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堂论文(10篇)

高中政治课堂论文(10篇)

第一篇:高中政治课堂案例教学分析

一、案例教学相关论述

案例教学是随着时展而来的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此种教学方式需要进行精心的策划,并且还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样才能够达到互动交流的目标。另外案例教学一般要结合一定理论来进行,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启示学生及其思维。案例教学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在1870年提出的,将这一方式推而广之的是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此种教学方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能够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只注重让学生怎样做,并且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学到的相关知识并不能应用,因此学生会觉得无趣,从而丧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这种方式能够打破这一缺陷,它并没有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去学习,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去进行思考,还能够与其他学生进行研讨,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

2.能够改变学生学习的能力。

管理的本身是重实践重效益的,学生如果只是一味的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这一情况会对其健康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案例教学法的出现能够改变这一形式,能够改变学生学习的能力。

3.更加注重双向交流。

传统的课教学方式是老师讲授,学生听讲,这种教学的方式只有经过最后的测试才知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学到的都是死知识。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知道案例情况之后需要先进行一定的消化,了解之后还需要查阅各种文献资料,能够更加主动地了解相关知识情况,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高中政治课堂案例教学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教师的素质没有达到相关的规范

虽然上文中论述了案例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特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此种教学方式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其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还需要对国家的时事政治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从目前的情况上来看,教师的能力水平不一,大部分教师出现看待问题的角度比较单一,对问题的分析只停留在表面上,并没有进行深入分析,因此案例教学这种方式应用在高中政治课堂中仍然不能发挥其自身的效果。

(二)学生能力情况的限制

案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但是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学生自身的能力并不具备案例教学的条件,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较差。这一情况的发生会导致学生依赖教师的现象发生,因而上课的气氛较为沉闷,不积极,案例教学在推行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困难的情况发生。另外,案例教学这种方式学生需要搜集相关的信息并且进行正努力,但是从目前高中教育的情况上来看主要实施封闭性管理,因此学生与社会进行接触的机会较少,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案例教学方式的推行。

三、高中政治课堂案例教学应用的具体措施

(一)在高中政治课堂推行的过程中需要遵循案例教学的相关原则

案例教学并不是教师想怎样制定就怎样制定的,在制定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情况如下:

1.问题创设情境基本原则。

高中政治每一堂课都需要突出本次课程的主题,因此需要根据课程的主题设计相关的问题和情境,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需要遵循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题,培养学生的个性,为了响应这一号召,案例教学也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目标。教师在选择案例之后需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地讨论,并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再根据学生在论述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点评,让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在课后作业方面,确定好主题之后让学生自己查询资料并且在班级之内进行分享。

3.与生活进行联系的原则。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重要的场所,受到这两者的保护因此会距离社会较远,因此案例教学需要与生活进行联系,让学生与社会有一定的接触,让学生从书本中走向社会,走向现实生活。

(二)在案例选择方面需要选择合适的

1.将知识性和趣味性进行结合;2.将典型性和实效性进行结合;3.将真实性和本土性进行结合。

(三)需要不断培养教师的能力

在高中政治课堂中应用案例教学方式教师是课堂的主要领导者,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能力主要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新闻敏感能力。

作者:李亚杰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第一高级中学

第二篇: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场营造研究

一、在知识的激趣处营造

政治老师需要有发现生活的慧眼,感悟生活的慧根,运用生活的慧能。在平时的教学中,既能关注社会生活的大事小事,适时适度地把生活中的事例引入课堂,把教材上的观点和原理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结合起来,让生活引领政治教学。2010年底,360与QQ掀利益之争。有位教师在讲“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一框时,引入了这一话题。当教师提出辩题:360与QQ你支持谁?理由是什么(或者说你认为谁是新事物)?课堂气氛活泼而热烈。最后,教师并没有做出裁决,而是说了这样一段话作为辩论的小结:360与QQ,你支持谁,你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判定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不是形式的新或旧,不是出现时间的先后,也不是力量的强弱,其根本标志是在于它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360与QQ谁是新事物,我们今天难以下结论。希望同学们理解并掌握判断新事物的三个标准(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具有远大的前途),带着这三个标准和根本标志,在以后的日子里进一步观察360与QQ的发展,在生活中体验360与QQ的发展,可能过了3年、5年或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我们才能下结论360与QQ谁是新事物。360与QQ之争,是全国几亿网民都很关注的事件,这个话题,学生有话可说。教师在此处营造的“生活场”,不仅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还教会了学生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

二、在情感的涌动处营造

思想政治学科有别于其他的智育学科,不仅要突出自己的科学性,还要突出自己的生活性和思想性,政治课堂也应是实际的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在我们思想政治教学中,不应忘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不要忘了让学生的情感在我们的课堂上涌动。如,在教《政治生活》时,结合钓鱼岛事件,对学生及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教价值观的内容时,结合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让学生在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中接受感动,都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存在。生活是现实的、具体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情感体验生活,实现帮助学生“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三、在教学的合作中营造

