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履职报告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岗位履职报告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岗位履职报告

岗位履职报告范文1

一、总体要求

通过三年的努力,坚持和实现“三个导向”(即以“重在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为问题导向、以“扎实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导向、以“有效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根绝重特大事故”为结果导向),加快完善和落实“六个关键”(即企业安全生产责任链条、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工作机制和预防控制体系),全面开展“五项任务”(即压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强化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培育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加强安全生产监督引导),全面落实企业“九项责任”(即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依法生产经营责任、制度和组织保障责任、安全投入责任、安全教育培训责任、安全管理责任、隐患治理和风险管控责任、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责任、职业病防治责任);推进“三个转变”(即企业安全生产由被动接受监管向主动加强管理转变,安全风险管控由政府推动为主向企业自主开展转变,隐患排查治理由部门行政执法为主向企业日常自查自纠转变)。

二、重点工作任务

以危险化学品、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金属冶炼等高危行业企业为重点,督促全镇所有企业积极开展专项行动,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一)压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覆盖各岗位、各工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领导班子成员和管理人员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明确各岗位、各工种安全职责和责任人员、责任范围、责任清单,让每个员工都明白自己的安全责任。

2.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企业要建立健全覆盖生产经营全过程、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并根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变化,及时更新,让每个员工都明白不该“干什么”、应该“怎么干”。企业要全面深入开展“五个一”活动(即一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登记造册;一次全面安全隐患排查并上线运行;一次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对标梳理并补充完善;一次全员安全教育培训;一次彻底的反“三违”集中行动),深入查找在规章制度、风险管控、隐患排查、职业卫生、安全培训、高危作业审批、外委作业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并登记造册,提出整改计划。

3.落实企业主要负责人责任。企业董事长、总经理、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等主要负责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必须严格履行《安全生产法》规定的职责,坚决做到安全责任到位、安全投入到位、安全培训到位、安全管理到位、应急救援到位。

4.落实安全投入责任。在安全培训教育、按规定配备专业技术人员、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重大灾害超前治理、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奖励、安全科技创新费用等方面,企业要确保资金投入。严格安全生产费用提取管理使用制度,确保足额提取、使用到位,严禁违规挪作他用。要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艺、装备力度,及时更新推广应用先进适用安全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企业要加强从业人员劳动保护,配齐并督促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安全防护用品。矿山、危险化学品、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民用爆炸物品、金属冶炼等高危行业领域企业,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安责险;鼓励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参加安责险。

5.落实安全教育培训责任。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对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掌握岗位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措施。高危行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要依法依规持证上岗。要将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及企业生产涉及的相关标准规范,纳入企业三级培训的内容,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内容、学时及工作衔接点进行培训,未经培训不得上岗。实行培训人员责任追究制,未按规定培训且因此导致员工“三违”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凡未达到培训要求安排上岗作业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要严格落实以师带徒制度,新入职员工应经过实操培训、车间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生产岗位,确保新招员工安全作业。企业要创新改进安全教育方式方法,设立“安全日”、“小喇叭、小讲台、小展台”等,通过书面资料、音频资料、视频资料等各种形式,向员工宣传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意识、警惕安全生产风险。

6.落实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责任。企业要认真落实《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如实及时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报告事故,不得迟报、漏报、瞒报和谎报。企业要认真落实《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针对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点和危害,进行风险辨识和评估,制定相应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和培训。企业要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行。

7.落实职业病防治责任。企业要及时如实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做好职业卫生培训工作。要规范设置职业病危害告知牌和警示标识,设置除尘、排毒、降噪、通风等防护设施。要做好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二)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1.全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巩固“双千示范”工程成果,打造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各类企业要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33000-2016)和行业标准化评定标准的要求,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从目标职责、制度化管理、教育培训、现场管理、安全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和持续改进等八个方面,建立与企业日常安全管理相适应、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重点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实现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操作行为、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规范化。企业要根据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等因素的变化,持续改进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效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凡是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的,或者没有达到所在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标准化最低等级要求的,一律不得生产经营建设。

各村、镇直各单位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制定激励政策,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并将达标情况作为授予安全生产“流动红旗”和参与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评选的首要条件。

2.建立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团队。企业要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齐配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企业管理层要全力支持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推动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持续提升安全管理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危险物品储存使用、矿山、金属冶炼企业应当有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鼓励其他生产经营单位聘用注册安全工程师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3.规范承包租赁经营行为。企业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者个人。企业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发包或出租给其他单位的,应当与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企业要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企业要将项目发包或场所出租的安全风险,列入企业统一分级分类辨识,建立重大安全风险管理台账档案,制定管控措施并落实到位。

4.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企业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导,全面规划、总体部署,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主题宣传教育,促进员工自觉执行安全生产管理规定。企业要将安全生产宣传阵地向一线班组和工作现场延伸,利用岗前培训、班前班后会,引导员工在工作中学习安全知识、在实践中运用安全技能,逐步形成安全制度与安全文化、安全知识与安全技能融为一体的宣传教育新格局,让安全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的传承载体。

(三)强化企业安全风险管控

1.落实安全风险辨识评估责任。企业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针对本企业类型和特点,科学制定安全风险辨识程序和方法,定期组织专业力量和全体员工,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风险辨识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要对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科学确定安全风险类别和等级,实现“一企一清单”。

2.落实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企业要根据风险辨识评估结果,按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通用指南》(赣安办字〔2016〕55号),对安全风险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并建立管控责任清单,制定具体的管控措施,加强动态分级管理,逐一落实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责任,从组织、制度、技术、应急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管控,达到回避、降低和监测风险的目的。

3.落实隐患排查责任。企业要建立健全以风险辨识管控为基础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单,完善隐患排查、治理、记录、通报、报告等重点环节的程序、方法和标准,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和频次,并将责任逐一分解落实,推动全员参与自主排查隐患,鼓励企业开展“查身边隐患,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尤其要强化对存在重大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的隐患排查。

4.落实隐患治理责任。企业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要按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和有关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加强重大事故隐患治理;要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实现闭环管理。

(四)强化安全生产监督引导

1.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推进安全生产分类分级监管执法,健全重点监管和一般监管相结合的安全监管体制机制。要建立重点监督和一般监督检查单位名录库,重点监督检查单位由镇、村两级实行全覆盖检查,一般监督检查单位采取“双随机一公开”方式检查。要突出对企业重点车间、重点部位、重点事项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违法行为查处率为100%,形成对违法违规震慑高压态势,督促企业夯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安委会关于印发加强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若干规定的通知》(赣安〔2018〕28号),督促企业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对未按规定建立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未按规定报告风险和隐患,未落实企业安全承诺制度、开展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到位的企业,要依法进行查处。坚持寓执法于服务之中,既要严格执法检查,又要避免简单化、“一刀切”,更不能一关了之。要组织专家对重点企业开展精准指导服务。

2.督促企业如实报告主体责任履职情况。企业要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履职报告与检查暂行办法》(赣安〔2018〕40号)要求,围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任务,按照分级属地和分类分级监管原则,如实报告主体责任履职情况。要对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按照“双随机一公开”原则,对履职报告情况进行抽查,并及时报送总结情况。对拒不报告、不如实报告的企业,列为重点监督检查对象。

3.全面推行安全生产承诺制。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公开承诺制度,实行企业主要负责人、员工安全生产双向承诺。企业主要负责人承诺书应依据主要负责人法定职责并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经主要负责人签字后,公布在职工易见常见的地方,接受员工工群众监督。企业员工安全生产承诺书应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员工岗位职责分别进行明确,经员工签字后留档备查,作为企业实施安全生产奖惩的依据。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结合企业实际,在进行全面安全风险评估研判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向社会和全体员工公开主体责任、管理体系、安全投入、风险管控、隐患治理等情况。要加强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完善和落实举报奖励制度,督促企业严守承诺、执行到位。

