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原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病理学原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病理学原理

病理学原理范文1

摘要:本文对某高校近五年来59例心理疾病个案发生的诱因、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疾病干预的对策。从心理疾病产生的诱因来看,学业压力等15个因素是心理疾病出现的高风险因素;此外,个体原因、家庭成长、经历原因和社会原因是心理疾病出现的深层次原因;在心理疾病的应对策略上,应使心理健康教育更符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加强宣传和鼓励求助,加强互动和建立联动,使得对心理疾病个体能够更好识别和干预。

关键词:心理疾病;大学生;诱因;深层次原因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058-03

心理疾病又称精神障碍或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精神)功能紊乱,并达到影响个体的社会功能或使自我感到痛苦的心理异常状态。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高校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干扰了个体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有些甚至会引发自杀、自残或伤人等悲剧性事件,严重影响了家庭的幸福和高校的整体稳定。因此,对于为什么会产生心理疾病,哪些因素会诱发心理疾病等问题的探索,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为了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建构和谐校园心理健康氛围,现对近5年来59例心理疾病个案进行原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一、心理疾病个案基本情况分析

59例大学生心理疾病案例中,从性别上看,男18例,女41例;从心理疾病发生时间来看,5月、9月和10月是高发月份;从心理疾病的诊断类型来看,出现的心理疾病数量排序依次为抑郁症33例、焦虑症12例、强迫症2例、神经官能症3例、双相情感障碍4例、精神分裂症5例;心理疾病个体中,有自杀意念或伤人意念者为9例;59例心理疾病个案的发现途径为个体主动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寻求帮助的35例,在院系、医务室或其他同学的带领或建议下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寻求帮助的19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根据心理普查的筛查结果进行的心理约谈中发现的5例。

二、心理疾病产生的诱因分析:包括15因素和5个维度

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是心理疾病为什么在那个时刻发生?这与诱发因素有关,这个诱发因素叫做“诱因”。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采取了“个案编码”总结学生心理疾病产生的诱因。具体方法如下:在心理咨询记录或事后相关人员访谈中,每涉及1个心理疾病产生的诱因,就记录和编码为1个影响因素。

根据对59例个案的编码结果,共总结出家庭成员关系不良、家庭期待过高、家庭贫困、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恋爱困扰、人际关系不良、敏感、追求完美、内向、情绪冲动、创伤应激、童年创伤、新生适应、身体疾病等15个诱因,出现频次排序如表1所示。

以上15个诱因可以进一步进行维度划分,将15个诱因总结为5个维度。如下页表2所示。

三、心理疾病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根据以上诱因分析及平时心理咨询中的结果,可以认为,心理疾病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个体原因。大学阶段的个体正处于从“不成熟”到“成熟”状态的过渡时期,很多人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自身价值和自身角色确立等各种问题上极易发生各种心理上的冲突。

从上文的诱因分析来看,学业压力、恋爱困扰、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等,同为心理疾病产生的最常见的诱因。从学业上来看,一些同学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缺乏适当的学习时间管理方法;从恋爱心理上来看,存在各种不成熟的恋爱观,恋爱失败时,缺乏有效的疏导和成熟的抗压方式;从性格特征上看,有很多可能会导致自身心理冲突的不良个性等;从就业上来看,缺乏积极地就业准备工作和就业心理调适策略;从人际关系上来看,缺乏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和平等交流的意识等。这些心理冲突,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指导,缺少调适的方法,则会日积月累,影响学习和生活质量,从而可能会导致心理疾病及心理危机的爆发。此外,在成长过程中,遭遇的一系列创伤性事件,虽然事件本身已经淡忘,但是负面情绪一直积压在内心,在特定情况下会以心理疾病的方式表现出来。

2.家庭和成长经历原因。从上文的诱因分析可以发现,“家庭关系不良”为心理疾病发生的排名第3的诱因;在心理咨询中也可以发现,如果家庭成员曾经出现过心理疾病或心理危机,甚至有过自杀的倾向,那么个体出现相同问题的概率会大大增加。此外,和睦的家庭关系、平等的交流方式、客观的期待,都有助于产生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当孩子出现心理冲突时,良好社会支持系统会给予积极的作用来化解这些心理冲突,反之,则会进一步激化心理冲突,从而可能导致心理疾病及心理危机。

此外,有些同学在上大学前,就出现过心理疾病和心理危机状况,家长对其心理、情绪情况也有一定了解。但是进入大学之后,由于家长、学校双方缺乏沟通,导致院系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学生的服药、治疗情况不能及时掌握和实施干预,家长对其定期复诊和服药情况也缺乏有效监督,导致学生的心理疾病长时间不能好转或痊愈,甚至进一步加重。

3.社会原因。大学生在现实中面临的各种生存和发展压力。如学业排名、升学就业等各种压力。如,各大重点高校的学生原来在高中时期都是学习成绩上的佼佼者,进入大学之后,在学习成绩上依然对自己高要求,此时,横向比较带来的客观压力,可能会让他们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冲突。此外,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化,就业等客观压力也会让部分同学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四、心理疾病干预思考