萧伯纳说过:“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们互相交换,还是一个苹果;我有一个思想,你有一个思想,我们互相交换,就有两个思想。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才能产生思想的火花,思考能使智慧升华。”通过教学合作,教育过程也能成为一种有思想的生活。在学习《经济生活》第六课《投资的选择》时,我给抽象的投资理论知识以生活化的内容,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来学习。首先,在导入部分,我设计了一个基于生活常识的心理测试题(当你看到路边一幢房子外,有一只铁皮垃圾桶正冒着浓烟,你会怎样?A.大喊“失火了”B.到附近找水救火C.打电话求救D.把垃圾桶拖到路上,让它自己烧光。A:你沉不住气,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如果你与别人合伙投资,别人一眼就会看透你的想法,你要胜人一筹的可能性不大。B:你选中一个项目投资后比较固执,缺乏灵活性,即便投错了目标也很难转弯,容易一输到底,所以投资时要多听听别人的意见。C:你稳扎稳打,不会吊死在一棵树上,你在选中投资项目后比较理性地追求高风险,但不至于输的分文不留。D:你把投资当智力游戏来玩,追求高风险高收入被视作享受,如果运气不好或累了,你会适时休息,等到恢复精力后重振旗鼓。)接着,根据对学生选择的分析,我很自然地引入新课的主题———投资,把教学融于生活。在选择怎样的投资方式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和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投资课题让学生分组讨论。1.班级学生出资:4万元人民币2.投资种类:储蓄、债券、保险、股票3.投资时间:3年4.投资收益用途:学习等班级活动经费5.投资要求:根据本班实际情况投资每组同学在深入讨论后(约10分钟),提出一种投资方案,由小组发言代表陈述其方案,并说明其理由。在小组讨论中,每个学生会很自然的带着自己的认识倾向、思考方式和价值观念参与到集体讨论中,他们很开放地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小组同学彼此启发,相互激励,从而促使每个学生形成新的思想、观念、方法,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取得进步。特别是当四个小组分别报上各自的投资方案后,由于各不相同,而班级投资又只能采纳其中一种方案时,每个小组的发言代表为了本小组的方案能被采纳,又展开了激烈的论证战。通过4个小组发言代表对各自小组投资方案的论证,让学生很自然得出合理的投资要做到两步四忌。第一步:分散投资(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第二步:组合投资(“四三二一”“三三制”方案);忌一:违法;忌二:盲从;忌三:集中;忌四:犹豫。接着,结合前面得出的测试结果,参照每个小组提交的投资类型,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反映在他的理财上也是不同的,从而得出每个人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只有那样才可能成功。在此处营造的“生活场”,不仅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真正弄清了抽象的投资理论知识,而且在小组讨论中,每个同学都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把教学真正建立在了多边活动的基础上,使每个学生都能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学习,参与交流,参与合作与竞争。

四、总结

学校小课堂,生活大舞台。政治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用于生活,政治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生活教学。我们教师应努力让政治课堂充满生活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

作者:陈慧 单位:金坛市第四中学

第三篇:高中政治课堂导入语设计探究

一、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

一节好的政治课如何拉开,其实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上课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导入的方式也会有所区别。教学过程中,我常用以下几种课堂导入方法,并且效果不错。

1.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在教学过程中,我个人很喜欢先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回顾旧知识,打好铺垫,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中去,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如此一来,教师讲授新课的效果也就更好了。例如:讲到“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时,我复习了上一节课“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几个重要问题:(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表现、载体、影响;(2)中国企业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通过归纳中国企业的做法,引出中国企业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的竞争与合作,带出下一课题。在这些问题中有复习旧知识的部分,同时为探究下一课题的知识奠定基础,还会和新知识形成紧密的联系,承上启下,加强对新知识的掌握。

2.视频导入

政治课时政性、时代感强,抽象的理论较为枯燥,不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上课可结合一些时政要闻、事件的视频,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激发他们听课的欲望。如讲到经济生活中的“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时,对于小康社会,学生的认识很模糊。我通过剪辑央视新闻频道关于建国65周年的视频,播放一段5分钟的视频,从各方面全面介绍进入小康社会后,我国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和取得的进步。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使枯燥的知识,如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德育教育。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一系列经济数据说明了我国取得的进步和成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幸福感,增强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练习导入法

政治科练习无非有两种题型,一是选择题,二是非选择题。通过习题的分析归纳过渡到新课,这也是很多老师引入新课经常使用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挑选训练题的时候,要选那些典型的、有针对性的。如果教师抛出的问题全班都无人能答,或者答案一目了然,那就无法达到自然过渡、激发学生求知欲的目的,反而会使学生丧失兴趣。

4.寓言、故事导入法

很多教师根据课程安排,利用古今中外的一些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成语寓言等素材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法新颖活泼,教师娓娓道来,学生仿佛置身于文学课,徜徉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从课堂效果来看,教师讲课更生动、更形象,轻松化解了政治课的枯燥。

