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探索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探索

随着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学教育也随之发生着相应的转变,其中重要的变化就是对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高度重视。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2001年制定了全球医学教育基本要求,其中58.3%的内容都与医学人文素质要求有关。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中,提出了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必须达到的34项基本要求,其中与医学人文素质相关的项目至少占1/3以上。因此,在中国的高等医学教育中,如何强化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相关高校必须积极探索和认真实践的工作。近10年来,齐齐哈尔医学院针对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了认真探索实践,并取得了积极成效,现将我校做法介绍如下,旨在兄弟院校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   一、做好顶层设计解决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理念问题   任何改革工作都要理念先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改革也不例外。2010年,我校展开了全校性的医学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即“以职业精神为导向的人文素质教育,以执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素质培养,以社会适应为导向的身心素质养成”,要以“三导向”为指导,培养有坚定职业精神和人文情怀、执业能力强专业素质优良、社会适应良好、身心健康的未来医生。每个“导向”都有二级培养目标,例如,“以职业精神为导向的人文素质教育”分解出六个具体的二级培养目标:人道的职业态度、利他的价值观、人本的沟通艺术、基于责任的法律意识、基于愿景的团队精神、基于伦理的行为自觉。就是说,齐齐哈尔医学院致力于职业精神塑造的医学生人文教育,要从以上六个方面入手体现到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因此,有了这样的顶层设计,就从理念层面解决了通过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二、特色通识课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搞好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建设   齐齐哈尔医学院除其他院校都有的通识课以外,还开设了一门特色的通识课程——《医学生成长导论》,该门课程是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在第一学期开设的必修课,课程以“三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思想理论为指导,教导学生如何才能成为有道德、有情怀、有能力、有技术、体魄强健、心理健康的好医生。为使医学人文教育和医学课程有机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的所有主干医学课程都要拿出两学时,为学生讲授本门课学者视点程的医学人文问题。例如,在人体解剖学课程的最后一堂课,解剖老师要以遗体捐献者的壮举为切入点,和同学们讨论生命的价值,理解生命与死亡的意义;在机能学课程中生理老师要以爱护和尊重实验动物为切入点,讨论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共生互利的关系;在药理学课程中药理老师要以合理用药为切入点,讨论临床医疗工作中利益驱动下的抗生素滥用和黑心大处方问题;在内科学课程中内科老师以科学的医患沟通为切入点,讨论不同疾病类型和疾病状态下的人文沟通问题;在外科学课程中外科老师要以如何提高手术病人满意度为切入点,讨论术前、术中、术后的人文关怀问题;在妇产科课程的教学中妇科老师以妇科查体为切入点,讨论尊重病人隐私的问题;在精神病学课程的教学中精神科老师要以消除对精神病人的歧视为切入点,讨论对精神病人的尊重问题……我们努力挖掘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学习阶段每门医学课程的人文话题,将对医学生的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到每门医学课程之中,将医学人文教育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努力做到每门医学课程都在践行推动医学人文教育的使命,每位教师都在为医学人文教育的普及做着贡献。为做好医学人文课程建设,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支持下,校领导牵头举全校之力编写出版了《医学生成长导论》和《医学人文》两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教材,在完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知行统一   很多医学院校在谈本校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时候,往往会讲自己开设了多少门医学人文课程,认为医学人文课程开设出来了等于完成了医学人文教育。诚然,让医学人文知识走进课堂,是开展医学人文教育的前提,但让学生了解医学人文知识,只是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第一步。我们的教育目标是要让医学人文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个教育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第二课堂的社会实践,也离不开模拟和现实临床情境中的医学人文实训。我们试图通过一系列、长期的触动学生内心的医学人文社会实践活动,让医学人文理念在学生的心田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例如为规范开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我校组织编写了《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南》,该手册中收录了医学生可能开展的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对每种实践活动的目的功能、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活动条件、活动成效评价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使其成为二级学院组织医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南。以“医学生誓言”宣誓活动为例,新生在开学典礼上要穿着校服高声宣誓;转段到附属医院进入临床医学阶段学习,参加入院教育时要穿着医生白服高声宣誓;下实习医院之前参加毕业实习教育时也要穿着医生白服高声宣誓;在毕业典礼上要穿着学位服高声宣誓。通过各阶段强烈仪式感下的庄严宣誓,让“医学生誓言”扎根于学生心中。再以致力于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的“志愿星期六”品牌活动为例,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从第二学期开始,都要参加“志愿星期六”服务活动,他们在星期六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有组织地到附属医院门诊做义务导诊员。学生做义务导诊,陪同患者就医,了解患者就医的不易,感受疾病带给病人及其家庭的痛苦,了解与病人沟通的方式,强化尊重病人和敬重医生职业的意识。我们始终坚信,在现实中被真正触动的人文思想,才能在医学生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变成善行。我校医学生临床技能实训内容中,始终把人文技能训练作为必须的训练内容,在生产实习的内容中,对人文技能的实习也有明确要求,毕业临床技能考核也会有医学人文技能的考核内容。有专家建议,将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实训教学效果纳入临床医学专业评价体系,从而倒逼学校重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教学。我们十分赞同这个建议。总之,要通过构建科学实践教学体系,着力解决医学人文教育中的知行统一问题。   四、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医学人文教育顺利开展   为有效推进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我们依据“三导向”教学改革模式的要求,全面修订了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优化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在主干医学课程的教学大纲中依据课程思政的要求融入了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规定医学生必须按学校要求参加学校规定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认真参加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学生参加这些活动的情况与学分挂钩;学校督导附属医院临床教学工作时,把落实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要求作为重要督导内容;对学生进行的临床技能考核的内容中,必须包含医学人文技能的要求。这些规定的出台和认真执行,使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有了制度的保障。   五、用大医校园文化实现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   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医学人文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我校在新校园规划设计时,精心考虑到了每个景观的环境育人功能。例如,孔子铜像端坐其中的“仁园”,希望未来的医生们要树立仁爱之心;希波克拉底和孙思邈石像伫立其中的“德园”,希望未来的医生们要像医圣先贤一样贵德重道;由16道镌刻着32位中外医学史上著名医药学家铜像和生平事迹的艺术墙构成的“大医文化时光隧道”,希望未来的医生们能像医学史上的大师们一样,勇攀医学高峰,献身伟大的医学事业;校园里有座山取名“书山”,其意为书山有路勤为径;校园里有个人工湖取名为“学海”,其意为学海无涯苦作舟;校园的“大医广场”上耸立着一座镌刻着校训的石碑,上面写着“大学至善,大医精诚”的校训,向未来的医生们昭示着做学问和为医的境界;即便是学生食堂,我们也起了颇有文化感的名字,一个食堂叫“春华城”,另一个食堂叫“秋实城”,用这样的名称告诉未来的医生们,没有“春华”哪里会有“秋实”的道理。置身于校园之中处处散发着寓教、劝学和育人的人文气息,校园的大医文化环境时刻渗透着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综上所述,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更新观念做好顶层设计,要千方百计让人文知识融入更多的课程、进入更多的课堂,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强化知行统一,要加强制度建设让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开展有章可循,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善用环境育人功能。   作者:崔光成 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