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写作教学改革方法

应用写作教学改革方法

摘要:应用写作人才的培养不应只注重写作技巧和理论知识。应用写作课程是三维立体统一的综合性工程体系,在教学中应该首先加强对其“工具性”的认知,其次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训练并着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培养出能力全面、实用性强的应用写作人才。

关键词:工具性;职业训练;人文素养;三维

应用写作课程一直以来都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学生实用写作能力的重要阵地,然而目前的教学模式大都拘泥于教材与课堂,没有让学生获取到真正的“应用”能力。而实用写作能力的获得除了掌握必要的基础写作知识外,还需要有对文种背后所蕴含的行业规范、职业素养的认知和体会,更需要有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因此,应该把应用写作教学当成一项兼具写作技巧、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三维立体统一的综合性工程体系来看待,在教授学生基本写作知识的基础上,结合他们的职业性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性学习,并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其中。要建设这一工程,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应用写作“工具性”的基本特征不应改变

应用文是能直接作用于人的行为实践的文章,最初的诞生就是为了“应”于生活,“用”于实际,“实用性”是区别于其他类文章的本质属性。无论是处理公事的公务文书还是办理私事的日常事务类文书,应用文都有着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即能解决实际问题。而要想解决实际问题,应用文的教学就必须与其他类文章有所区别,以“工具性”作为基本要素,遵循其特定的写作模式。想要用应用文来解决现实问题,就必须让其成为一把“尖锐锋利的斧头”,而固定的写作模式最大的好处在于使作者写起来简便快捷,读者看起来一目了然,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传递信息、沟通交流的目的。这种固定的写作模式大多大同小异,在很多人看来无趣无聊,根本没有必要提前学习,如果用到只要上网查阅一下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应用文写作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而规范化和标准化对问题的解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文种之间的写法看起来大同小异,实则有着根本的差别,每一个文种都必须遵循自己的写作模式,这种差别是不能被忽略或忽视的。以公文为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管理规定》就明确规定了公文的种类、制作格式、行文规则、办理及管理,个人无权任意更改或不按规则办事,否则便违反了“规定”,严重者甚至还需承担刑事责任。如写请示,因是上行文,必须遵守上行文的行文规则,不能多头请示、越级请示,也不能送领导者个人,用语需尊重简要,语气需谦恭;如写函,因是平行文,必须遵守平行文的行文规则,但因函能用于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等,所以一定要注意与请示、批复的区别,用语需礼貌,语气需谦和。如不注意以上区别,写出来的文章便脱离了基本的行文规则,自然也就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尤其应该站在理论和实用的高度,提纲挈领地对学生加以引导,而不是简单地罗列和赘述。所以,应用文的“工具性”决定了不能抛弃传统的理论教学,只是教师应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做相应的改进,改变“一书一黑板”从理论到例文再到课堂练习的陈旧教学模式,尽量避免满堂灌、一言堂,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如知识竞赛、学生互评等,让学生积极参与理论课堂的学习,体会到理论学习的乐趣。

二、应用写作教学应进行“职业性”专业化训练

所谓“职业性”专业化训练指的是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职业需要,对应用写作的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并针对具体的职业特征给予专业化的指导与训练。目前常用的应用文接近200种,大多数学校应用写作的教学课时控制在32-48个课时之间(包含实训课时)。要想在有限的课时内学完学好所有的应用文种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应用写作教学做不到面面俱到,也不应该搞一刀切,对所有专业的学生都“一视同仁”,全都讲授一样的内容。应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及时做出调整,切忌一成不变。我们认为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实行应用写作教学与专业学习相融合的全新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在讲授相关知识之前,必须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毕业需求,选择合适的文种,并辅之以与职业相关的典型例文,模拟就业场景,进行必要的写作训练。让学生不仅能意识到,更能体会到应用写作对日后工作的重要性。例如经济专业学生可以侧重于经济合同、经济分析报告、市场调查报告、经济消息等文种的学习,秘书专业学生可以侧重于会议记录、讲话稿、开幕词、请柬等文种的学习,而对于专业性不是很强的基础性专业的学生,如数学、中文等专业则应侧重于基础性文种的学习,如计划、总结、通知、通报、报告的学习。其次,还应融入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写作人才的培养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交叉融合,应把写作当作一项涉及面广、与各行各业都有密切联系的系统的写作工程,将其置于工作的实际需求、事业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革中综合考察。如讲话稿涉及秘书学概论、秘书史等相关专业课程知识,调查报告涉及市场营销等知识,合同涉及法律知识等,必要时可以邀请专业教师、专业人士进课堂,现身说法。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专业融合可以消除学生对应用写作课程“看似很近,实则很远”的主观印象,感受到应用写作不再是“雾里看花”,而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看得到,用得着。如果没有将这些专业知识融入应用文写作教学中,仅仅就写作讲写作,应用写作教学是难以取得实效的。

