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区别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区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区别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区别范文1

【关键词】 驻马店地区 ;肾小球肾炎; 病理类型; 流行病学因素

肾小球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也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最主要病因。其临床表现各有差异, 有着不同病理学类型。肾组织活检是目前诊断肾脏疾病最可靠的方法, 它不仅能提供诊断、判断预后, 还能指导临床治疗。由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各种病理类型的发生率在不同地区和种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1]。因此, 研究不同地区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及流行病学特点, 对于探索其发病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驻马店地区2011年1月~2014年7月开展肾脏活检病理以来的629例活检资料的病理学类型, 以期对河南驻马店地区肾脏病患者的病理类型进行总结, 以阐明肾小球疾病流行病学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4年7月, 驻马店地区接受肾活检的患者629例, 均具有完整的临床与病理资料。其中男326例, 女303例, 平均年龄(40.2±14.7)岁。

1. 2 肾活检方法 美国 TERASON 彩色超声诊断仪, 弧形探头频率为3.5 MHz。美国 Pro-MagTM Ultra 全自动活检枪自动穿刺枪, 美国 Angiotech 16 ga×16 cm 穿刺针, 局部麻醉。经右肾下极穿刺获得肾组织。所有患者行光镜(包括HE、PAS、PASM及Masson染色)、免疫病理及电镜检查, 部分患者行刚果红染色及乙肝抗体检查。

1. 3 病理分类标准 参照2000年国内肾活检病理诊断标准指导意见[2]。

1. 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病因分析 已接受肾病理活检629例肾小球疾病构成比:原发性肾小球疾病530例(84.3%),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94例(14.9%), 小管间质性疾病5例(0.8%)。

2. 2 性别和年龄分布 患者的年龄11~81岁, 平均年龄(40.2±14.7)岁。男326例(51.8%), 女303例(48.2%)。其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男性多发, 男女比例为1.08:1,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中男女比例为0.57:1, 以女性占优势, 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分布及男女比例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病理类型分布所占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膜性肾病218例(41.1%)、肾小球轻微病变122例(23.0%)、IgA肾病84例(15.8%)、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45例(8.5%)、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37例(7.0%)、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4例(2.6%)、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7例(1.3%)、硬化性肾小球肾炎2例(0.4%)、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例(0.2%);从总体上看,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男性病例289例(54.5%), 女性病例241例(45.5%), 除了肾小球轻微病变男79例(64.8%), 女43例(35.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4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分布及男女比例 继发性肾小球肾炎中, 最常见的3种疾病依次如下:狼疮性肾炎46例(48.9%)、紫癜性肾炎12例(12.8%)、糖尿病肾病9例(9.6%)。在狼疮性肾炎中, 男 34例(36.2%), 女 60 例(63.8%);紫癜性性肾炎中, 男 4例(33.3%), 女 8例(66.7%);糖尿病肾病中, 男 6例(66.7%), 女3例(33.3%)。在继发性肾炎中以狼疮性肾炎为主, 并以女性占较大多数,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 1 肾脏病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特点 已接受肾病理活检的629例肾小球疾病患者男性占51.8%, 女性占48.2% , 男女比例基本相似, 与黎磊石等[3]报道的结果相似。肾小球疾病患者发病年龄以21~60岁阶段的人群较多见, 共有436例, 占73.6%, 与王明军等[4]报道的72.6%结果相近。这表明肾脏疾病的发病年龄在青中年人群中最常见。

3. 2 原发性肾脏疾病患者年龄、性别特点及与病理类型的联系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本地区最常见的肾脏疾病占84.3%, 其中又以男性患者多见(54.5%), 与王拥涛等[5]报道的河南北部农村地区相当。其好发年龄是青壮年, 以21~60岁间多见。在性别分布上, 除了肾小球轻微病变男79例(64.8%), 女43例(35.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膜性肾病218例(41.1%)其次为肾小球轻微病变122例(23.0%)、IgA肾病84例(15.8%)、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45例(8.5%), 这与王明军等[4]相关报道一致。比驻马店地区2012年报道膜性肾病28.3%比例明显增高。膜性肾病的发病率近几年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且越来越呈年青化, 具体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膜性肾病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 较易发现并就诊, 活检率高有关;也可能是环境因素、地域差别、人文因素引起膜性肾病患者发病率高。但驻马店地区膜性肾病比例之大, 仍令人震惊, 需要进一步的流行病学调查。而微小病变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的发病情况国内研究的结果一致。

3. 3 继发性肾脏疾病患者年龄、性别特点及与病理类型的联系 继发性肾脏疾病中, 女性患者占绝大多数(72.8%)。其高峰年龄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高峰年龄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狼疮性肾炎仍是最常见的继发性肾脏疾病, 占48.9%, 其次为紫癜性肾炎(12.8%)、糖尿病肾病(9.6%)。与杜罕等[6]报道继发性肾脏疾病中的发病率相一致, 已考虑与环境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 通过对驻马店地区近年4来629例肾脏病理结果分析发现, 原发性肾脏疾病仍占绝大多数。但病理类型有其特殊性, IgA肾病发病有所下降,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具体原因值得进行深入的流行病学调查。

参考文献

[1] Yahya TM, Pingle A, Boobes Y, et al. Analysis of 490 kidney biopsies: data from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 Renal Diseases Registry. J Nephrol, 1998, 11(3):148-150.

