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幼教专业毕业总结范例6篇

职校幼教专业毕业总结

职校幼教专业毕业总结范文1

(一)幼儿教师缺口大,且专业化教师不足

湖南省学前教育发展态势迅猛。2010年湖南省启动了学前五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幼儿园数量迅速增长,在园幼儿人数迅猛增加。2013年,全省共有幼儿园12236所,比上年增加1206所,在园人数达191.24万人,从业人员近8.39万人,按每年幼儿园净增8.4%计算,加上原有从业人员中至少还有25%没有取得职业资格需要进行职业培训的教师,预计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将非常大。以岳阳市为例,由于幼儿园数量的迅速增长,在园幼儿人数的增加,幼儿教师缺口较大,尤其是持证专业教师,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用人需求。岳阳市2013年幼儿在园人数达到156708人,幼儿教师8480人,持证教师仅4012人。依据《湖南省教育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到2020年,湖南省幼儿入园率达100%,在园人数240万。按照这个发展目标,区域内岳阳市的幼儿将达到21万人,至少需要幼儿教师11364人。因此,岳阳市幼儿园教师的需求量比较大,尤其是持证的专业教师。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毕业生主要就业机构包括幼儿园、早教园,主要就业岗位群包括幼儿园专任教师、保育员。调查数据显示:各级各类幼儿园专科学历专任教师比例相对大,中专学历员工数量只占一定比例。有幼儿教师资格证的专任教师和有保育员证的保育员中中专学历所占比例相对偏低。说明幼儿园可吸收一定数量的中职毕业生。调查发现,中专学历的专任教师中,持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只有50%,持有保育员证的教师只有30%。这表明,目前在幼儿园专职教师中具有教师资格证和保育员证的比例偏少。在座谈中,园长们表示比较看重专科层次以上的员工。

(二)毕业生质量与幼儿工作岗位需求脱节

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需要,决定了幼儿园教育的特殊性:保教结合。对用人单位关于“目前毕业生存在的问题调查”一项中统计发现:目前毕业生存在的问题包括:21.3%的用人单位认为在学校中所学在实际工作中所起的作用不大。25.3%的人认为毕业生实践实训能力差。这说明目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能满足幼儿园工作岗位要求。在“用人单位对员工专业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一项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员工的要求中专业理论知识非常重要,占90.40%。同时,笔者在与园长们的访谈中了解到,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是每个幼儿园都期待的。

(三)中职毕业生就业形势不乐观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达到79.23%,但是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较差,一方面表现在毕业生不停的跳槽,更换工作单位,更换过工作单位的毕业生达到66.9%,使工作单位的人才流失率增加;另一方面,表现在毕业生丧失了对所从事职业的信心,对本行业的前景抱以悲观态度。”调查发现,27%的人认为“毕业生没毕业就有幼儿园与其签约”,40%的人认为“毕业生很轻松的找到工作”,17%的人认为“毕业生找工作难,常处于待业状态中”,16%的人认为“工资太低,对学前教育专业失望而转行”。这反映了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特别是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在与幼儿园园长交流中发现,60%的园长比较看重大专毕业生,这也表明中职毕业生有待提升自己的学历和专业素养。

(四)中职毕业生的学历提升意愿强烈

笔者对与本院合作的三所中职学校的部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专业意愿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抽样人数240人,学生中职毕业后具备愿意提升大专学历的人数有215人,占89.5%,其中选读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数有194人,占总抽样的80%。三所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表达了愿意继续就读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数达910人,占总毕业人数的64%,说明绝大部分中职生愿意提升学历,并且大部分愿意继续就读学前教育专业。由于幼儿园常见岗位群对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大部分幼儿园更看重大专毕业生。随着国家政策对学前教育的倾斜,以及国家对幼儿教师素质要求的提高,中职生升学需求不断增强,升学比例不断增加。各级各类高校对口中职生招生计划大幅增加,为中职生升学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为中高职衔接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二、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试点学校双方要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明晰

