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龙舟运动品牌构建

大学体育龙舟运动品牌构建

摘要:龙舟运动是我国大学体育运动重要组成之一,在新模式下,想要有效提高龙舟运动的推广程度和普及程度,就必须从大学体育运动品牌构建和特色课程建设方面入手,以此提高龙舟运动的知名度。为此,本文主要对大学体育龙舟运动品牌构建和特色课程建设的策略进行了探析,希望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相应的帮助。

关键词:大学体育;龙舟运动;品牌构建;特色课程

引言

大学体育龙舟运动的普及是全面推广龙舟运动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将龙舟运动文化渗透到高等教育中的主要形式。因此,各高校在全面落实龙舟运动的同时,要着重考虑龙舟运动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并且结合课程设计的实际情况,对龙舟运动品牌构建和特色课程建设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进而有效的推动龙舟运动的全范围推广与普及。

1、大学体育龙舟运动品牌构建与特色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1.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认同感

龙舟运动的起源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屈原作为我国知名的爱国人士和诗人,为后人留下了不少作品,同时也将其高尚的个人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流传下来。龙舟运动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成熟,并且拥有自己的比赛项目和文化背景,被世界各国所熟识。在新模式下,龙舟运动凭借其独特的民族性、文化性以及竞技性,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关注。为此,在大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构建运动品牌和特色课程,不但可以提高龙舟运动的普及度,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精神和特色文化的认同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龙舟运动是一项多人参与的竞技体育运动,讲究的是队员之间的协作配合。龙舟运动员可以分为鼓手、浆手和舵手,各司其事,分工不同。然而,龙舟运动要想取得好的成绩,队员之间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磨合,思想上要统一,目标要明确,动作要整齐划一,以此才能保证龙舟运动的节奏顺畅,提高龙舟的划行速度。从教学和育人的角度看,大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并且生活条件都相对优越,学习成绩都比较好,但是团队协作的能力却十分一般。在大学体育中构建龙舟品牌和建设特色课程,可以通过加强鼓手、浆手和舵手之间的运动配合,充分领会分工合作的实际意义,并且通过龙舟运动实践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服从意识,感受到团队力量的强大,以此充分认识到队友的作用,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注重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

2、大学体育龙舟运动品牌构建策略

2.1、组建一支高水平的龙舟队伍

想要有效的构建大学体育龙舟运动品牌,提高龙舟运动的知名度,各高校需要组建一支高水平的龙舟队伍,并且加强训练,参加各种全国范围内的龙舟比赛,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龙舟队伍的能力,吸引到更多的人参与到龙舟比赛的观赏中,以此提高龙舟品牌的推广范围。近年来,在中国龙舟协会以及大学生体育协会的大力宣传下,龙舟运动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各种全国性和国际性的赛事也逐渐增多,大学龙舟队的数量不断增长,龙舟水平也再不断提高。大范围的龙舟比赛受到了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以及各种主流媒体的重视,赛事转播逐渐频繁,大学龙舟队如果可以在赛事中获得优异成绩,就可以获得更高的曝光度,也是对学校的一种宣传,有助于龙舟品牌的构建。

2.2、加大龙舟运动的投入

大学龙舟运动的普及并不容易,因为大学龙舟队伍的日常训练、参赛以及人员选拔等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对于各高校而言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也具有很大的资金压力。为此,大学龙舟队伍需要通过优异的成绩和品牌效应去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例如社会企业赞助、政府扶持等。同时,各高校也需要对现有的龙舟运动推广形式进行创新,构建一种教体融合的新模式,将龙舟运动作为一门体育课程进行教学,以此加深学生对于龙舟运动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加强教育部门对龙舟课程的重视程度,加大对龙舟运动的资源倾斜和投入。

2.3、塑造良好的大学龙舟队伍形象

良好的队伍形象是构建大学体育龙舟运动品牌的基础,也是大学人员素质和体育优势的主要外化形式,是大学的隐形资本。因此,大学在全力构建龙舟运动品牌的时候,要从塑造龙舟队伍良好形象的方面入手,对龙舟队伍的形象和队员素质进行全面的提高,以此保证大学龙舟队伍的精神面貌,吸引到更多的人关注与重视,有助于大学龙舟队伍获得更多的赞助,实现龙舟品牌和赞助品牌的双赢。大学在组建龙舟团队的时候,不但要考虑到队员的体能情况和运动素养,而且要考虑到队员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个人修养,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树立健康、向上的龙舟精神,要学会交流与沟通,要服从教练的管束,以此保证龙舟队伍的管理统一性。