[2] 全国肾活检病理诊断研讨会.肾活检病理诊断标准指导意见.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1, 17(4):270-275.

[3] 黎磊石, 关天俊, 刘志红, 等. 4298例成年人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及流行病学特点.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1997, 6(2): 103-109.

[4] 王明军, 莫晓露. 1616例肾脏疾病的临床病理类型探讨.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2, 29(5):735-737.

[5] 王拥涛, 许清玉, 郭明好, 等. 919例肾活检资料流行病学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3,11(3):232-23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区别范文2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长春 130013

[摘要] 目的 探讨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特点及对策。 方法 2009年9月—2012年9月期间对该社区确诊的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医护干预,心理疏导前后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医学体检,评价其效果。 结果292人参与,男性131人,女性161人,在糖尿病诊断标准、服降糖药感觉良好后仍需保持良好的心态等方面,除遗传是危险因素知晓率无差别外,其余知识的知晓率在心理疏导前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控制体重、有氧运动,戒烟、限酒和保持心理平衡等非药物疗法的使用率均上升,除戒烟外,其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疏导后患者总复查率、总药物治疗率和总控制率较心理疏导前分别提高了12.81%,7.41%和23.62%,其中心理疏导前后总控制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0.84,P<O.01)。心理疏导后空腹血糖和血压分别下降了8.07 mmol/L和5.47 mmHg,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73和1.74,均P<0.05)。 结论 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制定个体化健康指导方案,主要是定期心理疏导,对提高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药物、非药物治疗依从性以及血糖控制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http://

关键词 社区;空巢老人;糖尿病;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2(b)-0022-03

[作者简介] 吴冰(1968.6-)女,满族,吉林长春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全科医学临床、科研、教学工作。

[通讯作者] 王丹(1978.10-),女,吉林长春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健康教育与营养,科研与教学。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易并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高,由于其病程长,治疗效果慢,且易反复,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各样复杂的心理变化,又属于身心疾病不仅心理因素影响糖尿病,而且糖尿病本身往往影响患者的性格、精神状态,引起继发性心理障碍如抑郁、孤独、恐惧等,心理应激反应和性格特征的相互作用,被认为在疾病发生上是重要环节[1]。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治疗可起到很好的效果,为此该社区从2009年9月—2012年9月调查随访了292例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特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管辖社区2009年9月—2012年9月的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292人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31人,占44.86%,女性161人,占55.14%;年龄55~82岁,平均(55.81±10.86)岁,其中男性平均(56.90±12.27)岁,女性平均(54.95±9.60)岁。职业分布情况见表1。

1.2 方法

对该社区已确诊的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社区医护干预(指导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用药指导、自我管理及监测、并发症的预防,最重要的是心理疏导),在心理疏导前后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医学体检,评价其干预效果。

1.2.1 社区空巢老人心理特点及沟通方式 老年人常由于患慢性病较多,易受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多思、多虑、或看到邻里、亲戚危重病人易触景生情,食欲不振或明显减轻。自责、固执、有内疚感,开始初诊为糖尿病时,常常自觉病情严重,出现恐惧、焦虑、悲观等情绪,有的病人认为自己不久于人世,每天以泪洗面,还有的认为为什么我得病,他们怎不得病,沉默寡言,不与人交流。该调查表明多思、恐惧、忧郁心理占42例52.5%,临床和试验结果可以肯定心理因素和情绪反应对糖尿病的重要影响[2]。该研究根据病人社会背景、文化程度、经济、性格及年龄不同,采取相应的措施,了解发病经过,开展糖尿病沙龙活动,然后采取直接指导,告诉病人糖尿病虽是终身性疾病,但只要面对现实、坚持长期综合性治疗,是可以与正常人一样生活,享有与正常人一样寿命。有些病人认为自己能吃、能喝,抱无所谓的态度,应告诫患者如血糖控制不好,并发症就出现早,纠正对糖尿病错误认识,正视自己的病情,端正生活态度,正确面对老年糖尿病。制定团队医生指导手册,签订协议书;医护每周上门随访,与老年患者谈心,既让他们感受到尊重和关心,又可及时监测患者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糖化血红蛋白各项指标[3]。

1.2.2 治疗过程中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对策 在治疗中,病人对自己各种临床症状、每一次的血糖、血脂、尿糖检查结果都非常敏感,稍不理想,情绪就不稳定,他们对各种诊疗持怀疑态度,责怪医生药物不对症,这时要尽量倾听病人心理感受、鼓励他们尽情发泄、诉说,以致流泪也不加劝阻,等情绪平静后,再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有关问题,运用专业知识委婉地将病人的不对观点给予纠正,帮助病人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疾病[4],多与老年人交流,以消除患者的顾虑、恐惧感,对那些失去信心、消极的患者应多予鼓励和安慰,并动员周围邻居共同关心病人,让儿女们找点时间多回家看看,使病人有依靠感,消除孤寂感,从而提高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1.3 统计方法

