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反思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反思

摘要:信用是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信用风险是银行首要风险,文章指出,应通过贷款分类、贷款质量评价、建立信贷文化来加强信用风险管理。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举措;管理文化

传统意义上,信用风险指借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给贷款人造成损失的风险。现代意义的信用风险是由交易对手违约给银行资产造成损失的风险。造成信用风险有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如信贷文化、风险管理水平、银行治理结构、银行内部控制度;外部因素如国家经济和法律的变动,社会政治变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

一、执行贷款分类标准,针对性进行信用风险有效管理

贷款分类标准是衡量贷款风险和质量的尺度,是贷款类型划分准则。我国传统贷款分类以借款合同的到期日为标准,未到期贷款一律视为正常贷款。对过期贷款按时间长短划分逾期、呆滞、呆帐贷款,这三类贷款合称不良贷款。由于传统的贷款分类方法不能动态反映企业贷款资产质量,也难以真实反映银行资产质量。为了加强商业银行信用管理,提高资产质量,中国人民银行1998年制定《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后三类为不良贷款。1.正常类贷款。借款人一直以来能正常还本付息,各方面情况正常,不存在影响偿还贷款本息的消极因素。2.关注类贷款。借款人偿还贷款本息没有问题,但存在情况将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会影响贷款本息偿还,一是企业改制,对银行债务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二是借款人股东或母子公司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三是借款人的主要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销售利润率、存贷周转率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四是借款人不按规定使用贷款;五是贷款抵押品、质押品价值下降;六是贷款保证人财务状况出现问题。3.次级类贷款。贷款缺陷明显,正常经营收入不足保证还款。次级类贷款特征:一是借款支付出现困难;二是借款人内部管理发生问题;三是借款人隐瞒事实套取贷款;四是借款人经营发生亏损;五是借款人只能拍卖抵押品作为还款来源。4.可疑类贷款。贷款肯定会发生一定损失。可疑类贷款特征:一是借款人发生停产、半停产状态;二是借款人已资不抵债;三是企业借改制之机逃避银行债务;四是银行已诉诸法律追贷款。5.损失类贷款。贷款要部分或全部发生损失。损失类贷款特征:一是企业已关停或名存实亡;二是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损失巨大,无法补偿;三是借款人和担保人宣告破产;四是借款人死亡。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正常类贷款要达到95%以上;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三类不良贷款合计控制在3%以下。

二、建立贷款质量评价制度,进行分类结果汇总分析、比较分析、不良贷款结构分析,达到控制贷款质量的目的

1.分类结果汇总分析。(1)不良贷款余额÷全部贷款额,该比率反映银行贷款质量总体状况。(2)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余额÷全部贷款余额,该比率反映银行贷款的安全程度。关注类贷款余额与全部贷款余额之比,是贷款质量变化趋势重要预警信号,要采取有效措施,严防关注类贷款向不良贷款转变。2.比较分析,主要是同期比较分析与同业比较分析,通过比较分析,掌握贷款质量变化管理水平变化。(1)同期比较分析。同期指今年12月30日与去年、前年12月30日不良贷款余额是否下降,贷款质量是否向好的方向变化,管理水平是否提高。(2)同业比较分析。分析某个商业银行在某地商业银行贷款质量水平和贷款管理水平的位置,是居前列,还是居中,或是末端。监管部门常进行同业比较分析,同业比较分析有重要意义。常言道:“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通过同一环境下,同是商业银行,就比出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高低,比出先进与落后。(3)不良贷款结构分析。主要分析行业结构,品种结构,期限结构。一是贷款结构分析。主要分析不良贷款较高的高风险行业,办法是调整信贷政策,强化信贷管理。二是贷款品种结构分析。商业银行的不同品种的贷款,其风险的表现形式不同,需要不同的专业管理知识和专业管理能力。通过贷款品种结构分析,找出每个贷款品种的强项和弱项,使银行经营做到有的放矢。三是贷款预期结构分析。商业银行的贷款期限结构分长期与短期,尽量做到贷款期限与客户产品生产周期一致,保证能按期偿还贷款。

三、健立信贷文化,从根本上加强信用风险管理

成功管理信用风险的第一要务是构建信贷文化。思想文化是自觉执行银行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前提和基础,银行高管要把构建信贷文化作为信用管理的根本。1.以银行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银行业的理想追求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信贷文化的构建也应坚持追求长期利益,实现信贷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对波动性、机会主义持反对态度,力求平衡,按规律行事,力戒贪婪。2.以高层管理者支撑可持续发展。伟人创伟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银行高管作支撑,高层管理者对银行的风险与回报的权衡和驾驭,投资组合管理原则,不同信贷回报率的认知和把握,可持续发展经济规律的把握,促使银行持续健康发展。3.正确处理发展业务与贷款质量控制的关系,信贷文化要求在保证贷款质量的前提下实现业务发展最大化,即信贷安全前提下实现业务发展以质量控制的平衡。4.坚持按信贷政策和审贷程序办事。信贷文化要求信贷工作同信贷政策保持一致,不允许信贷工作与信贷政策脱节。对所谓“紧急”不符合信贷政策和审贷程序的贷款请求,要明智拒贷。5.客户前景分析胜过贷款担保。对贷款担保要坚持两分法:一方面担保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客户的信用,降低了违约风险;另一方面,一旦出现风险,银行向保证人追偿,会遇到各种情况,使贷款处于风险状态,贷款安全性大打折扣。6.人和制度是信贷文化的关键。人和制度是信贷文化的关键,只有银行建立有效的规章制度,银行工作才不会脱轨;只有银行员工不断提升素质,银行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纪家琪.中国地方金融风险问题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2]李洪强.浅谈地方金融的规范与管理[J].贵州农村金融,2012(2)

作者:赵百川 单位:招商银行乐清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