幼儿教师缺口较大,尤其是持证专业教师,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用人需求。因此,试点学校双方首先要明晰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真正做到中高职协调发展,培养适应幼儿园岗位的专业化教师。中等职业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重点放在,能胜任幼儿园一线保教工作的技能型人才,以保育员培养为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高素质高技能型专业人才,以幼儿教师为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应该具有科学的学前教育专业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掌握通识知识、婴幼儿发展、保育教育知识,具备环境创设、一日活动、游戏、教学活动组织等基本能力与教育科研、早期教育指导等拓展能力以及自我反思与自我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中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试点学校双方要构建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入“三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做到“三对接、三融合、三证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对接;在教学上,把职业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相互完成教学实施过程,对学生进行多元考核与评价。学生毕业后取得三类型的资格证书,即毕业证、职业资格证、职业技能证。

(二)幼儿园、试点双方学校三方共建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课程体系是否科学,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效果。根据用人单位对幼儿教师能力评价,可以发现目前幼师培养上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幼儿园班级管理与活动组织中的应用型技能:与家长沟通、环境创设、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等,这些直接体现了课程设置有待完善。试点双方学校要与幼儿园共同来构建与幼儿园工作岗位能力需求相适应的课程教学体系,采用“对接岗位、能力递进”的方式,构建任务驱动型专业课程体系。该体系主要有三个板块,人文素质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课程,每个板块要求的素质能力是通过相应的一系列课程来完成的。试点双方学校尤其要重视专业核心课程的开设与衔接工作。同时,中职和高职都要注意各自要加强的课程。中职需加强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实际操作类课程、文化基础课程、培养职业意识、劳动意识、礼貌意识的相关课程等。高职阶段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因此要加强专业理论课程和实际应用型课程的开设。试点双方学校要结合幼儿园岗位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来构建学生实践教学体系和基本理论课程体系,真正培养市场所需要的学前教育专业实用人才。

(三)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师培训与学生辅导

职校幼教专业毕业总结范文2

本文以南疆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对当前就业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问题及策略研究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调查

(一)2015年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率

为完成此次论文,笔者特意从学校那里获取2015年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情况,2015年总毕业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率为95.77%,在学校各专业就业排名第二。

(二)毕业生的职业目标定位

在笔者调研访谈中,有在“你今后想从事的职业”中,有大部分学生选择今后会从事和本专业相关的工作,有少数学生想去外资企业工作,部分学生想去政府机关工作,个别学生倾向于去国企上班。从调查中,我们不难看出,尽管属于学前教育专业,但是真正想从事和本专业相关的只有将近一半。

(三)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与实际流向差异分析

在综合对比南疆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就业情况,笔者发现尽管愿意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学生比例不高,但是在大学毕业后会从事幼儿教育的相关的工作依旧是占了较多的比重。从2015年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就业情况,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选择从事和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工作。

二、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

(一)编制招考限制

就新疆地区而言,很多教育区都实行生源地限制,一些农村的学生根本无法在城市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同时,很多城市的民办幼儿园在招聘幼儿教师的时候,也会有严格的年龄限制,这让很多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都会认为幼儿园教师也是一个青春职业。这是一个极为可怕且影响十分恶劣的导向。

(二)职业认识有偏差

大学阶段是形成职业认同感的关键阶段,专业教育影响着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而当临近毕业的时候,学生将会有更为明确的职业认同感;学前教育职业所工作对象的特殊性,以及幼儿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均不高,使得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对幼儿教师职业并不认同。而且很多幼儿园更加倾向于聘任专业素养高且薪资要求“合理”的大专生,学前教育本科生在他们看来只是“好看但却不好用”。

(三)就业决策有困难

绝大多数的学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因为: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就业前景好;学前教育专业相比其他的专业无论是招考技能,还是文化课成绩都相对较低。这两个原因也使得很多高中阶段成绩中等的学生倾向于选择学前教育。而当这些学生来到大学,他们会发现自己根本对这个专业不了解,甚至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去接纳这个专业。当开始学习这个专业的时候,很多学生会想着以后能够自主创业当“园长”,或者为自己未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做准备。随着毕业脚步的临近,存在他们心目中的美好幻想却被现实硬生生打碎了。经过四年的本科学习,他们有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

三、解决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就业观,一个社会成员在就业时的价值取向,就是人们能够客观理性看待自己的就业目的和意义,决定着一个人在就业前针对就业环境所作出的就业抉择。据了解,大学生在进入大学第二学期时会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大四毕业时也会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而在其他时候并没有开设就业相关课程,应该将就业观点的培养贯穿四年大学生活。同时,结合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让学生的专业技能能够在实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应用,并从实际实习中感受到幼儿教育的魅力。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走出校园提供更好的保障。