三、整治步骤

从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2020年6月25日前)。按照统一工作部署,各村、镇直各单位要进行全面部署安排,广泛宣传发动;要结合实际制定细化落实方案,明确具体目标任务和时间进度。

(二)组织实施(2020年6月至12月)。各村、镇直各单位要对相关企业情况进行梳理研判,重点分析企业层面目前存在的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任链条、管理制度等方面的问题,结合实际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强化推动重点工程、研究建立工作机制,不断推动企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三)重点推动(2021年)。各村、镇直各单位要坚持统筹推进、持续深入、重点突出、务求实效,紧盯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实施等重点目标任务,按照时间进度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巩固提升(2022年)。结合各相关单位和企业工作开展情况,深入分析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共性问题,健全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逐项推动落实。

各村、镇直各单位要总结形成本专题年度工作报告和三年行动报告并报镇“三年行动”推进组办公室。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镇直各单位要统筹推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安监员具体抓。要紧密结合实际,抓好组织实施和督促落实,对主体责任落实差的企业要责令限期整改,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务求取得实效,不断提升企业自主管理安全生产能力水平。

岗位履职报告范文2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认真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切实落实意识形态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部署要求,丰富形式、与时俱进,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努力学习自然资源知识,从严规范干部职工工作行为,进一步增强党性修养、端正“三观”意识、提高工作水平。

第二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教育与惩处相结合,坚持严管就是厚爱,不断提高干部教育管理工作水平。

第三条本制度适应于自然资源局所有在岗工作人员。

第二章学习教育制度

第四条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

1、学习成员:局党组成员、局级领导,可吸收有关股室负责人参加。

2、学习内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各种法律、法规知识;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重大方针、政策、法规和决议;上级制定的规章、制度、规定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典型案例。

3、学习形式:专家学者专题辅导;利用音像资料辅导;开展课题调研活动;讨论交流学习。

4、学习组织:局党总支部负责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组织工作。局党组书记任中心组学、负总责,并指定一名党组成员为中心发言人,准备好集中研讨学习的发言稿;中心组成员应认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集中学习研讨时踊跃发言,工作之余加强自学,每年写出1篇学习心得体会,并开展1个重点课题调研;局党总支部副书记担任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秘书,制定学习计划和安排,并负责具体日常工作。

5、学习时间。原则上每季度不少于1次,全年安排集中学习应不少于上级要求的专题学习次数及学习天数规定。

第五条全局学习

1、参加人员:全体干部职工。

2、学习内容:党中央、国务院及上级的重要文件、指示或有关领导的重要讲话等;理论学习专题辅导报告;先进典型事迹报告;法纪教育专题讲座;各类案件通报。

3、学习组织:局办公室负责全局学习组织工作。每次组织全局学习之前,局办公室应将有关学习内容及形式报请分管局领导审批,并发出学习通知。

4、学习时间:全局学习每年安排不少于6次。

第六条股室学习

1、学习成员:各股室工作人员。

2、学习内容:业务知识、法律法规、领导重要讲话等。

3、学习组织:股室学习由各股室按照有关部门下达学习计划或本部门实际需要组织进行;学习形式不限,但应以讨论为主,必须确保学习时间、内容、人员落实;要有专用记录本,指定专人负责记录;各股室负责人对本部门员工参加学习负有督促检查的责任,除了组织好本股室员工的日常学习外,还应不定期检查员工的学习笔记,年终局考评组进行考评各股室开展学习的情况。

4、学习时间:每月不少于一次,每次学习时间为半天(在全局学习计划中指定了学习时间的除外)。

第七条学习纪律

1、建立学习考勤签到制度,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由局党总支部负责考勤,全局学习由局办公室负责考勤,股室学习自行建立考勤登记,杜绝迟到和无故缺席现象;确因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不能参加学习者,应向考勤责任单位负责人请假,提交请假条,并说明原因。

2、认真遵守学习会场纪律,参加学习应带好学习材料,认真听讲并做好记录;不得交头接耳开小会,不得翻阅与学习内容无关的书报刊物;学习中途因故离场者,应主动向考勤人员说明原因,经同意后方可离开。各股室如有职工因工作需要未能参加学习,股室负责人应及时将学习的主要内容和有关要求传达给他们。

3、建立学习督导机制,局办公室负责全局各类学习活动督导责任,定期开展集中抽查《学习笔记》。加大学习教育效能问责力度,每次学习完毕,要对无故缺勤、迟到、早退者,按照考勤管理制度作出处理;学习教育督查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评内容,局考评组进行考评各股室开展学习的情况。

第三章工作管理制度

第八条热爱自然资源事业,自觉维护自然资源部门形象,爱岗敬业、务实担当、廉洁奉公、规范履职,以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优良的职业道德,竭诚为人民服务,优质高效地完成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任务。

第九条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干部职工须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自觉接受党的领导,落实县局党组决议决策,切实把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转化为自己的行为规范,树立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增强一抓到底的工作责任心。

1、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凡“三重一大”事项必须经集体研究决定,坚决防止“一言堂”或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的问题。

2、夯实局领导挂点联系国土所工作机制,挂所局领导应定期下点谈心谈话、实地检查、督促提醒,抓紧抓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并纳入年终考核管理,督促开展地灾防治、执法监察、干部教育工作,促进落实县局党组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决策决定。

3、切实增强国土所工作执行力,基层干部职工应严格遵守党规党纪国法,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自觉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扎实开展工作,顾全大局、服从管理、依法履责。尤其抓好资源管控,做到肩上有责任、管理分片区、巡查有台账、查处显力度。建立督查约谈问责机制,严肃查处顶风违纪行为,并予以通报曝光。

第十条严格国土所财务开支审签制度,由挂所局领导和国土所财务管理工作分管领导“双重审签”;建立财务内审机制,由局纪检监察工作分管领导牵头,每年1月上旬组织开展财务专项检查,对各所、各单位财务收支严格管理,并对年度开支最多的国土所进行约谈提醒,杜绝挪用公款、私设小金库、截留罚没款等违规违纪行为发生。

第十一条加强“八小时之外”纪律管理,自觉将工作纪律有效延伸约束,不得违规收送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干股,不得以个人或借他人名义经商、办企业,不得跑官要官,不得借婚丧嫁娶之机收钱敛财,不得参与任何形式的赌博,不得用公款旅游特别是出国(境)旅游,不得在住房问题上以权谋私,不得违反规定配备和使用公务用车、私车公养,不得违反规定干预和插手市场经济活动,不得违规出入私人会所,不得违规公款接待以及接受服务对象吃请。

第四章岗位履职责任追究

第十二条岗位履职责任追究是指岗位工作人员在履行工作职责过程中,因故意或过失,违反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岗位职责,出现工作差错,发生事故案件以及违纪违法行为,依照规定追究其责任。

岗位履职报告范文3

关键词: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发展困境;职能定位;实现路径

在依法治国、建设法制政府的新常态下,社会公众对人民银行依法履职的要求不断提高。近年来,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紧紧围绕基层人民银行中心工作,不断探索和创新管理体制,转变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提升审计质量,为完善内控管理、推动廉政建设、促进依法行政、提高基层人民银行履职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离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审计能力全面化、审计手段现代化、成果运用整体化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一、新常态下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发展困境

1、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履职环境有待优化

受机构编制限制,基层人民银行普遍扩充了对外履职部门,精简整合了内部审计、宣传等综合管理部门,人员和力量向对外履职部门倾斜,大多数中心支行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合并成立纪委监察室,内部审计独立性难以得到体现,如无独立的公文号、无部门公章,内部审计影响力有所削弱。部分基层行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仍停留在查漏补缺、应对外部监管层面,将内部审计工作简单定位于满足监管需求,内部审计的增值作用未得到管理层充分认可。被审计对象及业务部门对内部审计职能缺乏充分认识,对内部审计监督存在抵触情绪,问题整改不积极。

