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论文范例

中职语文论文

中职语文论文范文1

对于具有较高写作水平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他们自由创作并适当提高要求,激发他们在写作上有更大的发展。对于掌握写作基本知识,但写作缺乏新意的学生,教师可进行适当的引导,让这部分学生能够开阔思路,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思考。对于写作水平较低,无话可写、畏惧甚至厌烦写作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大的鼓舞和更多的指导。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可让他们模仿范文写作,起码可以先使他们摆脱无话可写、畏惧甚至厌恶写作的困境。还有课本中要求全文背诵的一些古典诗词,在实际教学中会发现有不少学生是很难完成任务的,不如给他们降低要求,只背文中的名句,效果可能会更好。当然,在实际操作中要有一定的激励机制。这样做,虽说有悖于教材编写者的初衷,但“有所收获”总比“一无所获”要强。况且,这也是激发学生作业兴趣的过程。这里特别要提醒的是,教师在设计分层课业时,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切勿好心做了坏事,因为分层,而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作业设计注重联系社会生活,增强学生感悟能力

“在生活中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是陶行知先生一个重要的教育观念。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当树立开放的语文教学观念,将作业由教材向生活延伸,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把学生置于开放的环境中,引领学生引向家庭、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提高语文运用能力,培养健全人格。引向家庭,设计有趣的生活式作业。家庭是学生们从小到大最熟悉的环境,家人也是他们最亲近的人,家庭生活是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家庭生活中有他们成长中无数的喜怒哀乐和苦辣酸甜,每一个篇章都能成为语文作业的良好素材,教师要充分挖掘出来巧妙设计作业。例如,学生在学完《木屐》和《履痕》这两篇文章后被文章中的父子情深和感人至深的母爱所震撼。借此之势,设计了二道题:①生活中父母恩比天大,情比海深,请写一篇400字左右“我的父亲(母亲)”充满感情的小短文;②在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等到来之际,布置学生打个电话、寄张贺卡等给在家辛勤劳作,或远在他乡打工的父母,说说自己最想说的话。这些题目的设计亲切可感,学生们有话可说,有情可诉,在完成作业的同时接受了一次感恩教育。引向社会,设计丰富的调查式作业。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特别重视社会实践对学生的意义。他每周都会带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发现与实践。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社会生活对学生的重要性,要巧妙地利用这些社会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开展语文学习活动,让学生时时处处学语文,体会语文作业的乐趣与价值。学完了《青玉案•元夕》,针对课文中提到的元宵夜赏花灯习俗,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搞个关于家乡的民俗文化调查,让学生感受到民俗文化的生活美;学完了《地球,我们的家园》和《大自然的哀歌》后,要求学生课后去考察家乡的自然环境,并对家乡的环境现状的成因及治理作出调查与思考。这种作业布置,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加深了学生对家乡的情感,不仅使学生和家长认识到学语文有用,而且也使学生周围的社会群体受到语文教育的影响。针对学生中存在的盲目“追星”现象,本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教师在学校成功举办了“青少年‘粉丝’现象研讨活动”,活动在提高学生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合作探究能力的同时对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起到了促进作用。调查式作业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既“走进”了文本,又“走出”了文本。

作业设计注重综合运用,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中职语文作业设计应注重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与学生的所学专业相结合。中职学校专业不同,对语文能力的具体要求有一定的差异。如文秘专业要求写作能力特别强,而旅游、幼师等专业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求比较高。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围绕学生不同的专业灵活机动地进行设计。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适当的调整。如我校开设有“导游”专业,现场讲解是必备的技能。针对这一要求,与导游专业教师配合,设计了“走进校园”的口头训练作业,以追寻《绝版的周庄》一文的目光解读我们美丽的校园。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锻炼了胆量,也加深了学生对自己学校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学了《林黛玉进贾府》后,不妨请服装专业教师出谋划策,一起给服装专业的学生布置尝试画出故事中主要人物服饰图的作业;《一碗清汤荞麦面》一文,除了让学生明白面对厄运必须具有顽强不屈、团结奋争的精神外,针对营销专业的特点,特别让该专业学生挖掘文中善良的老板和老板娘的经营之道,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在应用文教学中,针对毕业班学生都会遇到的求职面试问题,笔者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相应的“招聘岗位”,布置面试问题,要求学生利用网络、报刊、书籍等资源,结合自身条件准备好应聘材料,以“我的人生我做主(应聘自荐)”为主题进行模拟求职面试。这样的作业设计既符合了语文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又与学生的所学专业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受到了学生欢迎。作业设计的形式多样化。教师可以利用融图画、写作、编排、书写于一体的黑板报、手抄报评比这种综合性作业来展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尝试让学生以小记者身份采访老师和同学,向校报、校广播站、校文学社积极投稿;班级主题活动时指导学生给老师制作请柬,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叙述活动过程,描写精彩场面,抒写内心感受;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演讲、辩论、编排课本剧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在实践中领悟语文的精髓,在实践中巩固、应用、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学生实践性作业形式很多,这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巩固完善与创新,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的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和满足的心理体验。#p#分页标题#e#

中职语文论文范文2

中等职业学校要实现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专业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文化基础课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中职语文教材改革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素质。

(一)重视培养少数民族中职生的阅读能力

读懂汉语的能力是通过经常读、大量读的练习培养出来的。在汉语课堂教学中,就是要让学生读准课文、读通课文、读熟课文。借助课文这个工具,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在教学中,没必要用大量时间进行分段、概括段意、概括中心思想等繁琐分析与讲解,更没有必要让学生抄写这些内容,应把这些时间多用来让学生读书。在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如采用富有感染力与形象性的语言,创设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使学生从美的语言情感中感觉到语言与内容相统一,产生心灵的共震,激发探究思维的生成。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因势利导,创造性地引导教学过程。

(二)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写作兴趣

由于少数民族学生阅读面窄,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经常开展一些读课外书的活动。一味的课堂知识学习,会使学生感到疲惫,阅读可以有效的缓解学生的疲惫感,同时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学生的写作积累。中职生思想已经较为成熟,迫切希望了解更多跟新的知识,加上课业的繁重,迫切希望得到精神上的放松。阅读就是这样一种既可以学习知识,又可以放松精神的方法,教师可以选取适合于学生年龄段的数目推荐给学生,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也可以利用作文课的时间,选择优秀美文让学生阅读,并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并让学生互相评价。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让学生觉得新奇——可以读感兴趣的课外读物,可以和别的同学互相评价、互通有无;又让学生在阅读中增长了见识,培养的写作的兴趣。

二、职业语文能力的培养

少数民族中职语文教材的开发要重视突出职教特色,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即它是就业教育,学生的学习要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教材的设计应在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教材的职业化特色

教材的职业化应该在保证课文质量的同时,力求突出职教特色和专业特色。首先,普适性教材的选编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在选用此类教材时除注重语文知识能力的训练外,还要注重加强人文性,注重对职业活动中必备的精神品质其次是专业性教材,要体现专业特点,在语文课中渗透专业思想,这种专业性教材的选编在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以能力的训练与形成为目标,实现教材的综合化、模块化建设

中职学校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遇到的问题更实际、更复杂、更具综合性,教材内容更要接近职业生活和社会实际。语文的学习仅仅考虑识字、阅读、写作、口语等学科能力的培养是不够的,还应当给各专业学生以相应的专业语文素质教育。语文基础知识部分以人文社会为主要综合内容,应用语文和文学鉴赏部分以相关专业为综合内容。以较宽厚的语文学科理论知识、体现能力训练与形成的主体教材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打基础;以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为主要功能的辅助教材满足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和终身学习的需要。

1.写作方面:提倡实用性写作,培养从业技能,不过高要求创作性写作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中职教育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业,语文等文化课教学是副业,副业应该为主业服务。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时候,中职语文教学应从学生的专业课程的角度,开设相近的应用文体写作课程。

2.口语交际方面:加强具有职业背景和导向的听说练习

由于许多少数民族中职生初中语文的基础不好,致使语文学习兴趣缺失,听说能力普遍低下,面对这种状况,简单介绍听说的基本知识,介绍交谈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几乎无法进一步提高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中职语文教学必须对学生加强以专业知识为内容的听说能力训练:(1)认真倾听是美德,培养学生认真专注的倾听别人的讲话的习惯,这不仅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更能够使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专心学习,全面提高学习成绩;(2)以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内容,结合专业设置情境,进行听说训练学生用熟悉的材料练习听说能力,会感到有话可说,有话会说,心理优势增强,胆子增大,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极大的帮助,可谓一举两得。

三、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的渗透

少数民族语文教育要关注各民族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经济文化,以唤起学生的亲切感和认同感,提高学习的兴趣。

(一)教材改革应重视地域性

地域性是人们生活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世代耕耘经营、创造、演变的结果。地域性一旦形成,就会影响当地人的生产和生活,使其深深烙上当地地域环境特征的印记。地域性通过社会生活、物质生活来影响教育,而且还通过地域文化心理给语文教育以重大影响。自然环境对一个民族的内部生活、文化形成和各民族之间的交往的性质都会产生影响。同一民族的人们具有共同的心理素质、特有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特有的价值观念等等。生活于不同地域的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而这一切都会影响语文教材的内容与形式。语文教材改革应当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地域性,这是理解语文教育差异及多元性特点的前提。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域环境、自然条件、季节气候、自然资源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民俗礼仪、文化水平、风土人情等都是语文课程资源。少数民族比任何一个外来者都更加熟悉自己的发展限制、发展潜力及发展机会,如果在语文教育中,注意关注这些因素,势必会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极大地促进语文教材改革的发展。

(二)语文教材的民族性应得到适度体现

语文教育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语文教材改革发展中应体现适度的民族性,语文教育应强调民族性,突出语文教育的民族特色,特别是应充分吸收各民族的民族民间文化。

语文教材应体现适度的民族性,也就是说学校语文教育除了要包含主流文化知识和人文精神的内容之外,还应努力寻求各民族优秀民族文化与民间文学教育的切合点,注意对各民族文学中的优秀成果的吸纳和整合。少数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体现着民族文化的积极方面,反映了民族文化的健康的精神方向,能够鼓舞人们,同时这些东西与各民族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具有思想上和心理上的历史继承性。所以,在学校语文课程内容的构建中应给予其充分的重视,将这些成果引进学校、引入课堂,让学生广泛参与到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活动中来,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比如,将各民族民间工艺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之一,可以使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既适应了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又能使学生的学习被社会认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中,有不少著名的民间艺术,如白族的扎染,苗族的蜡染,壮、傣族的织锦,阿昌族的刀具、银饰等,都是蜚声海内外的。将这些工艺作为民族教育中的职业教育的内容,既能发扬民族文化,又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还能使学生学到一门技术,极易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不论是等少数民族学生,还是汉族学生,对异族文化都有浓厚的兴趣,所以,语文教材民族性的适当体现不能狭隘地只针对本民族学生,而是应该让各民族学生都有接触其它民族文学的机会。应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各少数民族要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汉族也要吸收各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且各少数民族之间也要不断地进行交流和学习,这样才能不断推进各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发展道路。所以,语文教材改革应特别重视地域性,同时体现适度的民族性。

