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实现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用移动互联平台的可行性,构建基于移动互联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对提高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移动互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

党的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高等教育方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通识教育被广泛认为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同时,新时代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市场机制深刻影响着教育的环境和形态,促进教育做出前所未有的变革,改变了教育影响社会的程度和方式。教育信息化也给国内高校开展网络教学提出了迫切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创新网络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近年来,基于移动互联平台的混合教学成为促进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混合教学是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方式和在线教学方式相结合,即将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和在线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教学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2]。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用移动互联平台的可行性

首先,移动互联平台是丰富多彩的,立体的,它给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动态影像特征。传统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指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课堂学习。但在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可以使用移动互联平台获取大量教育资源。在知识获取方面,大学生尤其是“00后”的大学生比其他年龄段更熟悉网络技术。在移动互联平台使用和信息传播方面,大学生知识水平相对较高,能熟练操作新媒体功能,并且较广泛地使用移动互联平台等新媒体形式进行交流。同时,新媒体技术可以将文本图像和视听结合,而大学生对移动互联平台的理解、接受和传播能力较强,在高校中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有效辐射、影响和带动其他人群的思想行为,从而扩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和说服力。其次,移动互联平台的特性促使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传受双方更频繁、更广泛、更深入地沟通,从而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载体。移动互联平台具有开放性、互动性、便捷性等特点。在线音视频、移动应用等新媒体,可以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远距离交流思想、分享观点,可实现远程教育,解决疑虑和共享权限。同时,新媒体还具有虚拟性,在某种程度上,新媒体缩短社会交往的心理距离,消除了第一印象的恐惧,使人们可以自由地交流。在这种情况下,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检测学生的真实意见提供了可能性。移动互联平台的多样性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亟须转变教育观念,特别是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他们的思想行为习惯和心理特点。

二、传统课堂与在线视频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

(一)能够满足师生的多元化教学需求,激发学生兴趣

混合教学模式立足师生教与学的现实需求,通过网络上传教学视频或引入在线视频课程使学生学习,不仅契合了移动互联时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在师资、空间、资源等方面的不足,丰富学习环境,增强趣味性。混合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在线学习”的方式进行,不仅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具有的主体地位,还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激情,从而建立高效的学习方式。

(二)能够优化教学环境,提升教学效果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使学生在掌握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社会实践技能。在教学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而网络互动教学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因此发展混合教学模式,尤其是基于移动互联平台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成为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必要一环,整合线下课程教学和网络教学为师生提供一个更优良的教学环境。

(三)能够补足学校课程体系,开拓师生视野

高校通过引入优质在线课程补充传统课堂教学体系,利用互联网技术缓解教师不足、课时不足、教室不足以及多个校区带来的教学不便等问题。基于移动互联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教学数据、教学成果安全稳定地保存。同时学生可通过移动互联平台自主订阅感兴趣的专题,方便学生查阅学习,并且可以利用在线平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构建基于移动互联平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混合教学模式

(一)学习内容上“精耕细作”,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在课程内容上,注重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3]。通过观看在线课程使得大学生对心理科学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学生认识自身的心理活动与个性特点,引导其形成积极心理状态。大学生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鉴于此应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大一入学新生在心理上存在较多迷茫情绪,因此课程重点应放在新环境适应方面;大二、大三阶段帮助其了解心理科学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使其正确处理好学习压力、人际交往、人格发展等方面问题;针对大四学生,给予更多职业压力缓解教育,使其做好求职、就业心理准备,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二)学习情境上“上下联动”,打造立体教育环境

1.线上课程教学采用录播视频或直播形式讲授。课程教学团队直接参与教学过程,增加教学团队与学生交互,打破空间界限实现实时课堂。直播教学可以根据时势发展及时更新课程,根据学生反馈确定交流方向,打造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为线上课程教学锦上添花。学校无须进行附加硬件建设,学生利用电脑PC端和手机端随时随地观看直播,实现教师与学生实时互动。2.线下课程注重与线上课程的实时对接,实现翻转课堂的深度融合。学生通过线上课程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团体辅导、心理咨询、角色扮演等线下课程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线上课程的理解和体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教学策略注重教、学、思

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视频学习相结合,同时安排线下学习交流。1.课前线上视频学习。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制作教学视频,通过网络互动平台上传教学资料,或直接引进网络在线课程学前任务。学生在网络互动平台上进行微课学习,完成学前任务,开展在线讨论,教师在线答疑指导。2.线下课程翻转教学。通过在线学习基本掌握所学知识,线下课程主要进行知识内化。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采用多样化教学形式和手段,设计自主、合作、探究的混合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讲解重点内容、布置小组任务。在听取和指导学生学习汇报的基础上,对学生在线上课程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总结。3.课后总结反思评价。通过移动互联平台完成课后练习,教师和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提升教学效果。

(四)构建教学媒体“微平台”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指出,充分利用网络、微信公众号、APP等媒体,营造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围[4]。建设智能化移动教学终端实现与PC端一样的学习功能,支持android和iOS系统,支持手机和平板等设备。平台运用大家熟知的苹果APP架构,符合大学生的学习习惯,符合时展的潮流,易于被大学生所接受。以学习通为代表的超星尔雅移动教学终端,拥有安装灵活,充分个性,使用便捷,开放平台应用丰富等特点。慕课视频短小精悍的特点与移动学习碎片化的时间安排相契合。移动教学终端并非作为网页端的移植与补充,而是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教学工具的最新形态,具有很多移动互联网属性。可以实现基于学习的社交和实时互动,支持类似于微信的实时对话与朋友圈笔记分享,支持自建富媒体专题相互订阅,支持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互动。

(五)建设基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向心灵的教育方式,它不只关乎知识考查,更注重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心灵感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效果评估应是一个多维度、多指标、动态性的评估体系。评估方法有心灵测验、日常行为观察、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在线慕课课程可实现教学评价的数据化。从是否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是否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是否促进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等方面通过对海量学习数据的挖掘与分析,跟踪学生的学习行为,探究学习者的学习规律与成长趋势,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与决策,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作者:张军 杨露露 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