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堂教学方法思考

大学课堂教学方法思考

摘要:课堂教学作为大学教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水平直接关系教学质量的高低,课堂教学在注重学术性和理论性的同时,还应注重艺术性。本文以剧本、演员和制作三方面评价电影为例,对课堂教学从讲授过程设计、深度引导思维到教学方法手段的选择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关键词:大学课堂教学;艺术性;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1引言

课堂教学是组成大学教育活动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是传授学生知识、树立人文精神、引导创新思维的最基本的形式,是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对高质量教育教学的基本保证[1]。在实际中,大学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的学术能力很强、讲授内容的理论性很高,但是一部分学生存在厌学的现象,课堂气氛仍会显示得沉闷单调[2]。分析其原因在于课堂教学不仅应该突出学术性和理论性,还应合理把握授课的艺术性[3-4],包含课堂教学的深入设计。一次成功的授课好比学生观看了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授课之前,教师要设计好一堂课的讲授过程设计、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互动及教学方法手段。这就好比从三方面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剧本、演员和制作。

2讲授过程设计

讲授过程的设计好比是编剧创作剧本的过程。剧本是一部电影的灵魂,它决定了电影是否具有观影价值,情节的跌宕起伏、人物的心理矛盾和故事的发展冲突使观众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同样地,设计好一堂课的讲授过程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课程的教学设计反映了教师对课程总体教学的设计思路和教学创新,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应能反映该次授课在课程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及能达到的预期效果,应能突出课程特色[5]。

2.1教学内容的引出

唯物辩证法指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堂课的开始就应该巧妙地把矛盾即问题抛出,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造成一种有惑待解的气氛。比较常见的引出方式是由通过复习前面已学知识引出本堂课的新内容。这种方式在常规的顺序式教学过程中应用较多,符合一般的思维规律。复习知识应对本堂课内容有较强针对性,且有抛砖引玉的效果,新知识的衔接应自然连贯。例如在讲解“通信原理中的循环码”一节时,可以先复习上节课线性分组码的性质,然后指出有一种具有循环特性的线性分组码称为循环码,由此引出循环码的定义及其性质,自然地过渡到本次课的授课中。如果教学内容相对独立,与之前的知识关系不大,可以采用“开门见山”式的引出方式,直接告知学生本次课讲授的内容。这种方式简单明了,注意引出时只需说明本次课的题目即可,力究精炼。例如讲解无线通信技术中的通信新技术这一节,通信新技术与之前讲的知识联系不密切,相对独立,那就可以在授课之初向学生说明今天要讲几种通信新技术,然后引出本次课的纲目。用的较多的引出方法还包括案例式教学,即用一个学生比较感兴趣实例引出课程的内容。例如讲解物理中的共振时,可以以19世纪初拿破仑士兵震垮桥梁事件为例进行说明。这种引出要注意实例与知识的联系紧密贴切,并且能激发学生的思考,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出教学内容的方法很多,讲授课程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整体的理解能力合理灵活地选择引出方法。

2.2教学过程的进行

教学过程是教学实施的主体阶段,因不同的人的思路,讲解的方法也各不相同。但是总体上要把握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过渡自然,最后形成有机整体的要求。一节课围绕一个主题或一个主题的多个方面进行讨论,有起有伏,有层次地波浪式前进,最后形成一个结论。在整个过程中,注重张弛有度,不可以让学生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更不能平淡无奇,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知识点主次分明,突出重点。准确把握每节课的重点,一般内容简要讲解,重点内容详细讲解。注意一般内容与重点内容的区别与联系,重点内容作为一般内容的升华和延伸,这就如同众星捧月,所有铺垫都为引出结论和重点,切忌一盘散沙式的讲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设置也应注重技巧,在合适的时机引出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引出下一个内容。这就好比电影中一个个小高潮,当观众觉得主角身处困境时,正是调动观众注意力的时机,观众的紧张情绪正是导演的成功之处,而后经过自身或多方努力,主角脱离困境,这正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3课堂讲授的结束