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而言,除了常规的普及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普查和约谈、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危机排查工作之外,结合上文的诱因及深层次原因分析,在心理疾病应对方面的进一步思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学生的共性和个性,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更符合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专业特点具有一定的共性,而从上文的原因分析可以看出,心理问题的诱因和深层次原因却具有一定程度的个性。针对这些共性和个性,进行符合学生特点和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尤为重要。针对共性,在美术类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笔者会依托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兴趣,定期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绘画心理分析”心理工作坊,参与者通过现场作画和分析的方式探索自身的性格特点和潜力发展点;在平时个体咨询中,也会对部分来访同学通过绘画这一学生熟悉的方式打开心扉,并进一步发现问题和主动疗愈。针对个性,可针对学生的不同需要,开设有关学习方法、恋爱、人际关系、就业压力调适等相关方面的选修课和讲座,让有相关需要的同学能够自主选择和学习对自己有所帮助的课程和讲座。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同时鼓励学生主动求助。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心理疾病发现过程中,“主动来访”寻求帮助的个体占全体危机状况的59.3%。因此,来访者是否具有主观的求助意识,对于心理疾病的排查工作至关重要。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也研究发现,“微笑抑郁(隐匿性抑郁)”越碓匠晌大学生心理危机状况的一个明显趋势,即:很多心理危机严重的个体,往往表面阳光,为人随和,没有明显的学业问题和人际关系问题,但心理危机突然性爆发,甚至产生了自杀等严重后果。

在这种形势下,创造积极的心理疾病求助氛围,加强宣传,鼓励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冲突的个体主动来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对于心理疾病个体的发现和帮助非常重要。

3.加强和医院、学生家长、学校其他部门的互动,建立心理疾病预防和干预的联动机制。除了现有的存在于高校的心理疾病及心理危机的“三级预防体系”之中的学校各相关部门、班级干部等朋辈互助资源之外,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同专业医院、学生家长、学校其他部门的沟通和互动,建立心理疾病应对联动机制。

对于专业医院,积极运用现有的医校合作资源,为高校的心理疾病个体积极争取更优质的医疗条件,促进他们更好地恢复健康,回归积极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有的学生的心理疾病的直接诱是家庭贫困或学业不良,所以和教务处、学校勤工助学部门建立联动,可更详尽地了解学生各方面的信息,且从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的角度予以帮助。此外,家庭是学生心理健康最重要的社会支持,从上文的诱因分析和深层原因分析可以看出,家长的行为和观念对于心理疾病个体的恢复至关重要。对于学生家长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和互动,传播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健康观念,并鼓励家长将掌握的学生情况积极主动和学校沟通,积极运用学校的各项相关资源为心理疾病个体的恢复提供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姚竞.浅议大学生心理疾病的预防与诊治[J].中国卫生产业,2013,(19).

[2]孟玮.心理疾病对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及预防对策[J].中外医疗,2011,(28).

病理学原理范文2

【关键词】中职护理 病原生物 免疫 教学思考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这门课程主要包括了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三大部分,是中职护理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后期学习护理专业课和临床护理工作都非常重要。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的教学主要包括理论课程和实验教学,而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在刚接触到本门课程时,由于理论课深奥难懂、实验课枯燥乏味,常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严重影响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还有的学生认为,护考中没有包含本门课程,所以学习时也不太重视。现针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希望对以后的教学能有所裨益。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

中职学生多是初中毕业后就入校,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起点低,理解能力差,对于学习他们普遍缺乏兴趣和主动性,遇到较难的课程,学生们很容易产生反感、退缩等不良反应。结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适应中职学生的特点,从简单的知识入门,适当降低教学难度。首先,为提高学习兴趣,对于教材可作适当调整,应选择在前半期学习较直观易懂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在后半期学习较抽象难懂的免疫学基础。其次,结合教学大纲,整理重点内容和学习难点。重点内容仔细讲解,如微生物的种类,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等等。而难点内容应选择性的讲解,比如免疫分子的种类、作用,免疫应答的过程,应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拉出主线,不宜过于详细。这种很难的内容讲得越详细知识的深度也就越深,超过了中职学生的理解力,浪费了大量课堂时间,学生反而越听越糊涂。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结合中职护理工作的需要

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主要是针对不同的病人进行护理治疗工作,很多理论性强的知识,在护理的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用到。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重点选择与护理工作关系密切的知识。在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学习中,重点介绍日常护理常用的消毒灭菌的方法,不同的病原生物侵入机体的途径和如何针对这些途径进行预防。比如流感病毒的侵入途径,针对它的侵入途径该如何预防,有没有特异性的预防方法。在免疫学中,除基础理论的学习外,应重点讲解与护理工作相关的免疫预防知识,比如疫苗的种类、用途、接种方法、注意事项等。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应灵活多样