2、内部审计监督需求旺盛与内部审计资源不足矛盾突出

在推进法制机关建设和执纪问责力度不断加大的新常态下,基层人民银行管理层迫切需要内部审计更多地参与业务监督,发挥内部审计预防、揭示、抵御功能,减少外部和上级行监督问责的压力。内部审计的业务领域扩大到基层人民银行履职的各个方面,监督触角延伸到对外金融机构,内部审计人员除完成上级和本级审计项目外,还要参与单位的各类委员会、工作小组管理监督及临时性业务检查,业务繁忙,加之基层人民银行专职内部审计人员配置较少,难以满足实际业务需要。人民银行系统内部审计人员配置分散,不能较好地发挥整体监督合力,在审计全覆盖要求下,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突出。

3、能力全面化要求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挑战

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技能和审计判断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内部审计实施效果。基层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数来自于财务、国库等核算部门,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不够熟悉本单位的管理活动和内部控制,缺乏足够的管理经验,缺少与他人沟通的技巧等。部分内部审计人员揭示系统性风险和体制、机制性障碍的能力欠缺,对复杂管理活动的审计能力不足,学识及业务能力跟不上审计业务发展要求。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队伍的现有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与审计全覆盖、能力全面化要求有较大的差距,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4、审计报告结果未能较好实现预期目标,内部审计成果未得到充分运用

审计报告质量不高,反映的问题不够深入、透彻,不能揭露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提出的建议针对性、操作性不强,审计结果与领导的预期有偏差,不能准确把握单位内部管理风险,造成风险评估结论指导弱化,难以实现增值作用。审计成果落实机制不够完善,多年来,基层人民银行内部仍以各业务部门工作项目完成多少和各级奖励排名作为部门考核标准,绩效审计在有效利用资源和充分实现业务目标方面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分析和评价,被审计对象采纳并不积极,审计成果主要是督促问题整改,转化途径比较单一。

5、审计方法和技术手段滞后于组织管理方式,难以适应管理要求

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落后于业务发展,系统内缺少功能完善、操作便捷、安全实用的审计工具软件,无法对分散的信息资源实现统一管理和运用,技术上没有手段与业务部门信息互联互通,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仍大量采用查阅资料、复核式分析等现场检查方式,工作效率不高。网络信息化技术已带动人民银行管理模式和核算方式变革,部分业务实现授权审批网络化、核算电子化、档案储存无纸化,显见的业务信息和资料逐步减少,传统查账方式下内部审计疑点筛查和统计分析变得困难,审计范围受到制约,审计风险加大。

二、新常态下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职能调整与定位

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只有坚持围绕“服务党委、支持决策”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准确把握内部审计职能定位,实现“五大转变”,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内部审计的工作要求。

1、审计理念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转变

组织的内在需求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关键动力,在现有机制、体制条件下,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应从单纯强调再监督向积极追求“价值增值”转变,主动将内部审计目标纳入组织目标,为组织排忧解难。内部审计制定年度计划时,应充分听取本单位党委意见,更好地回应管理层的关切和需求,有效梳理单位管理的各个环节,共同研究管理中的问题,在监督过程中有效堵塞内部控制的漏洞,发现减少舞弊行为,对重要缺陷及时反映,提出规避、消除或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范围的建议,为组织提供更相关且符合管理层需要的确证信息,赢得各方共识。

2、审计重点从防御型向管理型转变

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要在离任审计、专项审计、绩效审计中,更加关注单位重大决策、业务流程与授权责任、主要风险点及其控制、大额资金的安全性、项目实施过程及效果、内控体系有效性等重点环节,做好关口前移,既要指出问题、关注风险,也要注重绩效和目标实现,促进效益配置和风险控制,为组织健康高效发展提供保障和服务。要站在组织管理的战略层面,从设计和执行两个方面评价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以促进业务部门更好地实现控制目标,使内部审计工作从风险防御型向促进治理完善和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型转变。

3、审计功能从揭示问题报告结果向持续改进整体运用转变

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为目的,发现问题要查深查透,客观地看待问题,从机制、体制上深入研究、系统分析,提出建议,使报告结论更好地对接使用者需求,从问题发生的典型性、普遍性和规律性中不断充实审计经验,为强化问题整改落实,推进制度创新发挥参谋作用。要加强与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工作的协调联动,督促业务部门持续优化流程、健全制度、依法依规操作,使内部审计成果更好地应用于干部监督管理、内控专项治理和管理绩效提升,为促进基层人民银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规范化,推进依法履职保驾护航。

4、审计组织体系从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

人民银行总行要加强制度顶层设计,探索内部审计工作垂直化管理,强化基层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逐步整合内部审计资源,搭建“大监督”格局,实现人员、经费、资产集中管理,在经费和物资上给予倾斜,为强化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基础保障。可由分行或中心支行一级统一调配内部审计资源,一方面可以统筹系统内部审计力量,集中开展涉及全局的重大项目审计,最大化利用内部审计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内部审计实施效果;另一方面便于加强管理,统一内部审计业务流程和标准,提高基层内部审计整体工作水平。

5、审计方式从传统现场检查向信息化远程审计转变

“大数据”、联网审计是现代化审计发展趋势,人民银行应构建数据信息中心,方便各类信息集成分析与运用,探索推广“总体分析、系统研究、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的数字化审计方式,精确定位,精准发力,提高运用信息化技术查核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的能力,从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和效率。探索建立内部审计实时监督系统和在线远程审计方法,推动在线报告的应用,建立计算机审计的标准和准则,规范审计信息化工作,为保证信息安全提供制度支撑,以内部审计自身现代化推动组织治理现代化。

三、新常态下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实现路径

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更加科学、清晰地认识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审计监督、控制和保障功能,为促进组织治理完善,提升履职绩效,服务人民银行事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1、加强沟通,扩大宣传,突出重要性

良好的审计环境是内部审计施展才干的舞台,基层内部审计人员要加强与管理层和各职能部门的沟通,尤其是争取“一把手”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一方面要注重交流互动,主动征求管理层对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使内部审计工作更好地对接管理层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反映问题的同时要与被审计对象深入沟通,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政策和整改要求的宣传、解释、说服、教育和正面引导工作,促进问题得到彻底整改,提高被审计对象对加强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监督履职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要加大内部审计成果信息的宣传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向管理层报告内部控制运行情况,对违规操作和典型案例及时通报,逐步推行内部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公告制度,提高内部审计的关注度和影响力。

2、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彰显时代性

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要紧密围绕国家方针政策落实、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本单位中心工作,开展监督发挥作用:一是做法律法规的督查员。通过关注国家政策、法规制度、预算管理、财经纪律在本单位的贯彻执行,促进本单位规范管理。通过内部审计促进管理层决策部署、重大措施落实到位,揭露和查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及时反映重大风险,注重揭示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基层人民银行治理中的基石和保障作用。二是做完善金融服务的“助推器”。关注金融服务领域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对纪念币发行、征信管理、支付结算等关系社会民生,影响人民银行声誉和社会公信力的重要领域开展审计,审查金融政策落实的有效性,推动金融政策贯彻落实,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三是念好权力运行的“紧箍咒”。加强领导干部审计监督,在监督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的基础上,更加关注领导干部的履职绩效和依法行政情况,更加关注廉洁从政和作风建设情况,促进基层各级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尽职,依法管理。