5.漫画导入法

政治课理论深奥、抽象,而诙谐、幽默的漫画导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尝试用漫画导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讲到经济生活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时,我用了老汉养鸡的三幅漫画,引出单纯的市场配置资源有缺陷和弊端,故而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6.音乐导入法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音乐导入生动直观,能给予学生强烈的听觉冲击。在讲到文化生活的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时,我采用了音乐导入的办法,一上课就给学生播放经典名曲阿炳的《二泉映月》、周杰伦的《青花瓷》、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的《在希望的田野上》。优美的旋律,一下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感受着浓浓的文化氛围。再来归纳文化对人生的影响,学生很快就能在书上找到答案,铭记于心。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固然很容易就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但是再好吃的菜,天天吃也会发腻。在教学过程中,再好的导入方法,如果反复使用,不但起不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还可能会使学生感到厌烦,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还通过让学生课前表演小品;甚至采用默写知识点等形式,提高学生兴趣,甚至紧张感来引入新的教学内容。

二、课堂导入语的特点

1.轻松活泼

轻松的课堂氛围有助于保持学生身心愉悦,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容易缩短师生距离,课堂洋溢着浓浓的温情,使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感受到老师的人格魅力。一改政治教师“刻板教条”的陈旧面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如视频、故事、图片漫画、音乐等形式的导入方法就有此特点。

2.时政性强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原则,脱离实际的空洞理论是僵化的、零散的。因此,在政治课导语中,教师用富有时代特色的时政语言,讲述一个个身边的时政热点,有助于学生放眼世界风云,紧扣时代脉搏,开阔面向未来的眼界。例如,讲到经济生活中的“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利弊”时,我列举华为、中兴等企业在美国遭受调查的案例。用学生熟悉的热点案例来剖析课本知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喜闻乐见,并能让学生领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真谛。

3.承上启下

在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实践中,说到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几乎所有的专家学者都认同“设疑”的方法。疑惑是人们认知事物的开始,因此,教师应根据整节课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遵循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知顺序,一步一步地设计课堂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寻找答案,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亢奋状态,从而提高政治课的课堂魅力,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导入的设计应注意的两个方面

在充分运用各种导入方法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导语设计与教学内容切莫本末倒置

导入素材始终是配角,教学重难点才是主角。教师设计导入一定要立足于教学内容,做到简洁扼要。尽可能用精准的语言说明课题要学习的内容、要求。一开始上课,学生的思路就被老师带入预先设计好的知识环境中探索、思考,让学生的思路紧紧跟着老师的指引走,集中精神听课。如果设计的导入素材跟课堂内容完全不沾边,哪怕引用的素材多么精彩绝伦、引人入胜,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2.教师要具备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

新颖的导语素材让学生耳目一新,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时老师最忌讳被学生牵着鼻子走,迟迟未能进入正题,导入占去过多的课堂时间,导致教学内容简单、马虎处理,舍本求末。尤其是刚走上讲台的年轻老师,好的故事、精彩的视频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常有意犹未尽之感,如果年轻教师对课堂驾驭能力不足,就容易被学生带入新的误区,走不出来,偏离了课堂教学的主题,越走越远。

四、总结

总之,政治课的导入设计是五花八门的,但最终目的都是承上启下,以旧带新,营造轻松愉快、教学相融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新的知识的殿堂。使学生从“我怕学”转向“我要学”。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采用那种形式的导语,我个人认为,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作为课堂教学导语设计的主线,贯穿于教师课堂设计的始终,教师切不可本末倒置,捡了芝麻,丢掉了西瓜!

作者:梁雪华 单位:广西南宁市邕宁高中

第四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技巧研究

一、设计有效的课堂导语

在课堂教学中,导语绝对是一个重要环节。虽然在一堂课中,导语环节占据的时间非常短,但是它所起到的作用却不容小觑。很多时候,一个两三分钟的导语可以带活整堂课,促进整堂课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注意设计有效的导语来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一般来说,有效的导语要满足这样几个条件:一是简洁性;二是趣味性;三是针对性。只有满足这样三个条件的导语才能高效发挥功能,保证导语的效果。例如,笔者在讲到人教版教材《思想政治》高二必修上册《量变与质变》时,就在正式开讲前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从前有一个胃口很大的人吃饼,吃一块吃不饱,吃两块还是吃不饱,一直吃到第七块才吃饱,吃饱以后,这个人突然惊呼道:‘早知道吃第七块饼能吃饱的话我就直接吃第七块了,这样前面的六块饼就可以省下来了!’”听完这个有趣的小故事以后,全班学生哄然大笑,课堂气氛瞬间变得热闹起来,接下来,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分析这个小故事逐渐引入了今天的课题“量变与质变”。以上这个小故事不但占用的时间很少,故事本身也带有很强的趣味性,并且故事本身紧扣教学内容,能够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因此,在这一有效的导语下,接下来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十分理想,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之下收获了很多。