病原生物和免疫学基础这门课程的理论性强,特别是免疫学,学生普遍反映内容多,抽象难学。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课堂灌输式的讲授,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缺乏主动性。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她们期望老师能用讲故事的形式把枯燥的内容讲懂。虽然我们不能做到把医学课堂完全的变成故事会,但也可以通过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使课堂更生动有趣。一方面:可以适当的选择多媒体教学,把理论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和原理做成动画的形式显示,使枯燥的内容趣味化,静态的教材动态化,更直观易懂。而有趣的动画也大大减少了课堂中打瞌睡的现象。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运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Barrows教授1969年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医学院试行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是指医学生通过解决结构不良的临床病例问题来学习临床前课程的一种学习方法,以一些有趣的案例开头,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启发学生的思考,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也是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二)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临床护理工作,操作性非常强,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验教学,结合我校特点可先进行多媒体、录像由教师进行演示性实验,然后再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另外还可到附属医院进行参观教学,比如医院不同环境对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相关免疫检验应用,免疫预防的应用等,这些都可以在医院直观的看到,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理论知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三、总结

总之,通过对教学中问题的反思,中职护理的教育应结合学生的特点,护理临床工作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丰富的适宜的教学手段,来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宝恩,苏盛通.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8.

病理学原理范文3

关键词 护理学专业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6.046

Discussion on TCM College Nursing Specialty "Medical Immunology

and Pathogen Biology" Teaching Reform

YANG Shenghui[1], FENG Min[2], LU Fangguo[1], GAO Qiang[1]

([1] Medical School,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028;

[2] Nursing College,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028)

Abstract "Medical immunology and pathogens" course is basic course of compulsory nursing students, also connected to the bridge basic and clinical medicine courses. According to my school nursing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by adjust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course, the highlight nursing specialties,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strengthening teacher train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efforts to improve student interest in learning to enable students to become learning leading, promot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 nursing specialty; Medical Immunology and Pathogen Biology; teaching reform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同时也是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涵盖了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和医学寄生虫学等3个紧密联系的部分。其中医学免疫学重点阐述了人体免疫系统组成与功能、免疫应答的发生机制和临床相关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原则等相关内容;病原生物学部分主要涉及临床常见病原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机制、诊断方法及防治原则等内容。本课程内容繁杂、学科之间交叉较多,知识面广,是医学生特别是护理学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课程。我校历届护理学专业学生都反映本课程难学、不好理解,因而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人数也比较多。如何在中医药院校护理学专业中开展本课程的教学,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尝试和的探索,现将体会整理如下。

1 结合本校护理学专业的特点调整教学内容,突出护理特色

我校护理学专业系文理科兼招,文科生占了60%~70%的比例,一般来说,文科生的理科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和欠缺,而“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课程往往需要较多的理科基础知识作为铺垫,如果按照对理科生的要求来设置和选定“医学免疫学与病原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内容,往往会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而且,由于中医院校的护理学专业学生还要学量的中医药相关的课程,因而在本课程上安排的学时数往往偏少,①而我校护理学专业仅安排48个教学学时,明显偏少。有鉴于此,我们针对本校护理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对培养方案做了适当的调整,特别在教材和教学内容选取方面做了较大的调整。我们选定了一本内容简明扼要、实用性强的教材,即范虹和卢芳国教授主编的、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专供中医药类专业使用的教材《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系统研究了护士执业资格证考试中有关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部分的大纲内容,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将这部分知识点作为重点讲授内容,以适应和满足将来护士执业考试的要求。具体来说,医学免疫学部分我们重点讲述与护理学临床有关的抗原、抗体、补体系统、超敏反应以及免疫学在防治方面的应用等章节,特别是超敏反应的防治措施;在医学微生物学部分,我们重点介绍与临床护理关系密切的消毒灭菌概念,无菌操作技术,细菌的致病作用。另外,对化脓性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呼吸道病毒、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临床常见的病原体做重点讲授;而在医学寄生虫学部分,我们则重点讲授医学寄生虫学总论,介绍寄生虫感染的一般规律、诊断方法及防治原则,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要重点掌握寄生虫的生活史和防治原则。同时给学生讲授临床常见的线虫一章,而其他临床常见的寄生虫则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和问题,要求学生自学书面回答,上交作业批改后作为平时成绩,以此督促学生的自学。在教学学时安排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调整,学校教务处安排本课程总学时为48学时,理论42学时,实验6学时。我们调整后,适当减少理论课的讲授学时,增加了实验课学时,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调整后免疫学部分安排16个理论学时,医学微生物学部分安排16个理论学时,人体寄生虫部分安排4个理论学时。实验安排了12个学时,其中,医学免疫学部分2个学时,细菌学部分4学时,真菌和病毒学部分2学时,医学寄生虫学部分4学时。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我们在传统讲授的基础上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将这些方法的综合利用,极大地改善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医学免疫学和病原生物学”课程具有概念多、抽象不易理解和知识点繁杂等特点,学生们往往学习兴趣不大。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培养往往是学习取得成功的基石。为了提高学生们学习“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课程的兴趣,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在传统的讲授基础上,结合直观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方法开展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我们在讲授医学免疫学Ⅰ型超敏反应一章时,提前准备了马血清致敏的豚鼠,上课时在讲台上给各组豚鼠分别心脏注射马血清和鸡蛋清,然后分别观察注射不同抗原后豚鼠发病死亡情况,给学生视觉上带来了极大的震动和冲击,加深了学生对超敏反应知识的印象和体会,在后续的讲授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课堂上提出了许多的问题,课堂气氛也异常热烈。为了克服“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课程理论抽象、不好理解的困难,我们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的图片、视频和动画等素材,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理论和微观世界变得生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显著得到提升。同时,我们还紧密结合临床实际,采用案例式方法进行教学。②如在讲授化脓性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幽门螺杆菌、结核杆菌等病原菌章节时,我们给学生布置了大量的了临床案例,将全班同学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每组5~6人,要求各学习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在课外查询资料,然后制作成PPT课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和讨论,教师对学生进行点评,给出成绩,并指出回答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学生的反响热烈。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在学时安排偏少的情况下,提高了教学质量。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质量是搞好教学的基础,而本课程大部分老师由于常年从事基础课教学工作,临床经验和相关护理学知识欠缺和不足,部分教师甚至没有医学背景知识,不能很好地将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与临床护理相结合。这就要求从事本课程护理学专业教学的老师要多接触和了解临床护理工作,熟悉临床护理工作的特点和要求。例如,我们采取跟班听讲的形式,跟随护理学专业班级的临床护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或者参加护理学院的学术报告和知识讲座,或者以参观学习的形式在临床护理实践中进行观摩,熟悉本课程在护理学专业方面是如何与临床护理工作有机结合的,找准结合要点。通过这些措施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确保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加强实验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课程一门是实践性性很强的学科,常见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消毒和灭菌方法、无菌操作技术、常见病原生物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常见病原生物的培养及检查方法、粪便中寄生虫病原检查技术是本课程实验课中要重点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加强实验课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同时有助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每一次实验课的项目和具体的要求都提前通知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提前准备。实验课过程中对学生严格要求,仔细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课后完成试验报告。通过严格的实验课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作风,对于学生今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意义重大。为了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在实验课中除了开设常规的验证性实验之外,还开设部分综合型实验和部分设计性实验。如肠道感染常见病原生物的实验室检查、泌尿生殖道感染常见病原生物的实验室检查、皮肤创伤常见病原生物的实验室检查等实验项目,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对实验进行设计和独立完成,并完整撰写实验报告。这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通讯作者:高强

