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心理剧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校园心理剧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摘要:心理剧是一种以表演为形式的心理疗法,校园心理剧是受心理剧的启发在校园里应运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是一种团体心理治疗方法。在校园环境中,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学生自发地将生活经历再现,通过确定主题、编写剧本、演出分享等过程,给更多的人以启发和教育。校园心理剧不仅有利于强化团队协作意识、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对于促进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减轻学生心理压力以及改善学生不良心理倾向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剧;校园心理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价值

一、心理剧与心理剧表演

心理剧是一种以表演为形式的心理疗法,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心理治疗方法,它有特定的语言和结构,是团体心理辅导方法之一。在团体咨询者的辅导下,来访者即有各种心理问题的人通过扮演过去、现在或将来生活意境中的角色,体验自己的问题,宣泄情绪,逐步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行为策略。因此,心理剧强调“不要说,给我们看”,这一方法由维也纳的精神科医生莫雷诺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

1.心理剧的出现

莫雷诺1889年5月14日出生于布加勒斯特,从其早期的人际关系和成长经历中可发现他的哲学思想和心理剧实践的萌芽,在莫雷诺小时候的游戏中,他便要求在角色扮演里饰演上帝。莫雷诺对心理剧的探索共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胚胎期(1909~1921)、婴儿期(1921~1924)、青年期(1925~1935)、成年期(1936~1974),此后在世界各界心理剧工作者的推动下,心理剧已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心理治疗流派。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心理剧逐渐被介绍到中国,同时其理论和技术先后被应用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临床治疗实践中。

2.心理剧表演的构成要素

心理剧场景来自过去、现在或未来,或真实,或虚构,通过表演来促进个人的成长与治愈。在心理剧表演中有五个基本要素,即导演、主角、辅角以及观众和舞台。导演即团体的咨询者,在心理剧中称作为引导者。表演环节是治疗过程的关键,导演必须着力构建表演框架,让主角、辅角、观众等参与其中,时刻关注表演的发展。主角是团体活动的焦点即心理问题的提出者,其代表团体发声,其他的成员可围绕此声音展开表演、工作。辅角即心理剧中其他角色的扮演者,莫雷诺把剧中除主角外的演员称之为“辅助角色”即“治疗剂”。观众即团体中的其他成员,不直接参与表演,是观看心理剧演出的其他人,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观众同时收获“欣赏和疗效”,此外,通过分享和讨论他们看到的内容,与主角甚至辅角产生共鸣。舞台即用来演出的场地,也许因为心理剧与戏剧有很深的渊源,所以心理剧一直以来都是在“舞台”上进行,通常的舞台可以比观众席稍高一点,通过色彩和灯光可以使表演更加富有感染力。

3.心理剧表演的三个阶段

在心理剧的表演过程中,有热身、表演和分享三个阶段。热身即准备工作,用以营造成员创造性氛围,促进团体内部的交流,进而增强成员间的信任感和归属感。表演环节由主角和导演共同完成,通过表演来讲述主角的故事。当表演接近尾声的时候,便进入心理剧的分享环节,此时的主角重新回到团体,辅角卸下角色,其他的成员开始抒发感想。此过程不应有分析和建议,应鼓励成员们带着感情地认同主角。在认同主角、分享的过程中,观众也能受到治愈,这便是心理剧不仅可以治愈主角,也可以治愈整个团体的原因之一。

二、校园心理剧及实践探索

1.校园心理剧的出现

校园心理剧受心理剧的启发而在校园里应运而生,它集戏剧、小品、心理问题为一体,既能帮助当事人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又让其他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教育。其由社会剧发展而来,比一般心理剧更富表演性,通过学生扮演当事人来呈现他们各种典型的心理问题,在心理辅导老师、参演人员及观众的帮助下学会如何应对与正确处理心理问题,从而让全体学生受到启发教育的一种团体心理治疗方法。从国内高校的心理剧小组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剧逐步走进校园,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组成部分,成为心理健康的有力模式。

2.校园心理剧的实施模式

校园心理剧在校园环境中表演,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发地将生活经历再现。在表演的过程中,由于心理剧融合了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加上演员表演的自发性和真实性,因此,能够受到当代大学生的喜爱和拥护。第一,确定主题。校园心理剧的表演,合适的主题是关键,其核心内容应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所关注的热点话题或是探讨对象,确定主题可以由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通过心理咨询老师掌握的一手资料或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亦或是参考校园论坛贴吧里的热点话题等,确定适合学生演绎的主题。第二,编写剧本。确定主题后,剧本的创作应更多依靠学生完成,创作的过程同时也是治疗的过程,学生们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创作热情,更能够动员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第三,场景设置。场景布置对于校园心理剧的表演同样重要,良好的场景对于学生问题的反映和再现很有帮助,学生熟悉的场景如寝室、教室、操场等,能够让学生感觉更亲切、真实,更利于心理剧的表演。第四,选定演员。演员是心理剧表演的关键,合适的人选能够将剧本尽可能的完美展现。演员可以是具有表演特长的学生,也可以是有相关体验的学生,若正好有相应心理问题的学生出任演员,那么排练、演出的过程其实就是治疗的过程。“由于学生演员来自广大同学中,也会让每一个“观众”有强烈的真实感和心理共鸣,为想解决存在类似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提供有益启示。”第五,指导排练。在心理剧的排练阶段,专业的心理教师参与其中,在充分尊重学生自发和创造的前提下,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治疗理论和心理剧技术的指导。第六,演出与分享。心理剧演出的过程,应尽可能鼓励观众参与表演与讨论,进行分享。这一过程,不强调对事情的评价,而是更多的侧重于情感的表达,不仅可以让演员认识到问题并不是他所独有,同时也能让演员收获到情感的支持,这本身也是一个团体治疗的过程。第七,反馈与锤炼。校园心理剧表演结束后,组织者可以引导观众及时思考和总结,了解本场心理剧带给他们的体验和感受,可以通过问卷或是征文的形式,收集整理学生们的反馈,将经验带到以后的演出中。近年来,随着校园心理剧的编排逐渐成熟、内容逐渐丰富,参与的学生在过程中可以不断地体验和感受各种角色和各种遭遇,面对问题,通过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同时与同伴交流分享,形成解决方案,最后以一个相对稳定的表演剧呈现出来。演员在舞台上表演,与观众分享,从而给更多的人以启发和教育。

