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需求中公共计算机教学研究

岗位需求中公共计算机教学研究

一、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研究的意义

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也不是一味的追求考证定级,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他们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包括岗位能力的提升。因此,通过对我院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探索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使教学任务、教学方法和主要的课堂活动,始终贯穿职业岗位能力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以此改造课程的内容和顺序,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以职业岗位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这对我院公共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改革有着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目前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分析

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是《InformationTech-nologyⅠ》课程详细介绍了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概念,包括软硬件基础、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等,着重介绍了目前信息技术的热点问题:网络技术和分布式计算。目的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当前和未来的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学习使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对于学时的分配也和我国有所不同,lecture:2讲/周,1.5小时/讲,共21讲,相当于42学时,recitation:1小时/周,共12讲,相当于16学时。所使用的教材大多采用教授的讲义,没讲都会提供大量的参考书籍、文献和网站资源。考核方式主要是作业(35%)、期中考试(20%)、期终考试(20%)、学期项目(20%)、课堂参与度(5%)共同构成。我国一直很重视计算机的基础教育,教育部还成立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并把计算机基础课程正式纳入大学的基础课体系,计算机基础已经成为各个高校设置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目前各高校也在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改革尝试,如石油大学将多媒体教室讲授和网络化教学相结合,在线参加基础知识试题考核,其他应用软件考试由学生通过E-mail提交个性化作业实现。

三、独立学院在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面临的现状

(一)大一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大

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的受众群体是大一的新生,我们学校主要的生源地是辽宁,其中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还有其他省市的同学。但是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同,中小学信息技术普及的程度不同,造成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很大。有的同学在初高中就学习过计算机基础知识,有的同学连办公软件都没听说过。

(二)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无法引起学生兴趣

在本科的教学过程中,通常采用“先基础,后应用”的教学模式,强调先学好基本理论知识,然后在对其进行应用。但在学习计算机应用这样的知识时,可以采用“先应用,后基础”的模式。先从应用的效果入手,将使用软件制作后的案例效果和功能展示给同学们,使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动力,然后再讲解相关知识点和制作的具体步骤,这样的教学效果更好。学生处在“被听课”的状态,只教会了学生如何操作,未能更好地利用计算机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不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三)教学内容单一,没有专业针对性

很多高校对于开设的公共计算机课程,采用的都是大班授课,多个专业混合在一起,这样教师的教学内容只能按照教材菜单式的展开,缺少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设计,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样就造成基础好的同学没有学到新知识,基础差的同学接触的都是新内容又“消化不良”。

(四)教学内容存在滞后性

目前各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还处于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层次上,教学所使用的软件是office2003,操作平台还是windowsXP。我们不可否认计算机的更新日新月异,软件版本推陈出新,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单单是计算机知识,很多学科的教学都是在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做明天的事。

四、对于如何结合岗位需求进行教学改革的思考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针对性,应当采取以下措施:

(一)突出职业岗位特色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模拟职场的真实环境,布置完成具有职业岗位特色的工作任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职业人的感觉,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

(二)构建不同专业的特色教学。

根据我院设置的不同专业,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加入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案例、教学项目和教学任务,让学生可以体会到和他们所学的专业更贴切,体会到学有所用。

(三)优化实践教学体系,重视实践上机练习,进行模块化教学与实践。

将公共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分为五大基础模块:计算机基本组成模块、Word文字处理模块、Excel表格处理模块、PowerPoint演示文稿模块、Internet模块。

(四)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重点体现任务式驱动的思想,全过程贯穿了任务式驱动的思想,建立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在任务前提下掌握知识。始终以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参与任务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从而由传统的教师“教学”变为学生“求学”、“索学”。该方法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任务作为驱动,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将书本上抽象的理论变成实际的应用。教师的引导、点拨更多的是把知识加以延伸和拓展,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

(五)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办法。

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可以免试,并取得相应学分(正常参与课堂学习);参加相关的office办公软件大赛取得荣誉证书的可以免试取得学分;也可以通过正常的考试取得学分。

作者:柴功昊 高晶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