四、教材改革中应把握的尺度

中职文化课教学课时有限,少数民族学生基础差,目前的语文教材在内容总量上已基本达到饱和状态,有相当数量的教师感到完成教材内容的教学有困难。控制内容总量,降低知识难度并不是降低中职文化课教学的整体水平,而是在教材的编排上控制容量,注重质量的提高。一方面精选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知识和职业生活必需的有关的内容,使课文成为学习的范例而非要掌握的内容,强调单元主旨,引导教师使用单元教学法等新教法。另一方面适当降低知识难度,以必需与够用为原则,摒弃那些与中职生实际需要关系不大的语言学、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文章学知识,保留对中职生语文能力提高确实有用的内容。

中职语文论文范文3

1.提问式。

让学生回忆作者生平的突出事迹,并从中得到启迪。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时,可以先了解鲁迅作为一代文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使学生们明白其弃医从文的目的是什么。启发学生,作为中华民族新时代的建设者,我们应该为国家经济建设而努力学习。

2.对比式。

一个作家一生中往往写过不少作品,教师可以利用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进行对比;不同的人生观、世界观也造就了不同价值观的作者,古今中外有很多这样同属一个时代、一个阶层,甚至是一个家庭出来的文学家、诗人,教师也可以将这种价值观迥异的作者写出的作品从形式和内容两大方面加以比较,使学生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总之,既要充分利用“作者简介”等文学常识这一环节,又不能花过多的时间,影响德育的渗透效果。教师如何把握,就在一个“巧”字———巧妙引入、巧妙挖掘。

二、“第二课堂”与常规教学并列,全面渗透德育

教学中应尽可能引导学生多参与常规教学之外的活动,使其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1.开展小型读书会、影视欣赏等丰富多彩的“类游戏”活动。

前者不必赘述,教师在书目的选择上应该多下些工夫。关于后者,在欣赏评价影视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教育,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特殊的语文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通过观影过程中的多方讲解,观影之后的正确引导和梳理将美好之处展现给学生。或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喜剧),或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悲剧),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享受美的“沐浴”。

2.参与“校报”的采编工作。

近几年来,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迅猛推进,职业院校“校报”逐渐在整体教育教学中成为一个独特的德育平台。特别是,因之与语文教学天然的密切关系并对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相当大的“倒逼”作用,“校报”不仅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德育信息含量之大、教育方式之多样,决定了其在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辅助手段中极其特殊和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校报”这一媒介,在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深化德育。可以让学生多参与“校报”的采编工作,从而既达到德育教育目的,又在实践中培养了技能型人才的综合素质。

3.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让学生在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下,主动地去体验,去感悟做人的道理。

仅仅靠教材上的几篇文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那是远远不够的。具体做法是:通过阅读教材,向学生推荐与之相应的课外读物,定期交流读书心得,自由表述自己对作品中人物、事件的法,起到潜移默化地进行自我教育的作用。例如:在学习法国作家莫泊桑的《项链》这一课时,我推荐学生课外去读《皇帝的新装》。在交流读书心得时,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人说皇帝和玛蒂尔德都是因为爱美才有可悲的下场。话音刚落,马上有人反对,难道生活就不要美了吗?经过一番唇枪舌剑的争论后达成共识:爱美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还有人说玛蒂尔德很勇敢,没有被巨额债务压垮,用十年艰辛的劳动维护了自己的信誉,表现出对友谊的忠诚。马上也有人持反对意见,没有在丢项链之后就通知朋友,就是对友谊的不忠,受苦是活该……虽然显得幼稚,却也迈出了自我教育的第一步。朗诵会、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以及建立兴趣小组、文学社团等,这些听、说、读、写的第二课堂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写作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写作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写作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1.深入挖掘,学会“小题大做”。

郁达夫曾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一粒沙”“瓣花”确实小得不能再小了,但这“小”中却能“见世界”“说人情”。老舍的《我的母亲》取材并非“高大”,却令人潸然。这足以提示我们的学生:面对大千世界不能采取浮光掠影的态度,要学会“小题大做”,要从身边琐事中去体味市井百态,去关注社会,去感悟人生。例如:由新修建的公园遭人为破坏,供人观赏和健身的鹅卵石被拿的七零八落联想到提高公德意识,倡导良好社会风尚;从秋风又吹,空塑料袋漫天飞舞想到白色污染,进而联想到保护环境;从制假造假泛滥现象意识到法制的健全与社会机制的完善等等。应当指出的是,小题大做是一种提炼生活的能力,要找到物与意的契合点,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出合乎情理的感悟。

2.重视日记的自省教化功能,引导学生通过写日记感悟生活,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写日记是课外写作活动的一种形式。有位特级教师说:“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绝大多数学生写日记时都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许多学生在日记中针砭假恶丑,赞扬真善美……这便起到了教人向善、爱美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的德育功能。

四、结语

中职语文论文范文4

国家对普通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作了具体的安排。而职业教育因专业不同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不同。但由于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制定标准,也没有形成相应的完善教学体系。不同专业的语文教学基本都是一样的,呈现出“一刀切”的局面。这不利于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中职语文教育更应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对旅游专业的语文教学可以偏向于对学生口语的锻炼和培训,提高他们的讲话技巧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对于文秘专业的学生则需要偏向于培训他们的文字掌控和读写方面的能力。

二、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对策

(一)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俗话说,教育改革,观念先行。长期以来,中职语文被很多人认为就像“鸡肋”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学习。语文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育,往往只重视课本和成绩。这严重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因此,中职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认识到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打好基础。这样,在工作中树立起“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学生放在教学工作的主体地位,建立起师生间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做到因人施教、因地制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改变现有的教学状况,提升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何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我爱学”,就需要不断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当然,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还应积极尝试各种新方法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通过表演、情境、鼓励、提问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慢慢加以引导,让他们提升对语文的兴趣。例如,很多刚入学的新生,由于面对陌生的环境,他们普遍缺乏自信,对语文学习没什么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开展精心准备的一些新奇、有趣的互动式教学活动。要有意识并鼓励他们新生参与其中。同时,要注意对他们进行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渐渐融入到班集体中。另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精心准备好生动形象的课件资料。比如,在学习语言优美的散文时,教师可以选择韵律舒缓而优美的配乐和相关的图片或影视资料作为辅助,伴着悦耳的音律、优美的画面,饱含感情地进行诵读。然后,让学生参与到其中,慢慢体会到语言的优美。然后,提出问题让他们进行答辩,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别人据理力争,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也培养了他们的思考能力,让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

(三)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人受益终生。因此,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有助于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中职学生成绩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以往的学习生活中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要想提升中职语文教学的质量,我们就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尝试:

1、培养他们的一般学习习惯

教师要注重培养他们主动预习、复习,勤于动笔、独立学习思考,翻阅工具书等学习小习惯。在课堂教学中,还要鼓励他们大胆发言,敢于发出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或问题。教师还可以在某些教学点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通过对比、假设、选择等等来提出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对学生予以鼓励和表扬,培养他们的自信。针对这些问题,再一一进行解决疏导,增强学习效果。

2、实行自主合作式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采取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或者创设情境教学等。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互相合作、认真探索逐渐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就会转变以往对学习的认识,更投入地进行学习,逐渐形成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学习《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一课时,先分成学习小组,然后教师布置学习任务:收集课文里几种我国古建筑的图片,并了解有什么特色等。课堂上让小组代表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讲解。然后相互交流、探讨。

(四)培养融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从对教师的敬爱转移到所教授的学科上来。中职学生本身学习基础薄弱,综合素质较差,致使他们在学习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学生言行还会让老师感到无可救药,甚至被激怒。一些教师也习惯以挑剔的眼光、责备的态度、粗暴的方式对这些学生进行批评管理。这样,大大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出现学习兴趣降低,甚至厌学等。

那么,要培养出“综合素质好、专业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教师就必须要和学生建立起平等、民主、自由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要积极创造出一个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对学生进行人性化关怀,用心去关注每个学生。教师向学生投入一个赏识的目光、信任的微笑、鼓励的话语,学生也会真切感受到教师的关怀,渐渐学习的主动性也会被调动起来,教学质量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五)结合不同专业,突出职教特色

中职语文教学的职能是双重的,不仅要提高中职生的文化水平,还要为他们学好相关专业课服务。但实际是很多中职生只关注专业课而轻视语文课。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以专业为突破口,巧妙地把两种学科的学习结合在一起。例如,把听说读写的训练和他们的专业联系在一起,既能突出专业性,还能让学生增强实践能力。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如何利用好语文这个工具,学好语文。

中职语文论文范文5

一、中职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

中职的学生来源广泛,各地各学校语文教学的情况不一,所接受的语文教育程度也有所区别,学生的语文素养千差万别。但以初中毕业生为主要生源的中职,语文教学面临的最大难点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厌学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普及提高学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提高母语的表达能力。大部分中职的学生虽然接受了多年的语文教育(小学和初中就经历了九年),理应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的基础。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普遍较差,小到不能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错别字满天飞、文学常识性错误随处可见,大到词汇极度缺乏、句子文理不通、文体不分、写不出一篇象样的作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停下正常的教学进度,专门抽出时间“补课”。

(二)教师厌教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内部教学改革的制约等等因素,使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特别是工作多年的老教师,容易产生依惯性办事,语文教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等消极现象,部分教师甚至产生厌教情绪。

(三)师资力量隐性不足

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教学能力,这里所说的师资力量隐性不足,是指缺少符合当下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师。从数量上看,学校中并不缺少语文教学的任课老师,但是从质量上看缺少具有职业中等专业型的高素质、新观念、新思想的教师。

二、问题成因分析

(一)教学模式陈旧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依据教材根据经验,通过板书或口头讲述向学生传输知识,学生通过耳听和笔记学习知识。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也广泛存在,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地位,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造成学生不爱想、不爱问、不想问的僵硬局面。教学模式的落后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难以达到培养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二)学生主体地位缺失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忽视教学主体地位,国语强调教师的作用。常常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老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听,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被动地听,被动地学,缺乏主动性,更缺乏创造性,长此以往,学生依赖性增强,主动参与意识匮乏,动口、动脑、动手能力必然下降。

三、中职语文教学摆脱困境的出路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应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了解最新的职业教育动态,时时更新教育理念,使学校教育始终处在时代的前沿。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只停留在知识层面,还应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方面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乐于探索,积极进取,接受新事物、新思想。

(二)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一定要精通且能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自如。再次,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现代化教育设施熟练运用,与时俱进。

(三)开展实践教学

实践性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因此,我们应当抛弃主要依靠教师分析讲解的传统模式,加强练习和实践,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初、中级专业人才,教师要结合这一实际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运用能力。这样的教学任务不是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就可以完成的,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语文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环境,例如,利用优秀的课外阅读作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可以举办课外阅读大赛和交流活动,定期提供学生交流阅读心得的平台。此外,教师还可以培养学生写日志的良好习惯,让学生不断地提高写作能力。

作者:邱雁凌 单位:河南省周口女子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第二篇:中职语文教学科学化探究

一、建立在“求知”基础上的“求实”