3、服务大局,完善治理,发挥建设性

内部审计工作接地气是提升工作价值的源泉,内部审计必须立足于提高基层人民银行行政能力和行政效率发挥建设性。一是做完善内部管理的“催化剂”。通过监督评价内控制度效果,检查内控体系的健全性、有效性和规范性,保证各业务部门建立适当的内控体系和管理办法,针对内部管理缺陷,提出意见和措施,协助业务部门管理和控制业务活动,提高治理效能。二是做风险防范应对的“安全员”。坚持底线思维,对业务活动的潜在风险进行确认、识别和归类,评估、衡量其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客观合理地划分等级,为各部门采取措施应对风险提供依据,促进业务部门健全完善风险管控制度。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示预警,防止潜在风险发展成现实危害,帮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三是做绩效提升的促进管理员。将绩效理念贯穿始终,加大对财务预算、资产配置合理性和内部控制有效的审计监督,将资源投入与管理绩效、单位发展目标实现统筹考虑,重点揭示资金损失、资产流失、毁损及效率低下问题,促进资源配置更加优化。

4、健全标准,完善考核,强化权威性

人民银行应建立科学的内部审计管理机制。一是建立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标准,从机构设置层次、人员配备数量、资格职务系列、守则标准等方面作出规定,从制度上保证工作质量的基本条件。健全完善业务操作标准,规范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行为,从计划管理、方案编制、审计实施、取证确认、报告反馈、评估考核等进行全过程、全方位质量控制,提高内部审计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二是加强对基层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业务考核,制定基层内部审计工作考核办法和优秀审计项目评审办法,指导基层内部审计人员根据本单位工作目标,有计划、有重点的开展内部审计项目,不断提高支持决策、服务治理的水平。通过内部审计项目质量评比,强化精品意识、质量观念,促进相互交流学习,提高基层内部审计工作质效。三是加强内部审计成果转化与运用,完善以审计整改、责任追究等为核心的制度机制,以审计报告、风险提示书、审计整改意见书等为载体,将内部审计成果作为干部任免、业绩考核、绩效奖惩依据,督促问题整改销号。

5、以人为本、创新思维,体现先进性

主动才能把握先机,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工作要深刻把握新常态下基层内部审计工作的新规律,主动适应审计理念新变化,积极探索基层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措施和途径,大力推进技术方法创新,加快信息化建设,开发现代化的审计辅助工具,并以应用为重点,加强培训与辅导,提高基层内部审计信息化技术普及率,有效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内部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归跟结底都要通过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实践来实现,要加强对基层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督与管理,一方面要强化内部审计人员法纪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做到恪守客观、公正、廉洁,依法依规监督;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基层内部审计人员的业绩考核和质量监督,促进基层内部审计人员主动学习现代经济管理知识,熟知国家的法律、法令和方针政策,通过学习培训、岗位交流、调研实践等方式不断吸收先进的分析与预警方法,提高工作洞察力、判断力和分析力,逐步建立一支具有现代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准的内部审计队伍,为实现内部审计先进性提供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孙秀兰、徐国栋、曲江虹:如何完善审前调查[J].中国内部审计,2016(1).

[2]孙宇、田雨:新常态下企业内部审计应发挥更大作用[J].华北电业,2016(8).

[3]葛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J].金融经济,2008(11).

[4]谢嘉琦: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浅析[J].经营管理者,2013(8).

[5]赵丽君、李雨松: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J].经济论坛,2004(9).

[6]刘仕民、王谦:建立与完善内部审计制度的对策[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6(7).

岗位履职报告范文4

 

作者:蒋永良   一、尽职监督工作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尽职监督工作分工、责任不到位。《尽职监督工作管理办法》和各部门制定的尽职监督办法中,对电子银行业务的监督有明确的分工,《中国农业银行运营监管管理办法》(农银规章[2012]22号)第二十八条规定“现场监管的主要内容:开、销户,电子银行业务的开户与注册,印鉴管理,业务授权以及挂失、止付、有权机关查询、冻结、扣划等重要业务处理情况”,对运营部门监督电子银行的开户和注册进行了明确;农银规章〔2012〕221号《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电子银行部门尽职监督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以下简称<实施细则>》中第七条规定“各支行电子银行部门负责人负责落实辖内尽职监督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同时该文件还明确电子银行业务尽职监管的具体内容,要求支行电子银行部门对电子银行业务进行全面尽职监督。然而在尽职监督实际履职过程中,两部门均未对电子银行业务行使有效的监督与监管,内控合规部门、上级主管部门也未行使再监督,致使电子银行业务监督出现了“谁都管谁都不管”的现象。   (二)尽职监督工作制度执行、落实不到位。首先,学习培训不到位。随着科技水平、同业竞争、实际业务发展的需要,电子银行业务系统、产品、流程变化较快,新业务、新产品层出不穷,文件更新较快、合同文本较多。但在基层行由于职责分工不清,培训、学习不到位,加之无独立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部门,业务监督从属于多个部门,导致文件流转不顺畅,如某分行在实施企业网银业务检查过程中,发现企业网银协议就有2006、2009、2012三个合同本在网点同时使用。其次,履职监督不到位,《实施细则》第三十二条规定“现场检查周期、频率及覆盖面为:县(市)级支行电子银行业务主管部门每季度至少对辖内网点机构开展一次电子银行业务现场检查,检查数量不低于所辖网点机构数的50%。二级分行电子银行部门每半年至少对支行电子银行部门开展一次现场检查,检查数量不低于所辖支行机构数的50%。”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一是基层支行分管电子银行业务的个人金融部属于前台业务部门,日常工作侧重于营销和计划任务的分解、统计和调度,对电子银行业务尽职监督疏于管理,同时也未按照尽职监督要求,设立专职尽职监督人员,尽职监督职责无法落实,同时也未向同级内控部门报送监督计划,牵头相关部门对电子银行业务开展监督;运营部门现场监管未将电子银行业务作为必查事项,致使电子银行业务成为监督、监管的盲区。二是同级内控合规部门、上级行涉及电子银行业务监督的部门也未履行再监督职责、对每季未上报尽职监督报告也未过问、督促和落实。三是奖惩考核不到位,上级行电子银行业务部门和本行相关部门考核未将尽职监督工作考评作为职能部门的考评事项,奖惩考核不到位。   (三)尽职监督工作协调、沟通不到位。《实施细则》第四十二条规定“各级行电子银行部门要与内控合规部门之间建立日常信息沟通机制,及时相互反馈尽职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重要可疑信息、重大问题及整改情况。”在实行监督过程中,电子银行部门、运营监管部门、内控合规部门缺乏相互信息交流、缺乏相互配合,相关数据、文件、信息不能相互借鉴利用。   二、改进尽职监督工作的措施   (一)纠正认识上的偏差,正确理解尽职监督管理工作。尽职监督管理是指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能定位,对下级行分支机构的对口部门及其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内部监督的行为,本质上属于管理范畴,是企业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是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履行的内部控制职责,是职能部门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的要求,也是对条线和同级职能部门监督的要求;是各部门对本条线的机构和员工所进行的内部监管。因此,一方面要认识到尽职监督工作不是某一部门单独的事情;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尽职监督管理工作是“三道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他工作无法替代的作用,相较其他部门的监督而言,主管部门对本条线业务情况更熟悉,更便于掌握分管业务中存在的隐患,实施风险管控更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   (二)完善相关措施,严格履行部门尽职监督职责。   一是加强培训和学习。各级职能部门应组织对《尽职监督工作管理办法》以及各部门出台的实施细则进行认真学习、掌握和落实;各级职能部门要完善岗位职责,落实岗位责任,按尽职监督工作要求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切实将部门尽职监督工作落到实处,防止尽职监督缺位;完善尽职监督方法,熟悉监督内容、流程和方法,采取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手段,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和各部门监督成果,提高尽职监督的工作效率,对尽职监督情况定期进行检测、监督、分析和报告。   二是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按照尽职监督管理办法和职能部门实施细则的要求,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包括信息沟通机制的建立、现场检查信息的反馈、推动形成监督成果相互确认等;建立监督信息全面共享的信息沟通联系机制和非现场监测报表体系,利用各职能部门系统进行集中监控等多种形式,对各系统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和日常监测;同时相关部门按历史、现时分类建立文件、合同文本库,以便各级职能部门和网点查阅使用,既可以保持文件文本的连续性,又可以确保其时效性,从而提高尽职监督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加强履职再监督。内控合规部门要做好尽职监督工作的计划管理,合理安排检查时间与频次,统筹配置检查资源,避免重复检查,消除尽职监督盲区;上级行职能部门、本行内控合规部门还要承担监督各部门是否切实履行尽职监督管理职能的职责,督促、协调各部门实施自律性检查和非现场监督,把职能部门履行尽职监督管理情况作为综合性检查的重要内容,适时开展尽职监督管理专项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发出整改通知书,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罚或提出处理建议。 #p#分页标题#e#   四是加强考核奖惩制度。各级行可根据本行实际,制定尽职监督管理工作考核奖惩办法。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将部门负责人履行尽职监督管理职责情况作为其年度考核和工作业绩评价的内容,尽职监督管理工作不落实的,应予以问责并取消其评先评优资格。

