此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语言能力专项训练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将从沟通能力、幼儿故事的创编与表演能力两个方面展开研究。

1.3艺术能力专项

艺术教育是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审美教育目的、落实教育目标的具体手段,是帮助学生获得有益的艺术学习经验,并能够有效地迁移到其他领域的知识。通过情感的激发、陶冶和升华,培养学生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我们将从幼儿歌曲弹唱能力、幼儿舞蹈创编与表演能力、幼儿美术能力三个方面展开研究。

1.4教育教学能力专项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指从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实施到教后评价,即从内化教材到外化教材整个过程的驾驭能力。我们将从幼儿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幼儿游戏编排与表演能力、课件制作能力、玩教具制作能力四个方面展开研究。再具体地分学科地细化其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2分“阶段”实施

2.1第一阶段:组建“教学实践能力”指导教师团队

(1)确立“校内”实践能力指导教师。组织其成员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部颁布2012年9月),让指导老师进入幼儿园与幼儿教师进行座谈交流以方便及时了解幼儿教育实际需要的技能和活动。

(2)确立“校外”实践能力指导教师。校外实践能力指导教师为有丰富经验的现任幼儿园教师。“校内”、“校外”协调合作,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开发实践课题。

2.2第二阶段:建构三大教学模块

(1)课堂教学模块。

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卫生学、幼儿园教法等22门课程的课堂教学,另外最具特色的是新增设“模拟课堂”。“模拟课堂”由校内实践能力指导教师组织授课,内容为“幼儿园探究式活动课程”五大领域。其主要内容是:先让教师模拟给定学生训练任务,然后学生根据教学目标来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最终完成教学设计。“模拟课堂”的教学方式与方法:运用信息技术:将多媒体、网络、视频、摄像等技术引入课堂教学。采用网络视频方式,组织学生观摩幼儿园教学活动,进行研讨和评析;拍摄制作幼儿园教学活动录像,引入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较为直观地拓展学生视野,以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完美结合。任务驱动法: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环境下,在讨论交流中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师用“任务”引导学生,学生根据“任务”的需求,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教师分配给学生的“任务”中都包含着新、旧知识,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完成一部分“任务”,但总会遇到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新知识,此时教师再将新知识用启发、引导的方式传授给他们,学生得到新知识、完成“任务”后又会得到一个“新的任务”,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就在这样的循环中得到切实提高。

(2)实践教学模块。

1)见习:每周固定一个半天的现场见习教学,如游戏教学、班级管理教学、幼儿园课程教学等专项教学见习。校内教学实践能力指导教师与外聘教学实践能力指导教师先要一起策划和准备能够满足教学需要的活动内容,等实践活动结束以后,双方还要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并将自己的教学体会和经验总结到“模拟课题”中。2)实习:让学生直接接触幼儿园的教学场景,深入班级体会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孩子零距离交流、沟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3)社会活动:利用假期参与社会实践。召开学生假期实习专题会议,布置实施方案和任务。假期结束后进行总结、交流、评价。在整个实践教学中突显出“三大结合”的特色。实现“中职课程”与“幼儿园探究式活动课程”相结合;“校内指导教师”与“外聘指导教师”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这三大结合,既能让中职课堂与幼儿园课堂紧密连接,又能发挥校内、校外实训教师的指导作用,还能使理论教学转化为实践技能。

(3)课外活动模块。

1)交流:邀请相关专家、知名园长、优秀毕业生来校与师生交流互动。2)竞赛:经常举行故事大会、演讲比赛、幼儿教师全能比赛、专项比赛、召开主题班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精神和学习兴趣。第三阶段:实施三大教学模块确立实验班,确立实习基地,调整学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由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型为“递进式”教学模式:从传统的课程教学直接进入实习阶段,学生无法融入其中,既不能和孩子交流互动,又不能组织教学。通过六个阶段“递进式”教学活动的设计,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体会、参与,循序渐进地完成角色的转换,从而养成教学实践能力。在实施三大教学模块中确立实践能力考核评价标准为:(1)考核主体的改革:校内“教学实践能力”指导教师、外聘“教学实践能力”指导教师、学生互评3个主体联合评分。(2)考核要素的改革:平时考核占50%,期末考试占50%。打破传统的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局面,注重教学实践能力的考核。对学生的幼儿园见习、实习及社会活动做情况记录,要求学生完成见习、实习报告,“教学实践能力”指导教师根据情况给予成绩评定,该成绩均记入学生总成绩之中。此考核办法必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创新精神。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理论教学仍占主导地位、实践教学场地受限、有经验的实训教师匮乏、学校对用人单位的需求了解不够等。因此培养学前教育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仍是学前教育工作者们研究和探索的方向,仍然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钻研、发现、积累和总结。

作者:刘宏丽 单位:锦州市艺术幼儿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