科学,顾名思义就是永远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追求真理,需要探知事物的本来面目,此为求知;然后再用获得的真理去改造世界,此为求实。语文层面上的求知,不仅要求语文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汉语言文学的涵养,还要具备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因为语文教学,是针对正在发展中的学生教育,语文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传递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另一方面也是用语文教化学生,塑造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与完善人格。而如何在求知的基础上进行求实的实践,这就涉及到教学的艺术,即如何实现语文教学最优化。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职专的语文教师,面对的学生是有一定语文知识积累的初中生,这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既保障学生的语文成绩又能充分发挥语文在学生人格塑造方面的功能,是职专语文教师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为此,语文教师必须打好求知这一基础。语文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汉语言文学知识,还要博采众长,对其他科目的知识也要略知一二。此外,优秀的语文教师还是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进步的教师,不仅能及时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问题并进行反思,而且还善于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关注学生敏感的内心,做学生人生中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二、立足于生活本源之上的科学教育

教育的最初起源是人类生活经验传递的需要。远古时期,生产力不够发达,人类为了传承先进的生产经验而进行口头传授,并逐渐发明了文字,在此基础上出现了教育。由此可见,离开生活,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文相较于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而言,与生活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语文是以母语为载体的进行听、读、说、写的训练活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活动,既蕴含着语文知识,也蕴含着语文教育。新生儿在家庭环境中即使没有接受专门的语言教育也能习得一门语言并运用它进行简单的交际。其次,语文教学中的素材大多来源于生活中的故事。语文中的字、词、句是直接、真实的生活交际用语的反映;语文教材中的童话、寓言、神话传说等是民间童话、寓言与神话传说的记录和凝结,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直接反映。最后,语文教育面向生活。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语言交际与语文素养能力,即在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基础上具备一定得语言艺术。可以说,所有学科的教育,都是为了解决人类生活中的难题,使人类更好地利用世界、改造世界。很多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处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时,往往走向两个极端,一是过分依赖教材而使语文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相剥离,二是把语文的生活本源与生活教育相混淆,使语文教育由科学化走向生活化。语文的生活教育是指学习者在自然状态下通过自身自觉的或无意识的感知而获得自然状态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它是一种没有明确目的的、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知识习得过程,所习得的知识也是未经专家提炼的不纯粹、不够专业的语文知识。而语文的科学教育则是在学校这一专门的教育场所内由教师专门进行的以教材为主的教学活动。要区分语文的生活教育与科学教育,就需要明辨社会语文,在提炼语文的生活本源的基础上立足语文原理使语文教学艺术化、科学化。

三、在言语形式的基础上进行交往技能训练

职专的语文教育还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主,全面养成学生较高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言语的教学,是以书面语和口语为主进行的读写训练。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一直到此阶段为止,都是以培养学生的言语习得知识和言语交际能力为主,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言语鉴赏与运用艺术。我们知道,言语教学,仅靠教师在短暂课堂中的讲授是无法让学生获得言语交际能力的。学生要想提高言语交往技能,必须在教师充分讲授的基础上进行言语技能的训练与实践。此外,语文是数学、英语、物理等其他各门科目的基础,也是学生将来走入社会进行工作生活的主要手段。语文教学,不应与其他科目过于界限分明,而要在其他科目中进行融会贯通,促进学生对言语的掌握与运用。在此基础上,可把日常的基础言语交际的学习与训练提高到艺术和科学言语的高度。如高中语文选修课文里话剧、诗歌、文言文、外国文学的选入,都是言语艺术的各种表现形式。学生通过言语艺术的鉴赏学习,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受到思想感情的陶冶。

四、总结

总之,职专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在原有语文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不仅通过语文的学习巩固基础知识,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还要发挥语文教育的德育功能,使语文在潜移默化中滋养学生的生命。

作者:孟锦 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开发区中职

第三篇:中职教育个性化语文教学

一、何谓个性化语文教学

个性化语文教学,是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个人意愿及实际需要的基础上,运用灵活、变通及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独特个性及专长。在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个性化语文教学是探索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学生个性相统一的一种全新的教学实践模式,是落实在语文这门具体学科上的实践教学,即在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中,通过教师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手段,以适应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及语文素养提高的教学活动。

二、中职技术教育开展个性化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1.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个性、挖掘学生潜能。

现代教学论主张教学重在发挥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张扬人的个性。走入中职技术学校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不太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不是太受欢迎的学生(包括他们的老师、同学和家长),所以他们一般不具张扬的个性。因此,作为中职技术学校的语文教师,要与这些学生真心相处,平心对待,要走进学生的内心,用关爱呵护他们,引导他们,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普通高中的教师把学生送进大学是一种成功,中职技术学校的教师把自己的学生培养成有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文化修养和实用技术的多方面的人才,更是一种成功,而且是更伟大的一种成功。

2.有助于加深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教学相长。

实施个性化语文教学,师生共建和谐、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是前提,所以,个性化教学可以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构建民主课堂,开展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让学生在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完成学习过程。由此一来,开展个性化语文教学,必将有助于教师为“教”而进行知识积累的加深和文化修养的提升,也激励着教师不断充实自身的文化底蕴与专业素养,同时,学生为“学”而与教师不断地进行某种思想和观点的火花碰撞,由被动学习变为乐学,实现教学相长。

3.有利于学生个体的独立发展及个体间有差异的发展。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中职技术学校的学生往往是高中无望,转而选择职业学校,所以一般而言,学生的文化水平及能力参差不齐,个体间的差别也比较大。同时作为职业技术的培训学校,传统的语文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个性化语文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变传统的单一学习模式为形式多样的多元化学习模式,允许学生开展自选与自学相结合、课堂与户外学习相结合、学校与社会学习相结合等多种学习模式,通过多种途径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每位学生拥有一个充分发挥自我的自由学习空间。实践证明,个性化语文教学充分利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并视之为一种新的教育资源,一方面保证了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另一方面,充分开发了学生个体的独特发展,从而真正实现了学生个体的独立发展及个体间有差异的发展。

三、中职技术学校如何开展个性化语文教学

1.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因材施教。

在个性化语文教学实践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更要求教师具备个性化的教学意识以及个性化教学设计。教师须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的重组及再创造,将课堂教学赋予新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让个性尽情发挥,把单一的课堂演译成为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阳光课堂,从而充分锻练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个性,形成有利于其发展的能力。比如在教学“求职信”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某职业教育培训中心计划招生1400人,将在该学校现有基础上增加20多个班,所以教师紧缺,决定向社会招聘20名教师。你刚好大学毕业,在家待业。如果你认为你能胜任其中的语文教师岗位,请你给学校的施校长打个电话,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来应聘这个职位……”再比如在在教授有关“借条”这一内容时,我从法律故事入手,由这些产生的纠纷入手,引导学生思索,从而进行新课教学。如:张明向李青借了人民币1万元,约定一年后归还。一年后,张明没钱还李青,李青便找张明讨要,几回过后,张明便觉得没有面子,有些生气,更觉得李青小心眼。关系很好的一对朋友,友情却出现了裂痕,再后来,张明便不承认借了李青的钱,李青把张明告上了法院。结果,法官以李青无证据证明张明欠钱为由,判决李青输了官司。如果你是你李青,你是不是觉得很冤?在生活中,我们如何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交流讨论适时加以赞赏、鼓励、点拨、引导,使之逐步内化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由于贴近学生生活,课堂教学设计起点低,多台阶,是学生能力所及的,所以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学习语文搭建了一个平台,让他们找到了成功的感觉,对学习也渐渐有了信心。

2.共建和谐、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和谐、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是学生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前提。个性化语文教学倡导打破课堂和校园的传统模式,建立自然课堂和社会课堂,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开创一种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学生是一个意识自由的个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实施个性化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实践中,打破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传授知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及能动性,让他们在求知路上获得新知、开创思维、发挥个性,提升能力。

3.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根据学生个体不同,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需求,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同时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差异性评价。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要让学生在畅所欲言的评价中,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要让学生在全新的学习和实践中,感受新知,进行情趣熏陶。由此,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帮助学生找回自信,让他们相信,每个人都是一块真金,经历了百炼的真火,都会耀眼、闪光。

4.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实现语文的个性化教学,教师的素养尤为重要。首先,教师要成为具有深刻内涵的思想者、学识丰富的传授者及道德高尚的审美者;其次,运用到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淡化统一的概念,强化学生的差异发展。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抒发不同的情感,发表不同的见解,要让学生融入课堂。同时,教师要勇于推陈出新,尽量让中职教育的语文教学充满趣味和新意,变得丰富多彩。比如,在教学“借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张明借了李青的钱,没有借条,你认为应不应该归还?如何避免这样的事件发生,等等。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花一些时间进行角色扮演、辩论等,教师则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注重价值观的取向。

四、总结

总之,中职教育中的语文教学不同于普通高中教育中的语文教学。面对现实的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就业需要,教师要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以满足中职教育中的语文教学需求,回归职业教育的本色,逐步培养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创业能力、继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的形成。中职教育中的个性化语文教学,要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勤摸索、思考,要及时总结经验与不足,努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语文教学之路。

作者:刘振平 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职教中心

第四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探究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往往都是从普通本科院校毕业,所学内容与学前教育专业联系甚少。虽然对学前专业的知识懂得了一些,但不够系统,缺乏具体的教学实践经验,不能从学生的专业出发,造成教学内容和手段与学生的专业学习脱节。又由于职业学校更重视专业建设,专业课教师定期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培训,而文化课教师的机会相对少一些,知识更新较慢。另外,因为没有普通中学升学的压力,多数教师认为每学期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即大功告成,造成一些教师知识水平、教学水平很难实现自我超越和提高。

(二)学生“重专轻文”的现象严重,学习兴趣不浓

大部分中职生由于中考失利被动地选择了中等职业学校,家长希望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日后能够顺利就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受家长和学校重视技能训练的影响,片面地认为只要学好唱歌、跳舞、弹琴等技能就能够去幼儿园工作,没有认识到语文是学习专业课的基础以及其对就业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性。这种学习动机的偏差使有的学生认为语文学习可有可无。语文课大部分都在教室进行,实践课不多,有些教师依然沿用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也造成了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兴趣不浓。

(三)教材内容不能突出学前专业特色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高教社2009年出版的中职语文教材,较2001版教材有了长足的进步,坚持了以人为本,彰显了职教特色,突出了时代性和实用性。该教材共分三个模块,其中,职业模块共两册,一类是工科类,一类是财经、商贸及服务类。但中职语文教材的统一编写难以兼顾学校和专业的共性与个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的服务对象是那些懵懂天真的幼童,教师语文素养的高低对幼童语言的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学前专业的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交际能力等。而现行的中职教材职业模块中学前专业特色不突出,被笼统地划归于服务类。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一)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中职文化课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研究,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职业教育的要求。中职语文教师并一定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掌握一定的专业素养是十分必要的。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够以专业的素养组织教学,分析学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教师,教学视野应向学前专业拓展,多研究和总结该专业的特点和方向。同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关注时代的发展对学前专业的要求,及时补充自己知识的不足,探索适应于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语文教学策略。

(二)围绕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调整教学内容

找准语文教学与学生专业教学的契合点,适当增减语文教学内容。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师要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今后从事幼儿园工作的岗位需要以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语文素质,大胆调整教学内容。一年级时侧重基础模块教学。笔者在教授基础模块上册时,考虑到“自我介绍”、“交谈”等口语交际训练对学生非常有现实意义,为加强这部分的口语训练,适当增加了课时,通过设置情景、任务驱动等方法,提高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在写作训练中,除了讲授常用应用文外,还补充了与学前专业相关的内容,如教给学生正确书写学科教案、教学计划、总结等的方法。同时,开设书法课外班,加强学生对书写能力的培养。二年级时侧重开展职业模块教学,为学生开展为期二个月的实习活动奠定基础。实习前后要求学生写工作日志、实结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提高学生应用意识。此外,以辽宁省普通话测试为通用教材,加强学生口语训练,为学生普通话测试做准备。

