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核心素养教学实践探索

高中物理核心素养教学实践探索

摘要:在新时代,课程教学更强调核心素养的培育。高中物理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习惯与操作能力,发展高中物理核心素养。该文对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进行解释,指出塑造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原则,合理分析塑造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策略,以期为相关教学提供参考,为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积累经验。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教学;教学实践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培养和塑造核心素养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实践要求。高中物理教学同样应将塑造学生的核心素养放在教学实践的关键层面,教师要理清物理核心素养的主要素,遵循教学原则,有效完善实践策略,积极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

1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

结合高中物理学科性质与课程特点,可将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构成解析为四项要素,分别是学科观念、物理思维、探究能力、科学态度。

1.1学科观念。物理学科建立和发展的过程,是人类探索认知世界的经验积累过程,通过梳理事物客观属性、界定事物本质特征形成学科的抽象概念,通过挖掘现象的内在联系形成科学原理与普遍规律,不断了解复杂的物质、运动、能量、相互作用等观念,奠定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基础。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学生将进一步巩固并强化物理学科观念,理解客观现象,认识内在规律,塑造唯物主义观念体系。

1.2物理思维。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学生应学会对问题展开不同角度的思考,通过构建合理的模型准确描述问题,并能理性组织证据完成问题的解析,进行定性、定量两个方面的推理研究,形成“质疑—解惑—质疑—结论”的思维渐进模式,最终完善物理思维与知识[1]。

1.3探究能力。学生应在设定问题、给出假设、搜集信息、解释说明、求证结论、结果评价、交流反思等过程中保持探究能力。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学生应能结合学习生活实践多思考、多发问,根据自我学识水平解决问题,有效搜集与解决问题相关的信息,能对信息进行多手段处理,能理性描述变化、及时探究结果,能对整个探究过程与结论进行科学反思与评价。

1.4科学态度。科学态度亦可理解为科学信念或科学动机,通常由科学行为和科学习惯来体现科学态度。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学生要树立探索世界奥秘、追求科学真理的信念,保持活跃的求知欲,能围绕科学问题互相交流,能够合作开展科学活动,能够有理有据对问题提出个人观点,自觉规范个人道德水平,释放科学对社会、对人类的价值,能把握人类、科技、社会、环境的多元关系并促进自身的多维度发展。

2塑造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原则

2.1以生为本原则。高中物理教学必须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利用抽象的知识健全自己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实践中完成物理知识的建构,从而有效塑造物理核心素养。

2.2注重实践原则。物理学科的大量知识概念都源自于对实践的探索与总结。因此,教学过程应积极创建情境,多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物理现象、活用探究方法、涵养科学态度,增强对问题的思考、解析、反思。物理教学应要求学生参与更多的教学实践,这样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其核心素养。

2.3发展性原则。高中物理教学应以核心概念作为中心知识不断向外延伸拓展,从而帮助学生发展形成学科观念,培养物理思维,创新探究能力,强化科学态度,实现物理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物理核心概念不仅可形成于课堂之上,还应发展于课堂之外,使学生可自觉思考并解决问题,将物理知识的建构与应用内化为自身的习惯与能力[2]。

2.4整体性原则。高中阶段的物理学科知识点之间是具有一定关联性的,学科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和培养之间也呈现出一定的整体性。因此,高中物理教学要始终关注核心概念,围绕概念设定问题,针对问题组织学生加强合作探究。师生之间也应保持协调统一的互促合作关系,确保物理核心素养得到培养与发展。

3塑造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策略

3.1抓准核心概念,引领课程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做好物理核心概念的讲解,要确保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紧扣核心概念,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学科观念,促进整个课程教学走向深入。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解读核心概念,做好知识迁移,拓展原有知识体系,增进对相关知识结构和知识脉络的理解,以进一步培养物理思维,塑造核心素养。如在教学“质点”概念时,首先应明确质点是用于替代物体的一类标明质量的点,然后引导学生对几种表述进行理解。表述一:若某一问题中,物体大小及形态对问题结论的影响较小,则可忽略大小及形态,视为质点。表述二:平动状态的物体,各点运动状态相同,可视为质点。表述三:若研究物体运动中无须考虑大小及形态,可视为质点。经过分析可知,三种表述都是正确的,然而表述一才是质点的概念,而表述二、表述三都是基于质点概念在特定情境下的分析结论。面对培养塑造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的要求,不能要求学生对表述一的概念死记硬背,也不能让学生强记诸如表述二、表述三等物理事实或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质点核心概念中“可忽略大小及形态”的内容,进一步列举更多的符合“可忽略大小及形态”情况的生活现象,帮助学生丰富感知,进而获得理性认识,明确质点这一核心概念的内涵。