2.4、加强与媒体的合作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多媒体时代,各种网络媒体和自媒体层出不穷,为大学体育龙舟运动品牌的构建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为此,大学在构建龙舟运动品牌的时候,要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借助媒体的力量将龙舟运动普及下去,让更多的人认识并了解龙舟运动,喜爱龙舟运动,同时引起更多人对于本校龙舟队伍的兴趣,提高本校龙舟队伍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学龙舟队伍在参加各项比赛的时候,要提前与有意向转播龙舟赛事的媒体进行沟通,就龙舟赛事的转播内容和转播权进行细致的讨论,并且与龙舟队伍的赞助企业进行交流,讨论赛事转播的赞助问题。

3、大学体育龙舟特色课程建设策略

3.1、深化龙舟课程改革

大学作为一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具有充足的师资力量,并且在校学生数量众多,其中不乏具有优秀体质和运动天赋的人才,可以为大学体育龙舟运动提供充足的后备力量。为此,各高校应该全力落实龙舟课程的深化改革,主动寻求改变,将龙舟特色课程的建设与传统课程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通过开设选修课帮助龙舟运动走进大学课堂,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更加了解龙舟运动,喜欢龙舟运动,从而积极的参与到大学龙舟运动中,成为龙舟队的一员,为龙舟运动品牌与特色课程建设的有机融合贡献一份力量。大学在设置龙舟特色课程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龙舟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实际开展困难,要对龙舟特色课程的建设进行全面的可行性分析,及时发现龙舟特色课程的建设问题,并且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进行处理,将龙舟运动的文化传承与运动发展与现代的理论课程体系有机的融合起来,进而提高龙舟特色课程的建设速度,提高龙舟课程的教学效率与质量。

3.2、优化龙舟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

龙舟运动特色课程的建设是在大学校园全面普及和推广龙舟运动的主要途径,也是高校传承龙舟运动文化的基础前提。为此,高校在设置龙舟选修课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时候,要从龙舟运动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方面入手,全面了解大学生对龙舟运动的认识和喜爱程度,结合龙舟教学的现状去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有关于龙舟运动的基础知识,例如运动起源、发展历程以及龙舟文化等,提高龙舟运动在大学生心中的地位。龙舟运动对于我国的大学生而言,具有不一样的运动感受和文化体验,龙舟运动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载体,是对龙舟运动文化的有效展现。所以,大学在设置龙舟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将传统的龙舟运动文化和现代的体育教学内容充分融合,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要对现有的说教式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体现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索龙舟运动的学习内容,从心里去喜爱龙舟运动文化,并且主动去传承和发展龙舟运动文化。

3.3、加强大学龙舟运动的科学研究

龙舟运动作为我国传统运动中的一种,具有比较高的研究价值,对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运动文化起到关键作用,也是建设大学龙舟特色课程的核心。基于此,各高校需要在开展龙舟特色课程教学的同时,组织相关的教育科研人员对龙舟运动的实践教学可行性进行全面研究,充分发掘龙舟运动文化中的精华,并且结合现代的教育理念也方式,对龙舟运动特色课程的实践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创新和补充,使得龙舟体育运动和特色课程有机结合,促使大学体育龙舟运动品牌化和国际化。研究人员需要及时发现当前龙舟课程研究的不足和问题,不断深入龙舟课程研究,填补研究的空白,提高龙舟课程的教学效率与质量,全面推广和普及龙舟运动。

3.4、组建龙舟运动社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学想要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有效的开展龙舟运动课程教学,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提高学生对于龙舟运动的兴趣,龙舟运动社团的组建是比较有效的策略。大学校园好比一个小的社会团体,学生可以在校园生活中提前感受社会生活,参与社团是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增添实践经验的最好方式。为此,大学可以通过组间龙舟运动社团的方式,将龙舟运动爱好者集中起来,定期开展龙舟运动主题活动,并且借助学生的社交平台将龙舟运动推广出去,让更多的大学生认识和了解龙舟运动,熟悉龙舟运动的竞赛规则,从而提高龙舟运动校园影响力。

4、结论

总而言之,各高校在新模式下想要全面推进大学体育龙舟运动品牌和特色课程建设,必须从龙舟运动的普及现状入手,通过组建高水平队伍,加大投入,深化课程改革,加大科研力度等方式进行,进一步扩大龙舟运动的影响力,对龙舟运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吴蕾红,张益,蔡维霞.集美大学龙舟课程体系的构建[J].体育科学研究,2018,22(3).

[2]刘强,郭劲雄.高校龙舟运动发展及龙舟运动课程建设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14).

[3]何建鹏,高晗.高校龙舟文化品牌建设的特征与发展策略研究———以武汉“同城双星”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7(26).

[4]隋文杰,王永顺.论竞技龙舟运动的现实困境与发展出路[J].体育文化导刊,2018,193(07).

[5]张一龙.高校赛龙舟运动的传承与人才培养创新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4).

[6]张婷,殷学锋.龙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04).

[7]尹进.高校龙舟运动开展现状及其发展路径研究[J].福建茶叶,2019(5).

作者:潘涛 单位:上海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