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摘要:在初中阶段的古诗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应用有效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重视对学生思路的引导,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深入鉴赏和分析古诗文的同时,也能潜移默化地接受到传统文化教育,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品味古诗文的韵律美和结构美,从而树立起积极的价值观念。本文首先分析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其次从四个方面深入探讨具体的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难点。当前,在教育领域中大力提倡学习传统文化,而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又属于传统文化体系的范畴,所以教师可以将古诗文教学作为切入点,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其中。但是语文教育工作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学习水平存在差异性,因此教师要采取合理化的教学策略,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全面激发学生的古诗文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的各个环节,有效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文化意识,促进学生学科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一、在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在当前的古诗文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困难,开展古诗文的学习以及欣赏活动。同时,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对教学的需求,不断地优化并整合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有效搭建起集传统文化教育与古诗文教学为一体的全新教学网络。这样可以有效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领会以及理解,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构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在古诗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重大。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让语文教学资源更加丰富,优化语文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语文学习素材,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从而提高对古诗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一步提高古诗文的学习效率。另外,融入形式的课堂教学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因为传统文化的内容体系比较庞大,教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围绕具体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做出筛选,然后将适宜的部分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所以,教师需要在与学生的沟通中了解学生的认知经验和学习水平,或者引导学生自主收集与古诗文相关的传统文化资料,建立良好的课堂互动关系,以此来强化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当前,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古诗文教学中,更好地践行了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育要求,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强化学科素养的重要教学方式,值得大力推行。

二、在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意识

语文教师在开展古诗文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朗读,采取有效手段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意识,让学生在朗读中细细品味古诗文的形式美。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每一篇古诗文作品都是经过精挑细选最终才编入教材中,所以具备较高的阅读和应用价值,因此教师要利用好教材中的古诗文内容。在进入正式教学之前,教师要提前做好备课,将创作背景、作者介绍等相关资料详细整理出来,做好充足的教学准备。在正式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文,在抑扬顿挫的语调中品味古诗文独特的韵味,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展开深度学习。例如,在进行《水调歌头》一文的教学时,教师首先为学生介绍苏轼的生平以及创作背景,因为阙词中的语句合辙押韵,教师还需要为学生预留出充足的朗读时间,在学生熟读之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作者是借助什么来抒发情感的?”“作者看见月亮的阴晴圆缺联想到什么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展开诵读,跟着语句体会作者情感的起伏。在教学的最后,教师还要将本首词引申到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带领学生体味“月”所象征的故土情结,体验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运用古诗文朗读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深入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深刻含义,在教师详细解读诗词中的关键语句和词汇后,能够强化学生对诗词的记忆,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二)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只有在浓厚兴趣的引导下,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每一首古诗文背后都具有独具特色的情境,作者也会将主观思想情感寄托于客观情境之中,借助景物来抒发内心情感。因此,在传统文化与古诗文融合教育的进程中,教师可以围绕古诗文中的内容为学生创设对应的情境,让学生身处于情境之中深化学习体验。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提前制作好教学课件,将文字、音乐、图片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料导入在内,为学生带来直观的视觉冲击,从而感受到古诗文的声韵之美,在古诗词的阅读与鉴赏中感悟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导向,提高个人的传统文化修养和文化素养。例如,在《岳阳楼记》一文的教学中,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展示岳阳楼的视频或者景观图,让学生在情境中客观感受作者创作时的所思所想,锻炼学生的领悟能力。让学生理解作者发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从而让学生通过古诗文形成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又如,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课件带领学生回顾孟子的生平经历以及重要思想等。然后,教师可以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接下来带领学生展开精细阅读,并结合社会环境对全文内容展开分析,并将文中的重点语句“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划出来,让学生自主思考其中所讲的道理。教师通过古诗文教学的方式,将中华传统文化以融入的方式引入到语文课堂中,并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为学生创设对应的古诗文情境,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三)联系实际生活

在古诗文的写作素材中,最为常见的就是人物描写、景物描写、日常生活描写、传统节日描写。在现代虽然人们的生活方式相比古代已经发生较大变化,但是传统节日的习俗却没有任何改变。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展开学习,并结合古诗文的内容引入传统节日,从而营造出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身处于课堂之中也能与作者共同感受节日气息,深化对古诗文主旨和内涵的理解。例如,在《过故人庄》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前通过多种途径收集重阳节相关资料,了解节日祭祖的缘由。并为学生讲解关于重阳节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传统节日在深刻意义。同时,开展拓展式教学,将与重阳节相关的诗句引入到教学中“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等,并让学生与诗文中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句展开对比分析,体会不同作者笔下的重阳节,从多种角度体会同一节日的不同情感。在教学的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节日经历说一说对重阳节的看法以及节日感受。这样就可以通过古诗文教学的方式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塑造学生优秀的文化品格。

(四)借助主题实践活动

在古诗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要将传统文化内容引入到课堂中,还可以将教学适当延伸至课外,通过课外活动的方式促进传统文化教育进程。例如,在讲解到传统节日主题的古诗文时,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走进当地的民俗景点,并让学生在参观之后写下参观感受。还可以在课堂中进行主题讨论,让学生结合课外资料探究传统节日的由来、节日风俗以及节日中寄托的思想情感。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人物典型故事,以榜样力量激发学生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例如,在《过零丁洋》一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回顾作者文天祥的经历,文天祥原本是状元出身,在兵荒马乱时依然决定参军抗击元兵,结合作者经历,分析“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整首诗歌又是寄托了作者什么情感,在教学中展开观影活动,为学生播放与当时历史事件相关的影片,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开展语文古诗文教学,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语学科能力以及传统文化素养。教师需要明确了解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多个角度入手采取有效策略优化古诗文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方式的应用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古诗文的鉴赏和理解能力,深刻感受到古诗文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借助课堂教学让学生将伟大的民族精神以及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全力推动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蒋彬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龙城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