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素养现状调查

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素养现状调查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素养现状和影响因素。方法以南昌医学院护理专业2017—2019级770名本科生为样本,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性关怀、人际关怀、临床关怀,了解影响学生人文关怀素养的危险因素,以此为依据探究干预对策。结果770名护理专业学生问卷总评分(86.1±4.2)分;不同性别、年级、父母亲的关心程度的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所在地、是否为独生子女的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级、父母亲的关心是影响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素养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具体实践中应分析影响因素、采取有效对策改进。

关键词: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人文素养;影响因素;现状分析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在人文精神方面的修为,强调以人为本,关心人的生命价值与意义[1]。护理学是极具人文色彩的学科,美国著名的护理专家吉恩•华生(JeanWatson)提出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本质和核心[2]。面对复杂多变的临床环境和居民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新时期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才能在工作中能认识-理解-尊重-关爱服务对象,给服务对象提供优质的整体护理,从而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3]。护理人员人文素养的水平与其在校期间接受的人文关怀教育密切相关,但因人文关怀教育存在“开放性、多层次性、内隐性”等特点,导致教学过程难以掌控[4]。随着我国护理教育和护理实践的大力发展,教育界对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此次横断面调查研究以南昌医学院770名护理本科生为例,对其人文关怀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以便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对策与建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南昌医学院护理专业2017—2019级77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17级251人(男生34人,女生217人),2018级259人(男生46人,女生213人),2019级260人(男生32人,女生228人)。

1.2研究方法

调查工具:查阅文献及相关资料,借鉴黄弋冰[4]编制的问卷自行设计,请教社会学、统计学、护理学专业教师指导修改完善问卷,最终内容确定为人性关怀、人际关怀、临床关怀3个维度,各包含9项、6项和8项条目,每个条目包含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不能确定、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5项评级,分别记为4分、3分、2分、1分、0分,反向问题反向记分。问卷总分115分,得分越高提示人文素养水平越高。预调查:问卷设计结束后,随机抽取20名学生预调查,测试问卷信效度及可行性,及时发现问卷不足,逐步修改完善。调查方法:正式调查时,所有问卷由调查人员发放,安排专门人员指导护理专业学生独立填写,回收问卷时核查,核对完成是否完整,对于漏答、错答问卷给予正确指导。录入资料前剔除对关键选项有缺失的问卷,以数据库逻辑检查程序核对,避免异常结果。共回收问卷770份,有效回收率100.0%。

1.3观察指标

(1)统计770名护理专业学生问卷得分。(2)汇总一般资料情况,分析影响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素养水平的危险因素。(3)将单因素分析有差异的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23.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х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有差异的指标作为自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多样本对比采用方差(F)分析,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770名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素养问卷得分

南昌医学院770名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问卷总评分为(86.1±4.2)分。见表1。

2.2不同特征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评分对比

不同性别、年级、父母亲的关心程度的护理专业学生,组间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所在地、是否为独生子女的护理专业学生,组间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3.1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素养现状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770名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素养问卷总评分为(86.1±4.2)分,提示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存在欠缺,人文关怀素养处于中等水平,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医学模式引领下要求护理专业学生具备的人文关怀素养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庞敏等[5]研究中,以中职护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人文关怀素养现状调查,结果显示266名护生人文关怀素养总分均值为(85.63±8.38)分,人文关怀能力总体水平中等;周守民等[6]研究认为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若不经有目的的培养难以达到较高层次。20世纪70年代,国内外诸多学者相继从不同角度进行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的研究,人文关怀教育于1986年被定义为美国护理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并在1990年将人文关怀整合至护理课程[7,8]。纵观文献,虽然我国护理教育越来越重视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关怀素养培育,但并未将其作为重点进行课程设计并安排合适的课时,大多是在教师讲解理论知识时将“人文关怀”精神或理念穿插其中,教师大多只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理论、加强动手操作能力等,从而不利于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10,11]。