二、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

德国有一名学者曾经将知识与情境的关系比作盐与汤的关系,他说:“单独吃盐会让人难以下咽,单独把知识剔除出来学习会十分枯燥乏味,但如果把盐溶于鲜美的汤中,把知识融入有趣的情境之中,这样无论是吸收盐还是吸收知识的过程都会变成一个有趣的过程。”由此可见,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技巧。而面对偏于枯燥与理论的政治学科来说,有趣的情境更是不可或缺。因此,教师在备课环节,一定要把情境的创设作为重点的工作来完成,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出有趣而高效的教学情境。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信用卡”“现金支票”等支付工具的时候,由于大多数学生都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只闻其名不见其身”,因此,对于相关的知识既没有直观认识,也难以产生兴趣。为了弥补学生认知经验的不足,笔者决定给学生创设一个相对真实的教学情境,课前准备了几张信用卡和一些现金支票,为了使效果逼真,笔者还设法弄了一台POS机模型。当教师把这些“装备”拿出来以后,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过来,他们对教师手中的支付工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下来,教师再给学生模拟几个不同的消费场景,让学生以活动的形式使用信用卡、填写现金支票。通过这样一个模拟情境的方式,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消费情境之中。比起直接的知识讲授,这样的活动情境不仅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很多的知识都被融入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情境之中。在有趣情境的包装下,知识在学生的眼里不再是那么枯燥乏味了,反而变得趣味横生。这样,学生对于学习活动的兴趣自然也会大大提升,从而改变了以往的被动学习的心态,转而进行主动的探究和思考,而这些无疑对学生的成长及其能力的提高都大有裨益。

三、开展有效的课堂提问

提问是课堂上师生互动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指标。提问看起来简单,实际却包含着大学问。在课堂教学中,要想保证提问的高效性,教师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提问量要适当。无论是过多的提问还是过少的提问都不是有效课堂提问应该出现的现象,教师要根据教学节奏和学生的反应适当地设置问题,做到张弛有度,这样才能较好地发挥提问的效果。第二,要注意提问的梯度。按照由浅入深的思维规律,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当注意问题设置的梯度,这样,在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下,学生的思维会逐渐向纵深推进,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第三,提问要注意紧扣学生的兴趣点。教师的提问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直接决定提问活动的质量好坏,因此,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注意扣住学生的兴趣点进行发问。例如,在讲到“人生价值”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学生未来的理想、设想切入,让学生在畅谈理想的过程中逐渐体会人生价值的意义,比起“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怎样实现人生价值”这样直白枯燥的提问,这种紧扣学生兴趣点的提问方式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四、总结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连贯性的活动,也是一个系统的活动,教师要注意精心设计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努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王波 单位: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第五篇:高中政治多元教学方法探索

一、在课堂中融入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体验式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积极参与,进而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体验式教学在教学中促进了师生双方相互沟通、相互启发,教师与学生感受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1.转变教学观念,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讲台讲,学生在下面听,是以“教”为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长此下去学生会变得被动、厌烦、缺少活力。在讲《整体和部分原理》,我们先让学生讨论在生活中哪些是整体,那些是部分,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体验式教学符合学生学习规律,有利于学生个性开发。

2.建立平等师生关系,活跃政治课堂氛围。

体验式教学形成了以学生为根本,师生间体验、生生间体验的互动学习方式。教与学无主次,师生一同活动、共思考。比如在课堂上我与学生就环境污染、中央反腐进行分析讨论,各自发表观点,我只是其中一员,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加深了师生的感情。

二、问题教学法贯穿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教学法简单明了,教师在课堂上适时提出问题,通过提问引起学生思考的一种教学方式。将启发互动式问题教学与政治课堂有机结合,就是在课堂上加大师生互动。

1.有利于唤醒注意,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提出具有吸引力的问题,能够唤起学生的注意。适时地抛出教学问题犹如投入湖面的石子,可以召回处于疲惫状态的学生神经。问题要具有一定唤醒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发现新事物、新现象的好奇感,增加了学生主动思考分析的过程。我在讲《事物变化发展原理》时,通过我国房地场市场变迁的案例,问学生家里住房价格,以前什么样,房价由不断上涨,为何又有回落,这些问题关系到学生自家生活,引起了学生共鸣。提出问题要具有定向力,政治教学是需要完成教学目标,按照一定途径实施的,学生的思维洪水要按照政治课程的渠道奔流。

2.切准问题发起点,引领学生参与课堂。

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要找准时机,找得准会产生好的效果,找得不好往往会中断课堂,或者学生感到莫名其妙,或者学生一片沉寂。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可抓住这几个切入点提出问题会有较好的效果。一是重点、难点或关键处及时发问。因为政治学科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知识框架,重点、难点或关键点往往学生会感到困惑,不好理解,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在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或关键处及时发问,逐步激疑、导疑、释疑。二是普通处发问。普通处不是重点难点,但仍包含很多知识点,容易被忽略和淡化,要从普通的内容中巧妙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三是课堂全程随机提问。贯穿课堂随机提出问题可以对学生形成压力,思维不能脱离课堂。事实证明课堂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学生“走神”现象,教师要及时、准确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话题中来。

三、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学生视野

1.采用多媒体可增加和丰富课堂容量。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可涵盖文字、数字、图片、网络等,极大地增加了课堂容量。教师可在备课过程中在课件中引入新闻报道、热点时政、微博微信、视频动画等相关素材,丰富了课堂教学。我们在讲《普遍联系原理》一节时在课件中制作示意图,特别直观,引入依法治国等新闻报道,通过解析事件,论证各种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学生通过更形象、更直观的方式加深了对课题知识的认知,增加了课堂有限时间内对于知识的传授力度,提高了教学效率,更节省了时间。