基金项目:2014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探讨中医药专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NO.229);2011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课外科技活动体系的构建,NO.177);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感染性疾病中医药防治研究》资助项目(NO.15);湖南省省级精品课程《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资助项目(NO.48);湖南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病原生物学》资助项目(NO.1);2012年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NO.201210541015)、2012年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NO.197)

注释

病理学原理范文4

“老师,我真的不是故意和你作对,我只是管不住自己,不自觉又犯错误了。”

“老师,我真的不想打架,可我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我很烦,真的很烦。”

“老师,你就很有理么?你知道我为什么突然又变了,因为前天在走廊上我和你打招呼,你居然不理我,就像我们初中老师一样,你根本就看不起我!”

这是在教育过程中我的一些犯错误的学生对我说的话,从这些话中,我看到了他们心理的矛盾、脆弱和自卑,同时也找出了他们之所以成为我们部分教育者所说的“问题学生”的原因――心理不健康。

二、中职学生心理疾病形成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因素

二十一世纪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水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今天的学生不再盲目崇拜权威、传统、教师和书本,更注重自身利益、自身需要和追求,学校的培养、教师的教导对学生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小,而社会环境变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却越来越大。所谓5

2.家庭教育的不足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重要的教师。”家庭中不良的生活方式及家长行为的不端,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许多不负责任的家长不能给孩子一个完美的家:一是经常吵架、打架,形成单亲家庭,对学生的身心造成莫大伤害,从而引起学生自卑、压抑、脆弱、封闭等心理障碍的产生和更深的内心创伤;二是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孩子隔代抚养,逐渐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及习惯;三是家庭教育方法不当:过分溺爱与庇护,使学生的不良心理、不良行为得以滋生形成;或者严厉有余,关爱不足,采用高压或“棍棒”教育,使一些学生感情受到创伤,产生叛逆心理。

3.不良媒体的诱导

很多网络媒体本身受利益导向的驱使和市场需求的调节,出现很多低级趣味的亚文化,良莠难分,对成长中的中职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那些“黄色网页”“暴露文学”“伤痕文学”“凶杀暴力”“网络游戏”等直接或间接地侵蚀着青年学生的身心,对其成长造成极大伤害。

4.学生自身原因

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处在过渡阶段,可塑性较强,自我意识能力较弱,易受外部环境条件的诱惑和熏染。随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解冻以及对西方文化的吸纳、信仰,良知、道德、诚信等在社会某些层面缺失,让正处在人生脆弱期和敏感期的中职学生无所适从,产生诸多困惑和疑虑。

