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传统艺术通识教育比较

大学生的传统艺术通识教育比较

摘要:高校开展传统艺术教育,不但能加强大学生艺术修养,还能提升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本文对中国南方和北方几所代表性的高校,做了关于艺术通识课程设置以及学生所持态度的市场调查,并进行了比较分析。

关键词:传统艺术;南北高校;通识教育;比较分析

一、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状况

(一)传统艺术教育

艺术是人类的精神花园,能让人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情感世界,有助于加强德育工作。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体制中,艺术类课程是学生知识储备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英国、法国、德国的大学将艺术教育作为评估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识教育是对高校学生进行的一种广泛的、非专业的、非功利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它通过整合学习,能拓宽学生视野、健全思维方式。高校通识教育中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艺术的功能和价值来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知识面广、人格完善的高素质人才。王冬弘从音乐方面对当今高校通识教育进行了分析,宋斌对高校书法通识课做了教学模式的探究,曲香竹对艺术通识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提出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传统艺术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通常指琴、棋、书画、音乐等。传统艺术的教育在教育中强调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使学生做到内心世界的充实的同时,还能拥有文化底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诸如“孝”“俭”“忠”等优秀道德品质,被无数艺术家通过绘画、文学、音乐等形式表现出来,通过艺术的熏陶培养传统道德观念,能培养传统道德。传统艺术教育不但可以提升高校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能够扩大传统艺术的影响力,起到保护、发展和传播传统艺术的作用。

(二)大学生对传统艺术教育的态度

我国传统艺术有很多种且都具有很深厚的文化沉淀,但面对着多元文化的冲击,大学生对于艺术,尤其是传统艺术缺乏深入的了解。笔者对广外的学生做了一个调查,收到有效问卷245份。发现18%的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将来的工作学习很有帮助,认为不清楚、没有用的占14.3%。认为英语很有用的占85.4%。在这样浓厚的英语环境里,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的占17.4%,比较感兴趣想进一步了解的占48.4%。对西方文化很感兴趣的占12.7%,比较感兴趣的占51%。在本次调查中,虽然喜欢西方音乐美术的人数多于喜欢中国传统艺术的人数,但是两者差距并不是很大。在音乐方面偏好西方音乐的较多;在美术方面,喜欢中国美术的居多。对学生的进一步做调查发现,几乎所有的学生喜欢或很喜欢实践课占比高达96.8%。综合比较这些数据,喜欢或很喜欢的艺术形式最多的是剪纸和美术设计,都有72.4%。而且喜欢实践课的学生都愿意连续两个学期上同一门课以提高技艺水平。可见,还是有相当的学生喜欢传统艺术课程的。

二、目前传统艺术通选课程开课状况调查

当前高校公共艺术课开设的传统艺术课程实际情况如何呢?在中国南方的代表城市广东,笔者选取了5所高校,查看他们2016年春季通识课程的开课课表。暨南大学各个校区开设的435个通选课程班中,涉及艺术的有15门,涉及中国传统艺术的只有“书法鉴赏”,两门艺术实践课程是“三维动画设计”和“表演艺术”,其中“表演艺术”只针对艺术团的成员开设。2015年下半年华南理工大学开设了97门课,涉及东方艺术的有“中日韩风格舞蹈欣赏”和“东方音乐与文化”两门课,西方艺术的课程则有6门,实际操作课程就是“钢琴基础弹奏”一门。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开设了71门公共选修课,其中涉及艺术的有10门,没有一门是特别指向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课程,有2门实践课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大学生艺术教育的通识教育已开展了多年,开设的100多门课程中,与艺术相关的通选课程有13门。从所有开设过的科目来看,集中于音乐欣赏方面。开设的音乐课程只有一门“乐理与视唱”涉及一点实际操作,而且课程基本上是世界音乐作品欣赏。在调研的几所广东高校中,华师的课程在中国传统艺术方面最多。涉及艺术的通识课程有3门。华师石牌和大学城校区开设73门全校性公选课中,艺术课程有12门,中国艺术有4门,实践课程有“舞台艺术实践”“合唱艺术与实践”。南海校区开设了16门通选课,其中艺术课程有8门,2门实践课程。在中国北方的代表学校北京大学2017年春季开通111门通选课,艺术类的课程有16门,中国传统艺术课程只有一门国画,实践课程总共有2门。中国传媒大学的2017年春季的120门公选课中,有16门和艺术相关的课程。北京外国语学院的公选课92门,其中涉及艺术的课程只有4门“中国传统音乐”“中国戏曲文化经典”“京剧艺术大观”“音乐与心理健康”,其中3门是中国传统的艺术。中科院的40门公选课中涉及艺术的课程只有一门“电影的艺术”。中国农业大学的通选课很多,有366门,涉及艺术的有12门,此外,农大还有“乒乓球”“武术套路”中国传统体育的课程,但没有传统艺术课程。

三、对大学生传统艺术通识教育的比较分析

(一)传统艺术课程比例都不高

在调查过的10所大学中,艺术类课程在通选课程中比例最高的是广东工业大学,占比14.08%。传统艺术类课程比例更加低。有6所学校没有开设一门传统艺术课程,南方和北方的学校各3所。

(二)理论学习多,实践操作少

传统艺术的教育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艺术史类;二是艺术评论与观察类,如美术作品欣赏等;三是艺术实践与创作类。目前的通识教育的教学重点往往都放在了前两种对知识的掌握上面,而甚少有对音乐体验和表达的实践课程。而学生对实践课程的喜欢程度远高于非实践课程,其中欣赏类课程又高于艺术史类课程。而学校的开课程度刚好相反,如表3,中国传媒大学、中科院和北外3所学校都没有开设艺术实践课程。目前艺术实操课程主要是课外的文化艺术活动,随意性大,学生的参与度和覆盖面不高。从我们了解到的几所学校来看,有的学校虽然开了艺术实操课程,但明确要求是艺术团成员。虽然是通识教育,但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专业教育,没有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愿望。

(三)南方的高校在艺术教学方面与北方的高校稍有不同

从表3可以看出,南方五所高校在艺术课程设置上比例稍高于北方的五所高校。而在传统艺术方面,虽然北方的学校开设的艺术课程比重不大,但是开设的课程中,传统艺术所占的比重稍多于南方的高校。北京外国语大学开设的4门艺术课程中,传统艺术就占了3门。与此相对应的同样是语言类学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比重是0。广外虽然也开设了剪纸、书法等传统艺术课程,但这些课程是针对的是国外的留学生,而他们的大学生反而没有多少机会接触到。而且,北方高校开设的艺术实操课程明显多于南方的高校。

四、总结

目前的通识教育艺术类课程比重严重偏低,仅有的艺术教学内容集中在艺术的理论教学,实践课程很少,很多学校一门实践课程都没有,而学生对艺术实践课的热爱比其他艺术课程高出3倍还多。目前的艺术课程主要以西方艺术为主,中国传统艺术的课程比较少,而学生其实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不逊于其他艺术形式。南方的艺术课程比北方的学校稍多,北方的传统文化艺术课程设置比南方学校相对要好。传统艺术教育能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大学生的对外交流,把传统文化艺术发展到各行各业。

参考文献:

[1]曲香竹.浅析新形势下艺术通识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J].艺术教育,2014(04).

[2]刘文、李远.非艺术专业的大学生需要本土艺术教育[J].大众文艺,2010(16).

[3]宋斌,高校书法通识课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3(12).

[4]李莲香.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现状与改革思路探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5]王冬弘.对当今高校音乐通识教育的思考[J].大舞台,2013(11).

作者:粟娟 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