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摘要:

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依据医学岗位职业需求,围绕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积极进行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构建“一种模式,两个平台,三个体系,四种结合”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体系,实践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

医学专科院校;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的一门医学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实验教学是该课程理论学习的延续、补充和发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全面素质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一体化的重要环节。如何上好实验课,一直是该课程教改的重要目标。自2012年以来,笔者围绕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医学岗位职业需求,积极进行实验课程改革与创新研究,经过3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

1改革思路

设计“扎实理论知识→培养临床思维→训练实践技能→开拓创新意识”的四步阶梯式教学思路,改良病理实验课教学模式、建设课程资源平台、实践创新型教学实验体系、采用结合型评价体系,以提升实践应用能力为切入点,以革新病理生理实验技术为突破口,以开展探究性实验为引导,构建“一种模式,两个平台,三个体系,四种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

2改革内容

2.1“一种模式”———整合式病例讨论教学模式

“整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笔者将以器官为中心的病例、大体标本和切片教学内容与多媒体、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进行整合,以整合式病例讨论教学模式为核心进行病理学实践教学改革[2,3],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着重强调了临床病例对意义建构的价值。

2.1.1教学设计

整合式病例讨论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主要从整体设计、资源整合、情景设计3方面进行。整体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学生专业需求及其能力,将教学主题、教学方法、教学媒体这些资源有效整合于一个教学系统中的教学方式。临床病例的引入是整个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笔者根据整合后的主题教学内容引入临床病例进行情景建构,在整个情景中完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习内容的互动。

2.1.2教学过程

在整合式病例讨论教学模式中以病例为主线、大体和切片标本为研究对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并讨论,用多媒体形式提供病例临床资料,由教师组织引导,完成整个教学过程[3]。

2.2“两个平台”———数字化实验平台,精品课程网站平台

2.2.1数字化实验平台

(1)建立病理学标本数字化图片库。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课程,需要丰富的直观资料。笔者通过网络资源下载国内外较新的、适用于教学的病理学图谱和专著,同时利用教研室自有的大体和镜下标本进行摄制,应用(AdobePhotoshop7.0,ACDseev6.0)软件修图、优化、注释,对所拍的图像进行分类,最终将标本图片资料按系统章节顺序归档,建立标本数字图像档案。(2)应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笔者充分利用数码显微互动系统进行真实图像讲解,采用语音系统进行互动交流,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给予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利用数码显微互动系统的信息交流功能,学生可将观察到的典型和疑难结构通过大屏幕展示出来,同时也能方便地看到其他学生的实验过程,从而丰富学习内容、提升学习效率。

2.2.2精品课程网站平台

现代数字化实验教学是开放性的教学过程,笔者借助学校病理学省级精品课程网站的标本数字档案库,在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浏览学习,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平台和资源,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内容及信息获取渠道。

2.3“三个体系”———病理生理学实验改革

病理生理学实验以动物实验为主,通过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和病理过程的模型,探讨其发生机理。笔者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形成了“改良优化实验体系,组合外延实验体系,探索自设实验体系”的“三个实验体系”,并将TBL教学法应用于实验课教学,取得了满意效果。

2.3.1改良优化实验体系

目前高专院校学生普遍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欠缺,尤其是护理专业的文科生,这就导致病理生理学实验课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笔者对一些实验技术进行研究,对实验参数进行优化组合,使学生实验效果得到提高。如肺淤血水肿模型的改良。

2.3.2组合外延实验体系

将具有共性的病理生理实验进行组合,在此基础上外延实验内容。例如:将“条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缺氧”这两个实验合并为一个实验“缺氧的影响和类型”,并通过缺氧瓶的制作,将其外延为高原缺氧模型,开展相关实验。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缺氧的认识,还使其观察到不同条件对缺氧的影响、各种缺氧类型的皮肤变化,从而加强了知识间的渗透和联系,节省了实验成本。

2.3.3探索自设实验体系

近3年来,笔者逐步开设了设计性实验,在学生学习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后,根据病理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特点,结合临床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设计性实验题目,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独立完成材料选择、实验准备、实验操作、数据结果分析及实验报告撰写。如建立肺动脉栓塞动物模型、家兔肺水肿模型、高空悬跳大鼠应激性溃疡模型等。

2.4“四个结合”———实验考核改革

与理论课程相比,实验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兼备、操作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并重的特点,实验课教学是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借鉴国内相关院校经验,笔者将终结性测评、过程性评价、学生自评与开放性评价相结合,形成了“四个结合”评价体系。病理实验部分进行终结性测评,采用数字切片与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根据不同专业要求,利用病理学数字图片库随机组题,自动控制时间,减轻实验教师的准备负担,降低教学成本;病生实验部分进行过程性评价,分别对实验过程、实验报告、实验设计、期末总结4个环节进行考核;通过课题设计、科技竞赛等活动进行开放性评价;通过学习效果总结进行期末学生自评。终结性测评、过程性评价、开放性评价与学生自评按照“5∶3∶2∶1”进行实验成绩核分。该考核测评体系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实践能力的认识,体现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也有效激发了其主动性、积极性。通过考核,不仅科学、客观地评价了学生的综合实验水平,且及时反馈了信息,使学生能及时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同时,通过测试获得的教学信息,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考试设计,达到“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目的。

3改革特色

3.1教育理念创新

“一种模式,两个平台,三个体系,四种结合”教学体系,实现了由“重具体知识传授”向“综合性和整体性素质教育”的转变,实现了由“强调共性教育”向“共性与个性教育并重”的转变。

3.2创新教学模式

整合式病例讨论教学模式体现了知识模块与教学资源的高度整合,发挥了各教学因素产生的合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组织、主导作用,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了教学主体的转变。

3.3创新教学内容

病理学实验教学内容突破了单学科章节内容和教材的限制,以器官为中心,以临床病例为主线,借助各类现代化教学媒介,重新整合知识点,构建了新的知识模块和框架;对原有病理生理实验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并外延,开设自主设计实验,拓宽学生视野,满足不同专业层次学生需求。

3.4创新教学方法

应用标本数字化图片库、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系统、病理学省级精品课程网站进行实验教学,将TBL教学法应用于病理生理实验课堂,将实验教学延伸到课外,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主动性。虽然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还需要不断改进与完善。

作者:高蓉 蒲文静 周薇 马文卓 单位:甘肃医学院

参考文献:

[1]吴疆.现代教育技术教程(二级)[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2]高蓉,苟炜.医学类高校病理学实践课整合式病例讨论教学模式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113-114.

[3]高蓉,周薇“.整合式病例讨论教学模式”在病理实践课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29):23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