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0篇)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初中历史教学技巧分析

一、将铺垫学习内容、前置教学流程

作为提升教学成效的重要前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些教学内容需要学生提前做一些准备,既要搜集相关素材信息,同时也要提前熟悉教学内容,这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意义重大。笔者在教学中强化了教学环节前置,要求学生提前学习,这对教学效率的提高帮助非常明显。例如,在《甲午中日战争》一课学习之前,笔者要求学生课外查阅资料,上网搜索了解甲午中日战争前夕中国的现状、中日两国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的对比,通过搜集这一场战争的发生原因、背景、环境来更加全面了解甲午中日战争。有了这样的信息了解,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更为主动深入地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理解效果也会得到明显提高。一段时间以来的实践表明,在历史学习中,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熟悉的程度,让他们多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这样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就可以有效进行互动,这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路径,每一位教师都要强调这一方面的研究,使其成为教学成效提升的重要抓手。

二、将实施师生互动、活跃教学氛围

作为提升教学成效的重要路径初中历史教学不能像一潭死水,一定要让课堂教学氛围活跃起来。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要想方设法对教学环节进行调整,对教学流程进行改进,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学习活动活跃起来,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更加自由深入全面地开展学习。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充分实施了以师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改进,使学生有更多的互动机会,在相互学习研究和表达探究辨析过程中牢固掌握知识、扎实增强能力。例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课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尝试分析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什么样背景下、由谁提出来的,有着什么样的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什么,实践证明这条道路取得了哪些丰硕的成果,并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进一步的阐述。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既要深入研究分析,又要相互讨论联系生活,使课堂教学成为了大家集中智慧分析研究的平台。探究出初步答案后还相互讨论,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笔者引导学生对其中不够完善或者不准确的地方进一步探讨,对存在的不同观点进行分析辩论,最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教学过程,其最为的显著特征在于运用师生互动引导的技巧,让学生充分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

三、将网络资源搜集、课堂生动演示

作为提升教学成效的重要方法网络中拥有大量的资源,这些资源与初中历史教学结合起来,将会产生强大的推动效应。历史教学要重视网络手段的运用和网络资源的开发,在历史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手段生动演示的方法,赋予历史教学更加生动的信息,让学生理解更为深刻,掌握更为牢固,使教学成效得到快速提升。在这一方面,笔者进行了充分的探究,例如,在《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教学中,笔者专门制作了多媒体短片,向学生播放港澳回归时震撼人心的场景,有驻港部队接防、紫荆花旗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等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景,让学生浑身热血沸腾,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充斥心间,实现了知识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完美融合,有效增强了教学成效,这对历史教学课堂而言是非常有力的支撑与推动。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发挥网络资源的促进作用,将生动的信息与课堂教学融合起来,进一步增强网络资源、多媒体手段对历史教学的支撑功能。

四、将开展专题研究、社会实践调查

作为提升教学成效的重要空间历史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历史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感知,想方设法增加社会实践专题的学习内容,通过专题研究、社会实践调查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开展调查研究,这也是巩固历史课堂教学成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路径。笔者在教学中将拓展活动作为历史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开展了这些专题活动。例如,在《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学之后,笔者要求学生分成多个调查小组,了解身边熟悉的人以及自己的家庭在生活方式方面有着哪些变化,并从这些变化表象背后发掘出更深层次的规律内涵,尤其是哪些变化体现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别进行阐述,形成自己的调查结论。这样的专题研究活动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调查研究和分析能力,对其内容也起到了巩固理解的效果。

五、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强化技巧研究,以更加科学的方法巧妙设计与精心组织历史教学,实现教学成效的巧妙提升。

作者:喻红玲 单位:江苏省滨海县临淮初级中学

第二篇:初中历史教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思考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

1.以考试高分为主要目标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学校将适应应试教育拿高分作为历史教学的目标。教师在相关条条框框的约束下开展历史教学,单纯地以学生卷面考分、自身完成的课时和应付考试的方法为重,忽略了历史教育的本质。“问题意识”常常被忽略,对学生问题意识的把握,演变成了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方式,即提问是用来惩罚那些不认真听讲的、思维很活跃的学生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以让学生掌握考点为主,以提高学生应试能力拿高分为目标。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淡化,思维也变得懒惰,学生对学习内容掌握得很牢固,但是却缺乏思考能力。