(二)培养良好的就业情感

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就有明确教师职业情感的核心价值。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对学前教育的忠诚和细心呵护幼儿是幼儿教师的道德修养。假如一个幼儿教师将名利看得比自己的职业还要重要,做不到爱岗敬业,更谈不上对儿童的关爱,他也无法积极主动开展工作,那么他将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1]。因此,高校除了应当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更应当重视招收和接纳热爱学前教育的人才。

(三)提高职业技术能力

当前社会上有很多人对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可度并不高,很多人甚至认为幼儿园教师是即使没有文凭也能做的的岗位,只要是能够唱儿歌和画个小动物,跳舞也只需要伸伸胳膊和打腿即可。我们无法左右人们的这种想法,但是假如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有这种想法,那么就十分可怕。

(四)完善政策保障制度

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都十分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就业,如我们所熟知的“特岗”“三支一扶”等等,这些政策都是为了鼓励大学生发扬奉献精神,深入基层就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就明确提出会给予长期工作在农村或偏远地区的教师支持,从工资、职务职称以及津贴补贴标准等方面给予支持,以此吸引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就业,成为基层教育工作者。这也意味着要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最大程度落实政策,并用政策保障毕业生未来的发展。

四、总结

南疆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就业问题是新疆高等教育发展孕育而生的新问题和新现象,应当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这个问题也具有很高的理论和现实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小鹤.对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就业现状及人才培养的思考——以平顶山学院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07:154-156。

职校幼教专业毕业总结范文3

一、新形势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校扩招增加了孩子入读普通高中的机会,极大削弱了中职学校的生源数量和质量。从2010年学前教师岗位供求形势的数据来看:学前教师岗位的文化程度准入“门槛”从新世纪的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转变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已出现就业困难的局面。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对应的职业工种是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自2011年,我国幼儿教师资格政策发生了战略性转变,“学历”与“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分离制度逐渐推广,取消以往幼师资格证随毕业证书一起发放的做法,考试形式上逐渐转变为全国统考,中专学历不能参考。在此形势下,国家对幼儿教师资格认证、准入要求和专业素质要求均有提高并日趋规范,中职学校已很难胜任培养新型幼儿教师的工作,急需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中专学前教育传统的专业课程一贯沿袭幼儿师范“艺体型”“技能型”的培养模式,以传统“三学六法”和“几能几会”课程为主,技能技巧训练占绝大部分比重,这样的课程设置已不符合当代幼儿师资的专业要求。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转型的发展思路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不容回避,国家和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高数量和高质量的现实需求直接倒逼着专业改革。如何在新形势下寻求新的发展定位,解决当前发展面临的困境以实现发展转型迫在眉睫。本文拟从政府和学校两方面提出以下几点思路。

(一)国家和政府:综合考察学前教育发展现状,评估中职学校办学质量

在学前教育师资紧缺的关键时期,国家应扶持一批合格的中职学校继续培养和培训合格的幼教人才。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各地区要综合考虑当地各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学校的办学条件,恰当规划中职学校的发展。在师资充足、结构良好、整体学历层次高的地区,如北上广各大城市,可逐渐减少招生数;在现有幼儿教师队伍数量不足且整体学历不高的中西部地区,可实行“当地培养,就近就业”,依据国家政策文件进行改革,如建立当地定向教师培养机制、培养保育员、升级院校等,争取和地方高校建立联系,为欠发达地区培育幼教人才。同时,为保证发展质量,政府应对现有的办学条件和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估,对认定合格学校进行整改和扶持。

(二)国家和政府:继续为中专生提供学历提升的政策保障

在为中专生提升学历方面,政府有3个举措可供实践:第一,推行“技能高考”。技能高考由湖北省于2012年在全国首创,即高校面向中职学校统一招收应、往届毕业生,形式以技能操作考试为主、文化考试为辅,实现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对口升学,让中职生与普通高中生形成错峰竞争。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衔接起来,实现“技能+学历”双重结合,为中职在校学生提供升学路径和深造的机会。第二,继续推行“3+2”的大专套读模式,提升学校办学层次。政府联合当地高校,考察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对符合条件、发展势头好的学校,或可升格为师专学校或挂靠专门的师范学院。如第一期三年学前教育行动计划中就有9所中专院校升级。第三,加大财政投入和职业培训力度。一方面继续推行中等职业教育学费减免和资助政策。为学前教育专业所需的人力资源和各种设施加大投入,如专业教师的聘任、各种实践操作室的投资。另一方面对在校生加大职前培训,鼓励他们自主学习以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如函授、脱产学习,国家予以有效考核并予以承认。