(三)根据学前教育专业需要,选择教学方法

首先,要明确学习目的,激活语文学习的动力。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重专轻文”的学习动机偏差,教师应及时纠正这种错误认识,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的重要性。通过带领学生到幼儿园调研:哪类幼儿教师受欢迎?幼儿教师都应具备哪些素质?学生了解到:当前,就业单位对中职学前教育毕业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是能唱会跳就是受欢迎的,毕业生的综合素养更重要。中职生毕业要面临就业,就业需要写自荐信,要通过口才来推销自己。如果语文素质不高,将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展示自己的才华。学生只有真正地认识到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才会产生学习的需要,进而产生学习兴趣。其次,要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笔者根据加德纳的理论,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的智力类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女生,她们思维活跃,通过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唱歌、绘画等方面的技能,擅于表现自我。教师应紧紧抓住学情特点,结合语文学习内容,运用加德纳理论中的语言、音乐、运动、交往等智能,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体会学习的快乐,这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最易接受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笔者在教授《隐形的翅膀》一课,就运用了加德纳的理论,培养学生的音乐智能。教师首先播放这首歌的MTV,用音乐铺垫,创设情境。然后师生共同合唱这首歌曲,让学生边唱边记,有助于学生从中习得优美的歌词。再播放电影《隐形的翅膀》的预告片,以这首歌为背景音乐,引发学生思考,并引导他们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讨论,让他们明白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顽强的意志,坚定信念,积极向上,永远不要放弃生活的目标和希望,突出了学习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完善评价体系

传统的考试制度是以期末考试试卷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缺少评价。新时期的教育特点要求语文课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要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特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专业发展。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考试共分为两部分内容:平时成绩占60%,期末的书面考试占40%。平时成绩分为汉字书写能力、普通话测试、背诵诗歌和讲故事能力、课堂表现、实习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这种评价体系是把语文的应用能力具体到各自种能力的考核中。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并制定评价方式,得到师生共同认可的评价体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由被动变为主动地接受评价。通过考核体系的不断完善,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升,也增加了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总结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应用能力已成为用人单位的重要标准,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改革,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刘玲玲 单位:辽宁省阜新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第五篇:中职语文教学文体意识研究

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文体意识被忽视

大多数语文教师对课文的教学程序为:介绍作者、写作背景、解释词语、学生默读或大声朗读。教师分段分析每部分的大意、小结,解答课后习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只能从语言文字上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不能从文体上讲解它的特点,导致教学和阅读效果不理想,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和阅读兴趣越来越减退,对语文学习产生反感情绪。忽视或淡化文体,学生的自主阅读就体现不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就摆脱不掉教师精讲的传统模式,阅读教学就永远无法进入不同文体、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质疑,学生也不能恰当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针对语文教师和学生文体意识的问题,应该进行理性的回归。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类型文本的阅读应该有所侧重,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应该在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阅读与写作上,加强学习文体知识,重视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

(二)从认识上重视文体,培养文体意识

1.文体概念和文体意识

所谓文体,就是文章的体裁,是构成文章的一种形式方面的要素。文体意识是对不同文体有自觉的理解、感受能力,根据不同的文体自觉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和姿态,根据表达的需要自觉选择合适的话语体式和结构方式来成文。文体是一种知识,文体意识是一种经验,一种积淀,一种能力素养。

2.过分强调文体

有一些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文体讲的比课文内容多,就削减了课文的文学魅力。把一篇课文的文体讲解的越详细,觉得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没有让学生在课文内容中体悟到文本的内涵,对学生文体意识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影响。如周国平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是属于人生感悟和道德修养类的文章,它也是篇议论文。作者的观点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认知经验相差甚远,对于学生来讲最难理解的是作者的论点,“灵魂”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关键所在。作者运用伟人、名人的事例,还有普通人的事例作为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学生还是可以理解。学生要是从议论文的三要素角度来阅读和研读,对论证只是表层的理解,并不能从深层次上理解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的内涵;莫泊桑的《项链》是一篇法国著名的小说,教师只是按照小说的特点来教学,重点从小说的人物、故事情节、环境的三要素上讲解,教学任务就不可能很好地完成,就难以体现其艺术鉴赏价值和对人们的警示作用。

二、教师利用教材文本教学文体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不同的文体应有正确的教学方法:

(一)备课时,教师要从不同文体特点来探究文本内容。

教师要反复阅读文本内容、研读文本的内涵、领悟作者的主旨,才能在课堂上分析和理解得透彻,使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解展开他们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把握文本的关键点和重难点。不同文体的作品体现不同文本所要表现的社会价值,教师要想使课堂表现出更佳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注重文体特点,挖掘文本的深刻含义。《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为诗集《兰亭集》所写的一篇序文,它是一般意义上的书序,是我国文学史上立意深远、文笔清新、结构自然的优美散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的序是古代文章的一种文体,是一种赠别性的文章,相当于现在的抒情散文,同时作为古今著名的书法作品,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文辞优美,脍炙人口,语言流畅,清丽动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这篇课文作为散文讲解,根据散文文体的特点:形散神聚,语言优美,行文简练。让学生找到写景言情的关键词语,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它还是篇文言文,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是头疼的事,要解读课文首先要学生“言”释“文”;逐字逐句的译成现代文本,让学生在理解兰亭宴会盛况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情感,对人类生死的感叹,悲伤感慨中也表露出对生活的热爱,这就是因“文”悟“言”。教师不仅要从文言文的文体特点进行教学,而且从序的特定文体组织教学。《兰亭集序》与一般序文不同,叙事写景,抒怀写情,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一致。教师引导学生由“言”到“文”,再由“文”到“言”地解读和理解作者从欢乐到痛苦又转化为悲凄的不同情感,就会产生极佳的学习效果。

(二)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明确文体,引导学生掌握不同文体主体部分。

记叙文是用形象感染读者;议论文是用概念、判断、推理、论证说服读者;说明文是把说明对象介绍给读者;诗歌是通过意象和想象传达情感给读者。教师要教会学生,不同文体的主体部分是在哪里?如毕淑敏《离太阳最近的树》是一篇对人类与自然关系进行深刻反思的散文。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茫茫戈壁沙漠中的红柳,用它的绿色为人类增添了风景和亮色,但是人们却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挥舞砍刀毁灭了它。表达了作者对红柳命运的痛惜,给人们展示了红柳在恶劣环境中的顽强的生命力,从中也揭示了人们的无知和愚昧,野蛮和冷酷。告诫人们红柳也是地球上的一个成员,它有权利生长在这个地球上。这篇课文的文体是运用散文的文体形式来表现作者的情思,给人心灵的巨大震撼。让人掩卷深思自己生存的环境,教育我们要珍惜生命,爱护自然。位梦华的《伯格曼法则在北极》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作者介绍科学知识、原理,内容会比较深奥。作者要是运用专业术语,能读懂的人就不会多。这篇文本学生之所以读起来趣味盎然、饶有兴趣,就是作者先从故事讲起,再引入科学知识和原理,以实例解释、验证,还采用了分类、做比较、列数据等说明方法,并且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在准确、自然的同时,具有一定的生动性和文学性,这样内容就变得通俗易懂。教师要根据文体特点,学生要熟悉说明文的写法特点,掌握说明文文体的特征和不同的表现形式。

(三)在训练实践中,将文体知识和阅读、写作结合起来。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以一定的文体形式表现出来。文章的内容和写法,同文体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注重文体,有助于认识各种文体对内容和写作的基本要求,对于提高我们写作和阅读的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在写作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文体的特点,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以便更好地为表达内容服务。如写作记叙文,主要是运用记叙手法,还可以运用描写、抒情,有时还要画龙点睛,使用议论手法,总之,表达方式的运用一定要与文体特点相适应。这种文体意识要在阅读和写作中逐步成熟,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训练写作,学生就会自觉灵活的加以运用。文章学家施畸认为:“文贵有体、文贵独创。创作文章如不论体裁,其势犹如无轨之火车,失僵之骏马,虽在天才,不免危殆。”他强调在写作过程中掌握文体知识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的必要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要求会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语文运用能力。教学中注重文体格式,将重点放在文章的结构组织上,让学生做相应的练习来证明是否掌握了文体知识。三类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描述生活中所见所闻,这就是记叙文;解释说明各种事物,这就是说明文;对别人提出意见或建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这就是议论文。改变学生文体意识薄弱的出路是要加强学生的读写意识,当然也要在文体类型上有所拓展,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和文体类型,最根本的还是应加强与真实生活的联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写作,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各种不同的文体,散文要抓住“形散而神聚”的特点,叙事性文章要按照时间顺序或事件顺序,说明文结构要清晰缜密,语言要准确简练,议论文围绕论点展开论证,用论据来论证观点的正确。写作必须符合文体要求,学生选定了文体,就不能随意写作。为了训练学生对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笔者布置了拓展训练作业,让学生把的诗词《沁园春•长沙》进行不同文体写作,要求学生写出两篇不同文体的作文。一篇写成记叙文,运用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写景状物,描绘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刻画人物形象。另一篇改写成散文,根据散文文体的特征“形散神不散”的特征来写。要求学生不能改变诗词的原意。如:秋天到了,天气渐渐地转凉了,又一次来到湘江,站在橘子洲头,低头看着湘江的水缓缓地向北流去,远处望见满山都变成了红色,枫树叶像染过一样;湘江的水清澈碧绿,江面上的大船来来往往,雄鹰在辽阔的天空中飞翔,鱼儿在明净的水里游动,自然界的万物享受着幽美雅致的秋景,过着没有烦恼,没有约束的生活。面对湘江水,思绪万千,感慨万分,问到:这人世间的强盛兴废,由谁主宰呢?回忆过去的岁月,想到了他的同学和战友,曾经结伴来到这里漫游。在一起探讨国家大事,过去的日子,使他难以忘怀,历历在目,同学情、战友情一下子涌上了他的心头。当时的同学和战友们,胸怀大志,才华横溢;为祖国的前途担忧,时刻关注国家大事,写出扬善抑恶的文章,抨击当时臭不可闻的官僚、贵族、军阀。对同学和战友们说:你们还记得否,当年我们在湍急的湘江水里游泳激起的浪花曾阻止了疾驶而来的船吗?若写成散文可以这样写:秋高气爽,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看万山被红叶覆盖,江水清澈,江面上的船有序的航行。鹰在广阔的天空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面对着辽阔而奇特的宇宙,万般思绪涌上心头。看到祖国山河要问:江山河流由谁来改造?国家的盛衰兴废由谁来主宰呢?回忆往事,岁月如山,令人神往。再次站在这里,如同回到了青春年少时,同学们朝气蓬勃,强健有力,聚首讨论国家大事,写出除恶扬善的文章。痛斥军阀和官僚。抒发自己为国担忧的情怀。同学们还记得在湍急的湘江水里游泳被风浪激起的浪花,曾阻止行驶的小船吗?