2.传统文化观念和教学环境的影响

历史学科属传统文化范畴,它传达了祖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然而,这种传统文化里所包含的部分思想却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给学生一定的引导,教师必须使其形象变得严肃而权威。在课堂教学上,教学环境主要以纯粹的灌输知识、讲解重点、讲解案例、解题分析为主,学生只是听众,造成了学生懒惰的思维惯性。经调查统计,大多数学生不能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学生受到教师威严的这种影响,受大众相同观念的影响,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没有提问的胆量,人云亦云。

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措施研究

1.建立情境化教学手段

(1)创设生活化情境。

在课堂学习时,生活化的情境易被学生接受,贴近生活的元素也很好地消除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陌生感。

(2)创设故事化情境。

简单的知识教学会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故事化的教学情境是将知识讲解结构变得像故事一样耐人寻味,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

(3)创设互动型情境。

加入学生和教师的实时互动环节,创建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请教具备什么品格的人容易受欢迎,既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喜好,因材施教,又关心了学生的择友观,有效地推动了高质量教学的顺利开展。

(4)创设模拟演示情景。

创建模拟演示情景即是将历史课教学内容中的教学案例进行分角色扮演,形象和生动化“课本中所发生的事”,用有趣的方式加以呈现。

(5)创设实际应用情境。

创设动手实践情境,主要针对在生活中所发生的实例进行“你会怎么做”的讨论。

2.史实与历史人物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历史学科的学习,接触最多的就是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利用这些历史人物身上鲜活的事例和发生在其身上的事件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例如评价秦始皇时,教师需首先介绍秦始皇所处的历史背景,即人民群众生活在纷争的战乱时代,此时的人民渴望统一,而秦始皇通过不懈努力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在此引导下,让学生深受感染,产生问题意识,促使其思考历史人物。

3.户外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在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采取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找到有效而又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快速领悟历史知识点。例如,通过历史人文知识竞赛或名人故事励志讲座,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户外学习,增强学生的思考意识。再者,对于初中历史中一些历史影像资料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进行观看学习。

三、总结

综上所述,时代呼唤教育改革,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作者:张庆峰 单位:沧州市第十三中学

第三篇:初中历史教学社会责任感培养

一、初中生社会责任感现状

目前,我国初中生整体社会责任感不强。一方面由于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利己思想强烈,他们常常把个人利益、家庭利益放在首位。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他们多是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和社会利益相冲突的时候,他们会选择个人利益,即使有时会承担社会责任,也是由于教师、家长等强制要求。另一方面则源于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缺失。现代初中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没有彻底形成,此时的他们缺乏主见,容易被一些不良习气影响,而学校、家庭更多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责任感等情商的培养相对滞后。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现状

(一)很多学校没有将社会责任感有效地融入到历史教学中

初中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借助历史学科,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很多优势。但是很多学校和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是认识不够深刻,没有很好地付诸实践。历史课上,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历史知识,而且关注点放在与考试大纲对应的知识点传授上,忽略了将社会责任感与历史结合起来讲解,导致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无法发挥应有优势。

(二)历史教学与社会生活脱节

学习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镜、以史为鉴。所以,中学历史教师在授课时,应该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从中感悟并学习在面对社会责任感的问题时,如何做才能促进自身修养和行为的进步。然而现实生活中,为了节省时间,历史教师只是讲解历史知识,忽略将历史教学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从而使得学生不能通过历史课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而仅仅是对历史事件、历史名词的记忆。

三、如何加强历史教学中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一)强化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

历史教师可从三个方面来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语言引导、典例引导和制度规范。

1.语言引导。

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讲道理来引导学生,同时结合时展、学生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语言引导,使学生明辨是非曲直,告诉他们什么是真善美,唤起他们善良的本性,进而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典例引导。

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剖析历史人物来强化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初中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教师有力的引导至为关键。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再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

3.制度规范。

有纪律,才能有标准、有保障。学校制定科学、合理的行为规范,一方面是强制性地约束学生行为,但是更重要的是希望学生能够从中深刻认识社会责任。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自觉性不强,自主性缺乏,科学合理的行为规范能给予他们帮助。

(二)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初中生的情感波动比较大,教师要善于引导,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方式多样化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整合现有资源,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放映相关视频、影音,加深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认知,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其次,在教学中应注意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可通过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让学生独立思考,将历史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明白承担社会责任的影响,促使学生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最后,教师可以适当地推荐一些爱国教育片或书籍,让学生有选择地了解,通过给予学生适当的自学空间,促使他们对课堂学习知识产生深入的理解。