(三)学校:深入领会国家相关政策,积极应对机遇与挑战

职校幼教专业毕业总结范文4

关键词: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一、职业院校的办学目的

职业院校不同于大学,大学走的是产、学、研,以培养研发型人才为目的的办学之路,为社会输送技术型、研究型人才。而职业院校则走的是产、学、用,以培养技术实现型为目的的办学之路,为社会输入应用型人才,所以,比较注重学生的技能应用能力。

二、湖南体育职院毕业生就业分析

目前,我国的大学、大中专毕业的大学生都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但是通过调查得知湖南体育职院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下:

1.区域行业内供不应求

湖南省有10 824所小学,在校学生4 903 162人,如果按16~18节课时配备1个体育教师,小学体育教师缺编人数接近1万人。

湖南省有9 488所幼儿园,规范后的幼儿教育需要大量的体

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担任学前体育与健康课教师,存量总体规模缺口大。以长沙为例,根据长沙市各个幼教体能公司和一些幼儿园反馈来看,目前需要大量的幼儿体能教师。

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影响

(1)教师招聘条件的提高

由于许多大中城市小学教师招聘条件要求提高到本科学历,因此许多毕业生选择到幼儿园担任体育教师。规范后的幼儿教育需要大量的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担任学前体育与健康课教师,存量总体规模缺口大。但这些岗位对体育师资的部分能力素质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所注重的东西

用人单位在挑选应届毕业生时最看重的是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其次是人文素养,再次是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最后是文化基础知识。体育教育专业教育中必须具有一定水平的教学技能和专业技能训练,其次不可忽视人文素质的培养,成才与成人二者不可偏废。

三、目前湖南体育职院教育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外出实习实训太少,校方最担心的是学生的安全问题和学校的教学管理。所以,学生不可能经常外出实训。这就造成本应该更多深入社会学习的体育职院学生和与在大学象牙塔中学习的大学生学习方式无异,而本应突出的本职职业技能又丧失殆尽,就业困难自然在情理之中。

2.教师方面

一方面,现有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方面,又大多数缺少实际服务能力,难以为企业进行实质性解决问题服务;另一方面,教师缺乏实际企业运作经验,做不到职业院校理论接轨实际教

学,难以达到职业学院教学目的。

四、工学结合模式在湖南体育职院实施的必然性

1.“工学结合”模式的推进

“工学结合”模式的推进必须使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参与者找到校企合作的结合点,都能从中得到利益,体现“多赢”,这是“工学结合”模式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2.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给湖南体育职院带来的好处

(1)整合学校办公楼房,利用闲置的办公场所,把企业引进来,免费为企业提供办公场所,但是企业要为我们学校提供学生的实习岗位,这样不仅解决了学校的学生实习问题,还能充分利用学校的一些闲置资源,为学校分担部分财务支出。

(2)把一些企业引进来,老师也可以接触实际,一展所长,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进行企业员工培训等,同时,对老师来讲,不但可以更密切地接触社会,接触到企业更新、更尖端的技术,而且也可以通过自己对企业的付出,得到社会的认可,从而湖南体育职院也间接地得到社会认可,学生就业也会随之受益无穷。

五、构建“五学段工学结合、三层次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1.岗位分析

通过充分利用“湖南体育职业教育集团”平台,广泛开展人才需求和岗位调研,及时根据体育教育行业的发展调整修订专业培养方案,确定了本专业培养目标的两个典型工作岗位――小学体育教师和幼儿园体育教师。

2.形成“五学段工学结合、三层次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院“五环相扣、三会联动”校企合作模式下,本专业依托“专业+行业(学校)+教育服务公司”的合作平台,推进大小订单结合的人才培养,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结合实际特点,改革过去“2211”较为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把三年专业学习时间分成五个学段,使学生经过多次工学交替,实现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的三层递进,形成“五学段工学结合、三层次能力递进”的新人才培养模式。

3.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发挥课程指导委员会的实践指导作用,与行业企业共同设计开发“专业见习―专业技能训练―教育实习―顶岗实习”四阶段多平台实践教学体系。合理安排实训环节,使实践教学时数达到专业课程教学时数的70%。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制定实习、实训、顶岗实习时间教学方案。

当前经济发展的快捷化,推动了人才教育理论的多元化趋

向,高职院校的大众教育形势,促进了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新课改形势下,针对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促进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是提高高职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王艳芳.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必然性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1(2).

