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教育现状及解决对策

社区老年教育现状及解决对策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和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完成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老年教育发展规划》《九部委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着重提出要营造全民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城市,因人口出生率降低、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以及阶段性大规模迁入等因素,导致2018年底,老龄化比例超过24.5%,居全国第二,老年人口抚养系数高达38.1%,即每两名劳动力就需要抚养一名老人。系列数据表明,北京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北京亟待大力推行社区老年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

[关键词]北京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现状;问题;对策

教育全球化是科技和经济全球化的产物。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高速化和计量化的转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学习、工作及生活方式,学习的重要性也更加显而易见,人们逐渐意识到,只有通过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方式才能不断适应并推进人类文明,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1]。社区老年教育作为一种公益化教育形式,不但能实现“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种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惠民广泛的特性,更能让终身教育落到实处,真正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抓手。

一、北京老年人口现状分析

数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从2000年的7.5%上升到30.4%。与全国相比,北京老龄化速度要更快得多,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5至10年增加10万老年人口,而到80年代以后,仅需2到3年,这一数据足可见老年人口增长速度之迅猛。北京老龄化迅速的原因,据分析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方面原因是生育率的大幅下降。上世纪50年代,北京市的平均出生率为37.6‰,60年代为27.5‰,这两个时期出生的婴儿形成了目前庞大的老年人群,然而从实施计划生育的70年代开始,人口出生率骤降到14‰左右,从1979年、1989年到1999年,人口出生率从13.67‰到7.49‰,再低至0.90‰,稳步递减;另一方面的原因是随着北京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和晚年的养身保养,北京人口的平均寿命也比预期延长;还有一个特殊的原因就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有大规模青壮年人口迁入。以上这些都是北京市人口结构迅速老龄化的重要原因,北京老龄化的加剧将带来一场无声的革命。

二、开展北京社区老年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老年人口数量高速增长,不但会引发人口结构和消费结构的重大变化,也会对老年人的教育、医疗、保险及其他生活等多方面产生重大影响。社区老年教育极为契合北京市人口发展现状和老年人的教育需求。开展社区老年教育,可以扩大教育的覆盖面,推进社区老年群体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是提升老年市民素质、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生活水平的基础工程;可以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区祥和,是提升文明程度、促进社区全体成员沟通融洽的关键途径;还可以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区稳定,是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社区老年教育为社区建设与良好发展打下良好的人文基础。因此,社区老年教育对北京的和谐起到了凝聚、稳定和推动的重要作用,我们展开对社区老年教育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和格外紧迫,并具有战略性意义。

三、北京推进社区老年教育成效显著

社区老年教育在实践中探索,在发展中提升。我国的社区老年教育萌发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1982年解除领导终身制度对老年教育更有了推动的意义和更高的要求。社区老年教育的服务对象从“离退休干部、职工”扩大到“各个层次的老年人”,服务意义从“继续为社会主义做贡献”发展成“自我完善、超越自我”和“适应现代社会需求”,教育内容也从“愉悦生活、增强体质、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提升到了“提高老年人自身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北京大部分区域的老年人由“个人”向“社区人”转变,社区老年教育已呈现自发走向自觉、无序步入有序的转型,社区老年教育的视角空前广阔起来。

(一)北京社区老年教育制度章程的日渐完备

北京社区老年教育在对国外社区教育成功经验展开了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北京不同区域多元化,城乡发展不统一的特色,将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模块的教育融合在一起,逐步创建规范。社区老年教育经过四十年的发展略见成效,有关社区老年教育管理的一系列“目标”、“制度”、“章程”等陆续出台。北京市相继颁布了发展养老教育的相关法规和政策,包括《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意见》、《北京市学习型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北京市关于加快发展老年教育的实施意见》等,为北京社区老年教育规范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北京社区老年教育体系日趋完善

杨启村认为:社区老年教育是以社区为单位,依托社区、面向居住在该辖区内的所有老年人开展的各类教育性活动,教育方式具体可分为社区老年学校教育、老年远程教育和老年社会教育等[2]。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现有1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329个乡级行政单位。为了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北京市教委依托北京开放大学设立了北京市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各区教委也依托社区学院设立了北京老年开放大学、北京老干部大学、北京东方老年研修学院等数十所老年大学,各县级行政单位都建立了社区学院,乡级行政单位也大部分组建了不同特色的老年培训队伍,2019年6月北京开放大学还联合多家单位发起了社区学习服务联盟,这些教育机构都是坚持“教、学、乐、为”相统一的社区老年教育服务体系。