2.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高中政治课理论性强,相关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教学内容不好理解,学生学习兴趣降低,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在适当的内容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声形并茂。比如在讲到《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原理》,给学生播放星球运动、城市道路交通建立第一层次的理解;再播放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巨变,建立第二层次的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视频,教师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教材,展开师生、学生间讨论,得出开放性结论,这样就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3.多媒体可明确教学重点,降低教学难点。

多媒体教学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具有形象具体、综合宽泛的特点,便于教师把抽象的概念、原理通过文字、图像、视频的作用加以讲述,也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有效降低知识难度的目的,能够做到重点明确,难点难度降低。比如物质和意识的概念,可以制作成大脑反射路线图,根据图形简化了问题难度。

4.将现代信息引入课堂。

社会全球化和开放的时代,昭示社会变革日新月异,有无数的渠道获得大量的信息,大量的新闻、信息、时政铺天盖地进入我们视野。我们要将这开放时代活水引入课堂的政治课教学,课堂教学只有建立在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分析、批判基础上才会拥有生命活力。在针对社会现实问题时教师要筛选过滤正面引导,也要敢于揭示社会的负面。具有时代气息的新闻时事和社会问题,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兴趣。例如在讲《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一节时,我们给学生播放松花江水污染、黄河断流的视频,学生通过这些事件生动地理解了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结语

高中政治课是一门实时性较强、内涵丰富的课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各种教学方法既有优势,同时也存在其局限性。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盲目推崇使用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自身特点、学校环境条件、学生素质状况将各种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有机结合,继而优化教学效果。

作者:王欣 单位:辽宁省抚顺县第二高级中学

第六篇: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营造活跃的政治课堂

高中政治较以前的课程相比,难度明显大了很多,很多知识点都非常生涩难懂,不利于学生理解,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直线下降。面对这个问题,教师要善于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用多样化的引导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氛围,帮助学生以一个饱满的精神状态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改善传统政治课堂带来的负面影响。首先,教师要深入研究所要教学的课本,发掘课本中趣味性的知识点,让学生眼中枯燥的课本充满活力,促使其看到更多有趣的东西,以此来点燃他们学习的热情。比如,在学习“多彩的消费”的时候,教师让学生说出他们日常消费最多的项目,让学生在讨论中放松自己的思维,接着再讲解课本上的知识点,学生心情愉悦接受知识的效率会得到成倍的提升。其次,教师还要明白音乐对人的启迪作用,在课本上寻找合适的内容播放属于其知识点的乐曲,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了解课本,帮助学生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到课本的探究中。一个良好的开端可以促进事情顺利发展。教师围绕课本上的知识点采用趣味性的引导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环境,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接下来知识的讲解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生身心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跟随时展,构建科学技术课堂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融入社会的方方面面。政治无聊的面目在学生心中已经根深蒂固,为了挽救这种不良的教学局面,教师要把课本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多媒体教学,把以往课本上枯燥的黑白文字转变成多彩的屏幕图像,让动态的事物吸引学生的目光,重新点燃他们学习政治的热情,从而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多彩的图画刺激着学生的感官,学生脑海中知识的印象会更加深刻,知识点会更加深入学生的内心,促使其更好地成长。

三、小组合作学习,带动课堂高效发展

课堂上最容易出现的、也是最大的弊端就是缺乏积极的互动,这种略显死板的课堂很难带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多彩的引导和新奇的景象再配合高效的教学方式才能推动课堂更加高效地发展,因此我向大家推荐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发展时间不长,但是其对课堂效率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首先,教师需要对班级学生有一个简单的了解,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各方面能力对他们进行评估,接着教师根据全班学生的实力进行分组,为以后小组之间的竞争提供公平的基础,然后教师再对课本上潜在的、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深度发掘,激发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力,带动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知识点的研究中。比如,在学习“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时候,教师让学生一起探究世界各地文化的特点,探究各种文化的异同点,让学生投入探究当中,促使其更好地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点。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边教学知识点一边与学生互动,有准备的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师生的互动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自己理解政治知识点中的趣味性,让他们明白政治来源于生活,为他们积极学习政治知识点奠定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把以前一个人面对的知识点转变成几个人一起探究解决,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更多学习的乐趣。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为学生构造一个合作探究的空间,可以让他们更加团结,提升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彼此,为学生取长补短提供了宽广的空间,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成长。

四、更新教学思想,创造全新评价体系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会把学生的成绩当作评价学生的标准,这种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虽然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但是他们个人能力成长明显不足,会对其今后战胜社会上各种挑战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要转变教学思想,创造一个合适的评价标准,促使学生更好地成长。在全新的评价体系中,成绩只能作为一种参考,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实践、小组探讨活跃度及生活中的为人处世都要作为评价的标准,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会注意自身其他方面的成长,让毕业的学生不仅可以成绩优异,其他方面也会出类拔萃,以提升他们今后的竞争力,帮助其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五、总结

