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探讨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探讨

【摘要】德育在课程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是素质教育体系深化改革下确保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渠道,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载和描述中国发展进程以及传承中华文化是课程的主要特点。为有目的地培养高中生道德素养,本文就德育的有效渗透策略展开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德育;渗透意义;渗透策略

囊括多家思想精髓、承载中华文化内涵的历史课程是典型的人文学科,将德育与课程教学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某方面来讲不仅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与此同时在强化学生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帮助学生健康化成长以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工作取得预期成效中也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相比高中阶段其他基础性课程,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具体性、综合性等特点,为进一步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不断优化和调整现已迫在眉睫。

一、加强对课程教学素材的精准化把控,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

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学素材作为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载体,对文本内容中囊括的德育元素进行深入挖掘,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战略基础。相比其他人文基础性课程,历史文本内容大多是一个个真实的历史事件,而历史事件中往往蕴含着一定的德育观点。教育工作者作为课程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需带领学生探索历史事件背后隐藏的内容,由此在保证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同时,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如在进行中国近代史课程教学过程中,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认知和了解,教育工作者可借助先进的多媒体设备,通过播放一系列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视频资源带领学生清楚地了解当时我国正处于一个怎样的社会背景,之后通过向学生讲授“林则徐”“魏源”等人的革命事迹,讲述他们为了改变当时国家现状做出了怎样的努力,最后教师再引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德育观点,由此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同时,不断强化其自身的爱国情怀。

二、优化教育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贯彻德育实践理念

在德育高中历史课程渗透过程中,为确保渗透目标的实现,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不断优化和调整是目前确保预期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根本。从某方面而言,只有教育工作者在秉承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将德育实践教学活动贯穿于课程整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才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对于高中历史课程来讲,由于学科的历史性、具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为保证德育工作的有效渗透,一方面,教育工作者可利用多媒体中的动画、视频等元素,将原本抽象化的内容具体化,由此在加深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认知和理解的同时,激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课堂参与度;另一方面,为帮助学生形成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中还可通过设定一些探究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教学讨论活动,从而在保证每位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同时形成优势互补,并进一步强化学生之间的友谊。如在进行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程教学时,“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文化历史演变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为此在教学活动开始时,教师可通过借助多媒体展示一些古代的汉字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中的文字猜它对应的简体字是什么,之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文字的演变所产生的社会意义展开讨论,以此在有效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德育与高中历史课程教学有机结合的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潜移默化中会对学生的言行举止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加快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也是目前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取得预期成就的重要渠道。经大量教研数据分析可知,教育工作者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往往起到了榜样的作用,他们以一种精神力量来鼓舞和影响学生。在高中历史课程德育渗透过程中,为确保渗透效益的最大化,从事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不仅需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能力,与此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道德素养,以便在后期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同时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

四、结合时事政治内容,确保德育工作的全面落实

对于高中历史课程而言,由于学科的社会性、人文性,在德育工作渗透过程中,为确保渗透的全面化,教育工作还可结合时事政治内容,在有效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时代特征和表现内容存在一定差异,为进一步深化历史课程教学中的德育思想,教师在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时可通过将历史史料与当今时政热点进行充分结合,并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史料中囊括的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进行深入探讨,由此确保历史课程“以史为鉴”“继往开来”“温故知新”三大作用的充分发挥。就目前来看,当代我国“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体现,包括春秋晚期儒家思想的“仁”、战国时期孟子在孔子学说基础上提出的“仁政”、两宋时期的“理学”等。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时需要将历史事实和时代热点问题进行有机结合,以便在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德育思想的同时,有效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五、结语

言而总之,作为社会人文性基础课程,历史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强化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随着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将德育渗透到课程教学中是历史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必然要求。从某方面来讲,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德育意识,教育工作者需在秉承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对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不断优化和调整,通过加强对课程教学素材的精准化把控,在教学活动中贯彻德育实践理念,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结合时事政治内容落实德育工作,进而为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富强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张仕发 单位:山东省济南市莱芜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