三、消除中职学生心理疾病的途径

我国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误区:我们好高骛远,总是想培养出如何优秀的“才子”。然而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大量能够与人和谐相处、诚信、礼貌、能够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真正能够成为“专家、才子”的人才是少而又少的。而我们中职学校,就是要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实用人才。现代医学越来越证明,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心理,就是一个幸福人生的起点。通过几年来的中职学生思想工作,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社会教育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延伸和发展,具有强烈的渗透性和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一要多制作、出版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影视作品、报刊书籍,为广大青少年学生,特别是为中职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二要通过社会有关部门加强对网吧、电子游戏和音像产品市场的管理,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向学生推销、演示、提供宣传凶杀、暴力、恐怖、色情的电子游戏产品和软件产品。特别要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和整治,坚决查处和取缔违规网吧。三是社会各界要为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提供必要条件。

2.重视和改进家庭教育

任何时候,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具有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抓好家庭教育。首先,家长应转变观念,家庭教育由传统的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由注重书本知识、学业成绩向注重教孩子正确做人转变,由简单的家长式命令向平等沟通转变,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使学生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熏陶,促使其身心健康成长;其次,尊重学生人格,讲究教育方式方法。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孩子多鼓励、多激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不能只注意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成绩,更要关心他们心里的想法、品德修养,注意他们在社会上可能受到的不良影响,使其全面健康发展;再次,要努力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使学生享受到更多的家庭温暖。

参考文献:

[1]王希永.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5).

[2]心理学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病理学原理范文5

[关键词] 高压氧科;气管切开;感染;病原学分析;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8(c)-0137-03

现今,医疗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同时,感染的发生率居高不上,各种先进治疗技术与设备如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气管切开、介入治疗等一次次把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但与之相随的是各种感染的增加,医院感染已成为威胁患者的严峻问题。为了控制医院感染,各国学者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至今为止,感染仍是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特别是气管切开患者,肺部失去了呼吸道的保护,再加之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给病原菌的侵入带来了可乘之机,是感染的高危人群[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高压氧科(以下简称“我科”)2011年5月~2013年2月共收治气管切开患者427例,近30%的患者存在肺部感染,感染患者以ICU转入患者为主,笔者现就感染患者的病原学特点及药敏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科学的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1年5月~2013年2月共收治气管切开患者427例,其中,男217例,女210例,年龄17~79岁,平均(49.5±32.5)岁;颅脑损伤患者19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72例,急性中毒患者26例,其他37例;出现肺部感染113例,感染发生率为26.46%;ICU转入316例,感染104例,感染发生率为32.91%。

1.2 诊断标准

感染诊断根据原国家卫生部医政司感染监控小组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3 检测方法

吸痰器取呼吸道分泌物于无菌试管中,即时送检。对采集的标本先行涂片,确定为合格后进行接种,痰培养阳性且为优势菌者进行分离纯化。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

1.4 判定标准

1.4.1 菌株分离培养标准 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菌株常规分离培养和鉴定[3]。

1.4.2 耐药性结果标准 根据NCCLS(2008年)标准[4]。

1.5 治疗方法

感染患者在实验室结果尚未明了之前,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敏感度较高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与第四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包括头孢西丁钠(华北制药河北华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6973)、万古霉素(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269)、特治星(Wyeth Lederle SPA,国药准字J20110021)、拜复乐(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40068)、舒普深(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597)等。待实验室检查结果出来后再进行治疗方案调整。高压氧治疗采用多人空气加压舱,压力0.2 MPa,15次为1个疗程。

1.6 护理方法

根据高压氧治疗的需要,对患者进行以下方面的护理:①专业化的心理护理。对清醒患者在高压氧治疗前详细交待治疗过程及注意事项,特别是治疗的安全性介绍,以消除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治疗过程中陪舱人员主动与患者交谈,对患者情况进行观察,让患者有安全感。②加强昏迷患者的护理。加软枕垫于患者颈肩部,将头偏向一侧,保持耳鼻口腔气道通畅,如患者呕吐时易于流出,防止误吸。③气道湿化的护理。采用多次雾化吸入进行气道湿化,防止痰痂形成,促进痰液排出。④吸痰的护理。在患者进入高压氧舱前30 min进行雾化吸入与彻底吸痰,进入舱内后有痰也要根据舱内压力采取正确的方法及时吸出,当舱内压力高于0.03 MPa时使用舱内负压吸引器吸痰,使气道保持通畅。⑤做好舒适护理。在患者骨突出部位垫上中空棉垫,让患者舒适,同时也可预防压疮。

2 结果

2.1 病原菌培养结果分析

113例感染患者痰培养结果显示,以革兰阴性(G-)菌为主要感染病原菌,共71株,占62.84%,其次为革兰阳性(G+)菌与真菌,分别为33株与9株,占29.20%、7.96%。G-菌感染前5位的排列顺位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及洋葱伯克霍尔德菌。G+菌感染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见表1。

2.2 主要病原菌药敏情况分析

药敏结果显示,G-菌对青霉素、左氧氟沙星敏感性较低,普遍耐药,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敏感性较高,但鲍曼不动杆菌对以上两种抗生素敏感性仅为50%。G+菌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敏感性较高。见表2。