(三)培养学生社会行为能力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最终也最关键的就是让学生自觉行动,将理论付诸实践。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志愿活动,如在重大的历史纪念日宣传纪念日的由来和故事,参观烈士陵园或历史博物馆等。把学生从课堂带进社会,让他们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感受什么是真正的社会责任,从而有所担当。

四、总结

综上所述,当代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有待提升,教师需要努力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科学合理地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去,让学生充分理解社会责任感,进而让学生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作者:侯美玲 单位: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五中学

第四篇:初中历史教学下历史地图的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主动性学习

随着历史学科的教学改革,新课标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在历史教学课堂中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注意展开与学生的学习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主投入到对历史的学习之中。而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历史地图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激发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在历史教学中,对于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教师是不能够做到真实场景的还原的,这就对学生的理解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但是历史地图的引入以一种直观明了的方式让学生的理解减少了困难。同时,简洁的地图语言也让历史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具体。而且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历史地图,但在历史地图使用中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由于历史地图的历史性特点,地图中的很多汉字都已经不在现代汉字中出现,这对学生的学习就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但这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些生僻字,教师要在历史地图的使用中鼓励学生及时查询,做好标记,这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有利于学生系统了解历史,为其他学科学习提供助力

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引入历史地图,有利于学生对历史学习框架的整体把握。因为历史地图就是以一种整体化的形式向学生展现历史,这就从宏观的角度加强了学生对历史的整体认识,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地把握历史。在历史事件的学习中,通过历史地图与历史事件之间的互相对应,可以让学生形成更加深刻地记忆,更有利于学生在整体上把握历史,更加直观地叙述历史事件。教师在实施历史地图教学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跨学科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引导学生联系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通过不断地给学生提示,启发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逐渐建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将历史的学习融入政治学习、语文学习之中,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融入历史学习。

三、有利于客观评价历史,培养爱国情怀

学生应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历史,这有利于学生用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来正确评价历史。例如,在历史地图中可以看到,台湾、西藏在很久之前就是中国的一部分,是属于中国的领土。虽然在历史的时代变迁中,曾一度发生过波折,但它们属于中国领土的事实是不容置疑的。学生在历史地图的学习中,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过往,能够慢慢地体会历史的发展规律,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使学生在考虑问题时能够更加深入。教师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历史地图,向学生讲述了人类的发展,讲述了社会的变迁,这能够帮助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中形成整体的世界观念,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教师在引入历史地图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国情,指引学生用一种认真的态度对待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之于国家发展的责任。通过历史地图,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慢慢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鼓励学生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勇敢对待挫折,学会在逆境中顽强成长。

四、总结

总之,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初中历史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实现灵活变通,在教学方式上要实现更加生动多样,而历史地图的作用正是如此。通过历史地图这一有效的教学载体,能够以一种形象化、直接化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历史知识,对于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加强学生的历史学习记忆、发展学生的历史学习思维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不断深入研究历史地图的作用,加深教学实践思考,以使其发挥出更大的教学优势。

作者:段勇 单位:江苏省金湖县枫叶国际学校

第五篇:初中历史教学反思浅析

一、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的意义

1.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的需要

随着新课改步伐的加快,我国当前的历史教学进入了新阶段,历史教学方式日益凸显其重要性。新课程的发展需要教师和学生对课程共同体验与感悟,要学会探究自己的学习方式,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2.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教育家叶澜的“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的名言一直激励着广大历史教师投身于历史教学反思中去,教师通过对自身的不断反思更科学地教会学生知识,同时对于自身能力与素质的提升也是一个巨大的发展契机。

3.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需要

历史学科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承载了人们对学科的发展期望,是历史每个重要瞬间的凝结。历史也是一门反思性较强的学科,社会总是在历史的反思中不断进步的。教师通过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学习具有高质量的历史来领悟生命的真谛,客观上有助于提升历史教学的质量。

二、初中历史教学反思途径

1.对学生教育的反思

首先,反思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最易于发现的,某位学生上课学习表现得认真与否,教师一眼望去便知结果,也可从学生的眼神中分辨出教师是否懂得学生真正地接受或者理解了知识。学习态度不夸张地说决定着学习的结果,因此要到学生学习态度最认真的时候去讲授那些较为重要的知识。其次,反思学生的学习内容。反思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现行的教育内容,反思学习内容的难易度,做到难与易均衡,找到“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觉得他只要努力了或许就会学会这些知识。在这一阶段,教师最重要的是学会反思是否做到把握内容的难易适中来进行教育。最后,反思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反思学习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高效,反思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否脱离死记硬背的苦海,是否达到理解的标准。

