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

高等职业院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高等职业院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目标,然后分析了高等职业院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现状,最后提出了高等职业院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策略,包括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学习社区;搭建实践实习平台;启用多元评价。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

最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持续加快,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条件与整体教育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中的技术含量也有所提高。新形势背景下,对高职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表现为提高师范生的现代化教学意识、强化师范生的现代化教育能力等[1]。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育体系的影响,高职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体系尚未完善,这就需要广大教育界同仁的共同努力,积极解决高职师范教育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高等职业院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目标

首先,要扎实高职师范生的理论知识功底。在师范生教育技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及传播理论,教育者应当着重培养学生将理论运用与实践的方法,提升师范生的科研能力,让他们在日常的学习中可以有更多参与深入调查的机会,从而为日后的教学工作积累宝贵经验。其次,要强化高职师范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师范生应当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课件设计、课件制作等,同时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来完成教学任务,利用互联网来搜集相关的教学素材,将现代化教学设备作为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工具。最后,要培养高职师范生的课件开发能力。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的持续加快,师范生应当掌握独立制作网络课程的方法,并且要熟练操作信息教学系统,做好日常的维护与更新工作。师范生需要保证网络课程内容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其中应包括文字、图像、声音、影像等多种元素,同时还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二、高等职业院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现状

(一)课程内容与课时数不成正比

高职院校的教育技术课程应当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其中涵盖了非常多的知识点,需要学生可以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应用方法[2]。然而,纵观现阶段高职师范专业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情况,由于课时安排较少,导致教育者只能够在课堂中向学生灌输一些理论知识,教学方法也十分流于形式,学生基本没有参与实践的机会,十分不利于教学效果的发挥。

(二)实践课程课时数过少

通过上文中的介绍可知,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光凭理论知识的传授是不够的,但现今高职院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只局限在常规课堂中,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实验教学的时间和机会较少,不仅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且还限制了他们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评价方式单一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在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进行检验时,所采用的都是闭卷考试的方式,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这种单一式的评价方式有很多弊端,一方面会导致学生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只是盲目地以提高考试分数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一旦考试结束,这些学生就觉得万事大吉,不会再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与思考;另一方面还会影响学生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虽然对于理论知识几乎达到了倒背如流的状态,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基本无法在第一时间予以解决,难以达到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目标[3]。

三、高等职业院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完善课程体系

相较于其他课程体系,师范生的课程体系有着更为鲜明的特点,如多样性、灵活性、实用性等。为此,教育者在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时,也要给予课程体系更多的重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现阶段的行业发展现状来完善课程体系[4]。高职院校需要打破固有思维,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的同时增加课时数,更加合理地安排师范生课程体系。根据国际教师教育课程的基本组成,课程体系可以划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育课程、实践环节。一般来说,我国的通识教育课程在师范类专业的总学时中占26%,学科专业课程约占30%,教育课程约占20%,师范类实践环节约占24%。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思修类课程、英语、计算机、体育等必修公共课,学科专业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学生毕业后讲授的专业课等,教育专业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技能训练、学科教学论和教育论等专业必修课程,实践环节包括综合实践、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等。首先,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专业课程应当以理论知识为主,着重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及对初级技能的运用能力,在基础理论知识传授中逐步提升师范生的教育技能。教育者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将课堂的主体交还给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网络答疑等方式进一步拓宽课堂空间,让学生时刻保持学习兴趣。其次,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仍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针对当前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展开更深层次的探究。学校可以选派部分教师去中小学体验基础教育的课堂,深入地理解这些专业核心课程。最后,实践环节。对于高职师范生而言,实践能力尤为重要,因此在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技能强化训练应当是重中之重。实践课程应当尽可能地丰富且实用,主要包括多媒体应用、多媒体教学设计、网络课件制作、教学资源搜集等,此外还可以开设一些与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有关的周边课程,如图像处理、摄影、网页设计等。

(二)建设学习社区

首先,高职院校需要专门面向师范专业开设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课程,将比较常用的优秀课程上传至校内网中,同时开设师生在线答疑与交互板块,让教育者与学生之间展开良性活动,共同交流、进步,培养师范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其次,学校还应当在校内网专门设置现代教育技术专区,且由本专业的教师负责维护,上传相关的学习资源,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自行选择学习内容,实现因材施教。另外,灵活运用微信群、QQ群等交流软件,让学生能够随时与教师沟通,教育者则需要组织班级学生展开讨论,让他们将自己的建议和想法表达出来,有利于教育者归纳总结存不足之处,促进师生共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最后,高职院校需要与其他优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将优秀教师的讲课过程制作成案例视频,师范生可以自行学习,为其日后顺利就业提供保障。

(三)搭建实践实习平台

经过调查研究可知,到目前为止,我国绝大多数的高职业院校在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中都存在教学理念落后、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实践较少的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且在无形中浪费了很多教育资源。为此,高职院校必须整合资源,积极搭建实践实习平台,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具体实践中充分研读《标准》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大纲》,以其为依据组织实践实习。结合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依托校内资源搭建实践平台。具体而言,就是充分利用学校或社团组织实践活动[5]。例如,未来教师发展协会每个学期都针对师范生举行教师技能大赛,一方面,给师范生提供实践的平台,让其展示自身教育技术能力,从而促进师范生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其教育技术能力;另一方面,使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伙伴们”可以将自己的知识、观点、技术、专长等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使学生切实掌握教育技术在基础教育中应用的方法。除了搭建校内实践平台,高职院校还要通过加强与中小学校合作,建立相对固定的教育实习基地,搭建实习平台。高职院校可定时组织师范生到周边中小学进行调查和见习,为师范生提供“亲历学校教育的实践”机会。同时,选派骨干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师范生了解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尽量采取“导师带队、师生结合、合理配置、成组派遣”的集中实习方式。期间,教师应要求学生深入了解中小学中教育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使其通过切身体验掌握相关教育技术,从而提升应用教育技术能力。通过搭建实践实习平台,教会学生教育技术“可以做什么”“具体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启用多元评价

多元评价的提出为高职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促进力量,改变了以往自上而下的单一评价方式,给予学生更多表达意见的机会,实现了生生、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第一,过程评价。过程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所展开的动态化评价,学生与教育者需要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记录自己的学习、教学过程,同时针对双方与自己的作品展开分析与反思。教育者需要组织学生共同建立学习成果数据库,将不同时期的评价结果上传至数据库,以此真实地反映出师生的进步情况。除此之外,教育者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课程内容来选定评价主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成果交流,各抒己见达到相互启发、优势互补的目的。过程评价内容包括课程学习情况、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学习态度表现等。第二,总结评价。毋庸置疑,总结评价是对高职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所展开的最终评价,在单元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教育者应当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展开总结性评价,学生既要书面考试又要上机操作。这样既能了解学生对教育技术的学习态度及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检验学生的操作技能,并展开针对性地系统化训练。总之,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中,高职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也应随之提高,相关教育部门需要重视这一任务,为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全面提高创造便利条件。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高职院校要积极践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原则,全面了解新时展赋予现代教育的新内涵,从细节处完善教育教育培养体系,引导高职师范生将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内化为教育技术能力,为其日后的良好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士品,邹霞,江铃.对高师学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0):27-30.

[2]黄映玲.基于新课标的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试验[J].电化教育研究,2015(10):60-62.

[3]李文俊,张春虎.谈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体系建构[J].衡水学院学报,2015(7):58-59.

[4]乔贝弟,周宝东,乔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及教学应用研究[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5):48-51.

[5]文晓玲.创建学习型组织:背景、理论和实践意义[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5(5):59-62.

作者:周云柯 肖化柱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