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职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与实际情况不符。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是照搬普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教学评价都强调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学校心理辅导为主,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消极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处于辅助地位,且没有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事实上,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本科院校的学生在心理上存在很大差异,一味地照搬本科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显然是不行的。

2.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资源严重不足。目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还处在探索阶段,没有成套的教材和辅导内容,而现有的教材又带有社会本位或学科本位的价值观倾向,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实现发展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同时,当前高职院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有的是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有的是从事社科教学的教师、有的是心理学工作者,甚至还有医务工作者。他们虽然在实践中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他们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技术,还有些人思想观念陈旧、僵化,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存在问题。总之,师资力量薄弱,专业化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3.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偏移。由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教学资源的不足,使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发生了偏移。受消极心理学的影响和前期工作经验的误导,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将什么是精神病、神经症有哪些分类、如何预防等作为主要教学内容,长此以往,学生会受到不良的心理暗示。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心理学的书籍多以病理性分析为主,学生在获取这些知识时,将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为对精神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忽视了对内在潜能的发现和激发,忽视了对自身素质的提高。

二、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1.构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高职院校要以积极心理学为取向,以活动为主线,以体验为核心,构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活动的这一理念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指导着实践层面的活动。学生的活动系统由自己的全部生活构成,课堂学习、课外活动、日常生活等都具有心理教育意义。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自主教育活动,如阅读活动、体育活动、宿舍文化、社团活动建设等常规性活动,构建全面完整的教育活动体系。此外,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完善离不开外部实践活动和内在心理体验的相互作用。所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把外部活动和内部活动有机联结,制定切实有效的实践内容和实践目标,保证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激发自己的潜能,获得积极的体验和感悟,提高自己。

2.丰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资源。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因此,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非常必要。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师不仅要具有过硬的业务知识和很强的专业精神,也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还要不断加强专业训练和学术交流,以提高自身素质,紧跟时代步伐,更好地为广大高职学生服务。

3.提升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充实教育内容。积极心理学将工作的重心置于如何使人成为一个健康并生活幸福的人上,这提升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教师要在工作中摒弃传统心理学的理念,倡导以积极的心态增强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提升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使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在教育内容上,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引入,使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了很大程度上的丰富,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优化学生的情绪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进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使学生建立健全的人际关系等,这不仅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问题,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质和行为模式。

三、总结

总之,高职院校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引入心理健康教育中,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模式,提升教育目标,丰富教育内容和教学资源,能够使学生在健康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成长,获得积极乐观的情绪体验,从而健康地成长、成才。

作者:崔岩 单位:呼和浩特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