用Epidata 3.0管理软件建立数据库,对调查问卷及干预资料进行计算机双录入,并逻辑纠错。采用spss 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心理疏导前后患者疗效比较,心理疏导后优于心理疏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 心理疏导前后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在诊断标准、心理因素、危险因素、主要损害器官、不能根治、服降糖药等方面,除遗传是危险因素知晓率无差别外,其余知识的知晓率在干预前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心理疏导前后非药物治疗依从性比较

心理疏导前后,患者在控制体重、有氧运动、戒烟和保持心理平衡等方面的利用率均上升,除限制饮酒和戒烟外,其余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心理疏导前后复查率、药物治疗率和血糖控制率比较

其中心理疏导前后总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z=10.84,P<0.01)。见表3。

2.4心理疏导前后血糖、血压、血脂比较

干预后较干预前分别下降了8.07 mmol/L和5.47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73和2.699, P均<0.01),见表4。

3 讨论

通过上述分析表明焦虑、失望或激动等不良状态,会使人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这时机体应激状态使升糖激素升高(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而使血中葡萄糖水平升高,胰岛素分泌量反而减少,因而血糖会更高。而通过医护的心理疏导,可使患者血糖、血压的稳定性明显提高,心理疏导后空腹血糖和血压分别下降了8.07 mmol/L和5.47 mmHg。患者总复查率、药物治疗率和总控制率较心理疏导前分别提高了10.81%,5.41%和21.62%。由此可见,心理疏导在消除空巢糖尿病老年的心理问题,使患者心情愉悦接受治疗,促进身心康复中起到主要作用[5]。也很好地证明了心理疏导后随着患者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的提高,病人的依从性也得到相应提高。

随着家庭空巢化和老年人高龄化,社会化医护服务将面临着更多新的需求,而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更为突出。基于我国在此方面研究和重视度起步较晚,投入更少,虽有一定的重视,但目前可利用的社区卫生服务资源仍不是很丰富,患者参与度小,为此有效地利用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开展社区医护心理干预必将成为今后此领域研究的的重要方向之一[6]。在该研究取得的成果基础上与当前国内外研究相对比,为使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得到更优质的社区医护干预,提高其生活质量提出以下几点建议:①社区医护综合干预要不断改进,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不断摸索,多方认真研究总结出系统的最优干预方法。②本着预防为主,做到未病先防,随着我国财政对社区医疗经费的不断投入,做好农村和城市全方位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早查、早治,确保社区医护的及早参与。③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提供社区医护及时心理干预,消除其不良心理因素,防止并发症的出现,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寿命[7],真正有效地做到既病防变。④增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村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对自身疾病和并发症的认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8]。

http://

参考文献

[1] 胡霞,周小丹,高云霞,等.城市空巢老人对社区服务需求的研究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8):984-985.

[2] 吴冰,耿红艳.浅析社区强化管理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并发症[J].医学信息杂志社,2013(9):159-160.

[3] 王晶,王秀艳,章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进展[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3(2):123-125

[4] 蔡保芳.老年糖尿病患者加强心理护理的临床探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2):118-119.

[5] 袁媛.老年糖尿病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3(20):128-129.

[6] 徐成华,俞年塘.我国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现状[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2.,24(9):917-918.

[7] 刁小梅.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2):169-170.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区别范文3

关键词:社区;传染病;疫情分析;流行特征;防御

以往,我国传染病防控主要以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为主,近年针对传染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医疗机构常常是传染病患者就诊的第一关口的现状,社区在传染病预防与控制上把好第一道关,显得尤为重要。疾病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础,传染病疫情报告又是疾病监测的主要手段[1]。为更好地指导今后的防治工作,现对紫金社区2011~2013年报告传染病病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疫情资料2011~2013年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按发病日期进行统计);人口数据来源于莲都区紫金街道,见表1。

1.2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Excel2003软件统计处理[2],进行综合研究分析。

2结果

2.1疫情概况 2011~2013年共报告传染病1453例,报告传染病病种均为乙类、丙类和其他类,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无死亡病例报告。其中12起爆发疫情(2011年1起流腮,4起手足口病;2012年6起手足口病;2013年1起手足口病。)均发生在辖区内学校及幼儿园。辖区内人口38175人,年平均发病率为1.27‰。2011~2013年各类传染病发病情况及发病构成见表2。

2.2发病情况

2.2.1肠道传染病 3年共报告肠道传染病1031例,主要以感染性腹泻与手足口病为主,占肠道传染病发病率的98.4%。2013年4~5月份,手足口病发病率大幅增加,全年手足口病发病例数为293例,占当年肠道传染病发病率的51.2%。

2.2.2呼吸道传染病3年共报告呼吸道传染病例228例,居各类传染病第二位,主要以流行性腮腺炎和肺结核为主。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数为124例,占呼吸道传染病的54.4%。

2.2.3虫媒及自然疫原性传染病 2011~2013年3年内报告7例疟疾病例。

2.2.4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共报告187例。以病毒性肝炎和梅毒为主,占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78.6%。

2.3聚集性疫情 流腮:2011年爆发1起流腮疫情;手足口病:2011年聚集性手足口病4起、2012年聚集性手足口病6起、2013年聚集性手足口病1起。均在辖区小学及幼儿园内发生。主要是由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引起传播。