3 讨论

气管切开患者病情危重,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肺部感染,也是导致气管切开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5-6]。我科2011年5月~2013年2月共收治气管切开患者427例,共发生肺部感染113例,发生率为26.46%。其中,ICU转入316例,感染104例,感染发生率为32.91%。ICU转入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于其他患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后,因其病原学的特殊性,不仅使治疗时间延长,增加了护理难度与住院费用,而且也是医疗纠纷发生的隐患[7],对医院的声誉及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对我科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学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措施,一方面可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8],另一方面在感染发生早期及时治疗,以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死亡率。

本组113例肺部感染患者均取气道分泌物培养,分离培养病原菌113株,以G-菌为主要感染病原菌,共71株,占62.84%,其次为G+菌与真菌,分别为33株与9株,占29.20%、7.96%。G-菌感染前5位的排列顺位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及洋葱伯克霍尔德菌。G+菌感染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

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气管切开患者感染病原菌耐药性较高,特别是G+菌对青霉素、左氧氟沙星等临床常用抗生素高度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敏感性仅为50%,给抗感染治疗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而且在药敏试验结果尚未明了之前,只能凭近期抗菌谱经验性用药[9-10]。因此,要有效控制感染,必须要做好各项护理,防患于未然。笔者检索相关文献,结合多年护理经验,提出相关护理对策。首先,做好病房与高压氧舱环境清洁,规范物品管理,降低病室与舱内的菌落数。具体做法为每周进行环境监测,保持病室与舱内温湿度适宜,每天清洁后用含氯消毒液对地而、桌面进行消毒2次。高压氧治疗后及时通风换气,用SA空气消毒喷雾剂消毒[11]。物品用具做到一人一巾一用品,使用后立即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其次,规范护理操作与洗手制度,制定护理操作规范流程,严格执行并定期检查。第三,加强气道管理,注重气道湿化的护理,在高压氧治疗时采用独立直排氧气罩吸氧,一方面可提高吸入氧气的温度与湿度,另一方面有利于吸痰等操作的实施,防止痰痂堵管,避免交叉感染。第四,定时清洁气管切口周围皮肤,进入舱内治疗前更换敷料。第五,加强对昏迷患者的护理,在给予管饲时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逐渐加量[12],重视鼻饲抬高床头,避免反流误吸发生加重肺部感染。第六,加强基础护理,应做到以下几点:①气管切口换药每天至少1次,并视患者情况而定,痰多时随时更换;②每2小时翻身、叩背1次,叩背应有序,遵循由外到内,自下而上的原则;③根据患者口腔pH值选择适宜的口腔护理液,口腔护理2次/d;④同时加强护理观察,治疗前仔细检查,预防导管脱出。

综上所述,气管切开患者容易出现肺部感染,结合高压氧舱内密闭环境的特殊性,加强基础护理、气道管理的护理及高压氧舱内护理,切断病原菌由外向内的传播途径是感染控制的关键。同时,给予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增加机体自身抵抗力,抑制内源性细菌的繁殖,双管齐下,综合预防,从而降低感染率。在预防的同时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定期痰培养,可在感染早期及时发现,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Hedrick TL,McEleamey ST,Smith RL,et al. Duration of antibiotic therapy for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caused by non-fermentative gram-negative bacilli [J]. Surg Infect (Larchmt),2007,8(6):589.

[2] 许立民,孔磊,肖泉,等.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10):770-774.

[3] 乔昀,陈君灏,罗云桃,等.医院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基因分型研究[J].检验医学,2012,27(12):1031-1034.

[4] 周林.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分析[J].重庆医学,2013, 42(1):69-71.

[5] 陈凤玉.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高压氧治疗的护理[J].临床军医杂志,2006,34(3):372-373.

[6] 许立民,肖泉,雷英,等.中重型颅脑损伤伴肺部感染行气管切开术后高压氧和常规治疗的对比观察[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7,14(4):213-215.

[7] 韦贵珠,韦孟怀.护理干预对高压氧治疗中气管切开病人肺部交叉感染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9(19):1718-1719.

[8] 孔磊.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高压氧治疗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3):2160-2162.

[9] 孔磊,许立民,宋献丽,等.35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行高压氧治疗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9):808-810.

[10] 晋秋娟.高压氧舱内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J].心理医生,2012,(3):231-232.

[11] 陆宏翠.高压氧治疗气管切开患者12例的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1,1(16):79-80.

