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戏剧通识教育的功能与作用

校园戏剧通识教育的功能与作用

一、校园戏剧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在国外,利用戏剧艺术原理的“戏剧疗法”是一种相当成熟的心理治疗方法,用来实现生理整合及个体成长。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开展校园戏校园戏剧通识教育的文化功能与意义文 媛(成都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41)摘 要:校园戏剧通识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作为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能够有效培育学生的健康心智、涵养和审美人格;增强表达和沟通能力,培育协作精神;增强角色定位,感知、融入社会。教育部门畅行、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措施,是校园戏剧通识教育得以有效开展的保障。关键词:通识教育;戏剧艺术;文化功能基 金: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批准号:12YJCZH214。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剧通识教育,可以有效地达到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教育的目的。戏剧教育是以戏剧为手段,施教者与受教者共同参与运作的活动。在戏剧教育过程中,施教者与受教者相互融合、共同努力,提高广大受教者的戏剧审美能力,即对戏剧艺术的感受能力、创造能力及鉴赏能力,使受教者的人生观念、行为方式、心智能力都得到了培育,从而实现对人的塑造。

戏剧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健全人格教育,其目标是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与以提高青少年(包括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为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大目标是相契合的。在普通高校,校园戏剧通识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展开,可以是课程形式的学科性戏剧教育,如戏剧史论性课程、戏剧鉴赏课、戏剧表演课、戏剧工作室等;也可以是把戏剧作为一种教学法,运用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渗透性戏剧教育,如“角色扮演、情景对话、情境教学法”等;还可以是以人物扮演、课本剧表演、校园剧演出、心理剧编演等形式展开的活动性戏剧教育。这种校园戏剧多生态的通识教育实践活动、实践模式,架构的是一种动态的可以在校园内多层次展开的教育教学体系,通过其有效开展,达到利用戏剧艺术促使学生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和较高文化素养的教育目的。

二、校园戏剧通识教育的功能与作用

在各门类艺术中,最接近人类生活本真的可以说是戏剧,其与人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青少年(包括在校大学生)受教育的核心即是完成自我认知,达到心智健全、自我完善的过程。校园戏剧教育正可以为他们提供一种良好途径,因为校园戏剧通识教育以戏剧艺术为依托,发挥戏剧独特的教育职能,促进他们由“智”到“心”的全面发展。首先,校园戏剧通识教育能够为受教者的心理疏导和情感宣泄提供平台,并能矫正和促发其自我的认知水平。一般来说,良好心理素质的一个显著标志即是有良好的自我认知和意识,能正确认识与评价自我,形成自信、自立、自强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环境并有所作为。目前的大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加之就业压力大,出现了不少的心理问题,在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等方面涌现出种种困顿。社会变革时期的多重价值观同时导致不少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在改变自身境况时,他们不能恰当地寻求自身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往往自我隔离,自我封闭,成为消极低迷一族。校园戏剧通识教育可以帮助他们疏解心理压力,在学习与生活中敞露心扉、表达心声。由于戏剧是“现实的模拟”(亚里士多德语)、“世界即舞台”(莎士比亚语),是社会人生的缩影,反映一定社会文化,因此,在实践中,校园戏剧活动对学生自我认知与意识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一些选修戏剧艺术课程和经常参加校园戏剧活动的学生而言,戏剧教育能够提升他们艺术鉴赏能力,体验丰富情感,感受世事变迁,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提高处世和反思能力。同时能使他们获得间接的人生经验,了解校园之外更广阔的外部世界,体悟人生,丰富社会阅历,认知并完善自我。

其次,校园戏剧通识教育可以促发学生表达与沟通能力的生成,培育协作精神。语言和动作是戏剧艺术的两个重要元素。在校园戏剧通识教育活动中,学生通过戏剧实践,提升了表达与沟通能力。如在戏剧表演过程中,为了说好台词,必须在演出前的排练中竭力做到口齿清晰,发音准确、语音流畅、圆润饱满而富有情感,肢体语言得体、恰当,还要有适当的辅助表演。其目的在于使声音优美动听,富有感染力。在持续而有针对性的训练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交际交流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同时,校园戏剧通识教育中的戏剧实践是一项团队活动。作为集体创造的艺术,戏剧最能体现参与者的协作精神。在多元的戏剧实践活动中,每个参与者都是不可或缺的。从角色分配、舞台布置到排练与演出,每一个环节均需学生默契合作。如何分工和与他人协作,都是他们在具体践行中要学习、掌握的技能。当学生亲身投入校园戏剧实践时,必定能在创作、组织、宣传、协调、排练、演出等各个环节得到切实有效的锻炼,有助于他们认识到自身及他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对其后工作前景、职业规划、人生选择都有极好的借鉴意义。再次,校园戏剧通识教育能增强学生角色意识。角色是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文化关系中占有一定位置时所执行的职能的总称。校园戏剧通识教育能使学生增强角色意识,明确角色定位,学会换位思考。

一个人角色构成的要素主要包括身份、行为方式、社会地位以及拥有的权利。角色定位只有科学合理,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纳,也才能较好地适应社会,减少或规避心理问题和疾病,促进心理健康。积极主动地调整角色定位,以便能促使社会现实中的角色符合社会和群体的要求,成为受欢迎的对象,这是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健康成熟的标志,也是具有社会良好适应能力的表现。校园戏剧通识教育尤其是校园戏剧活动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和新手段,具有这方面的职能,学生通过自编、自导、自演,捕捉、感知、演绎校园内外生活中的人与事,以小见大,剖析各种不同的人生价值观、理念和社会问题,促使学生认知个体、群体和社会角色,在心理上和思想上尽早融入社会。

三、校园戏剧通识教育实施策略与展望

校园戏剧通识教育的实施与开展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各高校应科学、合理地制定、规划相关策略与措施。具体而言,应在以下几方面有所作为:

首先,在思想上应高度重视,并恰当合理地设置相关戏剧课程。如戏剧史论、戏剧概论、戏剧鉴赏、戏剧创作等应在开设之列。学校公共艺术通识教育模块应包括戏剧艺术通识教育,凡是有比较完备的人文学科和艺术学科的高校都应该为全校学生开设戏剧类通识教育选修课,以提升其综合人文素养。在课程设置与推行方面,可借鉴既有经验。如北师大在通识教育实践中成功地把戏剧史、戏剧艺术教学与剧本创作、鉴赏评论、课堂表演等结合起来,深受学生的欢迎和业界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应倡导、组织教师将戏剧手段融入到普通学科的教学中。比如,在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讲授中,教师可以借助戏剧元素(诸如模仿、扮演、模拟法庭、小品等手段),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使知识的传授生动有趣,以便学生更大程度地理解、接收信息。这样,授课教师借助戏剧元素、形式和技巧,使学生通过故事扮演、角色体验等手段,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可以大大拓展人文内涵,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再次,打破课堂教学的束缚,在校园内广泛开展各式戏剧活动。由团委、学工部、教务处、宣传部引导、鼓励、资助学生成立各类戏剧社团与各式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戏剧演出活动,并将之纳入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争取将校园戏剧活动常态化,学校进一步提供条件,设立大学生戏剧节,每年定期举办,以激励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营造浓厚的戏剧文化氛围。

作者:文媛 单位:成都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