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体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研学体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研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全面地掌握学科知识,还能够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展现学科的德育价值。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在美术课程中融入研学旅行,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实践体验,实现社会生活和美术教学的深度融合,从中开发他们美术学习的潜力。把自然、社会作为美术课堂,基于沟通协作、组织策划、探究发现强化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文化价值观,让学生能够由实际生活投入美术课程,再由美术课程投入社会生活,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研学体验;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模式下,国家更加提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借助研学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必备的能力与品格,让他们跟上时展的脚步,从中掌握更多学习方法、思考模式,丰富他们的学科知识体系,让其感知探究知识、社会实践的趣味性。研学体验在小学美术课程教育中的运用能够改变传统美术课堂存在的教学问题,以往的美术教育活动存在教学内容单一、与实际生活脱节、生活资源无法融入课堂等情况,这些都会限制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而研学体验融入美术课堂能够让课内活动解放到社会生活、大自然中,让学生在美术研学旅行活动中感知美、创造美、探究美,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同时,研学体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传承、弘扬传统手工艺,学生能够在实际体验中探索美术活动的德育属性和美术技能,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实践意识,有效实现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的融合、互补。学生在丰富、趣味的美术研学活动中可以构建完整的美术知识体系,做到由此及彼、学以致用。

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研学体验的必要性

(一)实现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的融合

教师可以借助户外活动在小学美术教育活动中融入研学体验,实现课内美术教育和课外美术教育的融合,展现美术教学的人文精神与教育理念,让美术研学旅行成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新模式、新内容,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自理能力。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是给学生讲解一些美术理论知识,学生缺乏参与社会实践、课外活动的机会。而研学体验能够探寻课内教育与校外教育融合的新形式、新方法,让学生在走出校园、走入社会、走入自然的同时,利用所学美术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获得更真实的学习体验、情境体验,对课堂知识进行超越、应用、反思,激发自身良好的学习潜能、主观能动性,充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强化美术教学的体验性特征

在小学美术教育活动中融入研学体验能够强化美术教学的体验性特征。教师在小学美术研学旅行活动中会更关注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行为特征、学习特征,以此营造良好的校外学习氛围,并借助真实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参与美术研学活动的内在驱动力,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自主思考、独立探究。在美术研学旅行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体验活动展开反思,从中收获方法、经验、技能、知识,内化自己的态度与情感,重新改造与认知自我定位,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美术知识的状态,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小学生全面化、个性化发展。

(三)构建开放性的美术教育活动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研学体验能够构建开放性的美术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开展美术知识的探究。同时,在美术教育活动中融入研学体验还能够保证美术教育资源的开放性,实现教育资源理想化的配置,打破传统美术教学的限制,让学生能够拥有更多交流、互动的空间,拓宽美术学习范围,使学生能够多层面、多角度地探究美术知识。美术研学旅行活动能够把现实生活作为美术教育的素材,给予学生不同的学习体验,充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研学体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明确美术研学教育目标

要想在小学美术教育活动中展现研学体验的教育价值,教师就要明确美术研学教育目标,以此设定美术研学教育内容,实现美术教学内容和研学教育活动的环环相扣和充分融合,让学生在情感、技能、知识等方面都有所收获。在设定小学美术研学教育目标的时候,教师一定要遵循合理性与科学性特征,基于学科发展、社会需求设定教育目标,开展层次化的美术教育活动。教师可以围绕教学主题设定美术研学教育目标,全面调查地理位置,充分挖掘地域美术资源,把学校周边的社会资源作为核心教育元素,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也能够节约更多研学旅行费用。教师也要科学筛选所在区域的文化资源、社会资源、自然资源,结合校内美术教育活动选择主题、设定教学目标,并且要遵循小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提高小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自主性、积极性。同时,小学美术研学旅行活动一定要围绕美术新课程标准设定严谨、科学、合理、清晰的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学情,把人文素养、综合素质、美术技能、创新意识层面作为教育切入点,让美术研学教育目标更加具体化、清晰化。

(二)优化美术研学教育内容

在小学美术研学旅行活动中,教师要不断优化美术研学教育内容,这样才能够真正展现研学体验的教育优势、教育功能。教师要围绕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设定美术研学教育内容,全面考虑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知识基础,从而设定最适宜、科学的教育载体。在以往的小学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只讲解美术理论知识,然后就让学生绘画、观赏,缺乏一些实践性的教育内容。由此,教师要在校外美术研学旅行活动中融入一些需要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教育内容,对美术课程内容实现整体构思与宏观把控,设定多样化的美术体验活动,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现地域特色资源,在研学体验中渗透学科知识、思想教育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要多设定一些需要学生独立探究的教育内容,全面运用社会资源给予学生更多独自探究、自由想象的空间,展现美术学科的体验性、实践性特征,学生能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边游边学掌握美术知识,提升美术学科综合素养。