三、总结

中职语文论文范文6

1转变教学观念

为了能够使得信息技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得以顺利的应用,就需要教师能够转变其原有的教学观念,做好教学辅助角色,在教学的过程中起到启发教学的作用。所以,教师要能够充足的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常识,并且可以有效的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中职语文教学中,使得教学的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教师要搭建一个自主学习以及知识研究的理想化平台,使得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自主的进行中职语文教学重点知识的解读。而要想能够充分的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能够抛弃固有的教学观念,针对中职语文教学观念进行有效的转变,使得学生能够进行自主的学习,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使得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掘出自身的优势,从而可以实现全面的发展。另外,教师不仅要转变其教学的观念,还要能够掌握相对熟练的信息技术技巧,并且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灵活的进行应用。将信息技术贯穿中职语文教学的始终,做到知识与信息技术的高效融合,这样有利于进行中职语文教学重点知识的整合,使得教学可以顺利的开展。同时,教师还要构建相应的教学知识数据库,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借助数据库中的资料来开展课堂教学,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使得中职语文教学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能够不断的对自身知识水平进行提升,在全面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有效的了解信息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不断的对自身的教学水平进行提升,并且要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从而使得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更加的顺畅。

2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积累。针对教学过程中特定的、相对来说比较困难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讲述自己的看法,并对其进行知识上的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从前教学的态度,不再是教学过程中唯一的发言人,而是一名听众或者说是引导者。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这样设定教学:针对教学过程中特定的内容,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相关知识的录像或者影视,同时,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思考几个有针对性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从另一方面来说,语文教学是比较枯燥的,很容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消极的态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多借助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过程,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富有活力。同时,多媒体课件所表现出的优美画面还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更加快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促使师生之间进行学习上的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对语文产生一定程度的渴望,以便更好地抓紧时间去进行学习,促使其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变成主动。

3借助信息技术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现阶段的中职语文教学重点进行的是课本教学,这就使得学生无法有效的了解到课本以外的知识,知识的延伸性受到影响。学生无法获取到过多的知识,这就使得其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素材受到很大的限制。所以,要想能够使得学生可以掌握较多的素材,能够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中职语文教师就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熟练的应用信息技术,对教学的知识点进行拓展,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获取到较多的素材,从而也会使得其能够展开想象,进而就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的写作水平。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不断的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使得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著作,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来了解多样的知识,同时,也使得学生在网上查找相关信息的时候,能够明确的了解到信息技术应用的必要性。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得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升。就这一点来说,在中职学校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来进行阅读模式的创新,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自身所具有的信息技术水平,从而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来获取到更多的阅读资源。

4建造网络交流平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QQ或者博客,建立一个网络交流平台,从而实现网上互动,更好地和学生进行学习上的交流,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时,就可以在上面进行交流,方便问题的解决,这样的手段可以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及时解决,以免出现那种由于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无法及时解决时,养成抄袭作业的习惯,甚至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不愿再对其进行学习。从另一方面来说,教师可以借助微信公共平台进行语文教学,也就是在这一平台上建立自己的一个语文论坛,专门进行知识的讲解和疑难问题的解答,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中不但可以学到相关知识,还能够对学习过程中不明白的问题进行一定的了解,这样的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5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作用逐渐的凸显出来,在信息技术环境的影响下,中职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在逐渐的提升,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使得学生所积累的知识逐渐的增多,而且也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着一定的弊端,这就需要中职语文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对于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这样能够有效的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作者:李金雨 单位:大庆市建设中专

第二篇:中职语文教学行动导向法应用

一、行动导向法的内涵和特点

行动导向法是指教师通过多种教学环境的设计以及各种形式教学活动的开展,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从而使学生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提高自身的行为能力。行动导向法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一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能力。二是更加注重完善教学过程。三是更加强调学生主动参与。

二、行动导向法的具体方法和实施过程

行动导向法是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其理念为中心,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采取具体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法中最具有行动导向教学特征的教育方法。它是指教师运用教学项目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完成一个特定项目。在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利用自己的方式,结合已有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关键能力。项目教学法具体实施步骤有:①教师设置合理的项目;②学生根据项目内容制定项目目标,要包括阶段目标和整体目标;③学生通过讨论并根据项目目标编制项目计划,要包含计划步骤、注意事项和结果评价等内容;④学生根据制定的项目计划具体实施计划,学生认真完成各自负责部分,教师给予适当指导;⑤项目完成后进行成果展示,具体有实施过程、实践心得、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等;⑥教师对学生的完成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总结和评价,各个学生或小组之间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规定的教学情境下,引用某个具体案例,让学生思考分析,寻找具体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真实合理的案例,注意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关联性,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思考问题,同时要求学生要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主动思考,认真分析。这种方法下,教学过程较为民主开放,学生能在课堂中各抒己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三)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指教师按照教学内容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扮演情境中的角色,通过对角色扮演结果的分析评价,使学生认识自身不足和弱势,并且进行改正。角色扮演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帮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和技能。

三、行动导向法的优势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单方面向学生传授知识,不易使学生对中职语文教育产生兴趣。然而在中职语文教育中运用行动导向法,能够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参与的兴趣。从教学观念角度上讲,行动导向法改变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而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且与学生共同思考,共同探究,平等相处。从教学实践的角度上讲,这种方法为学生营造了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

(二)贴合学生学习实际,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数语文基础不够扎实,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应当运用行动导向法,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够自行解决遇到的问题。另外,只有从学生实际出发,才能使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运用到以后的工作岗位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如何运用行动导向法

(一)明确指导思想,确立教学机制

将行动导向法应用到现代中职语文教学中。首先,要求教育者明确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其次,要求教学内容贴合学生实际,富有实践性;最后,要求教学评价以学生学习过程为依据,体现职业导向性。行动导向法要有与其对应的新的教学机制,这种教学机制将教学过程分为几个环节,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构建符合自身实际的知识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改革教学模式,注重语文应用

为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必须将行动导向法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枯燥低效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并且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三)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学法指导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其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的关键。因此,教师运用行动导向法是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并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其运用正确的方法学习和应用语文。

五、总结

总体上讲,行动导向法较为符合中职学生的特点,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语文教学活动,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率。因此,将行动导向法引入实际教学中是十分有益的。我们教育工作者也应当采取相应措施,促使行动导向法在中职语文教育中的广泛应用。

作者:魏佳佳 单位:广东省河源理工学校

第三篇:中职语文教学模式建构研究

1学生主体活动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的建构动因

目前我国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教学内容比较难,与生活实际相脱离;教学方式不合理,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普遍出现了学不了,学不会的问题。为此,如何能够让语文课堂变得有价值、有活力,一直是语文教师探讨的问题。正是在这一现实背景下,构建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显得异常重要。其构建的具体动因表现在如下两方面:第一,学生主体活动教学模式,比较符合中职院校学生,该模式要求教师能够指导学生正确的用脑,中职院校学生正处于脑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学会正确的运用脑力,对其日后发展将有重大作用。另外,该教学模式与中职院校教学要求一致,在其指导下,不能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论技能,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能够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二,目前我国各个阶段都在进行课程改革,而课程改革标准中,对学生主体活动的给予高度重视,现已经逐步形成了活动式课文。中职语文课本中,已经收编了很多这样的课文,对丰富语文课堂内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活动式课文有很多生活案例,融入了很多情境以及问题,其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情感以及态度。学习主要是依靠学生自身,课堂之下,学生需要进行调查、收集,而教师的责任就是引导以及辅助,绝大多数情况,每一个课题都需要学生彼此合作。学生不仅仅会在课堂之上学得内容,在课堂之下会学得更多的内容,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能力。

2学生主体活动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

2.1内涵

学生主体活动的教学模式其重点是“活动”,简单的说就是教师教学期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其活动的设置依据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发展创新能力。学生主体活动教学模式虽然教学中心在课堂上,但是却需要教师与学生课堂下做好大量的工作,课下内容是为了更好的论证课上的内容,课上课下两者相结合,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主体活动的教学模式的外在形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所进行的言语实践,比如听说读写等,而其内在形式是非智力活动,也就是学生人格的塑造。

2.2具体模式

2.2.1做好活动准备工作

简单的说,学生主体活动的教学模式的活动准备主要涵盖了两方面内容,分别为物质、精神准备。活动准备的中心是构建动场以及各个角色确认。动场构建就是指教师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的情境,涵盖了学生的情感场、物质场等。要想构建出综合性非常明显的动场,主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教师必须要有明显的目标;其次,教师要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再次,教师与学生必须都能够参与其中;最后,要时刻注意情境氛围的构建。所谓角色确认是学生实践活动中必须做好的心理准备。其主要任务是在师生主体对话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角色意识,实现学生的角色认同,即引导学生不断地在学习活动中充当不同的角色(如主持人,小组长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去尝试和体验。

2.2.2活动实施

活动实施是活动式教学结构要素的核心,突出强调活动的目的性,即学生的活动是有指向的,并不是为活动而活动,而是蕴含多种体验和感受的学习过程。由于学习活动的形态不同,因此在目标实现上略有差别。活动实施的策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选择好适合各类活动形态的切入方式和主线;二是促使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实施有效参与和有效建构。这是保证活动实施成效的关键所在。

2.2.3活动交流

活动交流是对活动实施过程和结果展示与表达的过程。这一展示与表达的策略主要有“陈述式结论表达”、“辩论式结论表达”、“竞赛式结论表达”和“研讨式结论表达”几种。活动交流阶段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展示过程,而是一个学生总结与反思相结合的过程。首先,要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得多侧面的信息,以成为拓展思维空间的一种方式,其次,要使这一过程带有明显的反馈矫正色彩,以利于活动的深入并趋于合理。

2.2.4活动整合

活动式教学强调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自主建构,这一过程不仅是知识习得的过程,它还具有更加广阔的认知和体验视野。学生在活动建构的基础上,必将形成较为系统的认识,发现规律性的结构,产生稳定的心理品质。活动整合的意义在于发挥综合建模的作用,即在活动整合中,提升和内化学生的实践活动成果,以真正促进学生认知和感情的内在变化。

3价值

中职语文活动式教学,切合了“知行统一”“做中学”和“生活教育”等重要教育理论的价值取向,在本质上异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被动、消极活动方式。“行知统一”是几千年来影响我国教育的重要学说。大成先师孔子最早提倡“学、思、行结合”的教学方法,强调知识要“学以致用”,道德规范要“笃行之”。教育思想家荀子在他的《劝学》中指出:“君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将“知与行相统一”的思想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基于“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教育思想的办学实践,使“知行统一”思想最终走向成熟。上述“知行统一”的学说,实际上倡导了一种实践性、活动性、生活化的教育教学形式。

4总结

综上所述,可知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值得尝试,因为其不仅符合课程改革目标,同时符合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特点、学生心理特点,因为该教学模式具有实现的有力条件。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模式主要是要求学生静观静听,教学过程中,学生非常容易走神,难以将知识真正的消化理解。虽然从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主体活动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如果从课本编排上入手,可能会有一定的效果,比如将课文变为活动式课文。

 

作者:李乃鸽 单位:哈尔滨技师学院

第四篇:中职视障生语文教学初探

一、引言

视障生与普通中职生在身体和心理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别,因此,视障生语文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有着鲜明的不同于普通中职语文教学的特点。

二、我校视障班学生现状

我校视障班由于实际条件所限多是混合编班,每个班级人数在十人左右,班级构成非常复杂,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低视力和全盲混合,学生年龄跨度大——从十几岁到二十多岁,甚至个别班最大的四十多岁;二是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每个班学生的知识层次从零基础到小学、初中、甚至高中毕业都有。这样的现状决定了照搬普通的中职语文教材很难适应视障生的教学需求,因此,对语文老师的教学也就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视障生语文教学探索