2.4流行病学特征

2.4.1性别年龄分布报告1453例传染病男性817例,女性636例。男女比为1.28∶1。发病年龄以0~5岁婴幼儿及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65.03%,见图1。

2.4.2地区分布 在紫金街道6个社区及7个自然村均有发病,东银苑发病数(340例)及金苑发病数(316例)显著高于其他地区,这与城区人口密集度高和人口流动性大密切相关,见图2。

2.4.3职业分布 紫金辖区2011~2013年传染病发病人群中散居儿童927例,占总发病率的63.8%;学生及托幼儿童共计242例,占总发病率的16.7%。这与手足口病及其它感染性腹泻发病率增高有关有关,见图3。

通过对本辖区2011~2013年传染病监测,经过数据汇总分析,结果显示2013年度传染病病例报告数比2011、2012年度明显增多,这与2013年度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例报告人数显著增多有关有关,分别为2011年度及2012年度约1.8及1.97倍。东银苑发病数(340例)及金苑发病数(316例)显著高于其他地区,这与城区人口密集度高和人口流动性大密切相关。病例性别比分别是男性56%,女性44%,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2%,性别差异明显;年龄分布结果显示0~5岁年龄组发病数处在首位,初步估计与该年龄组在年度流行性手足口病及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率较高有关。

3讨论

针对目前国内外传染病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社区作为患病后患者就诊的第一站,对传染病的防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紫金社区2011~2013年传染病疫情分析结果显示,社区医院传染病患者仍以肠道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发病总数的86.8%。呼吸道传染病中以流行性腮腺的发病率占首位,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等季节性传染病高发。肠道传染病中手足口病以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感染对象主要为5岁以下的婴幼儿。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易引起暴发或流行,做好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防止社区感染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措施;感染性腹泻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食物传播,市民中存在的不良饮水、饮食习惯、较差的个人及家庭卫生亦会导致感染发病。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3年共报告187例,以病毒性肝炎、梅毒与淋病为主,仍是社区基层传染病防控的重点。其他传染病发病例数较低,但仍需继续防控,特别是近年来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各社区的防控工作不能有任何松懈。

学校是人群较密集的场所,因此疫情发生后要及时采取控制措施,以免造成播散[3]。近年来流行性腮腺炎、水痘与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在校内暴发现象增多,与学校人口密集,加上易感人群相应疫苗的接种率低有关,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可能成为学校传染病暴发的主要原因。针对辖区学校内发生的1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和幼儿园内11起手足口病疫情,疫情发生后,社区均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建议发生暴发疫情的班级及时采取停课处理,避免扩大疫情传播范围,采取的主要控制措施有及时隔离、治疗患者,对发生疫情学校的内外环境进行消毒,对疫点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疫情很快得到控制,未造成更大范围内扩散。同时社区和学校联合对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强化学校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加强学校基础卫生设施的建设,切实改善广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共同将学校传染病突发疫情控制在最低限度[4]。

参考文献:

[1]张红叶,李申生,陈远方,等.上海市徐汇去2007年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02):52-53.

[2]瞿永平,统计分析及先关软件应有[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区别范文4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HN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结果 21例中,男6例,女15例。患者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伴高热、外周血白细胞降低为临床特征。病理表现:淋巴结呈破碎状,淋巴结内见边界清楚的碎屑样坏死、组织细胞增生及纤维素沉积,不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 HNL临床少见,多见于年轻女性。临床表现及病理皆有其特点;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确诊HNL的重要手段;易误诊为恶性淋巴瘤。

【关键词】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病理学 临床 免疫组织化学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又称亚急性淋巴结炎、Kikuchi(菊池)病,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病理上易与恶性淋巴瘤等混淆,误诊率高达40%[1]。笔者通过对21例HN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1995年1月~2007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HNL 21例,男6例,女15例,年龄15~56岁,平均29岁。其中17例单侧或双侧颈部多个淋巴结肿大,4例颈部、颌下、腋窝、腹股沟多部位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直径0.5~3cm,活动,彼此无粘连,部分有压痛。15例伴发热,T 38~39.5℃,平均38.6℃。2例为艾滋病患者。多数患者发病前有类似感冒症状,给予抗生素治疗感冒症状无明显减轻,数周至数月恢复正常,淋巴结缩小或消失。

1.2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降低13例,血沉升高11例,抗酸染色阴性21例,OT试验阴性18例,3例弱阳性,抗结核抗体阳性5例,阴性16例,HIV阳性2例。

1.3 病理学检查

活检21例送检淋巴结中16例呈破碎状,5例包膜完整,直径0.5~3cm。切面灰红、灰黄色,质软,部分鱼肉样。镜下见大部分淋巴结结构被破坏,皮质、副皮质区见边界清楚的碎屑样坏死及散在的纤维素沉积,部分坏死区融合,累及整个淋巴结;坏死区见大量吞噬核碎片的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增生,增生的淋巴细胞大部分为浆样单核细胞,胞浆丰富但无核周空晕,并见免疫母细胞掺杂于浆样单核细胞和组织细胞中;坏死区及其周围无中性粒细胞浸润。其中2例淋巴结病变以泡沫细胞占主体。非病变区淋巴窦、索结构正常,可见残存的淋巴滤泡。6例HE病理诊断恶性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LCA(-),局部淋巴细胞增生区域 CD45RO(+)、RCD3(+),此区域Ki67约60%细胞阳性,组织细胞CD68(+),残存淋巴滤泡生发中心CD20(+)。