(三)北京社区老年教育模式日益成熟

北京社区老年教育主要是突出以社区为主体的老年教育模式,针对社区老年教育进行有效的项目实践与探索,采取引进优质资源,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突出特点,在不同地区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开展了教育形式丰富多样的社区老年教育。社区老年教育工作开展较好的街乡,采取深入把握重点,培养骨干,培育典型的方式,有的通过资源共享、联合办学,创建了自己的老年大学,实现网络教育活动对接、面授培训活动对接、科研展示活动对接和社区老年教育师资融合的“三对接一融合”,除此之外,还有的展开了对社区老年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采取了树典型、定制度,建机制的措施。有一定经费支持的社区,成立了种类繁多的活动队伍,教育内容和活动形式也较丰富多彩,包括开设舞蹈班、合唱班、外语班、书法绘画班、手工编织班、民乐队、诗社等适合中老年人的课程培训学习班,老年人的参与度比较高,为了检验教学成果,还定期的出版诗集、刊物等,以及不定期组织参加演出、才艺展示、作品展等,激发大家的学习能力和掌握知识的潜力。还有一些街乡社区老年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无统一组织、无场地、无支持,大部分都是一些老年人自发组织起来,以文体活动等寓教于乐的形式不定期地开展一些社区老年教育活动。

四、北京社区老年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纵观北京各大区域推行的社区老年教育试验,可圈可点、可观可思之处颇多。作为全国社区老年教育示范城市,社区老年教育起步早、发展快,存在不少的亮点,作者作为一名社区老年教育的研究者,实践者,倡导者,从意识淡薄、观念落后、内容陈旧、覆盖面窄、专业服务水平不高和政府投入力度不足等方面,对北京市社区老年教育目前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和求教同仁,以待共同努力进一步提升北京社区老年教育。

(一)老年人参加教育活动的意识淡薄

目前社会普遍更重视学历教育,市民没有把学历外的教育,尤其是老年人的教育作为一个重要方面来对待。部分老年人认为只要身体健康就是安享晚年,没有形成终身教育的意识,主动参加学习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然而步入老年后更应该从多方面充实自己,始终保持学习,紧跟时展的步伐才能适应社会。

(二)北京社会各界对社区老年教育观念落后

人们传统观念上的发展往往指的是经济发展、物质发展等,大多数人们忽略了老年人的发展。总体上而言,社会公众对老年人的教育问题重视程度不够,有些人认为老年人参加教育活动就是打发时间、休闲娱乐,没有认识到老年人参加教育活动对其身心健康、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意义。社会需要老年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同步的提高和发展。黄淑萍指出:社区老年教育旨在提高老年人的素质和优化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老年人向社会化发展[3],但这一观点尚未在公众中形成普遍共识。

(三)北京社区老年教育内容陈旧

目前社区老年教育因教育理论不足、教育思路保守、活动场地局限、经费紧张等多方面原因,大多的社区老年教育还是以传统教材、课堂讲座培训等为主,在教学过程中,讲授多、实践考察少;理论灌输多、经验传授少;传统方法多、现代化方法少;内部交流多、外联交流少。这种“我讲你听”、“我读你记”的死学教室、死啃书本的传统社区老年教育模式,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发展滞后,并不能满足老年人的教育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进程。

(四)北京社区老年教育受教人群覆盖面较窄

数据调查发现,北京市积极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的人群主要是低龄老人、高知老人和高收入老人等,人群数量偏少,覆盖面较窄。究其原因,归根于老人自身的自信度问题、对知识的渴望度问题和经济支撑度问题等方面。普遍曾经从事过管理职业,工作能力强,有文化,有退休收入的老年人会积极主动的加入社区老年教育的学习。

(五)北京社区老年教育的专业服务水平不高

目前的社区老年教育仍然存在形式主义,本着完成“文件精神”或是“上级要求”的心态,将社区老年教育工作点到为止、有则足以;也没有做到有的放矢的设计教程,有针对老年人需求的开展教育工作;施教人员水平高低不一,层次参差不齐,导致了对老年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强。总之,或是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或是受主观状态的引导,教育活动缺乏新意,社区老年教育没有做到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地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

(六)北京社区老年教育的投入力度不够

在走访过程中,作者了解到社区老年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的地位并不高,受重视程度也不够。大多数社区老年教育活动的开展,只能用民宅做活动用房,白炽灯代替摄影灯,报纸当宣纸使用,场地物品轮流使用已是屡见不鲜,一些新型的教育思路更是无法施展。这种所想却不能所为的现状使得社区老年教育活动没有形成习惯性、长期性的开展,教育工作者愈发缺乏活动开展的创新能力,老年人也就参与和关注的愈少,恶性循环导致社区老年教育事业很难在短时期内快速发展好。