教师要深入研究课本上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看到更多有关于政治趣味性的一面,以促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好的成长,取得更多的收获。

作者:杜源 单位:陕西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第七篇:高中政治课堂情感互动实效研究

一、思想政治课情感互动的理论基础

情感是人们对于周围事物、自身以及自己活动的态度的体验,是意识的一种外部表现,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预期需要而产生的心理体验,对人的知识习得和行为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互动是指教师运用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情感因素,根据教学中情感本身的活动规律,借助教材内容、传授信息中的情感因素以及自身的情感表现,使师生的情感达到最佳状态。在这个过程中,以情感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实现师生之间的内心情感交流,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思想政治课中的师生情感互动,突出的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实现积极的内心情感交流。这种内心的情感交流集中体现为师生间因思想政治道德感、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理智感、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美感等内容而产生的各种双向互动式情绪体验。师生通过这种互动情感体验,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功能,完成思想政治学科理性认知过程,促使学生达成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情感目标。

二、思想政治课情感互动的现状分析

1.“知识灌输”和“知识占有”为目标的教育扼杀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异化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处于自然逻辑与生活逻辑的双重背离之中,处于生活世界中的受教育者机械盲目地占有大量的知识,却遗忘了对生命的生动体验。传统的课程教学更多从“应试”出发,侧重知识的传播,往往脱离生活,忽视情感。比如,课程设置上,极端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课程目标上,过于关注知识目标的达成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上,唯教材主义盛行,不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方式上,机械的记忆占了主导地位,缺乏对学生未来生活的指引。这种把“知识灌输”和“知识占有”作为目标的教育无视学生的情感反应和需求,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亦扼杀了人的生命性,使课堂教学丧失了生命的活力和生机。

2.长期重智商而忽视情商的教育,使师生情感互动难以达成

负面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长期以来,教育侧重于学生智商的培养,而忽视学生情感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其中情商问题最为普遍。据某一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者的中学生中,经常产生焦虑情绪的占27.5%,经常产生忧虑情绪的占44.2%,经常产生敌对情绪的占30%,在人际交往方面经常出现不适应症的占51.7%。学生带着这些不良情绪进入课堂,即使教师有情感互动预设,也难以在实施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过于依赖多媒体,使课堂情感因素降温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出色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部分教师更多地关注课件的制作和操作,课堂教学过于依赖多媒体,不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互动,不顾及学生的感情、兴趣和态度,忽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情感需求。课堂教学失去情感互动,就难以形成和谐的课堂氛围,难以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和兴趣,难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思想政治课情感互动的实施策略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为情感互动奠定理论基础

一个人对某种价值的认可、遵循,乃至于形成人格,虽然需要以一定的认知为条件,但根本上是一个人的情感变化、发展,包括内在情感品质与外在情感能力提升和增长的过程,因此,关注人的情感发展是教育中一个本源性、根基性的问题。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课堂教学的情感互动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和情感发展的尊重。因此,思想政治课堂进行情感互动的前提是要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把学生视为鲜活的生命个体,把尊重生命,培养有涵养、有知识、有生活智慧的生命体看做是教育的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更多地给予学生肯定性评价,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对生命应有的一种关怀和尊重。由此,营造一个民主、平等、自由、相互尊重的学习环境,能为师生情感互动奠定基础。

2.利用认知冲突引发情感冲突

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过程是“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中应着力创设认知冲突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并维持他们在活动中的动力,以实现认知的发展。在高中政治必修一《多彩的消费》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了解了收入水平和物价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接着教师设问: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入越高,意味着消费水平越高,那么是否可以通过增发人民币的方式来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学生通过讨论,指出不遵循纸币的发行规律,过多地发行人民币会引发通货膨胀,纸币贬值,只会降低居民的消费水平。要增加居民的收入,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保持经济平稳增长。通过问题的预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这种认知冲突构成学生的基本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求知的好奇心,促使学生主动去探索真知。这种认知冲突引发的情感冲突,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在这种积极的情绪下获得的认识,能对学生产生更持久的影响。

3.利用情境创设引发情感体验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认知结构和价值观是在接受外部刺激下,通过内化过程才得以形成的。体验就是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活动获得真实感受的过程,这种伴随着丰富的情感活动的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并转化为行为的基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也需要融入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的生活为切入点,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形成认知,完成道德的内化。创设情境引发情感体验就是通过在思想政治课堂中情感氛围的创设,让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体验中认同教材中的思想观点,同时通过情绪感染,利用情绪的调节作用,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在高中政治必修三《我们的中华文化》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链接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关的视频和图片,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传统和辉煌历程,使学生通过最直观的感知,为我们所共同拥有的文化而自豪,增强文化自信。再通过近代中华文明衰微的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认清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任重道远,从而增强投身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4.利用合作探究引发情感共振

合作探究式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教师预设的主题为基本探究内容,让学生质疑、讨论、表达,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以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探讨,实现师生、生生间多方的情感共振。在高中政治必修四《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分成两大组,分别负责探究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再在大组内分小组,合作探究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形态、区分基本形态的标准、实例证明等。在每一组的代表发言之后,再对论题“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进行讨论。通过这种合作探究,实现课堂的“合作式”互动和“竞争性”互动,将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辩论竞争中形成独立思考、集体协作、辩证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在表达自我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协调和合作意识,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激情,在情感交流中实现情感的共振和升华。

