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美育观美术教育研究

马克思主义美育观美术教育研究

【内容摘要】

我国高校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目前处于摸索阶段,还有待完善。马克思主义美育观是未来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只有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指导方向,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践开展教育,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取得持续的进步。

【关键词】

高校美术教育;马克思主义美育观;以人为本

美术是一门可视造型艺术,通常指绘画、雕塑等可以在空间中开展创作的艺术门类。美术作为人类精神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丰富精神世界。马克思主义美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教育中的体现,是一种美学理论和教育观念相结合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研究人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经过了历史的检验。其作为一种指导思想,与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我国高校美术教育应在马克思主义美育观的指导下,以现当代美术的内涵为根基,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方向,方能培养出优秀的大学生。

一、高校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教育,有着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积极作用,并有助于大学生养成审美意识,从而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实现人生的价值。高校美术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是对美的规律和本质的探索。美术教育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以丰富的内涵与功能,反映了人类历史文明的变迁。可以说,美术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平衡。马克思主义美育观下高校美术教育的本质在于,让学生在美术的熏陶中正确认识自己并发现美,领悟到美术的真谛,能够识别真正的美与丑,养成崇高的人格和正确的审美观。高校美术教育对于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来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①当代大学生作为新一代人,要想成为符合社会发展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美育观的指导下和高校美术教育的哺育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与艺术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受过良好美术教育的人,视野更加宽阔,会更加重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条件成长为高素质的社会精英。

二、马克思主义美育观概述

马克思主义美育观指的是一种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观点,强调依据美的规律对世界进行改造,并对客观事物有一定的审美能力。马克思主义将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紧紧相联,指出所有的生产物都是人类自我的复现,是人类完善自身的一种手段。马克思主义美育观的特征为实践性和阶级性。实践性在于实现美的观念的统一,涵盖了主观美和客观美,形成了一种具体的美学思想,这有助于美术教育开展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美育观鲜明的阶级性在于以社会劳动者为主体,提倡反抗压迫,追求个人自由。在此观念下形成的美术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马克思主义美育观继承了传统美育文化的精华,将人类历史长河中积淀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浓缩,开拓了继承传统的道路,并有助于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马克思主义美育观对当代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提高社会大众的审美能力,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人民群众中大规模普及并不断创新提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教育的各种问题。马克思主义美育观认为美的基本品质是自由。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写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他认为,个体的自由是维持社会发展的跷跷板,而自由是由劳动产生的,劳动才能创造美,美又会带来个体的社会价值;全面发展要基于尊重个体的价值和个性的养成,能够不断自我完善,自然也能逐渐提高对美的追求。马克思主义美育观的精髓也在于此,强调人类应该提升全方面的素养,建立自身的审美结构,并提出每个人都应该接受系统的美学教育。美术教育作为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激发人的主观情感,升华人的精神内涵,引起人们对美的兴趣。所以,当代美术教育应该遵循马克思主义美育观,将其作为指导性思想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形成群体的自我教育意识;并积极开展与理论和实践相关的活动,提高全社会对于马克思主义美育观的认知。②

三、马克思主义美育观指导下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一)高校美术教育的现状

我国高校美术教育虽然继承了传统美术教育的基本思路和观念,但还未完全普及应用马克思主义美育观,所以依然缺乏让学生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教育意识,存在着种种问题和弊端。目前,大多高校美术教育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对学生的创造力不够重视,只注重教授美术知识,缺乏对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的培养。教学体制也不够合理,过于教条化,功利性过强;教师讲课的内容有些空洞,有时会使学生感到难以学到真正的知识,缺乏对美术内涵的真切体会,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高校美术教育应该依据马克思主义美育观的指导,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人素质的提升。高校美术教育虽然要注重美术知识和技法的学习,但不能忽略学生的素质教育。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文化底蕴,难以真正理解美术的趣味和魅力,自然无法成为一名懂得审美的合格毕业生。③当前高校美术教育的另一大问题在于忽略学生的独创性思维,不重视美术创作,很难培养出真正的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孔新苗认为:“90%的学生将来不会成为画家,那他们为什么要学习美术?因为他们需要成为一个有素质、有审美品位、会生活、面对艺术能够有所感悟的人。这就需要我们的美术教育不仅局限于技巧的指导,还要通过艺术这个平台来育人,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在不可预测的情景下努力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④笔者认为,我国高校美术教育可以不专门培养艺术家,但是也不应致力于培养玩弄技巧的匠人。当前社会需要的是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全面均衡发展的高素质艺术人才。

(二)高校美术教育的发展对策

当前高校美术教育应遵循马克思主义美育观的指导,根据社会的需求确立培养目标。笔者认为,高校美术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促进其个性发展,提高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高校美术教育要重视学生文化修养的提升,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训练,使其能够灵活面对社会需求。另外,针对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培养艺术家要注重美术创作,让他们积极展现个性,能够自由发展;培养美术评论家或美术领域的相关工作者,要进行系统的职业培训,加强美术知识的教学。但无论如何,美术教育的核心在于让学生成为能够融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我国目前的高校美术教育体制过于机械化、课程的安排也不太合理,整体的办学模式有较大的问题,这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美育观的教育理念。高校美术教育需要培养真正热爱美术的人才,因此要挖掘学生的潜力,应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过于概念化的教学理念可能会限制学生对美的独特理解,不利于学生创造美的能力的提升。当下的高校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大多还是集中于美术技巧方面,教学方案过于狭隘,妨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难以向全方面发展。高校的美术教育应该拓宽课程的广度,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要与社会发展紧紧相联。课程的安排最好能够展现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会学生思考美术与世界之间的关系。高校美术教育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美育观的指导下,结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安排一系列具有良好的审美观、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才能体现出美术教育真正的意义。高校美术教育还应该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并和理论教育相结合,让学生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加强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教育不仅在于“教”,也应该同样重视“育”,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让学生能够将知识应用到社会中,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社会实践是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这同样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念。让学生能够自觉提升综合素养,独立地思考和创造,才能形成良好的高校美术教育氛围,并一直延续下去。⑤

结语

我国的高校美术教育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发展过程。教育应当是为人服务的,也就是“以人为本”。从教书转为育人,实现作为人的意义,这是个体内在价值慢慢人性化的重要过程,是对人的终极关怀。忽略了这一点,教育就成了一个工具,变为了一种产业,把学生异化成了产品,这是绝对不可取的。⑥因此,马克思主义美育观作为一套完整合理的教育理论体系,是未来高校美术教育普及的主要途径。马克思主义美育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精髓,即强调集体的创造力,让教育真正回归本体,推进社会的发展,激发高校美术教育的生命力,实现教育对于人的真正作用。我国的高校美术教育目前面临着很多挑战,因此应该积极进行探索,以马克思主义美育观作为指导思想,解决当前高校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构建一个以人为本适应时展的高校美术教育体系;在改革的同时也要保持传统美术教育的优势,结合理论和实践,达到教育和创新的统一。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发展才会迎来一条通向国际、更为宽阔的大道。⑦

作者:李泰峰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注释:

①王军.浅谈美术教育的重要性[J].甘肃科技纵横,2008(6):183.

②臧亚平.马克思主义美育观的特征与功能初探[J].理论观察,2016(7):12.

③宋阳.高校美术教育的弊端与未来发展方向探析[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74.

④佚名.学美术不是为了“画得像”——美术教育名家孔新苗谈如何培养“核心素养”[J].教育文摘,2016(7):67.

⑤李宏.浅析高校美术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华人时刊旬刊,2014(6):181.

⑥王宏恩.对当前高校美术教育模式的反思[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1):50.

⑦封永辉.浅析高校美术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