(一)增加拼音教学

普通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自然是没有拼音这部分内容,因为学生经过小学阶段的系统学习基本已经熟练掌握。但拼音知识却是我校视障生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原因有以下三点:1.我校中职视障生情况较为特殊和复杂,前面我已经提到,因为身体和家庭原因,每个视障班都有一些完全没有接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的全盲学生,他们没有拼音基础;2.年龄较大或小学二三年级就因为视力原因早早辍学的这部分学生对拼音知识存在严重的遗忘情况;3.盲文是视障班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而拼音知识是学习盲文的基础。虽然是视障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但基于实际情况,拼音教学不能占用太多的课时。根据实际经验,经过拼音知识的整体回顾教学以后,视障生总体上分为两种:有基础的视障生只对个别声、韵母的使用存在混淆,需要通过针对性地强化练习来加深印象;少数零基础的视障生则需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记、去练。据此,教师可以细化每次课的教学目标,课堂上这两部分学生要兼顾,对于有拼音基础的视障生通过针对性练习达到熟练掌握,而零基础视障生则需通过加强辅导、加大课余作业练习等方法来快速提高。

(二)强化口语交际练习

口语交流是视障生与他人、社会交流的非常重要的方式,视障生对声音比我们健全人更为敏感,他们更渴望通过语言沟通来了解周围的人和事。但由于种种原因,视障生和社会上其他人交往存在着种种困难,他们通过实际生活来锻炼和提高口语表达的机会较少,口语交际能力有限。目前,我校视障生毕业后主要以按摩师为主要就业岗位,这个岗位要求他们必须能以熟练的口语交际技巧进行交流。因此,与普通中职语文教学相比,视障生语文教学中应加大口语交际课时所占的比重,应以多样化的训练形式扎扎实实地提高学生基本口语表达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以生活和工作中的表达需要为原则,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主要通过情景模拟的方法,让视障生逐步掌握介绍、交谈、复述、演讲、即席发言、应聘等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能,并能够根据学习、生活和职业工作的目的和情景进行恰当的表达和交流。

(三)结合实际,调整阅读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中职普教语文教材对视障生来说,学习难度很大,并不适用。因此,我在借鉴现有中职普教语文教材的基础上,从视障生实际需求出发,重新确定阅读教学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选择适用的阅读内容。

为了实现上文所提到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会在视障新生入学之初通过调查摸底的方式,将中职普教语文教材中浅显易懂、具有代表性并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部分篇目挑选出来,作为阅读教学的一部分内容。其余的阅读教学内容,我会根据学生实际文化水平、阅读兴趣及心理需要等从众多的课外阅读材料中按照一定的标准来遴选。为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选择的范围也尽量宽泛和多样,各种体裁、样式都尽可能涉及。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他们学习的趣味性,在每学期末还会适当增加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介绍,比如相声、秦腔、对联等。当然,会根据教学实际,分配各自的课时比重。选文在篇幅和难度上,力求贴近学生实际水平,力求思想性、典范性、时效性和实用性的统一。教学顺序的安排也遵循从易到难的顺序,从基础的记叙文、说明文,再到议论文,到散文、诗歌等呈阶梯状上升。每一阅读单元又分为基础阅读和提高阅读两部分,基础阅读作为教学内容用来掌握相关知识,提高阅读则是在此基础上的更进一步,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阅读练习,巩固和提高相关的阅读能力。这其中包括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各类文章阅读练习,要求学生能读懂主要内容。

2.进行系统的阅读方法指导和训练。

由于没有正确的阅读方法,视障生在阅读时往往只知道听声音或摸“文字”,注意力耗费在辨字识词上,而缺少对句、段、篇的理解。缺少这一过程,阅读能力就不能提高。因此,面对一篇文章,视障生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这时候,教给视障生阅读理解步骤就尤为重要。因此,在合理安排阅读教学内容的前提下,语文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渐进式的训练,带着学生逐步阅读,读懂每段内容,概括每段大意,弄懂每篇文章的结构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同时,教给视障生一些切实可行的提问方法,培养他们的提问意识等等。一旦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学生就会真切体验到阅读所带来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内在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

四、教学思考

通过不断努力,自己在视障生语文教学研究过程中有了一些收获,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这还远远不够,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更加细致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需求,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他们的专业特色,这些都需要我在以后教学工作中继续深入研究。

作者:刘玲利 单位:陕西省城市经济学校

第五篇: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群体整体上来看年龄层次依旧较小,摆脱不掉好动好玩的特性,加之中学阶段并未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容易对枯燥无味的课堂内容产生厌倦心理,尤其是在教师授课方式平淡单一、课堂氛围沉闷的情况下,学生很快就会丧失学习兴趣,课堂效率难以得到提升,学生更难以自觉参与到口语交际学习过程中。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综合多种方式创设有利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变“要我说”为“我要说”,自主融入到口语交际练习中。首先,可借助于丰富生动、绘声绘色的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例如《我有一个梦想》课文学习,这篇文章逻辑严密、论理充分,但由于时代与环境的距离,学生很难感受到其中饱含的真实情感,这时,教师可播放马丁•路德•金的演讲视频,让学生透过影片中声声泣血、振聋发聩的言语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从而恰如其分地把握文章思想情感,融入课堂情境中。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朗读课文,通过流利而包含深情的朗读,学生的口语能力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时,也能体会到优秀作品穿国国界、穿越时间空间震撼人心的力量。而对于一些故事性很强的短篇小说类课文,在朗读后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复述,如莫泊桑的《项链》,复述过程不必拘泥于课本,可以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加入自己的见解与想法,以锻炼学生表达能力为核心,同时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此外,为学生的朗读过程加配合适的背景音乐也是创设情境的有效方法,如《雨巷》、《再别康桥》这类现代诗歌,可辅以轻灵动听的曲子,营造浪漫唯美的氛围,激发学生朗读表达欲望,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有助于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美,有利于学生审美情操的培养。其次,可创设表演情境,中职学生中学阶段学习成绩较差,但综合能力不一定不强,若能有效激发其学习欲望,可收到令人惊喜的教学效果。故在语文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可选择一些画面感强、故事性浓厚的文章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守财奴》等,鼓励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剧本的改编以学生为主,教师可在剧本形式、语言规范等方面对其进行适当指导,并鼓励学生自己制作一些小道具,丰富表演性。这种练习方式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挑战愈大,学生进步的可能性就愈大,学生的兴趣得到充分调动,便会主动攻克难关,向着目标不断前进,语言能力将会得到显著提升。

2循序渐进,采用科学口语交际训练形式

任何一种语言学习都是需要长时间积淀的,即便是母语学习,因此,口语交际训练不可操之过急,应讲求阶段性、步骤性,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首先应加强表达心理教育,引导学生克服恐惧心理,中职院校学生经历过中考的失败,从其尚不丰富的人生经历来看是一个比较严重的打击,学生普遍怀有严重的害怕失败的心理,不仅害怕说错话丢面子,还畏惧所说内容不被接受。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就遇到不少学生一当众发言就脸红害羞,想法非常丰富,思维很活跃,却无法流利地表达出来,无论对其自身还是其他学生而言都是一种遗憾。故在每节语文课堂开始前,教师都应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简短的演讲或交流讨论,最开始为了降低难度,演讲的主题可以比较随意化,如讲述自己的爱好、介绍自己看过的优秀电影等等,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不仅口语能力得到了一定提升,对彼此的爱好兴趣也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同窗关系,构建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之后的演讲主题可有所变化,偏向于社会热点讨论与优秀文学作品评价等方面,不仅要求学生表达清晰、口齿伶俐,也要求学生所述内容有比较高的内在逻辑性与思想内涵,有助于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次,应注重普通话训练,学生学习的是普通话、今后找工作应聘时讲得也是普通话,语音语貌也是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教师应起到良好示范作用,以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授课,给学生树立榜样;另一方面应注重技巧训练,如采用绕口令、模拟对话等方式进行训练,既生动有趣,又能收到满意效果。最高层次是思维训练,语言表达是逻辑思维的体现,若想语言有条理、清晰流畅,必须有一个明确严密的思路在其后支持,故在语文教学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中,教师也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可以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由一位同学抛出第一个词语,其他同学据此展开限时联想,记录下两分钟内联想到的所有词语,并开动脑筋将其编成一段合理顺畅的文字,这种训练得到的结果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与应变能力的培养。

3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现代教学理念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口语交际训练作为一种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能力培养,更应从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尊重每一名学生的性格特点。每一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每一名学生的性格、学习能力、关注点、兴趣点都有所不同,教师在口语交际训练中应注意分层次练习的重要性。可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设置不同任务,对于水平较差的学生,要求其完成简单对话与基本事件介绍;针对中等层次的学生可进行故事再创作与基本技巧训练;而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感情地演讲或进行辩论,注重思维能力培养。分层次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但在实行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尤其是那些程度较差的学生,教师应以一种赞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表达,善于发现每一名学生身上存在的闪光点,对于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应予以肯定,通过积极激励的方式带给学生心理暗示,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其保持学习与训练的积极性。

4结语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投入百分之百的热情,感染学生、带动学生,营造良好交际氛围,传授表达能力经验,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史庆书 单位:黑龙江第二技师学院

第六篇:中职语文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一、科学认识中职学生在文化课学习上的劣势,着眼于实际制定课堂教学方案

中职语文教师应科学地看待中职学生在文化课学习上的劣势,因人而异,制定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首先,中职学校的生源质量普遍较低,有些学生是中考分数不达标,或者没有参加中考的,语文基础水平都较低。其次,从中职学生的构成情况看,主要由农村学生组成,由于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他们在小学、初中阶段享受到的学习资源十分有限。另外,中职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和课外学习主动性较差,对知识的吸收和领悟能力及实践能力,都有所欠缺。上述情况是目前中职教育面临的最基本的问题。中职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些现状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寻找可以突破的点,从事实基础出发,加强教学设计的规范性、科学性和针对性。从实际操作层面看,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关于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充分认清学生实际,适当降低标准

中职语文教学不同于普通高中,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应坚持从实际出发,适当降低标准,着重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重点夯实基础。例如,学习《沁园春•雪》时,可将教学目标设计为:(1)诵读诗词,增强阅读连贯性,加强对诗词的整体印象;(2)教师引导,学生逐个理解和记忆文中重点字词;(3)意象分析,理解诗词中的几类特殊意象;(4)布置背诵诗词任务,通过熟读强记,逐步理解作者的情感,并增加自身知识储备。上述教学目标中的最高目标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丰富情感,要实现这一目标,学生应在前期学习中加强知识积累,培养提炼课文的能力,还要增强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总而言之,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设计,重在扎根基础、强化基础,这也符合中职教学的基本实际。