三、应用写作教学应注重人文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一直是中国各级教育追求的目标,高校应用写作教学也不例外。可惜的是,多年来,传统的教学一直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相关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就可以写出实用性强的应用性文章。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大都采用同一授课方式,重理论知识和写作技巧的讲授,忽视了学生个人修养和素质能力的培养。应用写作不应只是传授写作知识,提高写作技能的过程,更应该是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人文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在于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传授时,注重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注重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格的完善。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教师应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首先,应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人文修养指的是人文知识的学习、人文意识的形成和人文行为的规范。人文知识的学习指的是教师应结合课程内容尽可能多地涉及人文知识,如文学、哲学、艺术、伦理学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看待事物,学会多角度、客观冷静地看待周围事物和客观现象。如讲授应用文的发展时,因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虽然其文种和写法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发生变化,但发展到现在,很多文种都有着深厚的渊源和历史的印记。如果让学生自学的话,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结论不知过程,只了解字面之义,很多潜藏在深处的历史文化积淀便会被忽略,缺少深层次的理解与学习。这时就需教师结合历史背景和经典作品展开具体分析,而不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在讲授应用文和文学作品的区别,教师可以选择恰当的文学片段,将两者的区别清晰地表现出来;讲授应用文的议论方法时,可以用哲学的方法进行思考,将人文知识与应用写作知识融会贯通,才能真正地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在讲授某一文种时,可以先了解这一文种从古至今的历史演变,结合历史上的名人典故,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引导他们建立积极的、健康向上的理想信念,拥有高度的责任心、自信心和仁爱之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其次,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文辞素养。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体现,很多学生应用文写不好的一大障碍就是不会组织语言。即便掌握了应用写作的基本技巧,但“一看就会,一写就错”的现象仍非常严重,这也是很多学生认为应用写作“易学难写”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文辞修养。一方面,从词语的选择、表达方式的合理运用、语言风格的准确把握入手,明确应用文语言的典型特征,尤其应注意与文学作品的差异,让学生学会用应用文语言表达和思考,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让学生大量阅读优秀的公文范文,熟悉应用文各文种的法定或约定俗成的体式,分析范文并进行大量的模仿练习,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语感。因此,应用写作教学是融工具性、职业性、人文性于一体的三维立体统一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写作技巧、职业素养和人文修养是贯穿于培养实用写作人才过程的三大目标。如果把应用写作教学比作一座金字塔式建筑,那么写作技巧是基石,职业素养是中坚,人文素养则是塔尖。没有扎实的写作技巧,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就成了无本之源;没有坚实的职业素养,就写不出真正的言之有物、实用性强的文章;缺少高层次的人文修养,应用写作教学就只能囿于现状,写不出言之有理、言之有序的应用文,就培养不出有健全人格、高尚情操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无法适应新媒体时代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的需要与发展了。

参考文献:

[1]裴显生,王殿松.应用写作(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姚国建,李桦.“工程化”教育理念与应用写作教学改革[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

[3]黄丽清.关于应用写作教学融通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4(10).

作者:侯占香 单位:广西财经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