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4篇)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4篇)

第一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自主学习培养

一、引起学生主动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如果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想品德的习惯,就需要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快乐地进行自主学习。所以,教师找到相应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极其重要。例如,教师在教学《让生活充满阳光》这一课时,可以通过PPT对学生进行讲解,通过为学生播放视频短片来对课堂内容进行讲解。视频内容则应该包括如何让生活充满阳光的具体做法,如,经常参加文体活动以及进行体育运动等。通过视频能更直观地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这样一来,就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用这种方法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则更为显著。

二、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名人经典阅读

许多学生抵触对思想品德进行自主学习的原因,就是学生对思想品德的课程内容不了解,没有发现思想品德课程的魅力。所以,这时教师就应该开展名人经典阅读。例如,教师在教学《珍爱生活、热爱生活》这一节课时,教师应该将内容的含义逐一进行讲解,并且应该在课前找好相关资料,利用政治家所说的名言来响应本节课的内容。例如,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上人生的旅途罢。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这样的哲理名言。并且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会有艰辛,不过应该勇敢面对,这样才能享受美好的生活。同时,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经典阅读,由此,能够达到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结语

总之,当代中国对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教育工作者要深刻地剖析问题,找出所在原因。这样一来,便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想品德的学习习惯。

作者:张宏伟 单位:山东省单县蔡堂镇初级中学

第二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事例分析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需以事例为根本

在实际教学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还存在重知识点而轻事例的情形,也就是重知识识记而轻知识理解的情形。笔者以为,就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而言,要认识到知识与事例之间的依存关系:一方面,思想品德的观点更多地来自于事例的提取;另一方面,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决定了基于整合去实施教学效果才会更好。在“与诚信同行”一课中,知识与事例几乎是并重的,但就笔者的调查来看,绝大多数学生的书上所画的所谓重点,只有“诚信,也就是诚实守信”、“诚信是为人处事的准则”、“诚信是协调公共关系的重要条件”等知识,而几乎没有一个对某个事例标以重点符号的。从理论上说,这些知识当然是对的,但是不要忘记了,仅凭这些知识的教学是无法让学生生成诚信观念的,知识教学需以事例为本。

二、学生品德观点形成,应立足事例分析

将研究的目标锁定在学生的身上,将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目标确定为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就会认识到“与诚信同行”一课的教学,关键在于帮学生形成诚信认知,让诚信成为学生为人处世、协调公共关系的基本准则,让学生具有基本公民职业道德。而基于以上的观点,就需要对教材中的一些事例进行细致的分析。教材中“一位技术和管理方面都相当出色的求职者到某电脑公司应聘”的事例值得重视。初中学生并不具有招聘经理的视角,他们也难以理解“技术与管理都相当出色”对于一个电脑公司意味着什么。因此就事例论事例,学生得到的可能就是一个空洞的概念。也就是说,即使教师引入了这个事例且让学生分析了,学生也不可能得到一个真正的认识,学生最后的认识有可能仍然是教师灌输的。那么,这一事例应当如何教学呢?笔者以为关键是让学生体验其中的“矛盾”:作为招聘经理,需要认识到人才难得———在诚信与能力之间如何选择是一对矛盾!作为应聘者,需要认识到诚信的可贵———在好的职位与诚信之间如何选择也是一对矛盾!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通过一些背景材料的介绍,让学生认识到这两对矛盾之后再引导学生讨论,尤其是让学生分别从不同的角色出发,去设身处地地想象自己就是招聘经理或者应聘者之后,学生就会发现要想真正作出选择并不容易。也正是在这一矛盾的化解当中,学生才认识到诚信的可贵。有了这样一个分析事例的过程,学生对诚信的认识自然会更加深刻。而反过来思考这一教学过程,关键又在于对整合的深度解析,在于学生进入事例中的角色,在于对公德与私德的区分。如是,真正的思想品德才有可能有效形成。

三、启发学生品德思维,当借助事例迁移

思想品德原本是一种道德素养,其与思维似乎是没有直接的关系的。然而,当思想品德教师期待学生能够用所学习到的思想品德知识,用形成的道德素养去影响自己的行为时,我们会发现此时思想品德所起的作用与思维的作用极为相似。而要让学生真正形成品德思维,也需要借助于事例。无论课堂内外,都是一个与他人相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与思想品德相关的事情。如果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能够具备品德思维,就会发现生活中的直觉选择往往并不符合品德要求。而如果真是如此,就说明思想品德的教学还有更大的空间。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不能就知识论知识,要充分发挥事例的作用,将知识的根种植在事例当中,这样才能形成学生应有的品德素养。

作者:郄粉明 单位:陕西省神木县大柳塔初级中学

第三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情境创设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情境创设方法

1.利用多种手段创设形象情境。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应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教学演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合理的教学情境中感悟道理。多媒体教学能将音乐、图画、视频、文字统一在课件中,使课堂更加新颖生动,引起中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兴趣,调动他们钻研教材的欲望。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趣味性和哲理性的小故事,让学生在对故事的感悟中自然理解教材内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创新在我身边》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个价值一千亿的名字》的资料,让学生通过袁隆平的事迹,更深刻地体会到科技的重要性,进而产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之情。