[2]唐耀辉.创造工学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应用[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9).

职校幼教专业毕业总结范文5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成效

(一)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越来越受重视。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着力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和教育内涵发展工作,在抓好基础教育的基础上,逐步把重点转向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针对学前教育出台了《关于促进学前教育发展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学前教育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及新建民办幼儿园补助办法》等文件,从统筹规划、完善体制、提升素质、提高质量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并且从今年起开展学前教育示范(达标)乡镇评估,将结果纳入县委对乡镇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加分项目。对职业教育也从政策上逐步加大扶持力度,今年拟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将有力地促进我县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硬件设施明显优化改善。随着“教育资源优化整合工程”的全面推进,加大对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学前教育方面,城区投入2000多万元新建了实验幼儿园,乡镇投入500多万元改造了一批附属园,全面提升学前教育硬件设施。职业教育方面,职业高中2006年整体搬迁到原中学,学校占地面积由原来的3亩增加到36亩,并投入150万元新建了机电实训大楼和旅游实训基地,硬件条件跃上了新的台阶。

(四)学校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学前教育方面,实施幼儿园办园准入制度,开展办园水平评估考核,不断规范幼儿园管理;配备专职学前教育教研员,加强对幼儿园教育实验和科研的管理指导,提高学前保教工作水平。职业教育方面,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加强德育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加强校园安全、日常管理等工作,使学校管理更加规范。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学前教育方面

2、布点缺乏全面规划。对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在城乡的选点、设置处于放任状态,导致布点不均衡。如一些新开发的商品房小区,因政府在规划中没预留土地,投资人要么租赁简陋的民房,要么舍近求远办学,给幼儿上学带来不方便。

3、部分园区隐患较多。主要是民办幼儿园和乡镇幼儿园,由于办园条件简陋,在安全、卫生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隐患。一是幼儿园房屋自身安全问题。许多幼儿园租用民房或老房,房屋结构不符合办园标准,如乡中心幼儿园是原乡老卫生院,房子老旧,安全性差。二是活动场地问题,一些幼儿园没有户外活动场所,简单地在道路上用栅栏围一块地就当活动场所,不但造成行人不方便,更有可能带来安全问题。三是卫生得不到保障。许多幼儿在园入厕、饮水、盥洗等基本卫生条件都得不到保障,孩子们在这里基本上只是被简单的“看管着”。四是治安安全难预防。县城公立幼儿园已配备保安人员,但乡镇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多数没有配备保安,安全防范措施难以落实到位。

4、优质师资难以招到。由于受“逢进必考”门槛限制,新教师必须全部通过招考才能可能被录用,而与此同时,其它一些地方对优秀教师可不用招考,能通过“绿色通道”直接录用,这就造成一些名校毕业的优秀教师直接被“截流”。如近三年我县招聘的42名幼儿教师中,只有1人是幼儿师范毕业,5人是杭州幼儿师范毕业。总之,具有一定名气的高校毕业教师、优秀教师明显过少。

5、教育研究力度不大。从幼儿园方面看,部分幼儿园既没有教育目标也没有教育规划,基本上是用“保姆式”、“看管式”的方法经营幼儿园,部分幼儿园则倾向“小学化”。从家长方面看,多数家长看重孩子在幼儿园的识字和运算能力,较少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创造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等素质方面的培养。从教育主管部门看,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义务教育,学前教育仍然投入偏低,学前教育研究不深,幼儿素质教育推进困难。

(二)职业教育方面

1、学校硬件不能达标。一是校园面积过小。现学校占地面积只有30多亩,而按省二级职业学校老标准,校园面积要达60亩以上,按新标准人均要占地37平方米;二是实训设备短缺。现学校只有钳工设备能基本满足要求,其它的设施设备均不能满足实训需要,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2、专业教师极为匮乏。现学校教师多数从其他义务教育学校调入,难以适应技能型人才的培训要求。目前,63名专任教师中,专业教师只有30人,且真正科班出身的只有6人,完全不能满足技能教育需要。

3、配套资金难以落实。一是欠发达骨干学校建设、省示范专业、省示范基地建设资金县财政没有按照省里政策规定给予1:1配套;二是“双证制”工作经费没有列入县财政预算;三是缺乏奖励经费,造成企业来学校提供实训机会的积极性不高。

