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农村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教会孩子今后如何自己去学习,在没有老师的传授下,如何自己用一定的学习方式去学习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特别是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逐步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激发孩子强烈的求知欲,鼓励孩子学会科学的方法进行独立的学习,教会孩子如何进行学习和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是孩子学习的综合能力的表现,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将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对孩子进入初中面对多个学科的学习做足准备。我们做教师的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刻不容缓的责任。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培养   在数学教学中,不管是小学还是初中,高中乃至大学,我们最重要的不是教会孩子算几加几等于几,也不是教会孩子会解书中的题就够了,我们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今后如何自己去学习,在没有老师的传授下,如何自己用一定的学习方式去学习理解。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学方式在教育改革的指导下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但是在我们所处的农村小学中,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家长文化水平的巨大差异,老师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固守,还存在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方式,这种陈旧的学习方式让孩子养成了被动接受学习的习惯,使他们养成了对老师的依赖性,让孩子被排除在学习之外,我们的教学不能只“授人以鱼”,而要为孩子今后的学习做好“授人以渔”的准备[1]。在小学数学教学,特别是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逐步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激发孩子强烈的求知欲,鼓励孩子学会科学的方法进行独立的学习,教会孩子如何进行学习和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是孩子学习的综合能力的表现,自学能力的培养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将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对孩子进入初中面对多个学科的学习做足准备。我们做教师的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刻不容缓的责任。那么我们要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的做法是:   第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在讲授新课的时候,老师能不能创设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从而引发孩子有目的的思考,这是整堂课非常重要的环节。上课之前我认真阅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要求,串联好课堂间的知识结构,根据孩子的认知特点,围绕当堂课的教学重难点,在课前巧妙地设计出自学思考题,对于这些自学思考题我要求自己,所设计的问题要具体化,并带有启发性,有利于孩子思维的发展。例如我们新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75次,婴幼儿的心跳次数比青少年多45,婴幼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在教学前,我设计了这样的思考题: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根据题中婴幼儿的心跳次数比青少年多,你知道是谁做的“1”的量,谁是比较量吗?题中青少年和婴幼儿的心跳次数告诉了吗?怎样理解比青少年多45这个条件?你能用线段图来表示题中题意吗?你能写出等量关系式吗?   第二步:组织学生自学讨论   让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自学思考题,带着问题有目的地独立阅读教材,让孩子自己将新知识和原有旧知识进行联系,并在自学后展开讨论,这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是他们初步的认知过程。学生自学时要做到四动,即“动眼,动口,动脑,动手”,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如上面举的例题,我要求孩子们根据自学1在书上勾画出条件和问题,根据自学2,3找出“1”是已知还是未知,根据自学4,5画出线段图分析,加深对自学4的理解,根据自学6完成题目的解答。这样,通过自学一步一步地让学生感知教学内容,逐步掌握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讨论和自学是密不可分的,而且前后相衔接。在学生自学后,教师就要适时地引导他们把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问或学习体会,放到小组中去议论,争辩,交流,老师在适当的时机进行启发,诱导,点拨。如上题婴幼儿的心跳次数比青少年多45,这个条件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因此,在学生小组讨论时,我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结合线段分析图,引导学生正确思维,指导学生找出这个条件中对“多”该如何理解,又该怎样在线段图上表示出来?在交流中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讨论交流学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加速了知识的同化,而且发挥了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   第三步:全班讲授交流经验所得   经过学生的自学讨论,他们对问题有了一定的表象认识后,我们就应及时检查自学讨论的效果了,把刚才学生反馈的信息在全班做必要的讲授,将学生自学时所获得的知识加以整理疏导,将新旧知识并轨。在讲授时教师要注意:讲授的起点应放在领悟水平线上,讲授的重点应放在知识的重难点上,力求讲授精炼、准确、指向性强。例如上面的例题,检查讲授时我主要放在自学4和自学5上。我边讲授时便画出线段图引导学生进行分析,除了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理解外,还不失时机地进行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特别是引导学生认识分率45时,让学生通过线段图明白它是以青少年的心跳次数为“1”,把青少年的心跳次数平均分成5份,而婴幼儿的心跳次数相当于这样的(5+4)份,那么婴幼儿所对应的分率就是(1+45)。在对学生的讲授中,引导学生概括出这类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解题关键和解题规律,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第四步:找出疑问,将问题做适当延伸   在孩子们交流经验时会遇到自己疑惑不解的地方,或者我们会发现以往学过的相类似的题,也或者我们在孩子的错误理解中可以延伸出另外一个与之相混淆的题型来。比如上面的例题就有同学做成了75×45和75×(1-45),针对这两种错误的解法,我和孩子们再次结合我们画的线段图进行分析,如果是75×45,我们的条件该怎样改动,这和我们前面学过的哪个例题属于一个类型,它和本题的区别在哪里,在哪个关键字的表达上有区别;如果是75×(1-45),那我们的条件又该怎样改动,它和本题的区别主要在哪个关键字上。通过我们自己的对比分析,找关键字的区别,将与其类似的题型做对比分析,将我们所学知识适当地拓展延伸,让孩子对本课例题的学习思路更清晰,条理更明朗。   第五步:练习作业的选择   适量的巩固练习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结构,但是我们对练习题的选择不是搞题海战术,也不是盲目地乱选几题,为了练习而练习,教师在选择练习题时要有明确的针对性:一要根据教材的大纲要求,针对教学任务和每节课的目标去练习,二要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矫正和补救,三要针对儿童的认知规律,使练习呈现一定的梯度,要有发展性。我们可以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一是基础练习题,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二是运用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三是变式题,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上面的例题学习后,我和孩子们设计了这几道练习题:①小米家养鸭45只,养鸡的只数比鸭多23,小米家养鸡多少只?②小米家养鸭45只,养鸡的只数比鸭少23,小米家养鸡多少只?③小米家养鸡和鸭共45只,其中鸭的只数占23,小米家养鸡多少只?④小米家养鸭45只,养鸡的只数是鸭的23,小米家养鸭和鸡共多少只?总之练习题的选择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单一到综合,照顾不同层次学习能力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学有所获,思有所得。   第六步:及时整理   通过归纳总结使得整堂课完整地得以体现,让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储存条理清晰,结构明朗,策略得当,形成一个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样便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有效地提取和应用有关的知识。如在上述例题课堂结束时,我便让学生来说说本堂课学了什么知识,它和哪些知识容易发生混淆,我们要怎样才能准确地解答这类题型?让当堂课所学知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通过再次的分析、比较、综合,横向联系以及纵向延伸,较好地帮助孩子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我们老师既做课堂的组织者,更要做学生课堂学习的引导者。我们不仅要交给孩子好的学习方法,更要让孩子有一定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自主开展学习,促进自己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王传芳 单位:重庆市永川区三教镇三教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