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积极加强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不断深化落实了新课程标准,其中明确指出,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注重不断提升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不断结合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引入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首先对小学体育教学重要性进行了简要分析,并详细探讨了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学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新时期小学人才培养中,应从德、智、体、美、劳等角度出发,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种情况下,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突显出来。科学的小学体育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同时能够对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以及身体素质等进行全面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在新课标指导下积极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体育教学重要性

第一,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小学生处于身体发育期,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对于增强小学生体魄、提高学生免疫力、促进小学生骨骼健康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应对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产生深刻认知,努力通过科学教学方法促使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端正的体态和均衡的肌肉发育。第二,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交际能力。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能够对学生的合作能力、观察能力等进行全面培养,小学生在积极参与体育课程的过程中,能够同教师以及同学进行有效沟通,因此小学生的交际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培养[1]。例如,在积极开展篮球和足球等体育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对团队合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为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新课标下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法

(一)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是新课标基础上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全面整合教学内容,从新课标要求出发设定相关学习任务,为高效完成教学目标奠定良好基础[2]。这就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并结合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学习积极性等,将游戏教学法同体育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整合,为不断提升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奠定良好基础。例如,在“跳跃”相关体育技能教学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设置课堂教学内容,即在操场上画出两条线,将学生平均划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比赛,在此基础上进行跳跃技巧的讲解,更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育技能的学习中来,更有助于小学生对跳远技巧产生深刻认知,从而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二)完善体育教学设施

完善的教学设施是高效展开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不断深入落实的背景下,有关部门应结合小学体育教学需求,有针对性进行教学设施的完善,为保证体育教学进度、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小学生体育技能训练力度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在实际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对完善教学设施给予高度重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体育技能学习至关重要。

(三)创新体育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小学体育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想提升教学效果,就必须结合学情以及教学内容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从而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展开体育技能的学习[3]。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必须加大对小学生兴趣爱好以及特点的了解,有针对性采取教学措施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率。例如,在“蛙跳”相关体育技能教学中,小学体育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特点,引入多媒体教学法,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进行蛙跳技术动作的详细讲解,生动的画面能够从视觉、听觉等多个角度出发对学生的多重感官产生刺激,促使小学生对蛙跳过程中的动作技巧以及注意事项等产生深刻认知。与此同时,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特点,小学体育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还必须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只有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才能够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最终有效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综上所述,在新课标不断深入实施的背景下,在实际展开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求小学体育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特点,有针对性引入科学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将小学体育教学的功能全面发挥出来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邹秋芳.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方法研究———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11):161.

[2]周学涛,翟兆霞.小学体育教学中篮球行进间单手投篮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6):66-67.

[3]倪威胜,刘建莉.丹麦体育游戏性教学方法在我国小学中的实践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12):154-158.

作者:邹耀明 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