2.对教师自身的反思

教师的反思不仅体现在对教师所具备的知识的反思水平上,更应深入实际,做各项反思的实践者,从教学的整个环节入手去解决面临的问题。第一,反思自身的教学意识。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与思考的意识,提醒自身是否做到了反思,是否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否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第二,反思自身的教学技能。反思不是一向简单的回忆工作,“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是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分析教学涉及的各个方面,多角度地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反思自己是否全面、透彻地将知识讲述给了学生,反思自己在一堂课上是否照顾到了所有学生或大部分学生的接受知识的程度。第三,形成反思习惯。反思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见效果的,需要长期地坚持和积累,在教学前要意识到需要反思哪些知识,具体应反思些什么内容;在反思过程中,需要注意反思的重点,通过反思帮助学生记忆知识,更好地运用已学知识去探索未知的知识,形成经常反思的能力与习惯。总之,教师需要反思的事情有许多,教师要尽量做好每一件事的反思工作。

3.对历史教材的反思

一本好书胜过一位好老师。我们可以从优秀的书中汲取营养,可以从书中领略先进人物的思想事迹,从中外名著、历史教材、相关史料中发现历史,通过课外书目的阅读了解历史发展的现状,了解历史发展的步伐,汲取先进历史人物的发展经验,从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掌握历史。一方面,注重反思历史教科书。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载体,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工具书。但是教科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更新教材素材,便于教师和学生掌握一手教学资料,在教学中做到与时俱进。教师要从历史教科书中总结教学规律,反思已出现的教学事迹。另一方面,注重反思相关历史史料。所有的事物都是利弊并存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一些不真实的史料,通过已掌握的知识去分析与鉴别知识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以免错误的、无根据的史料误导学生的思想与价值取向。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各方面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给予他正确的方向便会使他走向光明的道路,反之则相反。因此,教师不仅是教书的人,也是育人的人,要担负起各方面教育职责。在一线教学的历史教师,必须不断地经常反思自己,反思每一个教学的细节,深入了解学生,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努力。

作者:李碧敏 单位:漳州立人学校

第六篇: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浅析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进行历史教学创新的前提

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课程,只要学生们产生了兴趣,那么教学效果会好的多。反过来说,如果学生们对一门课程没有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师讲得再好,学生也不会学得多么好,甚至不会去学,更谈不上进行教学创新了。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证明表明,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主动的因素,是学习的一种内在的最强劲的动力,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具有追求探索性。许多学生不喜欢学习历史,甚至列为自己最不喜欢学习的课程,主要原因是:这门课程枯燥、没意思,且不知道学了这个有什么用,不能真切的理解明古知今这个词的含义。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除了课文过于枯燥之外,教师不能有效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是很大一方面的原因。因此,教师要积极探索,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如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如一些真实的物品、图片,或是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一些历史场景或是影视片断,鼓励学生听一些比较好的历史讲坛和历史典故,让学生们在一种比较轻松愉快的气氛潜移默化地把知识就吸收了。持续一断时间,在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后,学生自己可能就会体会到这门课的魅力所在。

2创新历史教学理念及手段,搞活历史教学

良好的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取得成功的关键,创新教学手段是历史教学创新的重点。当前初中历史教学还有应试教育的影子,没有转化为真正的素质教育。教学要尽快转变教学观念,强调人文性,培养学生历史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真正明白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内容也在变化,教师在教学手段上也要进行创新,要改变过去的“照本宣科”式的陈旧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发散和创造性的思维,多思考一些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另外,还要提高学生获信息与资源的能力,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大量的知识与资源需要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渠道获得,培养这种能力本身就培养了学生们进一步探索和思考的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师生关系

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说过:“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是成功教学的前提,它是一种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在以往的教学中,一般来说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讲,学生听,有一种填鸭教学的味道,并且教师严格控制课堂纪律,学生们处于一种比较绝对的被动地位,一般来说只能被动的服从,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及课堂主体作用的机会几乎是没有的。这样的课程在早些年代可能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学生心理成熟的提前,这种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抵触,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不太高,学习效率自然也非常的低下。现代教育越来提倡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学与学生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构建平等的课堂关系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这是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的前提。要做到这些,首先就要求教师树立民主平等的意识,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从根本上转变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即由教师为主体转变为由教师主导,这里主要体现一个导字,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关键时刻的导,从而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以充分发展学生们在课堂上的个性,积极鼓励学生们在课堂上发表有自己想法的见解,不断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精神,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掘,最终学好历史,并提高综合素质。