四、总结

政治课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师生之间多种形式的互动活动,而情感互动作为一种精神上的隐性交流,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实现学生的情感体验,达成师生间积极的情感互动,才能成就一个和谐、高效、有生命力的思想政治课堂。

作者:徐欢 单位:江苏苏州市吴江中学

第八篇:高中政治课堂时事政治应用探究

1.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作用

1.1丰富高中政治教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国的政治教材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和延续性,教师教学也偏重于理论的概述,使得高中政治缺乏趣味性。高中政治教材的固定性和延续性表现为:一旦编订成册,而后的每一次修订都只是稍加修饰,例如增加或更换教材中的插图和案例,很难进行大规模的编订与调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在高中政治的每次考试中,考题必定会涉及当前的时事热点,这就使得平时缺少学习时事政治的学生很难取得满意的成绩,从而打击学生自信心和上进心。因此,将时事政治融入到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中,把高中政治教材中的原理和时事政治的实践有效合并,去粗取精,让抽象和现实紧密结合,丰富政治教材,增加趣味性和实际作用,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2扩展学生知识面

我国的高中政治教材较为传统和刻板,一味侧重理论的编辑,忽略了对时事政治的编写,而时事政治是时政热点,具有短暂性。因此,只有将二者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方能实现教学的实效性。在我国传统的高中政治教材中,内容较为枯燥,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高中学生很难对其产生学习的兴趣,考试中材料和案例的引用绝大多数来源于当下的时事热点,学生见之如此陌生的考题,必定产生厌学厌考,焦虑害怕的负面情绪,从而影响考试成绩,产生“努力也枉然”的挫败感。所以为了扩展学生知识面,增加信心,弥补高中政治缺乏时代性和吸引力,应当把时事政治作为高中政治中不可缺少的教材之一。

1.3有利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在新课改教学中,采用以理解为主,记忆为辅的方法,培养学生灵活的运用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案例的综合能力。但在应试教育的体系下,教师所传授的基本是为了应试,教学重点模式化,固定化,步骤化,使得高中政治枯燥无味成为高中生学习的负担。将时事政引入到高中政治课堂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应变能力,活跃思维,提高高中生对政治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时事政治运用于高中课堂的应用

2.1转换教师角色

在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政治教学课堂中占主体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迫的接受知识。在这种应试教育的传统模式下,学生被动的接受政治知识的灌输,老师在讲台上手舞足蹈,绘声绘色,使尽浑身解术,学生仍是一副神情恹恹,了无生趣的模样。如此一来,造成了师生间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如此教学无疑是低效率。在新课程的推广后,采用新型的教学理念,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积极收集相关资料,参加活动设计,自主讨论各种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舒缓了教师的压力,使得老师和学生的教学可以更加融洽,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2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在新课程的改革后,传统的教学理念彻底改头换面,学生一跃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扮演着引导、总结、归纳的角色。为了提高学生学习高中政治的兴趣和分析整理各类信息的能力,应当多对时事热点进行分析和整理。与此同时,教师应以平等的身份积极的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讨论,使教学课堂更加和谐。

2.3积累教学素材

为了满足现今社会对高效人才的需求,高中政治课本更是应当面向社会。但由于一些教师对时事热点也是止于皮毛,不能进行系统的教学,或者是主观性太强,不能客观的对时事热点进行评论。更有甚者,平时对时事政治不闻不问,临到学生考试才列出时事政治的重点内容,强迫学生死记硬背,颇有赶鸭子上架之感,如此不仅影响学生成绩,更使得教学效率低下。所以为了获得更多的知识,构建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应当积极主动的去了解时事政治,从而更好的与学生进行探讨和交流,提高教学效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时事政治对于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应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综合能力,还能提高教学效率并且有效的摆脱高中政治的滞后性,使得高中政治课本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时事政治作为高中政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得高中政治课堂更加的和谐,老师教导更轻松,学生学习更容易。与此同时,还应采用相应的措施,不断加强学生对时事政治的教育和吸收。

作者:王正辉 单位:甘肃省永登县第二中学

第九篇:高中政治课堂案例教学分析

一、明确教学主体,提高学生兴趣

传统的案例教学中,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造成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影响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在高中政治案例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案例教学的主体,只有以学生为中心来落实教学目标,才能够提高学生兴趣,促进案例教学的长效发展。为了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改变包办教学的模式,在案例呈现、案例分析、案例结论等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而引导学生将不同的观点进行整合,得出最佳的案例结论,深化对案例的理解和对社会实际的认识。例如,教师在讲解《宏观调控与经济发展》时,可以先让学生对宏观调控及其相关问题有一个大致的理解与认识,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举出一些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案例,这样学生在分析案例时就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体会和切实感受,对案例的理解会进一步加深。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分别给予评价,最后要将学生的正确观点整合起来,让学生全面认识给出的案例及其折射出的社会现实问题,这样不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案例教学质量。