病理学原理范文6

一、 诉讼离婚产生的原因 家庭暴力导致离婚案件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既有婚姻当事人自身原因,也有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等外界原因,还有职能部门及相关法律制度的原因。 (一)自身原因 1、婚姻基础较差。婚姻当事人婚前认识时间短,相互了解不够,草率结婚致使婚后夫妻间缺乏沟通和交流,当在日常生活中出现或大或小的矛盾,双方便会失去应有的理性认识和法律意识,出现伤害对方的言行,矛盾激化后,双方为达到各自的目的而采取极端的态度和方式来对待彼此,导致暴力行为发生和升级。如王某某与周某某离婚案,二人(均系再婚)认识不到二个月便进行了婚姻登记,由于相处时间短,彼此了解不够,婚后,各自缺点逐渐暴露,并缺乏沟通交流,为此常因家庭琐事发生争吵,后来发展到王某某稍不如意便对周某某实施家庭暴力,致使周某某诉至法院要求结束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 2、男权思想较重。男权思想在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些人或家庭中仍有存在,更是产生家庭暴力的重要原因。以自我为中心的丈夫在家庭中保持高姿态,一旦妻子做出不合要求或不如所愿的行为就会换来殴打,作为弱势群体的妻子则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心理,不敢声张,默默忍受。如此以往,更加助长了丈夫的“势气”,对妻子实施家庭暴力的行为也更为频繁。如杨某与张某离婚案,杨在家庭中以“大男子”自居,随意辱骂女方,多次殴伤女方住院治疗,甚至威胁、恐吓张及其家人。为使自己及家人的人身安全不受侵害,张某起诉,要求解除与杨某的婚姻关系。 3、法制意识淡薄。改革开放以来,女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得到提高,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随着普法教育的开展,要求同男性处于平等地位的呼声越来越高,并更加懂得怎样运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当“禁止家庭暴力”载入新婚姻法后,作为家庭暴力受害者的妇女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欲通过合法途径结束痛苦的婚姻生活。笔者所在法院三年审结的涉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案件有220件,其中以女性为原告的案件有217件,占98.63%. (二)外界原因 1、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导致暴力引发离婚案件产生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处于经济和社会地位强势的成员在家庭生活中往往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而处于弱势地位的成员往往在经济和生活上依赖于他们,一旦发生家庭矛盾,处于弱势地位的成员通常会成为发泄对象,且大都逆来顺受。而这种软弱的反应使得施暴者无需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如李某某与陈某某离婚案,李某某经商致富后,对与之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的妻子陈某某产生厌倦之意,在外拈花惹草,妻子试图想改变现状,恢复温馨的三口之家,但李某某不仅没有悔改,反而限制没有经济来源的陈某某的生活开支,并常对其实施家庭暴力,陈某某诉至法院,要求离婚,该案经法院审理调解未果判离,并判决夫妻共同财产归陈某某所有,李某某给予陈某某经济帮助费30000元。原、被告双方均服判。 2、社会不良风气是导致暴力引发离婚案件的外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腐朽思想与陋习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婚姻和家庭。债台高筑、嗜酒如命、重婚、包养二奶等社会丑陋现象的存在引发了家庭暴力,施暴者为达到自己的畸形目的对妻子实施家庭暴力。如郑某某与韩某某离婚案,平时韩某某与郑某某夫妻感情一般,但好酒的韩某某喝醉后,便失去理智,轻则对郑某某呵斥,重则拳脚相加,常常打得郑某某卧床不起。酒醒后,韩某某为自己的行为追悔莫及甚至跪地乞求郑某某原谅并保证不再触酒。数次的毁约,屡次的被打经历让郑某某心惊胆颤,不知下次何时又会遭到丈夫的毒打,为了结束这身心恐惧的生活,郑某某诉至法院,坚决要求离婚。再如代某某诉刘某某离婚案,刘某某入赘到代某某家,婚后不但缺乏家庭责任感,而且与一女子以夫妻名义在外租房同居并生一子。为了达到与该女子结婚的目的,刘某某一回到家中便对妻子代某某实施家庭暴力,并扬言要么离婚,要么就置于死地。代某某诉至法院,要求与刘某某离婚,该案经法院审理调解离婚,刘某某给予代某某经济赔偿。 3、职能部门及相关法律制度的原因。家庭暴力长期以来被视为家庭私事,其隐蔽性决定了很少会有相关部门主动管理。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家庭暴力行为除杀人和重伤外,司法机关大多作为自诉案件处理,采取“不告不理”的做法,就让其成了相关部门不管不问的真空地带。再则有相 当部分执法人员认为家庭暴力是夫妻之间的私事,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范围,致使家庭暴力的施暴者很少得到制裁,从而助长了家庭暴力事件的增长。受害者在遭受家庭暴力时难以寻求有效的保护,即使通过相关部门解决,也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毕竟家庭生活是长期的,而且暴力行为的发生具有隐蔽性和时间的不确定性,有些部门想管也有心无力,制裁手段的缺乏更让相关部门对施暴者无计可施。另外,我国宪法、刑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对家庭暴力行为都有禁止性规定,但缺乏明确的认定和具体的制裁办法,可操作性不强。 二、家庭暴力的特征 家庭暴力由于行为人的不法行为直接针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并给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伤害后果,与其他暴力行为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一)身份的特定性 家庭暴力由于发生在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中,因此施暴者与受害者之间具有特定的身份和关系。