2 讨论

2.1 临床特征

HNL最常见于日本和其它亚洲国家[2],于1972年由Kikuchi和Fujimoto首先报道,故又称Kikuchi-Fujimoto病[1]。它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病变,好发于30岁以下的青年女性[3],以持续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伴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主,少数可见全身淋巴结肿大,伴局部疼痛或压痛,少数可伴肝脾肿大及皮疹。部分患者发病前多有类似感冒症状,给予抗生素治疗感冒症状无明显减轻,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降低,血沉升高,抗酸染色及OT试验阴性。本组21例中女性15例,平均发病年龄为29岁,颈部淋巴结肿大17例,发热15例,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偏低、血沉升高等,与文献报道的结果相一致[4]。

2.2 病理学特征

活检淋巴结破碎是HNL的特征之一[5],本组21例活检淋巴结中有16例呈破碎状,这可能与其内存在坏死灶有关。镜下HNL组织形态变化多样,但淋巴结内多灶性病变、吞噬凋亡小体或核碎片的组织细胞,转化增生的T淋巴细胞及缺乏中性粒细胞浸润是HNL的三大病理特征[4]。分3个组织学类型[6]:①增生型:病变区主要由增生组织细胞、浆样单核细胞、免疫母细胞、小淋巴细胞等细胞和核碎片组成,无明显坏死及中性粒细胞浸润;②坏死型:有较明显的凝固性坏死,坏死中有较多的核碎片和组织细胞吞噬核碎片现象;③黄色瘤样型:病变区以泡沫样组织细胞为主。这其实为病变的不同发展阶段,即T细胞增生—凋亡/坏死—黄色瘤样[7]。本组患者的病理类型以坏死型为主,此型诊断并不困难,淋巴结内以浆样单核细胞呈弥漫性增生和浸润。无明显坏死病变的增生型HNL最难诊断,此时诊断主要依据免疫组织化学,证实增生的细胞是否为母化的淋巴细胞和增生的组织细胞,且需要仔细寻找细胞间有无少量核碎片。本组有6例HE病理诊断恶性淋巴瘤,后经免疫组织化学证实为HNL,误诊率为28.57%(6/21),低于文献报道[1]。

2.3 鉴别诊断

2.3.1 恶性淋巴瘤

淋巴结正常结构消失,组成细胞相对单一,细胞明显异型,多无坏死及细胞吞噬现象;免疫组织化学LCA阳性,T细胞或B细胞单克隆性,组织细胞散在阳性。而HNL有边界清楚的碎屑样坏死,病灶内多种细胞混杂;免疫组织化学呈多克隆性,组织细胞片状阳性不同,LCA阴性。

2.3.2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罕见,以青壮年男性多见[8],临床表现多样性,异型组织细胞有吞噬红细胞现象,但无地图样浅染区或“星空样”吞噬核碎片的巨噬细胞,背景中有多少不等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高侵袭性肿瘤,对治疗反应差,预后不良。而HNL以青年女性多见,是一种自限性病变,预后良好。

2.3.3 淋巴结结核病

坏死灶为干酪样坏死,而无细胞碎片参杂,坏死灶边缘有类上皮细胞、郎罕氏巨细胞团及肉芽肿形成,实验室检查如OT试验强阳性,坏死物涂片找到结核杆菌可与HNL相鉴别。

2.3.4 猫抓病

有被猫抓伤或咬伤的病史,肿大的淋巴结多在引流区。淋巴结见化脓性坏死灶,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边缘区见肉芽肿形成,用抗生素治疗有效。而HNL坏死灶中罕见中性粒细胞,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可与猫抓病相鉴别。

HNL至今病因不明,临床经过多呈良性和自限性[2],自然病程一般为1~3个月。治疗上皮质类激素对HNL敏感,无需给予抗生素。本组19例患者治愈,随访至今无复发。2例死亡,均为艾滋病患者。有报道HNL可伴发其他多种自体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桥本氏甲状腺炎、淋巴细胞性脑膜炎等[9],这使得HNL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对于HNL患者应密切随访。

参考文献

[1]Menasce LP, Banerjee SS, Edmondson D, et al. 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 (Kikuchi-Fujimoto disease):continuing diagnostic difficulties [J]. Histopathology,1998,33(3):248-254.

[2]回允中.阿克曼外科病理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1665-1667.

[3]谭郁彬,张乃鑫.外科诊断病理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49-250.

[4]贺颖,姚秀宇,赫双令.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40例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4):941-942.

[5]郑小草,徐黎明.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36例临床病理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07,19(6):450-451.

[6]Kuo TT. Kikuchi's disease(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 A clinico-pathologic study of 79 cases with an analysis of histologic subtypes, immunohistology and DNA ploidy [J]. Am J Surg Pathol,1995,19(7):798-809.

