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完善信息技术教学论文3篇

高中完善信息技术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

一、创设情境,引出任务

学校五十年校庆要设计出校徽,校徽是一个学校的标志,好的校徽,应该是学校办学特色、办学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具体体现,校徽的设计要求简单、朴实、大方、美观。学校准备在全校同学中征集设计方案,选择比较后最终确定。由此引出了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如何来设计制作校徽,从而明确了本节课的探究任务——利用Photoshop软件设计制作学校校徽。创设了“设计校徽”这个情景给学生,学生本身是十分感兴趣的,都表现的很兴奋。学生都想努力设计出精美的校徽方案,都想跟别的同学比一比,希望自己的方案能够胜出。

二、分析问题,提出方案

为了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我向学生展示了一些知名学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的校徽图片,还展示了一些中小学的校徽图片,然后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校徽采用什么形状?校徽由哪些基本要素组成?怎样设计校徽才显得简单明了、美观大方?该如何利用photoshop软件制作出相应的图像效果?学生在小组内经过了热烈的讨论交流,每个小组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最后师生一起确定制作校徽的基本方案:选择形状——>设计图案——>添加文字。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每个小组的学生按照本组的设计方案,综合运用所学的photoshop操作进行校徽的设计活动,思考并尝试制作出校徽的图像效果,设计制作校徽的主题图案,并在适当位置添加学校名称、建校时间等文字信息。学生可以充分地利用网络资源,学习设计的方法,搜集图片、文字等素材,并利用photoshop软件来处理图片。对于photoshop软件的使用来说,学生掌握的程度是不同的,有的学生早就对此比较感兴趣,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方法,而有的学生则对此十分陌生,这时学生之间的互相指导、互相帮助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此过程中我鼓励各小组的同学之间就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共同来解决问题,我也适时参与到小组同学的交流讨论之中。对于学生普遍不会的操作问题,我就集中统一进行讲解,我也邀请精通photoshop的学生到讲台上来为大家进行演示,介绍操作方法,此时,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所有同学都全神贯注地观看操作,演示完之后,我带动所有学生鼓掌,表扬他的自学能力及共享精神,告诉学生不要吝啬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要知道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检验自己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通过互学、互助,加深印象,促使大家共同进步。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利于师生共同打造出高效课堂。通过不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可以初步掌握photoshop软件的使用,普遍学会了调整图像的大小、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等属性,可以对选定的图像进行改变大小、裁剪、旋转、倾斜、透视等处理;个别学生甚至能够使用滤镜工具产生球面化扭曲、炭笔素描、浮雕、油画等多种特定的效果。每个小组通过团结协作,都完成了自己的设计,做出了自己的设计图。

四、成果展示,激励评价

学生将最后的设计图上传至校园网的作品展示区,同学间互相欣赏评价。我也选择了几个典型设计图进行点评,肯定它的成功与创新之处,指出它的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学生可以充分地借鉴其他小组的设计图和老师的建议,再次运用photoshop软件对自己设计的作品进行进一步的修改,从而完成设计。通过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对于探究性学习方法的运用,我总结了如下心得体会:

1.应当进一步强调问题意识。探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习活动的,要特别指导学生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要多种多样,互为补充,探究、讲授、自学、合作、体验等方法要综合使用,不一定完全否定以讲述为主的教学方法。

3.一定要注重探究过程。对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探究的方法,掌握探究的途径。探究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探究学习的过程。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必须要适时引导,自主探究学习不等于放任自流,不是无组织、无目的的散乱式教学。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时引导。教师的引导不要过早,不能剥夺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妨碍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但也不要过晚,以致学生长时间处于无助状态,陷入学习的困境之中;在学生普遍感觉困难无助的时候,教师要来引导学生,给学生以提示,使探究活动能够进行下去。

五、总结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有着积极的意义,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信心,丰富了他们的知识,锻炼了他们的技能,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我们要继续探索和实践,在工作中更新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出信息技术的高效课堂。

