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路径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路径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推进计算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新契机,计算机基础课程要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自主学习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本文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提出了“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期望对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一)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与时展脱节,部分教学内容已经滞后于计算机技术和软件的发展,难以体现出知识学习的前沿性和实用性。同时,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与各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关联度不高,没有根据各专业特点明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重点,进而加剧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学现状。此外,学校将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设置在第一学年,之后的学习阶段很少涉及计算机技术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养。

(二)课程教学模式单一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停留在先理论教学、后实践操作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程教学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接受理论知识的灌输,并模仿教师操作进行上机操作,削弱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虽然部分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但是仍然没有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地位,严重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没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资源,使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没有向课下拓展。

(三)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以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为主,按照两者的一定权重比例计算得出总成绩。其中,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出勤率、课堂表现等进行评分,期末考试以上机理论考试为主,这种教学评价模式难以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操作技能,导致学生习惯于在考试之前死记硬背知识点,不利于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二、“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路径分析

(一)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提出全新的要求,教学改革已经势在必行。鉴于此,学校应当持续不断地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遵循可持续性的原则,构建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对互联网教育资源进行全面搜索和利用,将一些社会认可度较高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教学资源,转换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在资源,如国家精品资源网、可汗学院以及爱课程网等,解决学校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二是学校可以采用入学考核的方式,了解并掌握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并以考核结果为依据,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采取分班教学,水平一般的学生分到一个班级,水平较高的学生分到一个班级,针对前者可多安排一个学期的课程。可在固定学时计算机基础公共必修课的前提条件下,开设一些选修课,如高级办公自动化等,为学生深入学习计算机知识提供机会。三是学校应当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不断优化,按照专业的实际需求,对知识点的学时分配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如会计专业,可增加Excel表格制作练习的学时。

(二)创新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学校要转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等创新教学模式,开展翻转课堂、慕课、微课教学,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模式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学校应投入经费建设先进的教学设施,搭建PC端、手机客户端的线上网络学习平台,并在网络学习平台上纳入重难点微视频资源、优质教学资源等,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1.微课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时代,微课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模式,它以课堂视频为核心,每个视频的总时长约为5~8分钟左右,视频内容以课程中的难点和重点为主,学生即可在线对视频进行观看,也可通过智能手机对视频进行下载,随时随地进行学习。鉴于此,学校可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入微课,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可按自身的实际情况,选取相应的课程视频,对理解不够透彻的知识点进行重新学习,从而达到巩固和加深的效果。由于微课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所以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对微课这种教学模式进行合理利用,可为学生深入探索计算机基础知识提供良好的平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获得大幅度提升,学习成绩自然也会随之提高。如,计算机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通过微课,选取一些具有拓展性的知识进行学习,增强计算机的操作和应用能力;计算机基础一般的学生,可对课堂上教师讲授的重点进行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是一种“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翻转课堂教学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如下: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要根据模块化的教学内容制作教学视频,视频时长一般为8~10分钟,并提供导学案,将视频和导学案上传到自主学习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上获取自学资源,开展自学活动,完成导学案中的自学任务;在课上教学阶段,教师根据平台上反馈的学生自学情况,详细讲解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和教学重难点。之后,预留出足够多的时间,布置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项目,进行课堂操作实训,并随堂展示成果,促使学生内化知识;在课下阶段,教师布置作业,并将优质学习资源上传到自主学习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上查缺补漏,拓展知识视野。

3.慕课教学模式

慕课是以大规模开放网络为基础的一种线上学习模式,计算机基础课程可引入慕课教学模式,通过互联网开放式的资源共享,以及师生在线互动交流,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自主学习需求。学校可将慕课与任务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具体实施策略如下:教师可将课程的知识体系简明扼要地介绍给学生,并使学生对教学架构有一个大体了解,然后就单个章节提出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借助互联网及慕课平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教师可对各个章节的课堂学习任务进行指导、监控及考评,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利用慕课平台的管理客户端,发起对学生学习任务的督促,并与学生进行在线互动;学生可在任何时间地点,登录慕课平台,接收学习任务,进行自主学习,并对完成的任务进行提交。而教师则可对学生提交的任务进行评阅,并发起新的任务;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学习进度的汇总,安排实训,借此来强化实践操作,学生完成实训后,可通过慕课平台提交任务;教师可对学生学习任务的进度情况进行汇总,据此对学生进行评估,给出评价结果。

(三)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学校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当对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具体包括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方法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等。首先,可对原本单一的量化评价标准进行优化,将考核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态度上,并在评价标准中加入创新能力、互联网创业意识等内容,借此来实现评价标准多元化的目标。其次,可对传统的以考试为主要手段的评价方法进行改进,重视学习过程的考核,提高日常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能使评价更加客观、全面。再次,为将学生培养成能够满足“互联网+”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可对评价主体的范围进行拓宽,除任课教师的评价之外,还应加入实习及用人单位的评价,增强教学评价的实践意义。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要积极推进“互联网+课程”建设,运用科学技术优化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为推进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现代化教学设施设备保障。在此基础上,学校要引入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新型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充分锻炼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从而实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菊霞,李艳文,马娜.大数据时代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与实践[J].智库时代,2019(7):91-93.

[2]王波,杨鸿章.大数据视野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9(6):86-88.

[3]吴运兵,张莹,朱丹红,余小燕.“双一流”建设下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以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为例[J].中国轻工教育,2019(6):81-83.

[4]张立铭,周虹.基于计算思维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与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6):75-77.

[5]张文婧,刘振宇,李业荣.基于混合式教学及雨课堂在大学计算机基础中的应用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9(6):69-71.

[6]陈雪.基于“多元”教学资源建设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分析[J].科技风,2019(6):72-74.

作者:柳杨华 单位: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