[7]宋兰英,赵彤.Kikuchi病研究的若干进展[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1,8(4):232-233.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区别范文5

顾医学”的任务与使命;三是承担重朔医生形象,推进卫生改革的任务与使命。全科医师的服务对象是社区中的全体居民,包括既病者和健康者,与专科医生只关注来就诊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古老的中医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与需要专业训练才能掌握的现代医学不同,中医在防病、治病、养生等人文文化方面,更易于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普及和为民众所接受,其作用在中国颇具先天优势,应加以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 中医 全科医师 社区卫生服务 作用

1在承担个体与群体的预防服务与使命中的作用

个体与群体的预防服务,是指在关注个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社区人群(含家庭成员)整体的健康。社区卫生服务是基层医疗,它面向社区,关注既病者也关注未病者、关注就诊者也关注未就诊者,由于贴切居民,被称为社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代言人和管理者,因此运用中医理论提高社区居民预防思想,实现预防服务非常有利。

1.1认识健康

即帮助居民认识健康是一种“状态”。

在社区,“没病就是健康”等是百姓普遍的健康观,常常导致他们在生活习性、求医行为、遵医性等方面的偏歧,缘由于对人往往波动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的认识不清,特别是对许多病理基础不明的疾患或功能问题、心理欠衡问题等这些在生物医学领域中仍不能定义或称作疾病的状态无法甄别,却与生活习性、求医行为、遵医性等方面长期不良密切相关。因此帮助居民正确理解“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的健康概念,是个体与群体的预防服务思想的重要策略。中医“治未病”、春“发陈”夏“蕃秀”秋“容平”冬“闭藏”之“四气调神”、“整体观念”等理论,可帮助社区居民加深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健康观的理解和认识,改善不良生活习性、求医行为、遵医性等,并自觉承担自我保健的责任具有积极意义,而且这些理论简朴、贴切生活、哲理丰富,易于理解和强化。

1.2结合中医理论开展疾病三级预防

三级预防是依据疾病周期进行的综合性预防措施,社区卫生工作的重点是慢病管理,

需提供长期、综合、持续、协调的照顾,其中改善不良生活习性至关重要。中医思想在日常生活习惯中有很好的指导教育意义。王蕊芳等[2]从精神防御、运动防御、饮食防御、卫生防御及药物防御总结概括了民俗文化中的中医预防思想,五大防御思想归纳出生活常见良好和不良的风俗习惯,并援引了诸如“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怒则气上……思则气结”、“五谷为养……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等中医经文,颇具说服力;梁承志[3]引用了复方丹参滴丸对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的防治作用,对“治未病”包含未病预防和已病防变进行了说明,尤其对心血管疾病不同发展阶段,从微观药理到临床实践结论,充分阐述了中医药毒副作用少,便于长期运用的优势地位;赵贵军等[4]阐明亚健康与治未病的关系等,均论述了中医对“无病防病”、“有病早查防变”和“限制残障、减少后遗症,改善生活质量”的现代三级预防措施的作用。

2在承担发展“照顾医学”的任务与使命中的作用

“照顾医学”[5]源于对“医学目的”的讨论,通过“审查医学目的”,敦促从对“治愈

和高科技”医学的优先选择转移到重点为公共卫生和预防的“照顾医学”上来,提出“预防疾病损伤,促进维持健康、解除疾病引起的痛苦、治疗照顾患病与无法治愈者、避免早死、追求安详死亡”,为此需要在医院以外的广大社区发展“照顾医学”,用主流医学和替代医学为手段,实现为慢病患者解除痛苦和改善生命质量。在国外,“世界各地很多病人转向选择医学,原因就在于正统医学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2002年为了回应日益高涨的使用选择医学的浪潮,WHO创立了第一个全球战略规划,分析传统和选择医学治疗,力图推进其成为卫生保健服务的一个部分”[6]。“照顾医学”的提出,说明了当现代医学对治愈无望时,以其他替代(选择)医学的手段加以补充是极为必要的,我国中医学有着几千年临床实践形成的完善理论体系,是社区“照顾医学”中不可或缺的医学手段,针灸、中药、推拿、太极、气功等疗法多样,经济实用,广受欢迎,况且中医乃我国主流医学之一,应在社区卫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3在承担重朔医生形象、推进卫生改革任务与使命中的作用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医改的重要部分,由于全科医师是接受立足于社区的全科医学

的专门训练,在服务模式、重点、对象、内容、主动性、连续性、服务单位、处理问题特点、诊疗手段与目的和医患关系层面上与专科医生有着很大区别。回顾全科医学马鞍式的发展历程;当“治愈和高科技”等弊端使社会的负担过重、民众对医疗的不满、医者疲于应付时,就无不怀念通科“郎中”在民中的和谐互惠时代。要重朔过去郎中下社区的服务形象,而不要冰冷的“高科技”来替代一直以来的温馨言语和肢体触摸的温暖,全科医师任重而道远。中医的诊疗技术是望闻问切,体系的独特性,要求在诊疗中收集大量的信息,使得医患交流更充分,了解更深入,体念更深刻,因而拉近了医患距离,成为长久以来患者对中医颇具好感的原因之一,这为中医在促进改革、缓解医患矛盾,重树“白衣天使”形象中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我国提出发展中医药的根本原因之一是要缓解看病难和看病贵的矛盾,中医药历来以其经济实惠等广受民众的欢迎,为此全科医师应当注重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地位并加以探索运用。

参考文献

[1] 梁万年, 郭爱民主编.全科医学理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19-20.