4、涉农专业无法开班。我县茶叶等农业产业发展迅猛,开设茶叶等涉农专业的呼声也较高,但由于家长观念没有转变,学生兴趣不浓等原因,造成学校连续两年开设的茶叶类专业因生源不足而无法开班,不能更好地发挥职业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针对性强的服务作用。

三、几点对策建议

(一)学前教育

1、转变观念,形成发展共识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重视学前教育”,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学前教育学校建设”,再次强调“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学前教育纳入全县“十二五”总体规划,把学前教育入园率等指标列入乡镇年度目标考核,在全县形成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好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

2、理清思路,明确发展责任

一是城镇建设部门要把城区配套幼儿园列入小区建设规划,达到一定规模的小区要公建配套幼儿园。二是教育、安监、消防、卫生等部门要加大对城区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的监管力度,根据各自职能对幼儿园进行检查,督促整改存在问题,并实行优胜劣汰制度,促进民办幼儿园不断提高档次。三是乡镇政府要全面承担起乡镇中心幼儿园正常运行与发展的职责,制订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尽快实现一乡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的目标,逐步实现乡镇中心幼儿园达到省二级以上标准。根据人口规划积极发展村级幼儿园,方便农村幼儿就近入园。

3、理顺关系,增强发展活力

一要理顺学校附属幼儿园的关系,建议把学校附属幼儿园明确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办性质幼儿园,由教育行政部门和主办学校作进行业务指导,享受公办幼儿园的相关扶持政策和待遇。二是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学前教育研究,广泛收集幼教发展新信息、新动态,引导办园者主动探索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教研带科研,科研促教研的良性循环。

4、增强师资,提高发展质量

一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招聘幼儿教师。针对幼儿教师专业性,全部采用考试方法难以招聘到名校毕业生和优秀毕业生的现状,要适当降低优秀人才选聘的门槛。如对优秀人才、急需人才可以开启“绿色通道”,允许人事和教育部门直接通过考核办法选聘。二要增加编制,提高专业幼师比例。要逐步增加县实验幼儿园、县中心幼儿园、学校附属幼儿园以及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正式幼儿教师编制,以增加公办幼儿园的师资力量。三要加强对在职幼儿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学水平。成立幼儿教师培训中心,负责全县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制定幼师轮训计划,在一定时间里对幼儿师资进行轮训。同时,每年有计划地安排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到先进地区进行观摩学习,以开阔视野,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式。

(二)职业教育方面

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一是配套资金的落实,要严格落实上级财政扶持、奖励补助的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二是加大教育设备设施资金投入,加快购置教学设施设备,以解决职业高中实训条件差、实训不到位问题;三是建立职业教育专项资金,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要求,每年安排30%的城市教育费附加和提取企业职工工资总额的2%,建立职业教育专项资金。

2、加强职教队伍建设。一是在人员编制核定范围内,根据职业高中专业设置情况,鼓励学校根据需要到企业选聘人才到学校当教师;二是定期不定期安排职业高中教师到企业实习,以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对教师职称评定方面对职业高中给予适度的关心。

3、加快职教教学研究。一是安排专门编制,在职业高中成立职教研究中心,加强对我县职业高中教学发展的理论研究;二是成立由县长或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为成员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领导小组,整合各方资源,建立起县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定期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职校幼教专业毕业总结范文6

关键词: 中职学校 学前教育专业 毕业生 就业质量

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既是衡量中职学校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社会评价学校的一个主要依据,因而每一所中专学校始终不遗余力地抓毕业生就业工作。随着《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等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政策的相继出台,各地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规模如雨后春笋般快速生长和扩大。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在不少地方普遍存在就业率高但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如何在保持较高就业率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我们从教学实践中得出以下认识:

一、转变观念走出去,拓展就业渠道

各地学前教育专业规模能够迅速扩大,主要原因还是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好政策、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大量需求,以及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学校相对较少。但随着学前教育规模的发展,师资培养和供给量的增加,社会对学前教育师资的紧缺状况将缓解,需求必然减少。据分析,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大量需求将会在未来三年左右的时间内出现减缓,由数量需求转为质量需求,由低层次需求转向高层次需求。以云南为例,如果州市学校的毕业生完全在当地就业,就必然会受经济发展水平低和学前教育发展水平低的局限,导致出现毕业生就业岗位有限、社会回报低、就业收入相对较低等发展机会不多、质量不高的现象。如果出口不畅,就业率低,就必然会影响就业质量。因此,从长远看,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必须以开放的思想和眼光,转变观念,采取走出去、向外发展的战略,拓展毕业生在州外省外的就业渠道,是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提升学生就业质量的必由之路。