(三)优化小学美术教学过程和方法

在小学美术研学课程活动中,教师要优化小学美术教学过程和方法,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探索美术知识。可以借助小组讨论法、问题引导法、情境创设法实现美术知识和社会生活的融合,让学生从中真正有所提升、成长。在小学美术研学旅行活动中,教师要把开发智力、提升能力、掌握知识作为教育目标,让学生积极感知美术知识,在主动探索与主动尝试中完成体验过程,借助触觉、景物、声音感知美术学科的艺术感、情境感,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事物的能力、素养。教师可以在美术研学旅行活动中设定艺术创作任务,提升学生对于艺术的敏锐度、感知能力,活跃学生的艺术思维,让学生能够以全新的视角获得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把美术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在视觉、听觉、触觉的作用下实现知识、能力、素养的深度融合。除此之外,教师要在小学美术研学旅行活动中融入任务驱动法,为学生设定研学手册任务清单,让学生在实际社会生活中探究知识、寻找答案、搜集资料,逐步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四)在美术研学旅行活动中实现跨学科教育

素质教育理念背景下,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融合,以此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教师要在美术研学旅行中实现跨学科教育,研学旅行活动期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利用美术知识解决问题,还要引导学生借助多学科知识化解矛盾,从中寻找跨学科教育的切入点与结合点,以便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构建探索性、综合性的教学模式,把实际生活和学科资源整合在一起,实现美术学科和其他学科横向和纵向的整合。教师要借助跨学科的形式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探索能力,让学生在美术研学旅行活动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展现研学旅行活动的教育功能。在美术研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渗透地理学科知识、历史学科知识,这样既能够拓宽学生的学科知识面,还能够实现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增强美术研学活动的趣味性、实践性,让学生利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研学旅行活动中遇到的问题,锻炼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整合学科知识的能力。同时,要想在美术研学旅行活动中实现跨学科教育,教师一定要把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探索美术素材和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整合点、契合点,以此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化成长,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师生共同构建高效的美术研学旅行活动。

(五)构建深度的美术教程系统

在小学美术教育活动中,要想展示研学旅行、研学体验的教育优势,教师要构建具备深度的美术教程系统,让美术研学体验活动能够顺利开展,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综合素养。小学美术研学体验活动要跳出美术教材的固定模式,为学生构建一个立体化、动态化的美术学习环境,为他们提供更丰富化、具体化、生活化的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面,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美术研学体验活动属于一种沉浸式的教育模式,能够给予学生更直观的学习感受、体验,激发学生探索美术知识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结合季节开展美术研学体验活动,让学生参观苹果园、橘子园,近距离观察硕果累累的景象,从中观察水果的特征,并且把自己观察到的景象画出来,从而提升学生的绘画水平,让学生掌握更多绘画技巧、方法,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美术素材,还要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多交流、互动,通过采访果农了解水果的品种,把农民丰收的喜悦用图画的方式展示出来,这样既能够扩展与延伸现有的美术教材知识,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想象能力、逻辑能力,让学生真正有所提升、学习、完善,促进学生全面成长。除此之外,因为每一个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能力都不相同,对于美术作品、实际生活的感悟也不同,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学习差异、审美差异,积极挖掘学生美术作品的闪光点,提高学生参与美术研学体验活动的自信心、成就感、荣誉感,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六)通过研学体验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层次

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美术研学体验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层次和美术学科综合素养。由于审美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靠后天培养,是在生活中逐渐提升、总结、演变的,还会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研学体验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层次,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感知美术作品中的审美元素,让他们从中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研学体验、生活体验,实现美术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深度融合。在小学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不要把教学内容局限于美术教材内,也不要只通过使用一些图片、视频、动画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而是要让学生通过真实的美术研学体验活动感知、体验、感受、分享,逐渐提升学生的美术审美层次。除此之外,在小学美术研学体验活动中,教师要展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感受大自然,从中发现美、创造美,把大自然的美用画笔展现出来,以此锻炼学生的绘画水平,提升学生的审美层次,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面,展现美术学科的德育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化健康成长。

三、结语

在小学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展现研学体验的优势,把学生作为美术实践活动的主体对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美术知识,还要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还要把研学作为美术教育的落脚点,实现社会生活和美术教育的深度融合,展现美术学科的人文特征、艺术特征,增强美术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实践性,充分提高美术教学质量,让学生从中真正收获知识、提升能力、锻炼思维,将来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

作者:张爱年 单位:甘肃省民勤县北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