[2] 王蕊芳, 于恒, 曹瑛.论中国民俗文化的中医预防思想[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9):20-21.

[3] 梁承志.从复方丹参滴丸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看中医治未病的理论[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3):643-644.

[4] 赵贵军, 李品明, 韩如刚.以中医“治未病”思想防治亚健康[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9):14-15.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区别范文6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健康教育;干预性研究;儿童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R 512.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1-0008-03

艾滋病广泛流行对儿童青少年影响显著。仅2007年一年,全球就有42万15岁以下儿童新感染艾滋病病毒(HIV)[1], 2003年已有超过1 500万儿童成为艾滋病孤儿[2]。与之相比,为数更多的则是那些未感染HIV也尚未因艾滋病致孤但同样受到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其中包括与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共同生活及家庭中无感染者但生活在艾滋病高发社区中的儿童[3]。他们都因艾滋病的打击而处于脆弱的边缘状态,故称其为艾滋病孤儿及脆弱儿童(AIDS orphans and vulnerable children, OVC)或受艾滋病影响儿童(children affected by HIV/AIDS)。艾滋病特殊敏感性使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存在诸多身心健康问题。国内外研究均发现,成为艾滋病孤儿是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重要预测因素,如抑郁、焦虑、失望、自尊水平下降甚至自杀意念等[4-9],并导致生活质量下降[10]。

本研究针对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身心健康脆弱性特点,以学校为基础开展参与式生活技能教育干预并评价其有效性,以此探索我国艾滋病高发地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适宜健康干预模式,为相关健康促进工作及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经验与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艾滋病高流行区――河南省某县艾滋病孤儿相对集中的1所中学4个班级,其中2个班104人为干预组(男生63名,女生51名),另 2个班105人为对照组(男生53名,女生62名)。2组均包括艾滋病孤儿。为避免给孤儿带来额外心理负担,本研究将全部对象纳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范畴,进行整体分组、干预与效果评价。经检验,2组在性别、年龄、是否住宿、学习成绩及以前是否参加过其他艾滋病宣教活动方面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干预模式 根据参与式生活技能教育特点,自行编制《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生活技能教育》教案,各模式主题与教学目标如下:(1)让我们认识艾滋病。目标为掌握艾滋病流行概况、危害及病程,培养平等交流与表达能力。(2)其实艾滋病并不可怕。目标为掌握HIV传播途径与预防方法,识别危险行为,培养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能力。(3)如果我是他/她。目标为培养使命感与责任感,培养关爱、理解与反歧视态度,培养同理与共情能力。(4)我真的很不错。目标为增强学生自尊、自信与自爱,培养自我认知与决策能力。

上述教案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式、互动式教学为主要方式,通过头脑风暴、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参与,配合课外阅读材料以强化相应知识、技能。

1.2.2 干预评价 针对干预内容及教学目标,编制如下效果评价工具:(1)艾滋病知识与态度问卷,含20个艾滋病知识条目与14个关爱态度条目,知识得分区间为0~20分,态度得分区间为0~14分;(2)Rosenberg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 SES),得分区间为10~40分,得分越高,自尊水平越高;(3)个人评价问卷(Personal Evaluation Inventory,PEI),得分区间为54~216分,得分越高,自信水平越高。

1.2.3 统计分析 使用EpiData 3.1双录入建立数据库,SPSS 11.01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组别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态度、自尊与自信水平比较 见表1。

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学生艾滋病知识、关爱态度水平较低且各条目正确应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个知识条目中,2组均仅有9个条目答对率超过80%;14个态度条目中,2组分别有5个和6个条目选择积极态度比例低于80%。知识、态度、SES与PEI量表总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艾滋病知识、态度、自尊与自信基线水平一致。

干预后,干预组知识、态度水平明显提高:19个知识条目答对率超过80%,其中17个超过90%并有15个条目答对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3个态度条目选择积极态度比例超过80%,其中11个超过90%并有7个条目选择积极态度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干预组知识、态度、SES与PEI量表总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效果明显。

2.2 不同性别学生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态度、自尊、自信水平比较 如表2所示,干预前男、女生知识、态度与自尊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生自信基线水平显著低于女生。干预后,男、女生知识、态度水平依然一致,而男生自尊、自信水平均显著低于女生。

男、女生干预前后知识、态度、自尊与自信提高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男、女生在上述方面提高程度一致。但值得注意的是,男生在干预后自尊水平提高不显著。

3 讨论

随着健康教育研究不断深入,参与式教学被证明适合在敏感人群中开展敏感问题教育,如生殖健康与艾滋病预防教育等。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与平等活跃的氛围使受教育者将更多注意力投入到教学过程中而不是敏感问题本身,避免受教育者因过于专注自身而感到不安[11],这也使它成为在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尤其是艾滋病孤儿中开展教育干预的适宜模式之一。同时,生活技能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社会能力,并建立健康信念与行为模式[12]。将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特殊健康需求转化为生活技能不足,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活技能干预,其效果将比传统教育内容更为显著。基于此,本研究选择参与式生活技能教育模式进行探索研究。