作者:王艳 单位:山东省蒙阴第一中学

第二篇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是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该课程的开展情况却远不尽如人意,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高一新生在入校时,信息技术水平总体偏低,且参差不齐。尤其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信息技术教育这一块基本属于盲区,很多学生甚至对信息技术缺乏最基本的常识性认识,由此导致信息技术教学开展得举步维艰,效果很不理想。其次,受高考制度的影响,信息技术课程一直未受到教师、家长和学生的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态度也不端正,聊天、玩游戏、在课上做其他学科作业的现象比比皆是,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再次,信息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十分枯燥、抽象,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很容易被晦涩的理论浇灭。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进措施

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完善过程中,应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探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要多带领学生开展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等实践活动,设法为学生营造宽松、主动、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实践,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造。针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水平不高的现实情况,我在此提出几点措施,供广大教师参考。

(一)转变教育模式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以往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讲授、板书再加上多媒体的辅助,将教学内容生硬地灌输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主宰者,学生则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逐渐降低,学习效果也不会好。要想打破这种局面,转变以往以学科知识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就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并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现代教育理念;要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理论与实践、思维与能力之间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引导学生通过质疑、调查、思考等方式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环境,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进步。

(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此,教师应将以往单一的“讲—背”教学过程优化为:简述操作要领→操作尝试→启发引导→操作学习→反馈指导→巩固练习→归纳总结的教学过程。这种教学过程,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如在学习Excel表格时,很多学生对Excel的基本操作如计算、排序、图标等不够熟悉。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讲解了操作要领,同时进行操作演示;然后放手让学生动手尝试,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统一指导;之后布置作业(学生考试成绩的统计汇总及分析),让学生加以巩固,最后让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学生能力的提高就不言而喻了,同时也充分印证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的科学合理性。

(三)注重学生的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信息技术教学完善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的特点就是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对现实问题有着强烈的攻破欲。基于此,教师应激发出他们本有的学习天性,将信息技术的知识性与趣味性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内在兴趣的驱使下主动探究问题。如教师可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自主参与教学,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又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比如,让学生应用FrontPage软件制作个人网页,待他们基本完成后,教师可从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学生自己介绍、演示,其他学生可以发表意见、看法,以此达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

作者:任丽 单位:河北省邢台市南宫中学

第三篇

一、在信息技术知识的普及利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学生不能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知识

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学了不用等于白学,很多学生学了一门课程后,却不去应用。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获得更多的信息、处理信息,为适应当前信息社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可是对学生来说,学用脱节,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不能应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就不能充分发挥出这门课应有的作用。

(二)课程设置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信息技术这门课更侧重于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但这应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的。现在是信息时代,一些计算机软件开发更新的速度很快,我们所使用的教材似乎永远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课程内容知识陈旧,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不相适应。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是按教材大纲进行的,教师知识的更新速度也不是很快,业务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取的改进措施

(一)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针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程度参差不齐的情况,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分组教学法。我是这样分组的,一组有6名学生,其中有两名学生的电脑操作水平较高,对于一些简单的电脑问题,可让这两名学生去辅导其他4名学生,这样组内学生就形成了一个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团体,对于提高各组员的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取给各小组布置问题的方式,开发小组学生的集体智慧,让各小组成员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案,最后将问题解决。分组教学法的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合作协商能力,改善学生之间的关系,在学生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有利地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出了积极性。对于信息技术课而言,有的学生认为上这课没什么用,有的学生认为就是在电脑上玩一节课,这些都是学生对信息技术课认识的误区。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知识为其他课程服务。比如在学习语文课时,教师要给学生介绍作者的情况,这时候我就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来搜索一下作者的简介,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时代背景。这就是在利用信息技术为语文课服务,此外,信息技术课与其他课程之间也有这样的关系。

(二)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待提高

实际教学中,有的学生只是对电脑感兴趣,在电脑的操作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了解并不多。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这个工具去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可用于评价一个人检索、评估、筛选和有效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信息技术课教学应体现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为基础。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每节课都给学生布置一个或几个任务,将教学内容与任务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参与了整个教学过程。对于具体的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工具去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养成一种能够自发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学生们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

(三)教师要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拓展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课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大量的网络上资源,教师既要把信息技术知识传授给学生,也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培养自己学习的能力。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是有限的,而信息技术的更新却很快,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因此,我们要给学生一种获取知识的方法,使学生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作为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接受培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要求。

三、总结

总之,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还处在不断发展完善的时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必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要善于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将信息技术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功能。

作者:周立彬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