岗位履职报告范文5

关键词:立德树人;理想信念;公平正义;严以律己

在党的报告里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总书记对青年一代寄予很高期望,青年一代应当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梦想中成长成才。大学是人一生中最关键的时期,事关理想信念的形成、道德的基本养成、实现较好的就业。大学教育的有效开展,学风建设至关重要。好的学风需要班干部认真履职、积极奉献,当好联系老师和服务学生的桥梁。班干部要提升自身能力建设,学习做人做事的基本方法,当好模范带头作用。具体来说,班干部队伍建设,要正确把握“一个中心、两个联系、三大三小、四个全面”。

一、一个中心,即立德树人

笔者作为高职院校辅导员,深刻体会到“德”在人的成长成才中始终具有最重要的地位。部分任课老师和学生轻视“德”的养成,认为职业院校学生就是学习一技之长,所谓工匠精神也需要扎实的技术水平,淡化职业道德的培养。其实,“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就是说,才能是道德的资本,对于道德具有锦上添花的作用,而道德是才能的统帅,才能往哪里发挥,怎么发挥,都受道德的牵引。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发挥才能就能为社会服务,反之就会对社会造成破坏。部分班干部在履职过程中“为做事而做事”,不讲方式方法,不看学生的特殊情况,喜欢一刀切,喜欢用“学校规定了……”、“辅导员说了……”等语气解决问题。这种方法虽然有效,能最高效率的解决问题,但解决问题缺乏“立德”的作用,缺乏人格魅力的发挥。班干部作为学生中的先进分子,要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的要求,自觉加强自身修养,砥砺品行,切实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班干部要“敬业”,这就需要遵守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保持职业节操,干一个岗位爱一个岗位,爱一个岗位钻一个岗位,精益求精,尽职尽责。

二、两个联系,即联系老师和联系同学

班干部队伍说到底是为老师分忧,为同学解难。师生作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一对矛盾体。部分班干部把这一对矛盾体极端化,容易陷入“向谁说话”的错误逻辑中。向同学说话,怕辜负老师的期望,向老师说话,又怕遭受同学的排挤。说到底,出现这种情况是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有搞清楚权力的使用范围。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把班干部分为班长(兼团支部副书记)、团支书、纪律副班长(兼组织委员)、学习副班长(兼宣传委员)、内务副班长、奖助副班长、文体心意副班长等七个职位,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班长全面负责工作,主要任务是抓好班干部队伍建设;团支书根据团中央、校团委的工作部署,搞好团日活动和思想引领;纪律副班长负责严格考勤和课堂纪律,特别是自习期间睡觉、玩手机、聊天等不良现象;学习副班长负责学风建设、作业收发、疑难解答等;内务副班长负责宿舍内务建设,从营造清清爽爽的住宿环境推动学生纪律意识和人格培养;奖助副班长负责综合素质评定、奖学金评选、贫困生认定、助学金发放等,在精准扶贫进入攻坚阶段,特别要做好建档立卡户学生的资助工作;文体心意副班长负责文艺、体育、心理健康、意识形态工作。可以说,班干部认真履职,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就是帮老师分忧,为同学解难。

三、三大三小,即理想特别大,责任特别大,魄力特别大,欲望特别小,脾气特别小,抓手特别小

理想特别大。要当好班干部,首先理想要特别大,这个理想就是带好班级严抓学风,创建先进班级。理想指引奋斗目标、提供前进动力、提高精神境界。用理想引导着的班干部,就不再为服务同学耽误自己时间而患得患失,而是把这种付出当成一种历练和享受,永不迷失前进的方向,在任职过程中也就不会浑浑噩噩、碌碌无为,正如马克思在高中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的那样:“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1]责任特别大。同学利益无小事,大到评定助学金是否公平,小到宿舍矛盾,都可能引起同学心理波动,影响学习,影响班级和谐,因此,班干部的“官”虽小,但责任重大。班干部是落实国家、学校政策的最后一公里,是离学生最近的人,其责任是否落实到位,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教育教学政策是否有效。班干部若认真履职,班级气氛融洽,学风自然浓厚,反之,班级气氛乌烟瘴气,人人不为班级,甚至人人不为自己,学风自然强不起来。辅导员要抓好班干部队伍,既信任他们做事,又监督他们做事。魄力特别大。班干部需要一定的魄力,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要勇于担担子,不能偷奸耍滑,不能打折扣。对待同学要一视同仁,客观公正,办事公道。在同学中出现的不良现象,要勇于提出批评,及时给予纠正,对于原则性错误,要敢于亮剑,并及时汇报给辅导员。笔者根据带班经验得出,一个班干部有魄力,有气场,有能力,就能在同学中树立威信,就能得到同学的支持,反而那些唯唯诺诺,稀泥抹光墙的“老好人”们,得不到同学的爱戴。欲望特别小。前日中山大学学生会干部任免名单引起热议,在于学生会模仿官僚化那一套上浑然天成,一点儿也不走样,严丝合缝地做着小小官僚的模样。2013年6月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谈话时强调,共青团干部,包括学生干部,要“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可谓语重心长,发人深思。班干部就是为同学服务的,不管身处何职,都要记得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因此,班干部的欲望要特别小,不能因为做了一点事就要待遇、要头衔。脾气特别小。有的班干部能力特别强,但是脾气也特别大,“直性子”、“直男癌”是他们的标签。他们往往能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务,但往往因为方式方法影响同学关系,导致“出力不讨好”的尴尬局面。要做到脾气特别小,需要辅导员正确引导学生加强个人道德修养,首先是要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适应班干部任职需要和个人发展需要;其次是要采取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比如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积善成德等;再次要积极参加班级管理方面的锻炼,因为道德修养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在实践中的自我反省与自我升华,把提高道德认知与参加道德实践统一起来。抓手特别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这是处理问题的基本原则。班干部队伍最忌夸夸其谈,不能把好点子好方法落到实处。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里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就是说,班干部把道理讲得再透彻,但根本问题在于如何解决学生的所思所惑、所期所盼。细节决定成败,学生关心的都是细微的东西,比如“为什么我俩成绩差不多,为什么他能得奖学金而我不能”、“我俩叠被子都不规范,为什么扣我分不扣他分”,因而班干部就要关心学生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杜绝假大空,增加真善美。