前期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基线调研结果表明,受艾滋病影响儿童遭受更多歧视与不公,出现自尊水平下降、抑郁情绪增多等心理问题。因此,本研究将艾滋病知识、关爱态度、自尊与自信4方面作为主要干预内容,使青少年在深入学习艾滋病知识基础上,建立对艾滋病病人、HIV感染者及其自身积极、正确的态度,提高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心理社会能力及相应生活技能。上述干预内容符合干预对象最紧迫的健康需求,具有良好针对性与可接受性。

此次干预选择艾滋病孤儿相对集中的学校,采用整群抽样,被抽到班级所有学生均接受干预或对照组问卷调查。在抽样与干预实施过程中对艾滋病孤儿不予识别而进行干预组与对照组整体比较以考察干预效果,避免公开孤儿身份或引起关于分组方式的猜测而引入对艾滋病孤儿过分关注甚至歧视的可能,最大程度地消除了艾滋病孤儿压力与不安,保证了理想效果,增加了干预的可接受性。

“四免一关怀”、“两免一补”及一系列艾滋病孤儿支持性政策确保了孤儿较高的入学率且所在学校分布集中。因此,在艾滋病高发地区,以学校为基础实施健康干预具有投入小、易开展、覆盖广的优势。学校稳定的教学环境与学生较高的关注与信任程度也决定了在当前条件下开展各项基于学校的健康促进工作可行性与可持续性较强。

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在知识、态度、自尊、自信方面水平均较低且基线水平一致。通过干预,干预组上述各方面显著提高,通过4个模式的参与式生活技能教育,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关爱与反歧视态度、自尊与自信水平均显著提高,实现了主要干预目标,达到了预期干预效果。

性别通常被认为是教育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在效果评价中,对男、女生间差异进行比较。干预前,男、女生知识、态度与自尊水平一致,而男生自信水平却显著低于女生。这与其他研究男生自信水平高于女性结论[13-14]不符,但与干预前基线结果一致。经过访谈发现,我国男性为主的家庭结构导致部分年龄较大的男性艾滋病孤儿取代故去单亲甚至双亲成为家庭主导,承受着与年龄段不相符的身心压力,对其青春期的心理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导致比女性孤儿更显著的心理问题,如自我认知水平下降等。提示我国艾滋病高发地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存在共同性别特点,即男性比女性更脆弱,更需接受心理支持等健康干预。必须在干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对男生更加关注,使之获得比女性更大的提高幅度,才能最终消除性别差异。

综上所述,基于我国艾滋病高发区实际情况与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健康需求,以学校为基础,以参与式教学为主要形式,以生活技能教育为途径,以艾滋病知识、关爱态度、自尊与自信为主要内容的健康干预模式,具有良好适应性与有效性,可进一步探索与推广。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顽固性与反复性,因而应注重长期干预、多途径强化,以巩固、拓展干预效果。干预过程中,不可将艾滋病孤儿单独分组或特殊对待,并应遵守保密原则,以避免给孤儿造成心理负担甚至造成新的歧视[15],且男生应被给予更多关注。

4 参考文献

[1] UNAIDS, WHO. AIDS epidemic update 2007[EB/OL][2008-07-12]. data.省略/pub/EPISlides/2007/2007_epiupdate_en.pdf.

[2] UNAIDS, UNICEF, USAIDS. Children on the brink, a joint report of new orphan estimates and a framework for action, 2004.

[3] UNAIDS. Investing in our future, psycho social support for children affected by HIV/AIDS[EB/OL][2008-10-15]. data.省略/publications/IRC-pub02/JC606-InvFuture_en.pdf.

[4] ATWINE B, CANTOR-GRAAE E, BAJUNIRWE 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mong AIDS orphans in rural Uganda. Soc Sci Med, 2005, 61(3):555-564.

[5] LINDBLADE KA, ODHIAMBO F, ROSEN DH, et al. Health and nutritional status of orphans

[6] MAKAME V, ANI C, GRANTHAM-McGregor S.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of orphans in Dar El Salaam, Tanzania. Acta Paediatr, 2002, 91(4):459-465.

[7] 徐韬, 阎志华, 王常合,等. 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社会心理健康状况定性研究.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7, 13(1):17-19.

[8] 许文青, 王云生, 季成叶,等. 项目县6~14 岁艾滋病致孤儿童社会心理问题浅析.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6,12(3):210-211.

[9] 袁建华, 常春, 刘康迈,等. 艾滋病对中国儿童影响的研究.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6, 12(6):489-491.

[10]李澜, 罗玫, 戴志澄. 中原部分农村地区受AIDS影响儿童生活质量的现况.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7, 13(4):342-344.

[11]陈华. 参与式教学法的原理、形式与应用.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1, 21(6):159-161.

[12]周雷, 李枫. 生活技能与预防艾滋病. 中国健康教育, 2003, 19(6):426-427.

[13]LIRGG CD, FELTZ DL. Female self-confidence in sport: Myths, realities and enhancement strategies. J Physic Educ Recreat Dance, 1989, (3):49-54.

[14]LUNDERBERG MA, FOX PW, PUNC’OCHAR’J. Highly confident but wrong: Gender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in confidence judgments. J Educ, 1994, 86(1):11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