一次课堂讲授好的结尾,起到了总结升华、画龙点睛的作用。不同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思路对应着不同的结束方式。比较常用的结束方式是总结归纳,讲完一堂课后,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将所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概括性的总结,归纳为几点,一一罗列出来。这种方式最好是将所学的知识点进行简单总结,不拖泥带水。通过总结,学生能够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体会其中蕴含的科学推理方法。就好比一部文艺电影,透过电影,观众体会到深厚的人文情怀,让人回味无穷。若下次课与本次课的内容存在较大的联系,也可以通过引出问题的方式结束本次课的讲授。例如讲解完移动通信中的第一代移动通信网,罗列其弊端,如不能打长途,其原因在于1G体制为模拟通信系统,模拟通信系统存在噪声累积的缺点,能不能采用数字通信系统?利用这样的设问引出下一次课的内容,给学生留下悬而未解的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思考,也可作为下一次课的引题。这就好比一部要拍续集的电影,因为还有下一部,所以需要给观众留下悬念,吸引他们观看下一部电影,得到答案。若采用问题引出式的开头,那么在课堂讲授时最好就要采用回答问题式的结尾,这样做到首尾呼应,这就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过程,最后给出答案,课堂讲授圆满结束。这就与一部叙述事件的电影,从提出矛盾到最后解决矛盾的过程类似。

3深度引导思维

观众对电影作品的理解是通过演员对剧本的分析、对角色的认识和强烈的反思之后的表演而产生的与编剧的共鸣。同样地,一堂课上学生的收获并不是从教师单纯的理论讲授中得到的,而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的理论讲授,加入自身的理解,在学生脑海里产生的对知识的印记和反思。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一个生疑、解惑、再生疑、再解惑的反复过程。电影情节跌宕起伏才能引人入胜,课堂上也需要设计好问题,在恰当的时机引出问题,例如可以在一节课的开始提出问题,这个问题需与本次课的重点内容相对应;可在重要知识点的开始提出,引发学生的思考;可在知识点的过渡时提出问题,起到一个指引转折的作用;可在下课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提前预习;学生上课走神时,也可以提出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上。问题的提出也应掌握好深度,太简单的问题引不起学生的重视,失去思考价值,起不到引导作用。太难的问题,学生无从下手,丧失自信。所以较好的问题是学生既能知之一二、似懂非懂,但又没有足够把握解决之。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解惑,使学生得到问题答案、豁然开朗、增强自信心,培养他们主动思考、乐于思考、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提出问题的频度也应把握好。频度太高,学生要么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要么对回答问题产生疲劳反应,思维也会变慢。频度太低,课堂活跃度也会随之下降。另外,教师也应鼓励和提倡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做到及时解惑,让学生不留疑问地听讲,不要纠结在某一问题上,错过了下一个知识点。对于课下提出较多的问题,进行整体解释,并应把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产生疑问的原因,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4教学方法手段

好的电影制作对一部电影作品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需要在拍摄的前期阶段筹备大量的工作,如计划、场景、资金和设备的支持。同理,授课也要提前选择和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4.1教学方法的选择

合适的教学方法需要从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师的特点出发进行选择。例如一般的基本理论知识适用讲授法,而实验操作及技能训练则适用自主练习法,深层次的研讨则适用于研究法等。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本科生和研究生采用讲授、研讨和实验的教学方法,对于大专生则主要采用讲授法。按照教师自身特点选择教学方法,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教师多采用讲授的方法,而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教师可采用分组讨论的方法。实际上,一门课甚至一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并不单一,但是无论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都不能违背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

4.2教学媒体的选择

教学媒体也依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师的特点出发进行选择。比如基本的理论推导可利用多媒体课件,较重要的推导使用板书,认知事物可采用教具或模型,装备课程可采用三维立体仿真模型讲解等。在教学对象知识水平有限的情况下,适用于多媒体讲授、模具教具或录像等传统的教学媒体,若教学对象基础较好,则可采用MOOC等较先进的形式。装备课上,绘画水平出色的教师一边讲解,一般用粉笔就可以勾勒出装备的示意图,而对于绘画水平一般的教师来说,还是要借助多媒体进行讲解[6]。

5总结

讲究课堂的教学艺术,塑造独特的教学风格,不断提高大学课堂教学效果是教师教学的不断追求。教无定法,随着国内外教学研究不断深入,可借助的科技手段不断进步以及人才培养需求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大学教师教学水平也提出了要求。教师作为课堂的“导演”,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学术水平,对教学方法理论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宏.浅析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109-110.

[2]盛宾.论课堂教学运行机制的整体优化[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2003(15):38-39.

[3]汪美兰.课堂教学设计艺术[J].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115-116.

[4]鲁志荣.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探析[J].海外英语,2014(21):59-60.

[5]刘哲雨,任辉,刘拓,张滨.深度学要素的提取、论证和运用[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8(3):19-24.

[6]张丹萍.基于微助教的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22):105-107.

作者:王文娟 王欣 陶杰 邢娜 单位: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