如婚姻主体间存在的夫妻关系,据我院三年来审理此类案件调查统计,90%以上的家庭暴力的施暴者为丈夫。 (二)时间的连续性 家庭暴力因伴随着家庭成员之间的共同生活,施暴者会因不同的事由,在不同的时间里,多次或长期对同一受害者采取不同的行为和方式,不定期地施暴。 (三)行为的隐蔽性 家庭暴力大多数都发生在特定的场所,即多数发生在施暴者与受害者共同居住的住所,其暴力行为很难让世人知晓,大多数受害者认为,家庭暴力系个人的家庭隐私。“家丑不可外扬”的封建意识根深蒂固,为了不使家庭矛盾激化而影响婚姻和家庭的稳定,受害者大多采取忍耐态度,不向外张扬,更谈不上要通过法律程序来保护自己的人身权利,由此导致施暴者更加猖狂,且不让外人知晓,隐蔽性很强。 (四)手段的多样性 家庭暴力,既包括肉体上的伤害,例如殴打、体罚、残害、限制人身自由等,也包括精神上的折磨,如威胁、恐吓、咒骂、讥讽、凌辱人格等,甚至还包括性暴力。其后果是严重的,不仅造成受害者身体、精神的痛苦、心理的压抑,还威胁到家庭的和睦与稳定,甚至导致恶性案件发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预防家庭暴力的几点思考 要预防、减少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案件,首先就应反对和消除家庭暴力的存在,如何消除家庭暴力?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观念,提升自我保护意识 家庭暴力中,施暴者丈夫打妻子大多缘于夫妻在家庭中地位不平等,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状况。作为女性,一是应树立“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消除封建残余思想,要认识到自己与男性具有同等的人格与尊严,保护自身不受伤害。二是正确处理好恋爱、婚姻和家庭的关系,不要在无感情基础情况下草率结婚。婚姻生活中,双方多进行沟通与交流,遇到存有分歧的问题,要共同理性地面对并心平气和地提出各自的看法与意见,不能动辄就进行人身攻击,以免事态激化,避免家庭暴力的发生。三是受虐待妇女应具备自我保护意识和防暴抗暴意识。如在面对极其残暴的施虐者,有可能出现被杀或严重伤害的情况下,要尽快离开家庭到住所地的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派出所求救,或请求相关部门如妇联、工会以及各种公益性的法律救援机构、人民调解委员会、公安机关等的介入,必要时还可寻求法律的保护,如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或民事诉讼,以达到保护自身安危,震慑与制裁施暴者的目的。 (二)强化素质,提高法律意识 全民综合素质与法制道德意识应该得到增强与提高,这不仅需要公民自身的修养,更需要国家加大宣传力度,并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对社会上存在的陋习与丑恶现象,应当加大打击力度,纯净社会环境,让家庭暴力没有生长的土壤。司法机关要加强普法宣传教育,让保护妇女的法律规定深入人心,提高广大妇女的法制观念,增强其反家庭暴力的自觉性和斗争性。 (三)构建体系,发挥职能作用 政府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中起主导作用。要通过 明确家庭暴力问题的法律地位,增强对家庭暴力的重视程度,构建整个社会防控和制裁家庭暴力的体系,并将其纳入乡、村两级矛盾纠纷调处、社会综合治理的考核范围。报刊、电视、广播等社会媒介和舆论监督也要及时地曝光和谴责残害妇女的家庭暴力行为。从舆论、道德到法律、机制,从司法机关、社区、单位到家庭编织一个反家庭暴力之网,提高全社会对家庭暴力行为危害性的认识,达到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行为的目的。 (四)加强司法援助,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救助和保护受害者是反对家庭暴力的重要措施。家庭暴力发生后一方面要制裁施暴者,另一方面要抚慰受害者。居委会和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及妇联等要重视给受害者精神上的抚慰,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相关部门还应开辟妇女热线电话,为(受害)妇女提供法律援助和心理咨询,设立妇女庇护所、家庭事务裁判所、家庭暴力救助中心等。 (五)公正执法,强化司法机关 为了保护妇女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司法机关要加强对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打击力度。要重视和加强对施暴者的制裁力度,形成强大的威慑力,要使施暴者有所顾忌,让妇女权益切实得到保护。司法机关的执法人员应转变家庭暴力行为系夫妻间私事的观念,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保护妇女合法权益和维护法律尊严。必要时,审判机关可设立专门审理家庭暴力案件的“家庭暴力法庭”,及时惩治施暴者,切实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并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给受害者最大的便利,使其得到相应的赔偿。 (六)构建制度,完善执法体系 为此,应完善制定家庭暴力、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制度。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家庭暴力行为都有禁止性规定,但缺乏可操作性。笔者认为,国家应尽快出台可操作性强、专门的反家庭暴力法规,其中应包括家庭暴力的定义、家庭暴力的救助机构和求助程序、制裁机构、施暴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等内容,为遭受家庭暴力的受害家庭成员树起一道有效的法律屏障。 (七)严格界定“家庭暴力” 《婚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提出离婚,人民法院应当进行调解,如坚决要求离婚的,经调解无效,视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应准予离婚。这要求在审理这类离婚案件过程中把好“家庭暴力”这个关,是否构成家庭暴力,应根据当事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综合结婚时间、婚后关系,实施家庭暴力的手段和危害程度等来认定,同时,对涉及家庭暴力离婚的过错方实行经济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