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教育现实探问及发展路向

学校体育教育现实探问及发展路向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素质教育一直是我国国民教育的主要发展目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加深,素质教育要求人的全面发展。体育素质教育是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他方面的素质教育提供了基础保障。人的身体健康作为素质教育发展的前提,促进其他素质教育的发展,因此具有基础性。人作为始终发展的主体,要把现代体育教育看作是人提高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的保障措施,加强体育锻炼,促进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本文从现代人学的视角下分析体育教育的现实问题,探讨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人学体育;素质教育;体育精神;体育素质;身体健康

现代社会的发展,科教技术教育成为主体,体育教育退下了主要的角色,但也是大众强身健体的必要手段。现代学校教育把体育教育作为人的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改革中提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说明体育教育始终与人的生存发展存在必要的关联。

1现代人学视角下学校体育教育问题的探讨

1.1学校体育教育忽略本质精神

素质体育教育的本质是体能教育与体育精神教育的高度结合。体育教育本来的出发点是为了让人得到全面的发展,但是现代体育教育实际情况却忽略了体育精神对于人的影响,单纯地从体育知识与体能培养抓起,让素质体育教育出现了半能性。体育精神的核心是教育人,塑造人,在本质上注重体育教育带来的促进作用,比如有体育教育获得的内心愉悦感,由体育激发的学习激情。在实际的体育教育发展中,教育教学的行为简单,教育目的浮于浅表,在技术的追求与成绩的追求上越来越重视,而体育精神被捉奸的淡漠。比如,在篮球的教育中,老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过度的强调体育历史的重要性,忽略了了解体育历史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传承体育精神,而在技能的训练上,教练总会刻意的要求学员的投篮技术、传球动作等,忽略了篮球运动的灵活性与学员的参加体育篮球的兴趣,将学员本该在篮球中获得的乐趣转化为以成绩为目的的疲乏训练。长期以往会让学员的审美能力、意志能力、心理素质与体能素质出现不协调,不利于学员的长期发展。

1.2学校体育教育割裂生活联系

体育教育本身与生活存在密切的关联,并且体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现代的体育教育管理制度让体育成为与服务于成绩的专项训练,尤其是在成人的体育训练训练中,教练对于学员的体育训练是在制度考核的压力一味的追求成绩,在训练上力求针对性、准确性,忽视了体育教育的全面性。学校的体育教育虽然形式相对丰富,但是实际体育素质教育的落实情况并不是很好。以最常见的体操训练和课外活动为例,学校每天要组织学生进行体操运动,每周组织学生进行一次自由活动,学生对于体操运动就好像是对待任务一样草率,在每周一次的自由活动的组织上,体育运动形式固定,不新颖,而且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这就说明校园的体育精神宣传不到位,学生没有感受到体育教育的乐趣,没有领悟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蒙台梭利曾经说过,“体制束缚下的孩子,更像是阴湿地牢中的、渴望得到自由与光明的灵魂”。由于现代校园的体育教育是存在于严格的体育制度之下的,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体育精神。

1.3学校体育教育忽视个体需求

现代校园教育中,体育教育的类型比较多,有专门开设的体育课,部分校园还有体育选修,其次还有校园的跑步计划,校园的体操等,都为学生提供了体育锻炼的机会。学校虽然提供了丰富的体育教育途径,但是都是立足在全体学生共同参与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开展的。尽管部分学校的体育选修给学生提供了兴趣选择的机会,但是体育选修依旧注重成绩的考核,因此给学生带上了体育教育的制度枷锁,很难让学生获得体育运动与体育教育带来的快乐,因此就很难传达真正的体育精神。个体的需求是素质教育中对于人的全面教育的最高目标,人的全面发展一定要建立在差异性与个性的基础上再求全面,如果不能满足个体的需要进行满堂灌的教育模式,体育教育就会因此失去光彩。制度化与标准化的体育教育管理模式虽然会为教学管理提供很多的方便,但是学生的个性却因此被抹杀,教育出的学生最终类似工厂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虽然都是合格品,但是毫无新颖。忽视体育教育的个体需求就是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教育无法与标准化管理等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是体育精神传播最好的机会,同时也是体育创新思维发展的关键。

2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人学”转向发展建议

2.1关注学生生命本质,加强体育教育中精神教育的影响

现代教育主张人是变化着的、发展着的个体,人的教育应该全面发展。也就是教育要体力与智力发展相结合,体育教育也是如此。学生生命全面发展的本质是尊重差异性与个性,全面发展德智体美。体现在体育教育上就是注重体育教育过程中精神教育对于学生德智体美的影响,因此现代体育教育要改革教育形式,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培养体育精神,帮助学生获得体育教育的快乐,以体育教育促进其他教育的发展,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进行体育教育时应该传播体育不同的体育精神,尊重学生在体育上表现出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对于体育教育的热爱。教师在进行体育教育课程设计时,应该融入现代教育的理念,创新体育活动形式,丰富体育活动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掘学生的优势,合理利用优势帮助学生培养各自的体育兴趣,多组织有意义的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团结性与自身应对体育活动的协调性,体现体育教育精神的内在本质,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2让体育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体育教育应该关注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应该处处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现代体育教育不应该仅仅作为一门学科课程,更应该进入生活,乐在生活,服务于社会生活。让体育教育回归学生个体生活,需要教师在体育教育的引导上下一番功夫。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体育生活作为一种教学游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与关系,在生活中建立体育活动的默契,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引导学生自觉的组织体育活动或者进行体育锻炼,这也符合体育教育的精神。直接地说,日常生活中的家务活动都可以算作体育的范围之内,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及时引导学生对于体育精神的理解。体育活动不限类型,不限时间、不限地点,凡是能够让身心得到锻炼,获得乐趣和得到启发的,都算是有意义的“体育精神”。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和体育精神紧密关联,在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体育精神对于学生的影响,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人本理念、全面发展”的价值观念,成为一个有思想、有内涵的健康的人。

3结语

综上所述,从教育的角度来看,任何的教育都离不开体育教育,因为人的身体健康承载着其教育发展的基础。体育教育应该从体能教育与体育精神多方面开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健,潘凌云.人学视域下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现实探问与发展路向[J].体育科学,2013,33(11):17-27.

[2]谢娟.人学视域下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现实探问与发展路向[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5(5):125-126.

[3]张大吉.人学视域下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现实探问与发展路向分析[J].才智,2016(36):114.

作者:曾及恩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