2.关于教学问题的设计,要立足基础知识,提问方式应注重艺术性

中职学生的知识体系尚不完善,学科素养也需要加强,这就要求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时,应合理把控难度。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自尊心,激发他们参与语文学习的热情,教师的提问环节应注重艺术性,立足基础知识,确保学生问有所答、学有所得。对于学生之间交流讨论的议题,教师也应结合学生实际,注意把控难易程度。例如,在学习鲁迅先生的《闰土》一文时,教师提出如下要求:“请阐述一下鲁迅创作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人物背景。”这个问题的延伸性很强,要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语文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这对中职学生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教师可这样要求:“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能够反映作者所处时代信息的相关词句。”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进行延伸,引领学生进一步熟悉文章的创作背景。另外,中职语文教师的构成也反映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有的教师以前是在中小学进行教学工作的,逐渐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教学思维和模式,一时间难以改变。主要表现为忽略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期望过高,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了压力,也为教学工作增加了难度。

二、科学认识中职学生在文化课学习上的优势,不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虽然中职学生在文化课学习上存在着劣势,但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他们的语文素养不及普通中学的学生,但实践操作能力并不弱,甚至强于普通中学的学生。中职语文教师应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的优点,科学设置教学目标,加强教学方案的针对性。

1.因势利导,利用网络互动模式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中职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任务较轻,具有比较充足的时间进行网络学习。因此,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布置课后作业,以及加强师生互动,不断拓展语文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中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强,也十分乐意参与到网络学习中,因为网上学习的互动性较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氛围比较浓厚。

2.发挥中职学生热衷表演的潜能,为学生创造表达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和氛围

作为从事中职语文教学的一线教师,通过对中职学生的观察发现,中职学生虽然在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但他们热衷表演,在情境教学中勇于表现自我,自主学习的意识是比较强烈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科学地设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时,教师可以先营造一个以“思乡”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情境,通过小组竞赛的形式角逐前三名。在比赛的氛围中,中职学生将热衷表演的特性发挥到极致,进而激发出自己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三、结束语

中职语文教学不能和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等同视之,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差异化和针对性,应保持一定的耐心,本着理解学生、帮助学生的宗旨,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教师还需破除传统教学思维,力求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和进步。

作者:陈必怀 单位:江苏省建湖中等专业学校

第七篇: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思考

一、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中职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都需要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无论是基础课程也好,还是专业课程,这些课程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这个载体,且所占比例相对较大。目前,许多中职学校专业课的课时数超出文化课很多,语文教学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有些中职学校甚至将语文课列为学校的选修课,还有些中职学校取消了语文课,这样的课程设置不利于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很多中职学生只追求专业技能,语文成绩完全忽略。学生在上语文课时注意力分散,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从而导致中职语文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教师讲得再生动,学生在底下自娱自乐,这种现象一直困扰着中职语文教师。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现象,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①初中阶段学生并没有打好文化基础,再加上学习方法欠妥当、学习成绩不佳,自然对语文学习丧失了兴趣;②中职教学有别于普通高中教学,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截然不同。很多中职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采取机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死记硬背,不考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感知与理解。因此,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中职学校的学生学有所获,从而培养出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专业型人才。

二、中职语文教学的对策

(一)立足职教特点,服务专业教学

1.树立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意识。

中职教育的理念倡导“以专业为本”,因此,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应体现为专业服务,就是要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专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要把不同专业的学生所应该要掌握的语文知识区别开来,然后转化为学生所需要的专业能力,为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服务。

2.寻找“契合点”。

中职语文教学要紧跟中职教育的步伐,寻求语文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的结合点,改变传统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与专业技能教育分离的现象,努力形成一种与专业交融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要从课文本身去挖掘,寻找与具体某一专业的“专业化”结合点,然后围绕要点来设计教学进程。当然,语文教学与专业衔接的教学不可能一一对应,切不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

3.增强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职语文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在课程资源开发、教学内容的选择、方法的使用、学业评价方式等方面体现不同的专业特色,尤其是要以“适用、够用、活用”为标准,降低坡度,开发体现不同专业特色的校本教材,变“教材”为“学材”,让学生的学习更有兴趣、更有欲望、更有成效。

(二)突出实用性,服务学生就业

中职学校的宗旨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劳动者,目标是帮助学生就业、生存和发展。因此,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必须要适应社会、体现实用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需要什么,就着重培养学生什么。实际上,中职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能说明白、能写清楚的能力。

1.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是社会人际交往的基础,是毕业生展示个人才华、迈向职场、赢得社会认同的第一把钥匙。因此,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应利用一切手段强化学生的口语交流训练,鼓励和指导学生想说、敢说,准确、得体地表达,让学生熟练掌握在不同场合说话的技巧。

3.提高文字书写能力。

字如名片,也是一个人文化素养和学识的体现,然而,目前许多中职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太差,错别字现象严重,字体不美观,甚至无法辨认。因此,中职语文课程应当开设书法课程,让每个学生都练就一手好字。

3.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

中职学生不管以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离不开应用文的写作。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让学生掌握各种应用文的写作方法,如简历、计划、总结、调查报告、合同、通知、报告、会议纪要、条据等一些常用的应用文写作。

三、结语

总之,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和专业发展的角度,运用各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要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让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让他们更好地发掘自身的潜能,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适应社会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之路正在延伸,正逐步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春天也一定能早日来到。

作者:戎凡华 单位:江苏省扬中中等专业学校

第八篇: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策略

1前言

中职语文课程是学生进行其他基础课程学习和专业素质建设的基础性学科,对学生综合发展潜力的培养,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基础性的支撑价值。受到中职语文教学理念、目标、内容、方法上存在各类不足的影响,中职语文教学表现出发展的滞后性和价值的弱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职语文教学的科学价值、教育功能、发展能力的发挥。新时期,更好地发挥中职语文教学的价值必须要从变革的角度去探寻思路,要着力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以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的创新为新时期中职语文教学探索出新的道路,做到对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有力支撑。

2必须进行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原因

2.1中职语文教学理念落后

很多中职语文教师没能看清语文教学与学生成长的深层次关系,导致中职语文教学中没有先进的理念,出现对中职语文教学自我的否定和弱化,不能够将中职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互结合,使中职语文教学更加孤立和片面,难于给予中职学生的基础和素质发展一个有效地支撑,容易导致中职语文教学沦入无效论的误区。

2.2中职语文教学目标模糊

在实际的中职语文教学里很多教师仅是根据自身兴趣、喜好展开教学,或已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教学,这就导致中职语文教学发展受到了较大限制。

2.3中职语文教学内容陈旧

目前中职语文教学内容较少且无法对中职教育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培养这一特点加以体现,且教材的适用性、针对性不足,并不重视语文基本功的培养,造成中职语文教学质量长期不高。

2.4中职语文教学方法陈旧

当前单一的中职语文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热情,同时难以在课堂上实施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无法发挥学生的创新性与主动性。

2.5中职语文课程考核方法落后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缺少高考指挥棒的指引,本来应该对教学形成性评价更为重视。然而目前我国中职语文教学的考核方法仍是采用传统形式,以分数、试卷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而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个性差异缺少关注,这必然会导致中职语文教学效果得不到提升。

3中职语文教学加强改革的方法和策略

3.1改革中职语文教学理念

中职语文教师应该从思想的深处看到教学理念落后和停滞的实际,要努力实现自身教学理念的革新,将中职语文教学重点从语文知识讲授转变为基本素质和能力培养,将技能传授转变为高素质、全方位人才的培养,更加突出中职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与综合性。同时,中职语文教师要做好宣传工作,努力争取管理、行政、教辅部门对中职语文教学的大力支持,使其接受新型中职语文教学理念,为中职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资源和平台。

3.2明确中职语文教学目标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该明确发展学生文学素养和交流能力这一基本目标,在教学中将语文使用技能和组织列为重要的价值趋向,将文学和语文应用能力作为重要的出发点,彻底从学生的专业发展和职业特点入手制定出适于中职语文教学开展,有利于中职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体系,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突出目标的实用性和技术性,在有效维护教学目标职业特性的同时,构建新时期中职语文教学的平台。

3.3改革中职语文教学内容

应该从中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专业成长的角度出发整合传统中职语文教学的资源,做到对中职语文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改革。要增设语文教学的实用性内容,将古代文学、精美散文、时代小说等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到中职语文教学实际,组织学生对新颖的教学内容展开诵读、研习和讨论,进而形成学生基础素质和职业能力,在丰富中职语文教学资源和内容的同时,促进中职学生就业能力、交流技能的提升。

3.4改革中职语文的教学方法

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选用学生需要和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既兼顾个体的需要,同时也尊重集体的选择,以中职学生发展为基础改革中职语文教学方法,多采用互动式、研讨式、活动式等先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积极的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中获得发展,提升学生对中职语文教学的主动性。

3.5改革中职语文教学的考核方式

考核是教学理念和价值取向的风向标,也是评价中职语文教学质量,明确中职语文教学培养目标的重要出发点。要在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中做好考核方式的变革,要突出考核的经常性、过程性、高效性和多元化,注重对学生基础能力、应用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养成学生多角度思维、多渠道学习的能力,重视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考核内容中的占比,鼓励学生大胆对中职语文教学进行质疑和反思,真正将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成长纳入到考核评价体系之中,为践行素质教育和综合发展提供中职语文教学的平台。

4结语

事物的创新和改革是事物持续发展和壮大的基础,中职语文教学在经过近30年的摸索和实践,到今天已经进入到发展的“瓶颈期”,只有通过创新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中职语文教学才能谋求中职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要结合不同类型中职的特点,以学生的专业与实际发展需要作为出发点,进行语文教学内容、模式、层次的变革,形成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能力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明确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方面,确保中职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作者:康倩 单位:黑龙江第二技师学院

第九篇:旅游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定位

一、现状分析

(一)教师方面

教师观念滞后,授课方式一成不变。语文教学就是讲读、练习和考试,所有的语文教学活动都被限制在校园里和课堂上。而旅游行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特别高,校园里课堂上如何能培养出合格的旅游人才?僵化的教学方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些教师只会让学生熟读课文,自己再对每个段落进行讲解归纳,从来不让学生参与讨论,从而导致学生对上语文课毫无兴趣。缺乏适应专业教学的课程观和教研方法的训练。尽管我国职业教师的培训越来越受到重视,可就从教师培训的内容上看,关注点仍集中在学历水准的达标上,而不是教育学科素养的提高。另外,很多教师没有旅游专业的教育背景,专业水平和教育理论水平并不高,课程理论和教育研究方法方面的知识更是少得可怜。教师自己对旅游专业知识缺乏,教学过程中无法结合专业需求进行讲授。再加上教研氛围淡薄,教师各自为阵,整体教学水平下降势在必然。此现状与国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差距很大。

(二)学生方面

中职学生语文基础比较薄弱,生源质量滑坡。以笔者所在的旅游学校来看,生源大都是初中毕业的,“普高热”的掀起,使得职业学校的招生逐渐步入低谷,学生的水平要比普通高中生低得多。。还有,学生没有培养出端正的学习态度。在我国,职校学生的家长以工人和私营劳动者为主体,父母离异、母亲无业的比例较高,他们中许多人为了生存,很少有时间顾及子女的照顾与教育,孩子也就很难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一生源群体,据本人了解,因为中考失败并非自愿入学的学生占了很大一部分,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的需求缺少了解,只重视专业技能的学习。还有的学生为了图轻松,求知欲不强,对学习根本不感兴趣。

二、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错误导致边缘化

在许多中职学校,学生对学习语文课很不重视,这与学校对此门课的定位有很大关系。有的学校为了突出专业课,大量砍减语文课课时;有的学校将语文课定位为副课,不列入正式考试科目,无形中语文课就被边缘化了。这样一来,学生认为语文课不重要,自然不会下功夫去学习了。