四、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先进班级,全面锻炼所有学生,全面依法治班,全面从严治理班干部

全面建成先进班级是目标,全面锻炼所有学生是动力,全面依法治班是保证,全面从严治理班干部是抓手。笔者以全面建成先进班级为着力点提高学生素质。全面建成先进班级需要一些硬性指标,比如学费缴纳情况、团员比例、各科目八十分以上比例、历次考试进步情况、宿舍卫生情况、参加文体学生比例、纪律情况等。学生在完成这些指标的过程中,能力在一点点提升,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状态,正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说的那样:“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3]学风和班风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全体学生的合作,通过合作增强班级荣誉感,提升整体竞争力。合作的过程就是锻炼所有学生的过程。2000年前后出生的学生,性格更加多元,人格更加独立,受影视剧、互联网的影响更加深刻,需要辅导员、科任老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日常教育当中,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结合,通过理论灌输和思想引领将全体学生的思想牢牢扭住。“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也就是说,一个班级要想得到良好的治理,在学校规定的规章制度之外,还需要根据班级实际制定相关章程供大家遵守,全面从严治班。作为班干部,必须要带头落实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对于学生中出现的违规违纪现象,要坚决予以制止,甚至处分,不能当和事老,不能有失公允。在班干部管理班级中,要做到公平公正,严守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作为班干部,也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时时刻刻自我监督、自我教育,杜绝自身的缺点,以实际行动影响其他学生。有的班干部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对自己一套,对别人一套,甚至搞小圈子在评先评优中谋取利益,把学风班风带向悬崖。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辅导员和学生信任班干部,使他们履行职责,但是履职不等于进了保险箱,更不能逍遥法外,不能搞特权,不能让要求自己与要求他人形成“两张皮”。师生要监督班干部,辅导员更要从严治理办干部。总之,学风建设始终至关重要,特别是在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本身就差,更需要好的学风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观、集体观、发展观。班干部要准确把握自身的角色定位,既把自己当普通学生,又把自己当特殊学生,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创建先进班级的过程中把学风做实做好。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人民出版社,1982.7.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2009:502.

岗位履职报告范文6

尽职监督Z-作分工、责任不到位。《尽职监督工作管理办法》和各部门制定的尽职监督办法中,对电子银行业务的监督有明确的分工,《中国农业银行运营监管管理办法》(农银规章[2012122号)第二十八条规定“现场监管的主要内容:开、销户,电子银行业务的开户与注册,印鉴管理,业务授权以及挂失、止付、有权机关查询、冻结、扣划等重要业务处理情况”,对运营部门监督电子银行的开户和注册进行了明确;农银规章(20121221号《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电子银行部门尽职监督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以下简称<实施细则>》中第七条规定“各支行电子银行部门负责人负责落实辖内尽职监督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同时该文件还明确电子银行业务尽职监管的具体内容,要求支行电子银行部门对电子银行业务进行全面尽职监督。然而在尽职监督实际履职过程中,两部门均未对电子银行业务行使有效的监督与监管,内控合规部门、上级主管部门也未行使再监督,致使电子银行业务监督出现了“谁都管谁都不管”的现象。

尽职监督工作制度执行、落实不到位。首先,学习培训不到位。随着科技水平、同业竞争、实际业务发展的需要,电子银行业务系统、产品、流程变化较快,新业务、新产品层出不穷,文件更新较快、合同文本较多。但在基层行由于职责分工不清,培训、学习不到位,加之无独立的电子银行业务管理部门,业务监督从属于多个部门,导致文件流转不顺畅,如某分行在实施企业网银业务检查过程中,发现企业网银协议就有2006、2009、2012三个合同本在网点同时使用。其次,履职监督不到位,《实施细则》第三十二条规定“现场检查周期、频率及覆盖面为:县(市)级支行电子银行业务主管部门每季度至少对辖内网点机构开展一次电子银行业务现场检查,检查数量不低于所辖网点机构数的50%。二级分行电子银行部门每半年至少对支行电子银行部门开展一次现场检查,检查数量不低于所辖支行机构数的50%。”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一是基层支行分管电子银行业务的个人金融部属于前台业务部门,日常工作侧重于营销和计划任务的分解、统计和调度,对电子银行业务尽职监督疏于管理,同时也未按照尽职监督要求,设立专职尽职监督人员,尽职监督职责无法落实,同时也未向同级内控部门报送监督计划,牵头相关部门对电子银行业务开展监督;运营部门现场监管未将电子银行业务作为必查事项,致使电子银行业务成为监督、监管的盲区。二是同级内控合规部门、上级行涉及电子银行业务监督的部门也未履行再监督职责、对每季未上报尽职监督报告也未过问、督促和落实。三是奖惩考核不到位,上级行电子银行业务部门和本行相关部门考核未将尽职监督工作考评作为职能部门的考评事项,奖惩考核不到位。(四)尽职监督工作协调、沟通不到位。《实施细则》第四十二条规定“各级行电子银行部门要与内控合规部门之间建立日常信息沟通机制,及时相互反馈尽职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重要可疑信息、重大问题及整改情况。”在实行监督过程中,电子银行部门、运营监管部门、内控合规部门缺乏相互信息交流、缺乏相互配合,相关数据、文件、信息不能相互借鉴利用。

改进尽职监督工作的措施

(一)纠正认识上的偏差.正确理解尽职监督管理工作。尽职监督管理是指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能定位,对下级行分支机构的对口部门及其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内部监督的行为,本质上属于管理范畴,是企业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是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履行的内部控制职责,是职能部门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的要求,也是对条线和同级职能部门监督的要求;是各部门对本条线的机构和员工所进行的内部监管。因此,一方面要认识到尽职监督工作不是某一部门单独的事情;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尽职监督管理工作是“三道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他工作无法替代的作用,相较其他部门的监督而言,主管部门对本条线业务情况更熟悉,更便于掌握分管业务中存在的隐患,实施风险管控更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

(二)完善相关措施,严格履行部门尽职监督职责。一是加强培训和学习。各级职能部门应组织对《尽职监督工作管理办法》以及各部门出台的实施细则进行认真学习、掌握和落实;各级职能部门要完善岗位职责,落实岗位责任,按尽职监督工作要求明确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切实将部门尽职监督工作落到实处,防止尽职监督缺位;完善尽职监督方法,熟悉监督内容、流程和方法,采取现场检查fHtlz现场检查手段,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和各部门监督成果,提高尽职监督的工作效率,对尽职监督情况定期进行检测、监督、分析和报告。二是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按照尽职监督管理办法和职能部门实施细则的要求,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包括信息沟通机制的建立、现场检查信息的反馈、推动形成监督成果相互确认等;建立监督信息全面共享的信息沟通联系机制和非现场监测报表体系,利用各职能部门系统进行集中监控等多种形式,对各系统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和日常监测;同时相关部门按历史、现时分类建立文件、合同文本库,以便各级职能部门和网点查阅使用,既可以保持文件文本的连续性,又可以确保其时效性,从而提高尽职监督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加强履职再监督。

岗位履职报告范文7

关键词:自助业务;内部管理;合规管理;岗位履职

针对自助设备大力推广普及、新运营业态风险呈现的现状,我们要具体把好运营业务受理、处理、监督三环节,做牢“人防、规防、机防”三关口,对症下药,把银行自助业务操作的各类风险降到最低。