三、校园心理剧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价值探索

“心理剧在‘教育’上最明显的作用是培养心理剧专家”。莫雷诺把心理剧定义为“通过戏剧方式挖掘‘真理’的科学”。这表明心理剧可以作为一种研究工具、学习方法以及个人成长或者精神治疗的一种手段。“校园心理剧”作为一种团体心理治疗方法,在校园中推广,其对于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有非常显著的效果,校园心理剧从大学生实际生活出发,根据在校学生的真实生活编排,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比较真切的体验,为他们应对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惑提供了直接经验和感受。

1.强化团队协作意识,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学生进入大学后,各类社团活动的组织和参与,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展现,校园心理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学生们自发地组织、参与、编排,不仅能在学习之余得到有效的放松,同时在此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们的沟通、协调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团队的协作意识。校园心理剧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无论是剧本的编写亦或是效果的呈现,都需要每一个成员的相互合作。如何让剧情更深入人心,如何让舞台更符合情境,都需要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编导和表演不仅能唤起大学生们已有的潜在的创造能力,是培养创新意识的第二课堂和演练场所,而且通过该剧的创作活动锻炼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管理服务人才。”校园心理剧拥有自发及创作的能力,可以使学生面对困境,提出问题、挑战自我,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2.角色转换、促进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

校园心理剧作为学生活动交流的表演形式,在剧中主角和辅角的交流,会体现各种人际关系。通过表演,学生们可以把在心理剧中形成的效果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这样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直接在社会中为锻炼新行为而受到的打击。此外,心理剧让学生们有机会尝试多种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体验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情绪。而且大部分学生在排练创作的过程中,对剧本、台词、服装、道具的准备和安排,也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学生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协作,从而培养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增进彼此间的信任和友谊,进而升华集体感情和集体观念”。

3.有利于解除学生心理冲突,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帮助学生优化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而“以校园心理剧的方式开展心理教育,一定程度上可以摆脱学科教学和课堂说教的模式,学生在舞台情景中用自己的语言、身边的事情来吐露心事、释放情感,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此外,在心理剧表演中,学生可以在不同的角色间进行心理的理解和跨越,换位思考。作为观众,亦能够反观自省。通过表演,释放情感、开阔胸怀,便能够有效地解除心理冲突。从另一方面来说,学生面对新环境的陌生,处理人际交往的困境以及对于未来的迷茫等,都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难免出现情绪过激的现象,而心理剧便可以成为学生情绪宣泄的舞台,通过校园心理剧的表演,一定程度上可以安抚学生的情绪,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

4.团体治疗、朋辈互助,改善学生不良心理倾向

如今的大学生所处的环境以及年龄阶段特征,决定了他们有与人倾诉沟通的需要,但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御心理,致使他们不愿意向老师或是心理咨询人员寻求帮助,许多心理问题只能闷在心里。校园心理情景剧的出现,演员们或许会发现自己拥有的心理困惑别人也存在着,从而增强了优化自己心理素质的信心。将校园心理剧作为团体治疗的一种方式,通过表演分享处理一群人的心理问题,在此过程中,无论是主角、辅角亦或是观众,都能得到解决类似剧情中冲突的经验。类似于校园心理剧的团体治疗,也是学生之间朋辈互助的模式探索。虽然我国大部分高校都设有学生心理委员,开展朋辈辅导,但大多还是充当学生干部的角色,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而在校园心理剧中,参演的学生便可以通过剧本和场景,重新体验过往的经历和心情,利用舞台对同辈敞开心扉。“在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中运用心理剧疗法,通过定期开展不同主题的心理剧活动,使有共同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一起成为心理剧的参与者,不论是主角、辅角亦或是观众,都将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到强大的心理起伏与心理冲击,帮助所有参与者反思自我,改变自我。”校园心理剧寓教于乐,寓教于戏,寓教于演,“可以促进个体或集体的自我察觉、人际关系技巧、价值判断、自发行为与想象力,而使个人获得心理照顾和成长。”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心理剧逐步走进校园,通过表演的形式润物无声,从某种程度来说,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作者:刘籽艺 单位:贵州大学阳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