3.2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素养影响因素分析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所在地、是否为独生子女的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可能在于:(1)与非独生子女家庭相比,独生子女能够获取家人更多的关爱,不会因兄弟姐妹分散父母的注意力,且在家庭中与父母关系更为融洽,面对困难及未知事宜时能够保持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社交能力及学习能力。而非独生子女家庭虽兄弟姐妹多,获取父母的关爱相对少,且承受的经济压力大,但兄弟姐妹之间相互谦让、照顾,更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共情能力强,从而发展为理想的沟通能力。由此可见,不同的家庭环境均可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文关怀素养。(2)家庭地址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仅义务教育之前成长环境存在差异,接受信息渠道不同,之后相处的群体基本固定,接触的人、事、物具有相似之处,因此学生的人文关怀素养差异不大。此外,不同性别、年级、父母亲的关心程度的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后,性别、年级、父母亲的关心是影响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危险因素,该结果已被国外多项研究证实[8,9]。男性人性关怀评分相比女性较高,而女性人际关怀、临床关怀评分略高于男性,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男性思维逻辑缜密,在人际、临床关怀方面略显不足,女性心思细腻,相比男性更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考虑问题比较感性,容易与人起冲突。现阶段,各医疗机构中男性护理人员更受欢迎,数量也逐步增加,加之社会观念的转变,男性护理人员职业优势更加明显,如理智冷静、体力佳、做事干净利索等,使大众接受度进一步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与2018级学生相比,2017级、2019级学生人文关怀素养评分较高,原因可能在于:刚入校时,学生对所学专业兴趣浓厚,为患者解决护理问题的意愿强烈。但随着入学时间增长,学习热情消减,影响主动学习的动力,但临近毕业,经历过实习、见习更能深刻体会人文关怀对护患关系的影响,因此会更为关注个人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另外,父母亲关心程度越高,学生人文关怀素养水平越高,父母亲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会将相似的人格特征传递给孩子,对孩子支持度高,当父母亲经验开放、共情能力强,与孩子相处会表现出更积极的态度、情感,更能让孩子感受到他人的善意、付出及学会分享爱。

3.3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素养应对策略

3.3.1在课堂授课中融入人文关怀元素

综合应用课堂教学、组织讨论、分享关怀照顾的经验等方式,引导护理专业学生明确如何为人处事,学会关怀及理解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结合护理专业特点,以文字、图像、视频等技术,利用多媒体开展人文关怀主题的教学活动,讲解模范护士关怀事迹或邀请优秀学生分享个人学习经验,从而调动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人文关怀的学习兴趣。营造情感变化的空间,教师可扮演听众,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给予学生关怀及鼓励,促使学生学习期间表达共情、关怀。通过情景模拟,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感知患者的不易及苦楚,强化关怀意识[12]。

3.3.2技能实训中融入人文关怀

仿真实训法:倡导“以爱为心、以人为本”,模拟过程尽量真实,教学中引入典型案例,模拟病房环境实施技能训练,学生模拟患者接受问诊、查体及多项护理操作,教师演示操作手法并插入人文关怀要点讲解,其他学生讨论并总结。如静脉输液前给予温馨问候、穿刺时交谈愉悦话题、完成操作后为患者调整合适体位等,养成主动服务患者的意识。“盲人”体检教学法:学生扮演“盲人”,在教师引导下用心体会角色心理、情感、不便及痛苦,从而理解患者所思所想所感,进行护理操作时换位思考,培养共情能力,倾注对患者的爱心与奉献。

3.3.3临床实习中加强人文关怀能力培养

(1)反思叙事法:书写反思日志,详细记录一天发生的事情,要求真实客观及不掺杂私人情感,提出对护理问题的不同看法及意见,查找相关理论及概念支持自己的观点。(2)改革技能操作考核方法:技能操作考核中加重人文关怀分值比重的综合测评方法,改变以往模拟护理操作中生硬、冷漠的态度,增加人文关怀元素。(3)“导师制”带教:研究认为,角色扮演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人文关怀能力培养方法[1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树立榜样,言传身教,教学行为中将人文关怀贯穿始终,聆听、关注学生感受和需求,营造浓厚的人文关怀氛围。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畅所欲言,充分表达个人想法、自由交换意见,以多样观点创造性探讨、研究问题过程,组织学生之间敞开心扉、交流情感,相互接受及倾诉中实现情感相遇相通,实现隐性知识外化、融合,增强护理专业学生的关怀意识。综上所述,南昌医学院护理专业学生人文关怀素养处于中等水平,因此,学校及教师都应高度重视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人文关怀教育的策略与途径,努力为祖国培养出有温度、有情感、能关怀人的新时代护理人才。

作者:龙苏兰 万莉 孙志强 李晓东 陈长安 单位:南昌医学院护理学院 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 南昌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