二、营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

案例教学的有效开展离不开良好的教学情境设置和教学氛围保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案例教学活动中去,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高中政治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理论性较强,繁杂的理论知识会让学生丧失学习动力,降低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必须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用逼真、生动和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进而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升华成理性认识和对知识的深入掌握。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营建宽松、积极、愉悦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并有效交流,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乐趣。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以及学习需要,逐步消除学生的抵触和恐惧心理,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案例教学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建案例课程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学习和理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师在讲解《社会变革与传统文化》时,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采取让学生观看相关的视频、音频及图片的方式,让学生置身其中,理解知识,并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获得更大的进步。

三、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理论付诸实践是高中政治案例教学的精髓所在,要求教师不断探究和创新教学方法,并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指导案例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第一,教师可以采用合作讨论法进行案例教学,即教师在给定案例后,鼓励学生自由结组,分组讨论案例中所涉及到的问题以及应用到的高中政治理论知识。合作讨论法的优势在于学生之间可以自由交流和有效沟通,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交流中找到自身与其他学生的差距,从而帮助学生借鉴同学的优点,弥补自身的不足。另外,这样的教学方法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进而提升教学成效。第二,教师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进行案例教学,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案例,为学生列出几个综合性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和分析案例,结合所学知识和实际经历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任务教学法的优点是能够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知识学习,也能够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另外,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也是应用知识的过程,通过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信心也会逐步建立起来。第三,教师可以采用竞赛法开展案例教学,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平均划分成几个小组,然后给定案例分析题目,开展竞赛,看哪一组的分析最为全面,最后选择出最佳选手,并给予奖励。竞赛法的运用主要是有效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让学生的求胜心变成学习的动力,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第四,教师在完成案例教学后要注重课堂总结和课后评价,以便更好地完善教学体系,弥补教学疏漏,为案例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

四、总结

案例教学是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举措,也是教学改革的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必须要提高对案例教学的重视程度,发挥案例教学的巨大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营建良好的教学氛围,并不断探究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学生的全面进步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高中政治教学改革作出一定的贡献。

作者:石翔 单位:江苏省兴化市第一中学

第十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一、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性

想要更好地构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课堂,首先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要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与发展能够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地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让他们积极地思考和探析相关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十分抽象和枯燥的哲学类知识,如果在学生初次接触时,老师不能有效地进行引导,学生可能会把认知停留在表面,很难理解深层的内容。因此,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要借助合适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来引导学生学习,并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获得良好的自身发展创造可能。如在讲解《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这部分内容时,由于“矛盾”的概念有一定的抽象性,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始终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利用大量的感性材料和通俗的解释,来引导学生学习“什么是矛盾”。在我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浏览课文内容,然后把他们带进老子与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中,让他们去感悟何为“一分为二”。感悟结束之后,我让学生列举出与对立统一有关的例子。待学生对“矛盾”的含义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我接着向他们强调“矛盾就是对立统一,但是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我让学生结合刚刚学到的与“矛盾”有关的内容来分析“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与“一鸟不鸣山更幽”中,事物双方的联系,并让他们体会诗句中的辩证关系。在我的引导和学生的配合下,整个教学过程不仅十分自然,而且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也非常流畅。最为重要的是,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而且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也得到了凸显,加深了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

二、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在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同样应当重视发挥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这是因为很多课本知识都要运用到生活中,接受生活的检验,而生活中的很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都是对课本知识的有效应用。学会用文本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甚至难题,不仅是学生生活能力的一种体现,也是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必须具备的素养。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努力让学生具备更好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只有把理论用于实践,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独立,才能真正锻炼学生。例如《投资理财的选择》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和生活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具备基本的经济常识,能了解到一些常见的投资理财的方法和特点。在学习中,教师可以用平时去银行存款、取款的事例来进行课堂导入,然后再结合“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增长”的示意图,来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储蓄存款活动?我国主要的储蓄机构有哪些?人们为什么会进行储蓄存款活动……这些问题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学生们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正确理解“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含义。教师应当很好地抓住教学内容的特点,在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投资理念。如此一来,不仅体现了教学中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而且学生掌握了这部分知识还会对他们今后的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注重课堂教学的思辨性

在教学中,老师要想更好地在课堂上凸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就应该注重课堂教学的思辨性,注重发展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政治课本中的很多教学内容都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与认知范畴,对这些内容进行全面的教学。以学习《意识的本质》为例,我在教学时,并没有给学生讲什么是意识,意识是如何发展的,而是通过问题来引导,让学生在探究中去理解意识。如在理解“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时,我设置了如下探究活动:1.谈谈你所熟悉的动物有哪些复杂的心理反应;2.上述动物的心理为什么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在探究中,我会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点拨:“高等动物的心理不仅包括感觉、表象、情感,甚至还有简单的分析和判断。”就这样,大家在积极的思考与探究中,深化了对教学知识的体验,他们的思辨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四、结语

在高中政治课的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才是教学的最终理念,要想实现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充分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性,要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思辨性。老师若能够把这几点有效地结合起来,就能够在教学中凸显以学生为本,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刘正海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大冈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