从考察调研结果分析看,省外,可将深圳作为发展重点,毕业生到深圳就业是可行的。其一,深圳属于南方城市、移民城市,文化多元、包容性强,学生易适应;其二,学前教育机构多,深圳全市有近1300余所幼儿园和早教机构,近两年将新办140所幼儿园,岗位多,就业机会多,且95%以上是民办性质,入职障碍少,学生入职就业易;其三,学前教育发展水平高,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管理规范模式多样,办园质量高、理念新、条件好、特色明显、多样性突出,学生实践机会多、提高快、发展空间大。省内,可以省府昆明为重点。昆明民办学前机构发展快,许多发达地区的教育机构来滇举办学前教育机构,带来了先进的办学经验和理念,学生就业机会多、发展机会多、预期收入高。州外省外就业渠道的拓展,必然会拓宽学生就业发展的空间,进而达到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目的。

二、以生为本请进来,搭建就业平台

中职学校一般每学年都会定期举办毕业生就业、实习生顶岗实习校园招聘会。根据每年毕业学生和即将顶岗实习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规模,邀请遵守法律、管理规范、待遇相对较好、学生发展空间大、符合学生专业实际的用人单位到校现场招聘学生。搭建这个平台,让用人单位选到中意的员工,招聘所需员工;搭建这个平台,使学生能与用人单位面对面交流、洽商,降低学生求职就业、顶岗实习的风险和成本,选到中意的岗位,提高就业质量;搭建这个平台,对学生了解就业的严峻形势,认识岗位对人的要求和自身实际的差距,对转变就业观念,准确定位,主动就业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三、合作共建求三赢,确保稳定就业

着眼长远发展,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中职学校必须积极寻求“校企”、“校园”合作伙伴,建立稳定的学生实习就业基地,以保证稳定的就业率。多年来,我校通过用人单位和学校双方的实地考察调研,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先后与上海、江苏无锡、广东、深圳、昆明等几十家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学生有较稳定的实习就业岗位,学生实习就业有保证,有机会,能发展;确保用人单位有稳定的人力资源保障,促进企业的发展;确保学校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学生就业有保证,有利于招生办学。实现了用人单位、学生和学校三赢的良好结果。

四、跟踪服务重指导,服务促进就业

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必须秉承“办学为民,育人为本”的办学思想,积极为毕业生开展就业信息跟踪指导服务。对毕业的学生在工作生活中遇到问题、困难,或一时没有找到合适岗位的,都积极协调相关用人单位,给予信息服务,给予指导帮助。学校始终着眼未来,不因学生毕业了,成为社会公民,不再承担教育责任而漠视学生的请求,而是利用学校长期积累的就业信息和掌握的资源,继续为学生提供服务,关心学生发展,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诚信办学、以生为本,必然会赢得社会的普遍赞誉;一所赢得社会信任和赞誉的学校,也必然会为促进毕业生就业打下良好的社会基础。

五、着眼专业提素养,质量促进就业

办学质量决定就业质量,质量就是毕业生就业的生命线。由于对幼教市场普遍看好,不少大中专学校在不断增设、扩招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毕业生将逐年增加,幼儿教师资数量的补充在一定的时间内必将完成。当数量达到一定饱和之后,随之而来的将是激烈的质量竞争。在幼教市场需求从数量补充到质量竞争的过程中,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增强市场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为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学校必须着眼全方位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此,必须抓牢、抓实日常的教学过程管理,精心设计系统课程、精心组织教学实施、精心上好每一堂课、精心打造精品课程,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日常管理要特色。同时,还要及早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全方面、专技能、高素质地发展自己,与时俱进,未雨绸缪,做好积极应对就业的准备,并鼓励、辅导学生尽早参加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者行业资格证书考试,获取如育婴师、营养保健师、幼儿舞蹈教师、幼儿英语教师、早教开发教师等相关等级证书,为学前教育学生全方位、高层次、多渠道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更新理念重结合,指导多元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