(二)教材单一缺乏专业特色

旅游学校学生不喜欢语文课的另外原因还在于课文内容陈旧、枯燥。语文教材固然需要保持相对稳定,但是所谓的稳定,应该与专业要求、社会需求吻合,选择适合中职学生需要的内容。在我国的语文教学中,一直都是以读写为主,以听说为辅,口语交际在教材当中一直都处在从属的地位,而旅游专业的学生更需要有敏捷的思维,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而现行教材将口语教学弱化,使得旅游专业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缺少了有效范本的指导,

三、旅游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定位

(一)性质定位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同样重要。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有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语文是一种交际、思维以及思想交流的工具,同样也是一种表达与传递文化的工具。在语文当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一直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互相补充的。不能用全面否定语文的工具性来肯定其人文性,也不能用对人文性的忽略来肯定语文的工具性。

(二)课程定位

1.旅游中职学校里,语文课应该是重要的基础教育课如前所述,学生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初级中学的毕业生,他们文化课的水平要比普通高中学生低,因此对他们来说,语文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的课程,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母语除了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还是一种思维的载体,由此可见,在语文课的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使学生学习和了解民族的思维逻辑以及精神特征。语文教育能够让旅游中职的学生掌握如何与人沟通交际,为职业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2.旅游中职学校里,语文课应该是专业的主干课程

如今的旅游活动更倾向于对文化以及知识的追求,旅游的人希望能够通过旅游丰富自己的知识与阅历。而为了能够满足这些需求,从事旅游业的人就要持续扩展和丰富自己的知识。,对于旅游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最主要的是要培养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广博的文化底蕴,这两者不仅是人的基础素质,更是旅游业必备的专业的素质。而语文教学就是言语交际的核心课程,语文又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人类生存的基本形式,也是社会存在的前提条件,旅游中职学校开设的语文课,会对专业学习起到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提高学生的语言交往能力学习民族文化作用巨大,由此可见,在旅游中职学校中,语文课程还应该是专业的主干课程。

作者:薛保安 单位:陕西省旅游学校

第十篇:中职语文教学运用

一、通过问题创建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创设课堂情境是为了激发学生将已知的知识和课堂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从而突出学生认知水平和课堂教学内容之间的差距,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观察发现,学生一般会对未知事物感兴趣。当学生认识到自己已有的认知和课堂教学内容产生了差异或冲突时,他们就会产生好奇心,会主动地探究将这种冲突打破。通过课堂情境的创设,利用合理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选用的事例要有典型性和吸引力,比如在学习《项链》这篇小说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提问来创设情境。教师可以从写作方法这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去探讨小说的写作方法。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理清这部短篇小说的叙事思路,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马蒂尔德的心理活动变化。例如,让学生展开思维的想象,去想象一下如果马蒂尔德找不到项链会怎么办。这个问题虽然是开放性的,但是学生设想的依据主要还是来源于对主人公性格的分析。针对这个问题,学生的设想有:实话实说,得到朋友的谅解;不告诉朋友实情,悄悄地逃走;不告诉朋友实情,自己再买一条还给朋友等等,最后再让学生去探讨自己的设想和原文中的结局,得出原文结局是最合适的,也让学生明白了本篇小说的内涵和教育意义。

二、根据专业需求,引导学生参与体验和实践

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很多学生一直处于一种浅显的层面,而语言文字能力的获得,主要靠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并改进,学生认为学习语文就是为了了解作家是如何利用文字来抒发情感的,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改变这种思维方式。根据学生的专业需求以及特点,结合语文教学的优势,通过深度挖掘课本教材,将学生的专业融入课堂教学中,利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通过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例如,针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将语文教学和护理专业有效地结合起来。护理专业的学生将来到了临床上必须具备良好的听、说、写的能力,而听、说、写也正是语文教学中经常会涉及的。将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专业需求相结合,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能真实开展临床护理专业的实际活动,体验到语文学科的实用性。教师可以组织一个课前演讲的小活动,每节课前的5分钟作为课前演讲时间,每个学生都要参加,演讲的话题没有特定的限制。学生在演讲的过程中,教师和其他学生要作为评委对演讲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按照等级评定,其结果可以作为课堂表现成绩。一开始,学生可能不知道讲些什么,但是经过观察其他学生的演讲表现以后,大部分学生都有不错的表现。通过演讲,很多学生都能自信地在公众面前大胆的讲话,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和生活化,从而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机制。

三、注意差异化的评价,引导学生积极地发表评论

目前,我国的教育还没有完全突破应试教育,在很多课堂上教师依然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因而在课堂评价上也是单一化的评价,忽略了学生的评价作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师就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的评价中,拓宽课堂评价的主体。在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时,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去主动地探究问题和解决疑问以外,还要注重探究过程中评价体系的应用,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时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探究到什么,还要多听听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和学生以及老师之间展开思想的交流,从而让学生明确对探究式学习的意义。

四、总结

中职语文论文范文7

预习可以克服学习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有效的提高听课的效率,可以可以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对于学生要先让他们明确预习的要求,并且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以兴趣做支撑,学生才会坚持下去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然后是通过实践训练,来对学生的预习习惯进行培养。首先是对全文通读,并且在通读全文的过程中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多音字及词语,然后是圈出重点、难点,弄清段落层次,并对重点的章句细细领会、反复思考。在预习的过程中必需做好预习笔记使预习习惯常规化,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预习笔记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1)课题分析,课题分析的主要内容可以是文体特点,也可以是语法结构等等;(2)文体知识、文学常识,这些知识散见单元提示、注解以及课后练习中,在预习中,可以单元为单位,将有关常识系统整理;(3)字词注音及注释,以注解以及教师提供字词为重点;(4)词语、句子摘抄,这样做可以有效的积累词语,并能够对句子的语法、修辞、思想意义等内容进行分析;(5)层次分析,在分析时要充分考虑到文体特色,如议论文,可以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去考虑;(6)疑难问题解答,预习课文时,提出的问题越多,则意味着对课文理解得越深,但是必须注意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针对性,不能够太随意不符合文章的主题。预习笔记的内容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可以依据文体特色、学生层次特点做些调整,并随时肯定学生在实践中冒出的智慧火花。

二、培养学生多思、善问、敢于质疑的习惯

很多知识来源于课堂,学生上课集中注意力听讲的学习效果远比学生部听讲自学要强上很多。也正因此要要求学生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并做到耳听、目视、心思三者结合。特别是要培养学生多思、善问、敢于质疑的习惯。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怀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索”反射,当这种反射产生后,思维也会随之扩散。而且很多的科学创造都是从质疑开始,从解惑入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启发学生提问,学生不会质疑,不会问为什么,不会解疑,即使教学手段再先进,形式再新颖,也难免走入灌输式的老路。“学而不思则惘”因此要启发学生多思善问,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质疑问难,探究创造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的习惯。为了调动学生的思维,达到“教”与“思”的统一,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的有吸引力的课堂氛围,巧设思考、入情入境,获取知识,养成习惯。例如在教《荷塘月色》时,首先用多媒体让学生听音乐欣赏几幅美丽的荷塘及荷花的画面,然后播放配乐朗读的录音,学生被这动人的情景所陶醉,从而为本文教学创造了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同时提出思考问题:在课文中的第4至6节中运用的最多的是比喻修辞,谈谈它们在文中有何妙处?你对通感是如何理解的?说月光和青雾分别用“泻”和“浮”字,是否可用"照"和"升"代替?这样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全速的运转他们的思维,有效的调动了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并且还能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让他们在课堂中一直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还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听讲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

在职业高中阶段,教学方式与初中的教学方式存在很大的不通过,同时与普通高中相比也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区别。因此要培养学生养成自主、自觉的自学习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启发、点拨,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通过学生翻阅工具书、查找资料、课堂质疑、小组讨论、师生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在课堂上可以通过“阅读——探讨——交流——总结”活动过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可以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的、自觉的学习习惯。

中职语文论文范文8

学以致用,中学英语素质教育的目标,其实就是听、说、读、写的实际能力,但由于实际的教学往往追求成绩,有许多都流于形式。有些学生笔试成绩很好,但不敢张嘴,或一张嘴就是糊涂英语;有些学生口语听力很不错,但笔下有很多错误,甚至单词也拼不对。这些都是学生的能力没有培养好的例证,也没有达到英语学习所要达到的素质教育的真正目标。所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一定要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培养并加以强化,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学以致用能力的划分

一般来说,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往往是相行并生的。听有利于说,说又激发听;读促进写,写又鼓励读。它们相互促成,相互作用,所以,我们把互为促进的能力划分为两部分:听说和读写。从全盘考虑英语教学的角度来看,听说交际能力的提高势必为良好的读写创造条件;而较强的读写能力一定会促进听说交际能力的增强。

三、教学活动与学以致用的相互促进

师生双方的认识活动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交际,是彼此之间进行思想、感情、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学的效果是双方互动的结果,教学即交际。教学是活动,通过交际活动,学生认识、掌握英语,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利用日常的教学实践活动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四、有效利用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1.利用课堂促进听说能力。

在听说训练的初始阶段,教师设计与所教内容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情景,提供一些有用词组和句型,能够帮助学生摆脱无从开口或无话可说的尴尬,从而迅速进入角色,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听说训练。听说练习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最高形式,设计得当,学生乐于参与,其语言交际能力的发挥达到高潮,课堂气氛的活跃达到顶点。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练习,这是最理想的学习环境。

2.利用课外提升听说能力。

许多学校都设有兴趣小组,如英语角等,会吸引一些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我们可以多开展一些活动来鼓励学生参与。如排演英语小品,英文歌曲大pk,英语诗歌朗诵会;英语励志演讲等。老师在其中要起到引导作用,出谋划策,学生的活动主导地位要突出显现,可以让学生讨论活动时都用简易英语交流,这样,在交流上有了频繁的练习,练习口语的信心提高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增强了。我曾经长期组织了学生的诗歌朗诵活动,参与的同学都很积极,而且表现的很好,他们有很多人都获得过英语电视风采大赛的奖励,而且在英语活动的主持上都很有技巧。这充分说明了课外活动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利用课堂提升读写能力。

语言活动和教学活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语言活动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前提与基础。如果我们对语言学习的基本过程了解太少,就不会对语言学习有帮助,有意义的操练是把具体目标介入教学实践中去,是我们在语言和功能间所架设的桥梁。学生的课堂不仅仅是由听说组成,更多是学生的读写,从而促进进一步地思考。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方法来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如对新单词的强记,让学生拼出他们强记的词汇。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强化记忆仍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学习手段,尤其是当教师希望把学生的注意力强烈地、毫不含糊地集中在某一重要特点的时候。当然,强化训练一定要做到目的明确、运用恰当,为以后的明确应用能力作准备。

4.利用课外加强读写能力。

课外小组的读写操作可以和听说结合起来,利用兴趣小组实施规划。分为听后读写;说后读写。具体可以这样实施:先让学生听一段话,然后让他们把听到地写下来,再加以归纳总结。或让学生先口头叙述一篇文章或故事,再让学生就提出的问题来说出细节。当然,还有另外的实施方法,如组织阅读小组,读《海外文摘》《ChinaDaily》《21世纪报》等,要求学生写归纳,写读后感等,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升他们的能力,又能让学生有写的乐趣,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为以后的英语应用打下功底。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