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障学生特殊教育探索

视障学生特殊教育探索

一、适当选用改编故事并结合文史常识开展课堂教学

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模式,故事教学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教学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力、构建语文知识体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视障学生通常用听力补偿视觉缺陷,课堂学习往往以听说为主,所以故事教学法对视障学生更具适用性。语文故事教学就是把语文内容的字词句、思想内涵等融入到故事中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讲故事或者听故事中学习到语文知识,以实现教学目标。对此,可以设计成语故事专题,有针对性地挑选、改编成语故事,并结合以文史常识讲解及情感价值观引导。如鉴于有相当部分视障学生经历坎坷、性格自卑自闭、对未来消极悲观,还有些学生三四十岁仍生活窘困的情况,可有针对性地选择励志成语故事,如“大器晚成”,通过讲述崔琰、姜尚的故事,让学生重新树立对未来生活的信心。讲完故事后,再讲解与故事相关的文学常识,如“二十四史”、中国古代神魔小说等,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又如,针对部分学生在接受帮扶后却不懂感恩、缺少爱心的现象,可选择成语故事“投桃报李”,将经过改编的网络故事《丘吉尔与弗莱明》与中国古代刘秀的故事进行串讲,加深学生对成语“投桃报李”的理解,再扩展讲解《诗经》等文学常识。此外,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自学成语故事,并在每堂课上安排一名学生为大家“讲故事”,再由教师点拨。此教学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增强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独立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

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思维是学习的第一要素”,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打破固有观念和模式的束缚,鼓励和培养其独立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引导其全面深入、辩证统一地看待事物、开展实践。如引导学生从全新的视角温故经典文学。在讲授《伊索寓言》中的《狐狸与葡萄》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如果自己就是那只狐狸会怎么做。在分组头脑风暴后,四个组都给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答案。一组:葡萄就是酸的,因为如果是甜的早就被路人摘走;二组:找把高梯子就知道是甜还是酸;三组:找大象帮忙摘葡萄大家一起吃,还能交个朋友;四组,找长颈鹿来帮忙,可长颈鹿摘到葡萄后竟独自吃了起来,结果被农药毒倒,故事说明路边的葡萄还是不要随便吃。在深入挖掘、创新拓展《狐狸与葡萄》这则寓言后,安排各小组表演改编剧《狐狸与葡萄》,并评出团体与个人最佳表演奖。此教学活动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实践进行综合化学习

作为一门基础性的人文社会学科,语文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古代诗词的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创作过程等历史知识都与语文教学息息相关。在讲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将赤壁大战的历史背景、周瑜的运筹帷幄同北宋与大辽的历史背景、苏轼的政治抱负相结合讲解,有助于学生对词的时空转换和思想内涵有更为深刻的体会。语文综合性学习充分体现在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也体现在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等特点。比如:讲授成语故事《投桃报李》时,通过联系生活实践,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感恩的情感价值观,让学生先回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投桃报李的事,再实践做一件投桃报李的事并写成记叙文。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是人。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应以视障学生为中心,不断深入研究、实践探索、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对热爱语文课程,同时让语文课程更好地为学生身心发展服务。

作者:房芳 单位: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