五、进一步完善北京社区老年教育体系的对策

社区老年教育的开展并非一个新话题,但在社会老龄化加速进程下,为了顺应社会趋势和市场需求,加快发展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为目标的社区老年教育,作者在调研和实践中针对以上诸多问题提出以下思考。

(一)确立科学、远大的社区老年教育理念

发展社区老年教育,要加强对社区老年教育理念的研究,把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会议上提出的“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4]和“十一五”规划纲要进一步强调的:“要加快教育结构调整,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等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作为狠抓终身教育,实现学习型社会的指导思想[5]。应该进一步提高社会对于社区老年教育的重视程度,各级党政机关和社区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转变观念,加强宣传和引导力度,政府、社会以及老年人自身都需要树立起老年人同样享有教育权的核心理念,要让全社会了解社区老年教育的重要性,离开社区老年教育,所谓的“全民学习、终身教育”就变得不完整。

(二)进一步完善社区老年教育内涵性发展

当前社区老年教育主要是利用讲堂、专题讲座、开设班级等形式传递给老年人,使其思路、灵感收到熏陶,促进思路观念的转变。研究表明,社区老年教育的概念应该具有更为广泛的含义,它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社区某一特定阶段、特定场所的课堂化教育活动,还应包含看电视、听广播、阅读书刊杂志和社会交际等无组织、无意识的带有教育性质的个体活动,寓教于乐、寓教立德,使社区教育更贴近实际、贴近老年人生活,成为老年人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教学载体和教学方法。这个教育理念必须贯穿于整个社区老年教育的全过程,使社区老年教育在规范化的轨道上更科学、健康、广泛的良性运转,培养有知识、有修养,与时俱进的新型老年人。

(三)扩大社区老年教育受众人群面

在北京城乡经济区域性发展不平衡的大背景下,社区老年教育发展也有明显的区域性不平衡,然而创建学习型社会应该是全民性、社会性的活动,应该不分区域、不分贵贱贫富、不分学历等级等,也不能是某一部分人或某一部分区域内的人所拥有的特权,社区老年教育要扩大教育的受众面,面向整个老年人群,贯穿提升老年人整体素质的每一个环节,社区老年教育应该赋予老年人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与学习理念,把树立长者风范作为社区老年教育内涵性目标。

(四)提供优质的社区老年教育资源

为开展好丰富多彩的社区老年教育,需要加大对社区老年教育的专项保障,从人力培养、场地统筹到物力支持等多方面都要共商共享。各级政府要将深化社区老年教育建设摆上工作议事日程,统筹协调多方社会力量,加强教育资源建设;着力拓宽社区老年教育的经费来源,本着“政府拔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解决社区老年教育的投入问题,保障社区老年教育的有序开展。

(五)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社区老年教育主体

为切实推进北京社区老年教育,针对当前社区老年教育法律法规、运作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作者认为,首先应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北京社区老年教育的管理体制。社区老年教育的开展涉及到诸多部门,需要根据北京社区老年教育的特点,将老龄委、民政、教育、文化、财政以及卫生等各部门理顺关系,明确管理主体,划清职能界限,统筹协调,充分调动,形成上下统一的管理体系,相关部门参与的多元互动机制和联动发展的局面。同时要加大对社区老年教育的投入,各级政府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区老年教育,把发展社区老年教育列入北京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必要的社区老年教育经费,做到专款专用,并保证社区老年教育投入力度同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把社区老年教育办成造福广大老年人群的一项社会工程。.

(六)创建社区特色文化的社区老年教育

社区老年教育特色课程是指充分挖掘社区内具有鲜明特色的资源,利用优于其他地区的师资力量和本土文化,结合本区域特点而开设的课程。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做好教学设计,优化课程结构,创建特色领域教学,并开发一系列配套教材、课本、讲义等出版物,打造社区特色课程,形成特色社区老年文化,通过循序渐进、不断发展,让特色课程能够长期的开展下去,永葆生命性,使得特色社区文化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推广示范。综上所述,社区老年教育作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搭建平台、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培育老年人与时俱进和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事业,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重大课题。在老龄化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北京市高度重视老年教育工作。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以社区教育为主的老年教育工作取得长足进步,老年人教育水平稳步提高。同时,在推进老年教育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鉴于此,作者从老年教育理念、内涵、受众人群、教育资源、组织及投入体系、社区文化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措施,希望有助于推动老年教育事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颖.浅析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J].中国商贸,2012(31):37-41.

[2]杨启村.发展社区老年教育应对人口“三化”高峰[J].理论与研究,2001(5):12-14.

[3]黄淑萍.论社区老年教育和老年教育社会化[J].成人教育,2008(5):48-29.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02.

[5]十一五规划纲要[Z].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2006.

作者:曾珊 单位:北京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