2.通过语言创设虚拟情境。

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引入,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讲授法,教师可以通过绘声绘色的口头表达为学生营造生动的教学情境,通俗易懂的讲述中,化抽象的概念和知识点为形象的故事、情感。针对思想品德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可以将诗歌和名人名言引入课堂中,结合教学目标,恰当导入诗歌的朗诵或者名人名言的阐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增强对思想品德学习的自觉性,产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更好地实现品德课的德育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例如,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朗诵诗歌《地球母亲》,让学生在教师的动情吟诵中,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性,产生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

3.设疑导思创设问题情境。

创新和进步的前提是勇于质疑,对问题的思考和疑惑能够引导学生对知识充满好奇和热情。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科学性、启发性的设问,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考中深化思维和意识,增加看问题的理论深度,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组织合作探究创设交流情境。

探究与合作学习是新课改背景下的重要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首先,学生要自主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探究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课堂环境中拓展思维,产生初步的观点和看法。在独立思考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性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和互动中,各抒己见,取长补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合作精神,在辩论与协助中逐步深入了解社会生活,向往和追求正能量,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与意志品质。例如,在《感悟青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思考:青春是什么?然后小组讨论:青春的幸福有哪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重新审视和体验了青春,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美好时光,对未来会做出更多的期望和努力。

5.契合思想品德目标创设生活情境。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枯燥灌输大道理,让学生觉得思想品德课没有实际用处,因而产生对课堂的反感和应付情绪。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明确思想品德课的德育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与个性,因此,教学中必须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将教材知识和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参与社会的体验统一起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联想,产生正确的体验,实现心理的共鸣,更好地接受教材观点。例如,在《诚信是金》教学中,教师可以设问:你在平时经历中,是否发现自己周围有对人不守信用、对事情不负责任的现象?你怎么评价呢?你是否有过这类行为?你做过后心里有哪些感想呢?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自我反思,体验到诚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就蕴含在生活实践的点点滴滴中,实现思想和觉悟上的升华。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情境创设注意事项

1.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符合学情。

情境教学是让学生参与和体验的过程,如果情境脱离了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就不能顺利完成教学设想和任务,如果问题太简单,会使学生感觉无趣,丧失注意力和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师的情境内容必须与自己学生的实际知识与经验相适应,预设问题最好具有启发性,让学生在努力中获得结论。

2.教学情境应该结合教学目标。

一切教学方式和手段都应围绕教学目标服务,课堂情境不能为了热闹和新鲜而设置,必须符合教学的内容和目的,通过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理解和记忆思想品德的道理、知识,更好地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构建高效课堂。

3.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体现层次性。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性格比较叛逆,同一个班级的同学之间的学习习惯和基础逐步拉开差距,教师要改变一刀切式的教学方式,设计情境问题时应该具有层次性,思维从浅入深,在循序渐进中得到进步,让每个梯度的学生都得到进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增加课堂掌控能力,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的品格,提升学生的道德和境界。

作者:杨仁辉 单位:福建省漳平市教师进修学校

第四篇:小组学习模式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一、何谓小组学习模式

小组学习模式是指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为一个单位进行的学习活动。该活动是课改以来我国普遍倡导和应用的一种方式,也是构建高效思想品德课堂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小组学习模式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1.小组学习模式在情境讨论中的应用

情境讨论是课程改革下经常应用的一种方式,该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点,而且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对高效思想品德课堂的顺利实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将小组学习模式与情境讨论结合在一起,要确保学生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高质量思想品德课堂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维护消费者权益”时,为了构建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也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更为了有效地将小组学习模式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选择了情境讨论模式,目的是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进而提高课堂效率。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思考上述情境,并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高效思想品德课堂的实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小组学习模式在习题讲评中的应用

习题讲评作为各课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该部分对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以往的习题讲评过程中,尤其是思想品德课,我们采取的都是简单的答案订正,然后,进行死记硬背的方式。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转变这种单一的答案订正的讲评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在小组交流中轻松地掌握相关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3.小组学习模式在课堂评价中的应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考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所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品德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可见,评价环节是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影响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相评价,以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为高质量思想品德课的实现渲染好气氛,进而使学生以积极的学习心态、饱满的学习热情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中的一部分。

三、小组学习模式实施中需注意的事项

1.分组问题

分组问题是影响小组学习模式高效实现的关键因素,也是确保小组学习模式价值最大化实现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应用该模式时,我们不能简单地按照分数进行分组,也不能简单地按照前后桌进行分组,这样不仅不能确保课堂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还容易将一部分“推”到课堂之外,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在实施小组学习模式的过程中,我们要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确保小组学习价值的最大化实现。

2.学生主体性问题

学生作为小组学习活动的主体,其发展才是该模式的核心价值所在。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长久影响下,一些教师很难摒弃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思想,导致一部分教师在实施小组学习模式时,留给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的时间很少,最后呈现的课堂形式依旧是被教师主宰,严重影响小组学习模式的有效实现。所以,我们要把小组学习时间和教师教学时间进行合理搭配,以保障学生主体性得到真正的体现。

四、结语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我们要有效地将小组学习模式应用到课堂活动之中,以确保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的同时,也为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基础工作。

作者:倪洪艳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谢尔塔拉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