4加强学习和修养,培养自身创新能力

创新教学自然离不创新型的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创新,教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要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让他们成长为创新型的人才,首先教师不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进行创新的能力。虽然在当前的教学中,通过教学改革,教师在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许多教师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但还有一些教师由于自身素质和其他一些方面的原因,创新能力和素质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在历史课程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勇于进行尝试,积极进行探索,敢于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大胆进行创新,组织开放式、活跃的课堂气氛,充分激发学生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当下这个高速发展充满变革的时代,历史教师特别是初中的历史教师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其他各方面的素质,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知识,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越来越高。

5小结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势在必行。进行创新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所以,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努力营造有利于历史教师创新性劳动的环境,并给教师提供必要的进修机会,从而不断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

作者:陈涛 单位:张家口市桥西区教研中心

第七篇:参与式教学方式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一、参与式教学相关理论概述

1.参与式教学方式之概念。

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之后综合各方观点将参与式教学方式定义为:在公平、民主、平等的课堂环境中,通过竞争、合作、协商等方式,建立起一种互相学习、互相影响的师生关系。也就是说,参与式教学开展的过程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更多是侧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创造力的培养。以初中历史课堂为例,参与式教学方式指导下的历史课堂更注重学生能否有效的参与课堂活动,能否增强历史学习的趣味性,能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2.参与式教学方式的理论基础。

将参与式教学方式运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对其理论基础有所了解,例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说、布鲁纳的认知心理学原理以及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等。其中,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说理论的核心观点在于认为人的动机是由需求所组成,并且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级,将它们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以递增的方式排序。马洛斯的需求层次理论为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更好的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发不同方面的潜能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还有布鲁纳的认知心理学原理。该原理是把心理学原理运用于教学实践的典型代表之一,认为教学的过程即是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学校进行引导的过程,而非直接将学习内容呈现给学生。通过这一理论,初中历史教师在运用参与式教学方式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制定教学策略,设计有效地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其探索、创新能力。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参与教学的现状

众所周知,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中并无深奥的知识点,大多为浅显易懂。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也因此往往是以自身为主体,学生更多的是听老师传授。但是,随着参与式教学方式的逐步运用许多教师已经渐渐视线了历史课堂教学角色的转变,教师改变了过去高高在上的位置,将自己放在促进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学习的位置,学生也从过去拘谨甚至惧怕老师的情绪中解放出来,能够较好的阐述自己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参与式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建议

1.参与式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应遵循相关原则。

原则一,创设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在参与式教学方式运用过程中,教师应当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自身是学生活动参与、情感参与的引导者和指路人。作为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在其心中实际上是很希望自己的参与课堂教学的行为能够充分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赞扬。因此,无论是从参与式教学方式的特征还是从初中阶段学生心理特征而言教师都应当为历史教学创造出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尊重、鼓励学生,而不是打击、伤害学生。例如,在学习《工业革命》这一课时,教师对学生提出为什么工业革命最开始出现在英国而不是美国?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可能会给出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应当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充分尊重、鼓励学生。原则二,确保学生由充足的参与时间。这一原则是确保参与式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能够收到效果的基础,只有确保学生在参与式教学中拥有充足的时间,能够有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能真正实现参与式教学。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常常将较多的课堂时间放在了历史知识的讲解、分析以及练习题等方面,对学生参与教学的时间并不重视。而要想真正实现参与式教学,则必须改变这一传统的方式,教师应当首先对教学内容全面掌握,在备课时做好准备,充分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选取最为精简、重要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讲解,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能够对学习内容进行自我思考与感悟,最终自然而然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2.参与式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应重视新旧知识的构建与结合。

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应当更好的鼓励学生把原有的历史知识、历史经验等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主动构建出新的知识。也就是将原有的知识经验与主动构建知识相结合,实现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开始上课之前需要更多的了解学生对相关问题的掌握、熟悉情况,以及针对这一问题学生的看法等。例如,在学习《秦王扫六合》这一课秦朝的疆域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对时空概念有更好的理解,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情境作业,让学生在白纸上将秦朝疆域大致绘出来。

