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中职计算机教学融合探索

信息技术与中职计算机教学融合探索

[摘要]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就中职学校而言,积极引入信息技术,并同教学深度融合是一项需要长期探索且任重道远的工作,也是深刻影响中职学校整体教育实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当前智慧时代背景下,更应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职业教育,将现代化信息技术积极引入中职教育教学中,深度融合引领智慧时代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主要从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着手分析,进一步探究计算机学科教学现状,促进信息技术和中职计算机教学深度融合的意义及核心要素,寻求合理措施积极践行到实处。

[关键词]计算机学科;中职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2.0

自从“十二五”以来,我国现代教育信息化事业取得了可观的发展成果,前景广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背景下,新时期教育部在契合我国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信息化2.0,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制度,力求实现教育信息化深度建设和发展。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下,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积极推动教育现代化变革,发挥信息技术的积极效应,更加深层次地与职业教育教学融合应用,实现教育要素重构创新,包括职业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法,形成新的职业教育格局。更为重要的是,教育信息化应立足于应用阶段,积极朝着融创阶段过渡转化,各阶段全方位创新优化,除了要有先进思想,还要有先进技术,实现传统职业教育方法全方位创新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先进技术和教育领域的深层次融合发展,但是要充分契合时展提出的相关要求,寻求新的发展形态和格局。

一、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中职计算机学科教学现状

综观职业学校计算机传统教学现状,尽管教育改革涉及各阶段,但是传统学习方式仍然处于根深蒂固的状态。由于教育人士和领导干部对其认知有所不足,即便配备了诸多数字化设备,却呈现“黑板搬家”“教科书搬家”的情况,将原本书本、黑板上的内容转移到多媒体上,本质上仍然是强制性灌输知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习的异化。与此同时,数字化教学方式的出现,即便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却未能从根本上改善厌学之风,反而由于网络的大范围普及,导致很多学生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沉迷于其中,对于学生的素质能力发展起到了反作用,而仅仅是依靠教师讲解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却背离时展要求。

二、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中职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教学融合的意义

其一,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相关规划要求,新时期各级教育活动应积极深化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程度,为教育事业带来新的发展形态。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对于中职计算机教学同样带来了新的挑战,也伴随着机遇。2020年上半年,我国开始推行线上教学,加快了教学形式的变革和教师角色的转变,基于信息技术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信息技术支持下优化传统团队合作、自组织、评价反馈系统方式,所产生的积极效应远远超过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如,部分学校实行双师课堂,班级认可教师同学生同步听课,基于班级空间、校园平台和微信等形式,在线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其二,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下,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了深层次发展,为了应对时代变化需要动态调整教育理念,优化创新传统教育思想,便于运用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有兴趣去学习计算机学科知识。可以说,在线教学的不断深化,不仅可以为很多偏远地区提供优质教育资源,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在线教育的可行性,助力现代教育事业的高水平发展。其三,经过一定时间的融合创新,教育信息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让新时期的教育目标更明确、路径更广泛。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教学相融合,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服务计算机学科教学活动高效展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同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转变[1]。

三、中职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

(一)构建信息化教学生态环境,唤醒学生的信息意识

随着中职教育改革的深化,信息技术开始应用到计算机学科教学中,应积极转变理念构建信息化教学生态环境,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2]。1.系统化在政府和学校主导下,为契合中职教育发展情况,教师应整合资源,面向教学全过程构建系统化的建设方案。这样可以调动更多高水平的计算机专业教师参与建设,整合资源,完善配套的资源建设机制和供给机制,形成符合信息时展趋势的全媒体资源生态,促使学生形成信息意识,实现多渠道传播与获取信息知识,并且在平台上高效交互。2.个性化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旨,依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导向优化设计,提供更具差异化的课程资源来满足学生的认知水平,实现教育教学个性化建设和发展。鉴于此,可以推行差异化资源设计:(1)组织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活动;(2)整合与提供多元化的教学资源;(3)所提供的教育资源,可以与不同教学风格相匹配。也可以推行颗粒化资源设计:(1)将完整的知识点细化分解;(2)整合与配置颗粒化内容片断;(3)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3.数字化推动计算机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整合应用,首先可以收集网络教育资源,并设计虚拟的学习环境,虚拟融合环境下可以实行资源最优化配置,打破实体教学条件限制,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协作式和沉浸式学习需要,构建信息化教育新形态,推动计算机教学的高层次发展。诸如,数字教材的富媒体形态,并灵活运用3D技术、动画、VR、AR、微视频等形式,将教学内容呈现在课堂上。汇聚学习数据、优化数字教材版本,对于提升计算机教学效率和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4.智能化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作为一项具有代表性的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知识图谱融合,整合与配置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引进数字化教育资源为课堂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此基础上,可以为师生密切交互提供资源支持,拓宽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同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动态调整教学方案[3]。

(二)创新运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在人本时代背景下,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不仅可以促进有意义学习向产生式学习转变,推行项目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彼此交互意见和看法,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应用技术来作为学习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作品和验证学生的知识、技能,如,电子简报、绘本、思维导图、研究报告、角色扮演、模型制作、微电影等。也可以选择PBL问题驱动教学法,依据教学内容来设计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围绕问题寻求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教师适度参与其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此外,应注重评价多元化,依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教师要契合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学习成果,选择多种评价反馈方式,包括教师/家长反馈、同伴反馈、自我反馈、机器反馈等,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反馈,以此作为后续教学方案改进的参考依据。

(三)构建信息化教学平台,提升教学立体化

教育信息化2.0时代背景下,中职教育教学呈现良好的发展前景,通过信息技术构建信息化教学平台,与计算机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有助于提升学科教学的立体化,带给学生更加深层次的情感体验。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计算机学习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课堂教学,可以开发精品课程资源,充分整合网络教育资源,积极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推行空中课堂,可以紧紧围绕课堂主体内容进一步延伸和拓展,丰富教学内容,设计挑战性课程、提高型课程以及复习巩固型课程等,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创客教育是教育信息化2.0下衍生的一种学习形式,多是在创客空间鼓励学生选择多样化工具创造,在合作下拓宽学习深度,可以显著提升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另外,信息技术除了提供教育资源以外,还可以引入超星、钉钉等软件进行学习管理,立足于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后延展教学,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将学生零散的碎片时间有机整合起来,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对于后续社会就业具有积极意义。总而言之,为了顺应教育信息化2.0时展要求,应正确看待计算机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必要性,在充分整合教育资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创设教育情境,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效应,提升计算机学科教学信息化水平,构建高效课堂的同时,促进学生各项能力持续发展,这对提升后续就业竞争优势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吉云.全息·融合·迭代: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学习变革: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48):319-321.

[2]陈颖.信息化技术背景下中职计算机网络搭建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大众科技,2020,22(9):124-126.

[3]林俊标,黄河,陈秋琨.基于产教融合的中职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探研:以福建工业学校的实践为例[J].福建轻纺,2020(9):14-18.

作者:罗娟 单位:南平市武夷旅游商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