一、提高合规操作意识

银行工作人员要以合规操作自律,严把业务真实性,确保业务受理环节风控到位。网点在受理各类自助业务时,要尽责依规全面地审核受理业务,以执行制度、专业能力、职业判断去识别真伪。审核内容上,必须对所有业务资料、要素、证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进行认真审核,确保内容全面。要及时利用系统、机器去识别真伪。不能以业务发展和提高效率为借口,放松业务真实性审查,放松对异常账户、异常交易的风险审查把关。要发挥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操作优势,严格按规章制度审核审查各类自助业务。积极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增强职业敏感性,将风险意识贯彻、贯穿于日常各项自助业务操作行为的全过程。在用超级柜台或自助发卡机业务办理中,操作人员应通过联网信息核查、客户本人面貌特征辨别等核查客户身份,审核客户信息是否符合反洗钱制度规定。对各类拒绝在确认书和申请书上签字的,应停止办理流程。同时,做好档案管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妥善保管对客户签字的《中国农业银行自助签约业务办理确认书》和超级柜台相关申请书、传票。岗位制约到位,机箱钥匙和卡槽钥匙分管分用,入保险柜或现金箱保管。做好日终操作,按规定清机盘库,确保账账、账实相符。

二、注重全流程的监督控制

1.提升监管能力。银行相关业务职能部门要重视对自助业务的管理,确保监管范围全面覆盖,防止监管遗漏和空白。运营监管经理、网点负责人、委派运营主管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履行好业务指导和检查职责。加大监管人员到网点跟班学习力度,促进监管人员熟练了解和掌握业务新风险,提升发现问题、揭露风险的能力,强化风险监管力度,夯实风险管理基础。2.落实人员、责任到人。要进一步明确操作流程中的责任,加大违规操作的查处力度,形成人人遵守制度、按章操作的良好氛围。对自助业务操作管理中发现的各种违规违纪问题,要勇于坚持原则,按制度规定严肃处理,切实发挥好制度的震慑作用。要让自助业务岗位管理和操作人员知晓规定、熟知风险点,明确职责。同时,落实人员,要努力保证相对稳定人员来负责自助业务日常管理和操作工作,避免操作临时工现象。3.明确职责。首先明确管理职,银行要按照“管理便利、集中统一”原则,明确银行职能部门负责辖内自助设备管理,监督、自助业务制度执行等情况。明确操作职责,营业机构要明确自助业务岗位职责,按规定落实自助发卡设备、超级柜台、ATM机的日常维护、业务处理、客户引导以及监督操作规范执行情况等工作,要将岗位制约作为风险防范的第一道防线,做到相互制约、互相监督,努力防范和减少各类风险的发生。同时,把自助业务制度执行情况纳入营业机构负责人和运营主管内控履职范围。

三、加强自助区物技防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自助设备区物防、技防设施的维护管理,实施安防设施日常管理,重点抓好自助设备的监控视频设备、入侵报警、震动报警的日常维护,强化盗窃、破坏设备等风险事件的防范;确保所有现金类自助设备均在自助设备显示屏后或保险柜上加装有效的防砸撬报警装置,震动报警装置24小时设防,在客户操作面板上牢固安装密码防护罩,穿墙式自助设备全部与地面牢固连接,符合要求。二是持续优化各类自助设备的监控系统。加强所有自助办理区域监控管理,录像保存时间全部达到安全保卫要求、图像均基本清晰,符合技防要求。三是严格落实安检制度,应落实专人负责设备运行、卫生及安全状况的定期巡查,内部管理人员对自助设备监控录像的运行进行不定期检查和调阅,确保资料完整、画面清晰。一旦发现情况,要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切实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对突发事件做到及时报告,准确处理。四是优化设备功能。继续收集并筛选超级柜台的运行问题,上报上级行集中精力解决。推广计划和考核要考虑惠农服务点的特殊性,加强对惠农服务点的传票管理和监管检查。

四、认真做好案件管理工作

鉴于近年来各类金融诈骗案件层出不穷,而犯罪分子又青睐于借助各类自助渠道。在自助业务不断推广普及的新形势下,要特别做好新形势下的案件管理。一是提升基层案件的敏感度,对异常客户保持高度警觉,掌握应对处置技巧,避免引起负面舆情,导致事态扩大化,同时落实双线报告制度,做好风险防控。二是提前研判案件风险,动态监测外部环境,研究新形势下各类案件风险点的防范,深入分析案件诱因,把握案防重点,加强与业务部门的交流,用安全来保卫业务经营。三是提升反欺诈工作的宣传和指导,深化欺诈风险预警机制,及时警示、劝阻防范意识薄弱客户,通过制作使用银行卡注意事项等小册子、加强柜面与大堂服务人员等提醒告知,来进一步提高储户本身的防范水平。通过业务培训、发放风险提示等形式强化一线员工的账户应急控制能力。四是深化警银协作,加强信息共享机制建设,通过新媒体渠道共享安全保卫动态信息,快速掌握涉银案件的作案手段和规律,为及时制订案防针对性措施提供强有力支撑。五是及时响应并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有效化解客户舆情风险。对于客户自助区提交的不合规业务,网点受理人员应从制度规范层面出发,进行合理解释。并按照首问负责制原则,做好答复,不能一味推诿,激化客户矛盾,避免引发媒体关注和炒作。

参考文献:

[1]刘勇,毛文彬.银行卡业务风险防范问题研究.经济师,2010(3)

岗位履职报告范文8

【关键词】行政管理;职业倦怠;对策建议

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高职校需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专业能力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行政管理人员作为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职校的建设发展提供重要人力资本。当前,各高职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感日趋突显,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低下、岗位满意度不高、工作积极性不足等现象,不仅影响教师个体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更直接影响高职校内涵建设质量和管理效能。

一、高职校管理人员职业倦怠具体表现

(一)管理工作效率不高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现代科技的创新发展,现代科学管理理论亦在各领域得到充分应用和体现。高等教育系统应顺应时代潮流,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应遵循高校管理运转规律,有效采用科学管理手段,有目的、有计划、高效的开展现代化办公。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未进行彻底的机构改革和岗位设置创新,仍在沿用传统的扁平化的行政管理模式,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效率普遍不高。虽然各校都在不同程度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但各行政部门的信息化模块相对独立,未能实现各模块间的信息共享、互通、互融。由于行政人员长期伏案工作,终日忙于工作琐事,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意识和信息化的管理技能,在岗位工作实践中未能充分发挥现代化设备的功能与效用,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不高,校园资源利用率低。

(二)岗位服务意识不强

行政管理部门是高职校机构设置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人员广泛分布在学校各个行政、教辅部门如党院办、宣传部、人事处、教务处、财务处、图书馆等,以及承担教学任务的各二级院系,行政管理人员已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内涵建设、社会服务等各方面,为高职校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之一就是为广大师生做好服务工作,为高职校的教科研活动有序开展保驾护航。当前很多高职校的行政管理部门存在各自为政现象,对各项行政事务工作仅从本职岗位职责出发,划地为圈,非本职工作坚持不多事、不揽事。对于广大师生的诉求,管理人员多停留在照章办事、按政策执行层面,遇事不思考、不变通,不能真正急师生之所急,工作中存在经验主义、教条主义,往往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不作为想法,背离高职校行政管理人员立足本职岗位、全心全意师生的理念和宗旨,服务意识淡薄。

(三)业务能力不精

高职校的行政管理人员涉及学校各个机构的各类型岗位,业务技能要求较为复杂,既要有统一的现代科学管理理念,又要有特定岗位专业技能要求。剖析当前各高职校行政管理人员队伍结构,学历层次参差不齐,既有硕士博士等高学历教师,也有专科层次的教师。年龄结构方面,由于近年来高职校几乎没有招聘管理人员计划,各校近几年少有新进人员补充到管理岗位,多为学校内部教师间岗位调动,各高职校管理人员年龄普遍偏大,相对于学校不断扩充的青年专任教师队伍,行政管理队伍鲜有新鲜血液注入,从事管理工作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老行政人员不在少数。加之高职校行政管理人员缺少教育管理、岗位技能、信息化办公等专业培训,管理人员在繁杂的岗位工作中重复劳动,缺乏改革创新和自主学习意识,个体业务能力不强,所承担的行政管理工作不能有效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需求。