3.参与式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应既重视授之以鱼也看重授之以渔。

参与式教学方式不仅要求教师将历史知识教给学生,而且还需要教师不断对学生进行鼓励,提升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建立起学习的兴趣,掌握学习历史的方式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导向作用,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建立良好师生关系,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实施引导,让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真正做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这一课时,教师让学生自行回顾前文所学内容并将印象最为深刻的关键词写下来;教师还可与学生对唐三省与宋三司的区别进行讨论并总结等。在最后,我们可喜的发现通过运用参与式教学方式,能够很好的创造出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平等、友好的沟通与合作,形成一种气氛轻松愉悦的开放性课堂,使得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更高。

四、总结

总而言之,参与式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着的运用不仅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还有显示意义。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当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进行总结、反思、改进,力求更好的效果。

作者:姜娜 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

第八篇: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思考分析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源泉,是理论的源泉。历史学科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在初中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同样来源于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在历史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与生活有关的历史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与历史有关的生活问题。在历史教学中,应该把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一般对平时的生活比较熟悉,把生活搬到课堂,更够很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所以,创新历史教学应该让教学内容变得生活化。例如教师讲授《新中国成立》时,课前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比如说说身边看到的革命文物等,比如听长辈讲革命史,并在课堂分享等,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把生活融入教学,创设一定的生活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改要求,教学以学生为核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开展师生互动,在互动中学习历史知识,提高学习能力。这些都离不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更重要的是从历史知识中学习经验,从历史知识中借鉴教训。同时把历史知识运用于现实社会,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语言表达对历史学习也很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供更多语言表达机会。例如老师讲授《甲午中日战争》,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对本节课的主旨进行了解,然后学生进行分组,围绕课文展开广泛讨论,讨论的问题有清政府为什么失败、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等,学生都进行了认真思考,并把自己的观点阐述出来。学生可以共同学习知识,共同进步。讨论结束后,让学生围绕讨论的问题写一篇短文,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印象。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创新初中历史教学离不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整合教学资源

初中历史教学内容非常多,知识点也非常多,而且比较零乱和琐碎,课本上的内容多是成条分块的,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要完全掌握这些知识点,完全理解这些知识点,完全学会这些知识点,具有很大难度。历史学习中,很多学生都是学着后面忘着前面,要记住众多知识点存在很大困难。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能够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取舍,一方面拓宽学生知识面,另一方面构建系统的历史知识网,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例如学习近代史内容时,教师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后,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第一个层次以外国对我国的侵略为主线,包括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让学生了解我国的近代史就是一部被侵略史,西方列强对我国进行疯狂的掠夺和压迫。第二个层次以国内阶级斗争为主线,包括包括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让学生了解我国人们顽强的抗击外来侵略,为推翻封建社会不懈努力。学习这些内容,老师要对教材合理取舍,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

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目前我国的教学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初中历史教学也不例外。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过多注重理论教学,在不断的理论学习中,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同时初中生有好动的特点,长时间地静坐听课,厌学情绪很容易产生。加上历史学科本身与生活具有密切联系。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走出教室到生活中学习历史,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学习抗日战争时,教师带领学生参观一些当地的抗日战争纪念馆,或带领学生拜访一些抗战老兵,听听他们的亲身经历,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对抗日战争有了深入了解,了解了日本对我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及我国人民的英勇反抗,培养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作者:杨丽萍 单位:迭部县初级中学

第九篇:初中历史教学新方法浅议

一、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性

初中历史是开卷考试的文科课程,并不受学生的重视,学生认为拿着课本进考场就可以得高分,没有认真地学习历史,仅把历史当做休息、缓解压力的课程,使学生对历史缺乏兴趣,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影响了历史教学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学生缺少了解世界文明变迁的一条重要途径,“以史为鉴”变得毫无意义。其实学好历史非常重要,首先,学习历史可以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懂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重要意义;其次,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二、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