3.2构建教学情境,引导问题探究。学生应用物理知识与方法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表现,是评价高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高低的依据之一。生活中存在的大量问题,一方面是典型物理现象所反映的原始问题,另一方面是需要抽象处理的物理模型问题。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紧贴生活实践设计原始问题,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和手段进行研究和解答。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将随着知识面的拓展而有所发展[3],同时体会到探究的趣味,培养了科学创新实践的自信,树立了科学探究的态度。教师应构建问题探究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科学探究问题。首先,要有效描述物理现象,形成原始问题;其次,要合理解析重构原始问题,提取概念,简化问题,挖掘规律,构建模型;最后,要运用物理定律、公式等进行推导,定性或定量地完成问题解答。如在教学“估算大气层的总重力”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与学生快速描述出“地球受大气层包裹,因而大气层总重力相当于大气对地球的压力”这样的原始问题,进一步完成建模,明确“地球表面大气压强等于大气对地球表面单位面积所施加的压力”,并结合相关公式完成计算。

3.3增强物理思维,加深实践应用。高中学生学习物理后,应学会在面对实际生产生活问题时运用物理思维来解决问题,养成提问、分析和解惑的习惯,这对物理思维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塑造大有裨益。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敢于面对复杂的物理问题,积极使用物理思维来分析求解。如在教学“牛顿第二定律”时,教师可将原有的验证性物理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按小组开展实验,各组可用工具器材包括小车、打点计时器、低压电源(AC)、导线、天平、小盘、砝码、软夹、细绳、纸带、坐标纸、复写纸、刻度尺、一端附有定滑轮且标有刻度的长木板等,问题要求“弄清楚物体加速度与其外受力及质量间的关系”。在学生自主思考、组内讨论、班级交流、教师引导后,学生应明确可采用变量控制的实验完成探究,即首先保持小车质量不动,通过调整小盘或砝码质量,查明合外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然后保持小盘、砝码质量不动而改变小车质量,即保持合外力一定,查明小车质量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最后各小组通过实验,最终总结得出“物体加速度与其外受合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的结论。经过这样的探究式实验,学生将掌握变量控制的研究方法,并学会对图像和数据进行分析,整个过程可有效锻炼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塑造物理知识探究的核心素养。

3.4优化教学要素,促进多维互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核心素养的有效塑造要求具体的教学要整合和优化教学要素,把握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形成良好的互动性[4]。首先要设定目标,围绕核心素养的要求来制定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具体的操作方法,确保目标的具体性。如在上述探究性实验中,可设计教学目标为:能应用变量控制法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其外受力及质量间的关系;能使用图像定量分析物体加速度与其外受力及质量间的关系等。其次要以问导学,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吃透核心概念,使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或小组合作探究原始问题,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兴趣。再次要注重生成,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总结并随时运用各类生成性资源,通过这些资源调整教学进度、教学内容,让学生的物理思维、态度以及探究能力都能得到正向发展。最后要有效评价,教师在教学中要按照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开展教学评价,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结合小组表现完善评价的层次性,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放大过程性评价的作用。

4结语

物理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高中物理教学实践应把握科学教学原则,在实践中抓准核心概念,构建教学情境,强化物理思维,优化教学要素,从而使学生形成学科观念,提升创新探究能力,树立科学态度,培养物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蒋华.基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探讨[J].物理教学探讨,2017,35(4):4-8.

[2]任俊红.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理念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

[3]郭诗艺,张金良.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探索[J].科教文汇,2020(5):135-136.

[4]朱忠海.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体现[J].文理导航,2017(10):33.

作者:王佳思 张勇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