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风建设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学风建设问题及对策

摘要:学风建设凝聚着学校的办学精神、文化及理念,是高校取得长远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背景下,00后学生逐渐呈现出偏爱彰显个性、思想更为开放、独立性差等特点,给高校学风建设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形成了诸多的学风建设问题。在此背景下,高校应深入结合00后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想动态,从学生角度出发,探析学风建设所存在的现状与问题,从而探索出全新的学风建设策略及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00”后大学生;学风建设

我国教育部门曾在《切实改建和加强学风建设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学风是立德育人的客观要求,是大学文化、大学精神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学校办学的发展之魂与立校之本。良好的学风是增强高校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有效保障。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整体结构发生了深刻的转变,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逐渐成为学生生活学习的主体,并在潜移默化中转变了学生的思想观念,尤其是00后学生,在专业学习、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等层面上,呈现出新的发展特征,如果继续以传统的学风建设手段,营建学风体系,将难以满足现代教育以学生为本的现实要求,进而使诸多的建设问题不断突出。

一、00后学生的主要特征

(一)个性表达的能力较强

00后学生是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对互联网媒介的依赖性较强,并受互联网文化的影响,更加注重自身个性、观点及理念的表达,拥有着较强的个性表达能力。因此在专业学习中,更加突出个性,追求自我,对违背自身理想信念的课程或活动,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抵触情绪。然而由于00后学生的成长背景,导致学生思想观念比较薄弱,在借助数据平台获取外界知识,了解社会事件时,通常停留在事物表面,并根据自身的个性需求,对事件或事物进行主观臆断及评论,难以深入到事件或事物的本质。

(二)功利性阅读偏好严重

在新时代背景下,以微信、微博、新媒体为主要代表的网络社交平台,逐渐使学生形成追求“短平快”的“碎片化”阅读思维,对数据信息的获取观念较为浅薄,主要以信息者观点、态度为主要阅读目标,对表层内容的过分追求,忽视了对观点形成依据、内容具体结构的理解,导致学生对数据信息的理解始终停留在表层。与此同时,学生的碎片化阅读习惯,导致学生难以对内容较深、篇幅较长及逻辑复杂的教材知识形成较高的关注度,导致相关专业的教学效果不佳,无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高校学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对学风建设对象的认识模糊

学风建设的主要对象具体包括主客体两个层面。在学风建设工作的主体层面,我国专家及学者持有不同的见解,总体上可分为多重论与单一论两种。近些年,通过对学风建设的长期研究,能够逐渐理清学风建设的主客体间的内在联系,然而就学风建设对象的角色、定位等关系,却依旧存在着认识模糊的问题。譬如部分高校在建设工作中,注重于专业教师或学生,而部分院校则将重心置于高校辅导员上,俨然忽视了其它教职员工在学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导致学风建设无法找准问题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部分高校在探析主客体关系的过程中,缺乏对00后特征及特点的分析,使学风建设一直围绕在建设主体的层面上,没有深入到学生的思维理念当中。

(二)学风建设缺乏特色性与系统性

首先在系统性层面,高校在学风建设中,主要将个体的成绩作为主要建设内容,然而在整体层面上,具体包括宣传舆论、组织管理、物质精神等层面,却没有做到真正的均衡发展。譬如将精力与时间放在开展与筹备第二课堂上,却忽视了第一课堂的价值与地位等。其次,在特色性层面上,我国高校在教学质量、校园文化、办学理念及地域层面上拥有较大的差异性。然而在学风构建的过程中,却存在相互借鉴、模仿、套用知名院校成功模式的问题,然而在不同地域、文化背景及教学宗旨下,00后学生所表现出的行为特征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如果以标准化的学风建设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将难以实现预期的学风建设效果。此外,在学生建设中,也存在着行政化、功利化严重的问题,使得教育者的出谋划策能力、自我创新能力不断削弱,进而在自身利益的主导下,使学风建设与原有的建设初衷相违背。

三、00后大学生的学风建设路径

(一)明确学风建设的主客体关系

在传统的学风建设中,高校往往缺乏对学风建设主客体关系的认识,无法对工作内容进行多维度、多角度认识,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管理者应从主客体关系的维度上,探析学风建设的发展路径及方向。首先,明确其它教职员工在学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通过规章制度的手段,促使全校教职员工肩负起学风建设的责任。其次,深入分析00后学生的基本特征及认知规律,将学风建设的主要方向置于00后学生专业教学及能力培养的层面上。譬如,根据00后学生个性表达能力强的特征及特点,高校应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作为自身个性表达的重要方向及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渐认识到专业学习在自我成长中的价值和作用。而在学生数据信息获取习惯层面上,高校不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更需要通过“朋辈学习”的模式,引导学生形成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二)增强学风建设的特色性与系统性

首先,在增强学风建设系统性层面,高校应根据本校的宣传舆论、组织架构、物质精神及00后学生的发展特征及特点,加强对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重视,平衡两者间的发展关系,从而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学风建设的质量与效率。其次,在特色层面上,高校应在结合教学宗旨、地域文化、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符合00后思维理念及认知规律的学风体系。然而这并不代表高校不应模仿或借鉴知名院校的学风体系,而是要在模仿与借鉴中,汲取优秀的、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学风建设元素,从而在后续的学风构建中,创新出属于自身的学风构建体系。此外,在学风建设重心层面上,高校应始终以学生为根本、以人才培养为主导,规避功利化、行政化等思想问题的出现,以此保障学生建设的有效性与实效性。

(三)强化校园文化对学风建设的促进

校园文化是引领高校学风建设、党风建设及校风建设的基础,是蕴含在高校各项行政教育工作的思想理念。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高校应以00后学生的精神诉求、发展需求为核心,加强对教学环境的建设力度,以此帮助高校形成良好的学风建设机制。首先,将蕴含00后思想理念的现代文化、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先进文化及大学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使校园文化拥有较强的文化基础。其次,通过硬件与软件建设的方式,提升校园文化在学风建设的作用与价值,使艰苦卓绝、刻苦专研、持之以恒等学风建设内容,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进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构建出基于00后学生的学风建设机制。最后,在课堂教学中,专业教师或辅导员应根据校园文化对学风建设的要求,及时鼓励“拥有良好学习行为及习惯”的学生,并在情感沟通的过程中,构建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及学习风气。

(四)构建00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体系

由于在新时代背景下00后学生的较为突出的思想特征及心理特性,高校必须根据00后学生独有的学习特征,构建出科学合理的学风构建体系。首先,高校应在管理层面上,平衡专业成绩、道德品格及专业能力的评价比例,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素质教育。其次,在师德培养上,高校应注重教师的师德理念,培养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从而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师德培养相结合。最后在教学层面上,高校应在深入分析社会思潮及校园不良思想的基础上,将“懒散”的学习氛围转变为竞争型学习氛围。譬如教师将各项评优活动、奖学金制度与专业学习相联系,从而在需求理论的支持下,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王昭.协同视角下的大学生学风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5):92-93,96.

[2]韩柏涛,温馨.基于学生行为大数据分析的学风建设路径探析[J].北京教育(德育),2019(3):38-40.

[3]李?璐,王道明.朋辈榜样促进高校学风建设的实践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0):65-67.

[4]黄旭.高校党建促进学风建设的现实思考及对策[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26(8):65-67,80.

作者:黎?蓉 陈晓雪 单位:广东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