1.改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

在过去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是主体,历史教学课堂就像教师一个人的舞台。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观点,已成为很多历史教师的共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走下讲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做课堂教学的指挥者,指导、组织、安排课堂教学,并对不合理的地方及时作出调整,要求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读、写、议、讲,给学生创造条件、布置作业,平等看待学生,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讨论,并为每个学生做出评论,创建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充分反映出学生的主导地位。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多是被动学习,很难提高他们对历史课堂的兴趣。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投入了很大的热情,积极改进之前的教学方式,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习历史不再是学生的负担,而是享受。首先,利用历史典故活跃课堂氛围,初中历史学科内容丰富,学生很容易找到历史方面的故事,可以在每节课堂开头安排一名学生讲述一个历史典故,但要求学生所讲的历史故事与本节课程所学的历史有关。例如:讲到三国历史时,可以讲讲“桃园三结义”“官渡之战”“单刀赴会”“七擒孟获”等故事;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可以讲讲“柏林暴动”“静坐战”“诺曼底登陆”等精彩历史。以故事开头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学生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去找故事,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搜集历史资料和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其次,可以通过再现历史情境,让学生深入其境。例如:讲到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有一个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教师挑选出几名学生,分别扮演秦始皇、荆轲、燕太子丹、樊於期、秦舞阳、秦国大臣等角色,让学生提前预习,搜集资料,排练练习,以便在课堂上可以对荆轲刺秦王进行一场惟妙惟肖的情境再现,并亲身感受当年“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这样更容易使学生理解历史,融入历史,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3.合理利用多媒体、克服知识难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具有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无声的事物有声化的特点,集声音、图像、文本于一体,从多个视角来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兴致,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知识,大大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虽然新的历史教科书中插有大量的彩绘图,颜色鲜艳、图像清晰,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这些图都是静止的,缺乏生动形象的变化。例如:在战争史中,历史地图的运用是不可避免的。在学习红军长征历史的时候,要求学生看课本上的地图,标出红军长征的路线,因为书本上的地图不能显示动态变化进程,使学生很难掌握,而利用多媒体软件PowerPoint将静态地图变成动态幻灯片,将地图“变活”,显示了长征的动态过程。将长征中的重要事件展示出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再结合教科书内容,使学生更容易记忆。然后在播放电视剧《红军》的长征片段,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这段历史,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的兴趣,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很多,关键要从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同时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思考,扬长避短,尝试用新的教学手段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爱上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努力学习,将来做对社会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作者:李惠彬 单位:漳州立人学校

第十篇:图示教学法下的初中历史教学

一、图示教学法的概念

图示教学法是通过图形、图表和表格表现出事物本质特点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可以生动形象地表达出零散的史实、抽象的概念以及复杂的逻辑,使之变得浅显易懂。把图示教学法运用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升学生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图示教学法的优势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往,教师把历史知识写在黑板上,但由于初中历史知识点较多,学生顾得上做笔记就顾不上听讲,从而失去了听课的兴趣。图示教学法能很好地弥补这个缺陷,它不受环境的约束,教师只需要一块黑板,便可以完成板书,系统地呈现历史知识,而且教师还能使用不同颜色突出重点知识,让学生一目了然,学习历史的兴趣也随之提高。

2.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图示教学法能把零散的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使初中生能清晰、完整地认识整个历史史实,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初中生的历史成绩。3.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使用图示教学法时,教师可以利用图表和文字归纳来讲解知识点,使学生充分开动脑筋,刺激学生的思维,增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把历史知识整理成生动形象的结构图,从而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且在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

三、图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1.展示图示法的精髓

在运用图示教学法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图示和教学案例,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体系,从而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历史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复杂的历史知识点。如在教学《三次工业革命》时,教师首先要考虑工业革命这部分历史内容的复杂性,知识点非常多,且又是考试的重点内容,所以学生必须完全掌握本章内容。运用图示教学法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黑板上画树状图,归纳三次工业革命的知识点,从而方便学生记忆。

2.引导学生创作历史图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图示解析历史知识,告知学生编纂图示时应注意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在编纂图示时应按照历史的时间顺序以及空间范围,解析历史事件的区别和联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编纂历史图示,或者在教师编纂图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如从时间上来看,可以把历史分为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在空间上来看,可以把历史分为中国史和世界史。学生自主创作图示,不仅能从时间上掌握历史,还能从空间上了解历史。

3.引入新型的教学方式

在图示教学法中,教师不仅只能运用图示,还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教师可以把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合作完成图示,然后让小组成员熟悉该图示内容,教师随机抽出图示,要求小组成员进行解析,然后在该组成员分析完图示后由其他小组成员提问。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图示内容的记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语

图示教学法非常适用于初中历史的教学,它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教师在运用图示教学法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完善,以便更好地发挥图示教学法的效用,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以及教学质量。

作者:曾胜 单位:江西省赣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