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课程改革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课程改革与实践

摘要:结合当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以及太仓及周边企业对应用型本科人才需求的现状及存在的技能和职业素养欠缺、教师教学水平相对落后、课程体系与生产实际有较大差距等问题,作者整理归档了专家研讨、用人单位建议以及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的实战经验,提出了符合“新工科”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策略以及专业改革实施建议。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策略

1总体思路

运用“现代学徒制本土化培养”模式,笔者与课程组教师对《气液传动》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形成了以培养高质量学生为中心,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升为主线,完善了“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和“博世力士乐虚拟融合实训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了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建设了O2O(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数字化实训资源,满足学生和企业员工自主学习的模式。同时,做好政(政府)、行(行业协会)、企(用人企业)、教(本校和外校)四方融合,进行了三大建设(师资、教材、实训基地)。

2课程实施成果

本项目成果,集政、行、企、校的集体智慧:首先,按照液压气动工程师(JYPC)的职业标准和要求,结合机电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通过校企联盟共同探讨和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程标准。其次,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开发基于Flu-idSIM仿真软件+WS200操作平台的优质教学项目共享和应用库;通过WS200操作平台的项目共享和应用库,对那些在现场实习安排困难或危险性高的项目进行虚拟仿真实训;同时,针对真实项目中难以理解的复杂结构、复杂运动等进行了VR虚拟仿真,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完美对接;并结合项目特点和六步教学法,开发编写适合双证书的本土化教材《气液传动控制技术》,完成了在线课程资源建设工作;最终,按照“互联网+”视阈下的混合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三届学生的实践,为企业提供了合格的专业人才,得到了用人企业的好评。

2.1政、行、企、校四融合的立体化教师新队伍,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相互补充的结构,培养学生“工”心“匠”能

高素质工程型人才培养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新要求,针对部分青年教师缺乏气液工程实践经验的问题,充分利用区域产业优势,通过广泛的校企合作,有序安排本课程的青年教师到托克斯冲压设备有限公司、长河液压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基地开展挂职锻炼,使他们既丰富了工程知识内涵,又快速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目前,为了该课程更好的实施,已经建立了“舍弗勒实训基地”、“慕贝尔汽车部件(太仓)有限公司实训基地”等12家校外基地。这些基地不仅改善了学生实践和学习的环境,同时也是教师的学习场所,更实现了校内实训的互补,使实践教学环节增强,教、学、练、做的高职教育特色更加明显;与此同时,与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建立资源共享,从而发挥优质工程教育资源的力量。校企联合开发的虚拟融合实训平台(博世力士乐),以德国标准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了虚拟、仿真实训,建设了O2O(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数字化实训资源,满足了学生和企业员工自主学习的需求。并且,聘请了数十位企业专家为本专业兼职教师,其中张振中、翁兆岐等5位具有丰富工程技术理论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作为本课程的校外专家,参与到课程标准制定和课程项目选择中来,以及产业前沿报告等工作;张勇等7位技术骨干为企业导师,负责实践基地的教学工作和实践项目的难题解决;李元元等4位优秀毕业生作为课程的助理讲师,负责工厂现场的讲解与实践技能培训,多方位、多措并举,构建了一支政、行、企、校有机融合的教师队伍,并配合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环节,使学生建立了较强的工程意识(“工”心)和较扎实的实践技能(“匠”能)。

2.2产教融合,赋予知识教育丰富的工程内涵

课程教师始终以工程实践、产业实际为导向,围绕关键技术、设备、工艺和共性问题与企业开展协同创新、成果转化的同时,反复与工程技术人员研讨,精选实践案例,及时将科研成果和典型案例编进教材,融进课堂。目前课题组教师已主编出版教材5部,2015年课题组成员为中职院校编写出版的《气动与液压传动》教材被评为国家“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该教材被全国数十个中专院校使用;2017年,课题组成员结合课题经验和课程改革需要,编写出版的《气液传动控制技术》教材被评为AHK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本土化示范教材,目前使用院校有25个左右,得到兄弟院校的一致好评。

2.3基于信息化的混合式教学及企业现场教学,大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六大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慕课(MOOC)、私播课(SPOC)等在线教学形式,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将知识点的学习放在线上,在线下开展工程实际案例的讲解与讨论。在线下讨论阶段,积极引入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六步法教学等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互助学习、小组讨论学习、头脑风暴学习等,解决了传统教学方法时间不灵活、理论与实践结合弱、工程案例讲解少、学生与教师互动少、教学效果差、学生团队合作不足等问题。尤其避免了学生上课不动脑、下课玩游戏等现象的出现。目前,该课程获得江苏省开放课程立项,课程资源在爱课程、泛雅平台等网站进行公开,目前爱课程网站中该课程选课人数达到1844人。同时强化现场教学作用,把课堂搬出学校,移到企业现场,解决了传统课堂比较枯燥、学生没有感性认识的问题。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在托克斯冲压有限公司现场参观,让学生了解冲压设备压力的选择和压力回路的设计要求;到长河液压有限公司等液压企业,请研发负责人讲解液压缸设计标准,请技术骨干在产线分析液压阀的生产和质量控制,请总工程师为同学们开展液压发展前沿讲座,了解我国与世界上发达国家在液压和气动技术方面的差距,让学生深入了解液压气动技术在国家装备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切切实实地使学生增强了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拓宽了专业视野、提高了创新热情和合作精神,实现了工程素质和人文素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同步提高,有效促进了学生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有机融合。

2.4政、行、企、校四融合,构建多维路径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本课程在“工程能力链”打造中采取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培养方案内与培养方案外多维复合构建多元工程与创新的实践平台,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工程能力,从而让学生面对复杂工程问题时变得游刃有余,解决了传统课程教育中创新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学生本着自愿和兴趣为主的原则,选择适合自己的创新项目或教师的横向课题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创新项目或教师横向课题的部分内容。近3年,学生作为第一发明人,申报国家专利3项,学生参与申报的国家专利12项;学生获省创新大赛12项;学生主持的学院创新大赛获奖项目20余项;省、市各类技能比赛、创意比赛等获奖24项。

2.55S管理进课程,有效提升就业竞争力

对接企业,需要按照企业管理规范进行。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企业中的5S管理理念引入到课堂和实训室管理中。5S管理作为一种成功、成熟、高效的管理方法,课程引入5S管理,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学生团队意识、环保意识、健康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养成,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就能够与国内外知名企业无缝接轨,有效提升了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示范与推广

该课程模式实践成效显著,成果丰硕,且与“新工科”理念高度吻合,实现了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高质量培养;该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在教改课题、教学论文、教材建设、学生竞赛、科研项目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李东,陈国宏.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9(23):167~168.

[2]张春月,王伟.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8(20):107~111.

[3]李国华.5G时代前应用型本科“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内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31):223~224.

[4]谢志红.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实验课程“全过程”创新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9(29):154~155.

[5]吴蓓,李崇源.应用型本科产品设计专业模块化课程改革与实践[J].智库时代,2019(33):160+179.

作者:郑勇 王稳 单位: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