二、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一)学校领导层对行政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行政管理工作是高职校内涵建设的重要体现,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高低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教学活动执行情况密切相关。行政管理人员是与专任教师、辅导员并立的学校三大人才队伍之一,高职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应保持专任教师、辅导员和管理人员三支队伍的协调发展,不可偏废。在当前各高职校行政管理工作实践中,学校领导层对管理工作效率重要性认识不足,学校的人、财、物资源重点用于人才培养、学生管理、教学活动开展及保障等方面,忽视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衡量和考评,导致管理人员对自身定位不准确,认为自己仅是行政指令的传达者、执行者,而非学校事业发展的管理者、改革者,行政管理工作出现较为明显的形式主义、本位主义,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

(二)管理工作内容繁琐重复,职业认可度低

高职校的管理岗位涉及组织部、教务处、人事处、资产处、学生工作处等多个部门,各个岗位工作内容纷繁复杂,管理工作涉及各类通知执行、公文报告起草撰写、各类材料汇总整理、项目经费核算报销等,大部分工作内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既定的工作流程,入职最初的工作热情逐步消耗殆尽,日常工作处于机械复制状态。另一方面,管理人员作为高职校行政机构的服务窗口,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与领导层及广大师生群体保持密切联系,在接触过程中,时常出现管理人员之间、管理人员与教师、学生甚至领导的矛盾冲突,管理人员的诉求得不到有效解决,其负面情绪直接影响工作积极性。由于管理人员工作效果非显性和业绩成果的滞后性,管理人员多是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其个人价值和职业认可度没有获得学校应有的重视。

(三)薪酬制度不完善,绩效考评不科学

绩效考核是学校奖惩机制构建的重要前提,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应在考核过程中兼顾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履职情况、工作年限、岗位奉献等因素,紧密结合受考评人员的工作实际,全方位、多角度综合评价其工作绩效。当前高职校在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过程中,因岗位数量多、岗位间职责差异大、岗位工作效果难以量化等,还未形成统一的科学考评体系,往往执行按岗位等级一刀切考评,未能准确体现岗位考核中量与质的关系,许多积极奉献、承担大量事务性工作的青年教师因资历浅,在绩效考核中难以获得良好的评价。高职校的管理人员按岗位等级和绩效考核结果兑现薪资待遇,现行的绩效考核方式,不论管理人员岗位工作是否勤勉、创新、奉献,其薪资待遇只与工作年限、岗位职级等挂钩,导致部分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安于现状,疲于应付,遇到问题相互推诿、不敢担责。

(四)职业晋升渠道受限,个人职业发展难实现

高职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晋升主要分为职务晋升和职称晋级。职务晋升方面,高职校的岗位设置方案中对管理岗位等级和数量有明确规定,各校的管理机构基本形成稳定规模,可供管理人员晋升的空岗数有限且日益减少,学校的中层管理干部队伍相对稳定。职称晋级方面,管理人员虽可参评教育管理研究系列职称,但大多数高职校并未按职称等级兑现管理人员薪资待遇,管理人员只取得职称等级资格,并未实现相应职称等级的聘任。高职校的教师培训任务制定和实施多围绕专任教师和辅导员开展,未能将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培训纳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管理人员缺乏系统化的职业培训和学习机会,对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接触了解甚少,不能有效解决管理实践中面临的突出问题,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有待提升。

三、缓解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对策建议

(一)管理人员个体转变观念,树立终生学习理念

行政管理人员是联系领导、教师、学生的纽带,是学校各项政策指令的解释者和执行者。管理人员首先要端正工作态度,面对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和机械重复的工作流程,实现自我管理,立足本职岗位,始终恪守职业道德,不忘初心,勤奋实干,将服务师生作为岗位工作的行动目标,将肯干事、干实事作为岗位工作行动指南,拒绝消极情绪和敷衍了事、得过且过行为。其次,“打铁还需自身硬”,管理人员有效履行岗位职责,需熟练掌握与岗位工作相关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实操流程,要树立终生学习理念,合理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为个体职业发展设定短期目标和长远规划,自觉学习,顺应信息化时代要求,努力提升自己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加工和信息处理应用能力,与时俱进,不断提升个体业务技能,增强履职能力。

(二)拓宽晋升渠道,实现管理人员多元化发展

高职校要积极探索管理人员职业晋升路径和方法,从职务晋升、职称晋级及允许转岗三方面拓宽管理人员晋升通道,打破壁垒限制和瓶颈困境。高职校现有岗位设置格局虽限定了管理干部职位与数量,对管理人员职务晋升设置上限,学校可从管理干部队伍结构层次和梯队建设方面,分批选拔优秀管理人员作为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对经验丰富、认真履职、岗位业绩较为突出、甘于奉献的优秀青年管理人员予以认可和选拔,努力建设一支老中青协调发展的管理干部队伍。实现管理人员职称评聘与专任教师、辅导员的同等待遇,修订和完善现行管理人员职称评审资格条件,弱化科研业绩要求,重点考评管理人员履职情况和工作业绩,打破唯资历论、唯数量论,真正将职称晋升与岗位能力对接。对于取得职称资格的管理人员兑现相应薪酬待遇或奖励性绩效工资,提高管理人员职业认同感。允许部分长期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但未能实现职务晋升或职称晋级的管理人员转岗,通过部门及个人的双向选择,重新确定其工作岗位,激发行政老同志的工作积极性,有效提升高职校用人效率和用人质量。

(三)完善绩效考核体系,科学评价管理人员工作业绩

基于高职校行政管理人员工作业绩难以量化、工作效果滞后性特点,学校要实现对管理人员履职情况进行客观、真实、科学的评价,必须改革现行单一评价标准,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考核方式,结合现代科学管理理论,引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KPI关键绩效指标和360度反馈法,细化管理目标任务,合理设置权重比例,构建科学的高职校管理人员绩效考评体系。KPI指标将高职校行政管理目标分解为可操作、可量化、易执行的工作子目标,为管理人员绩效考核设立任务框架和任务导图,解决“考核什么”问题。360度反馈法从受考评管理人员的领导、部门同事、他部门工作对象、学生及个体本身等多角度对管理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考评,解决“如何考评”的问题。根据绩效考评结果,实行相应奖惩,实现按劳分配,能者多劳,充分调动广大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

(四)健全管理人员培训体系,增强职业技能

高职校在制定教师培训计划时,按照专任教师、辅导员、管理人员的不同类别,结合高层领导者、中层管理干部和基层管理人员的不同需求,构建分层分类的管理人员培训体系,实现职前岗位培训、职后能力提升的有效衔接。鼓励管理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到本科院校、科研院所进行访学进修,取得更高层次的学历学位,引导管理人员在管理实践中总结思考、凝练提升,适度开展理实结合的应用型研究,逐步提升管理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学术科研水平。探索多元化的培训方式,丰富管理人员职业培训内容,通过开展职教理念学习、管理能力提升、业务技能学习、专项主题学习等多方面培训研修,为校内管理人员之间以及校外兄弟院校同行之间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和平台,切实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业务技能、管理水平、团队协作等,维持管理人员良好的从业状态和职业形象,提高高职校管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肖吴,李吉豫.高校青年行政管理人员激励问题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47):10-11.

[2]李清源.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构建的对策[J].管理观察,2018(30):138-139.

[3]张瑜,段其伟,沈玉洁.综合激励模型视角下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50):17-18.

[4]屈正庚.基于AHP模型高校行政人员工作考核评价的研究[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18(9):132-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