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创新能力思考(6篇)

高中政治创新能力思考(6篇)

第一篇:创新能力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提到了日程,怎样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步摆在了当代教育工作者的面前。作为思想挂帅的政治学科,更应该走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前列。在当前的政治课教学中,怎样体现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和精髓,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关键词】高中政治;创新;兴趣

一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创新

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这样会让学生原本具有的欲望以极其自然而且以最佳的状态流露出来。教师要做到尊重、关心、支持、赏识和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并努力消除学生的恐惧感。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就应该鼓励学生敢于突破权威,敢于“质疑”,要充分肯定学生“标新立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热情,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正确引导。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在课堂上的“标新立异”虽然会得到老师的赞赏和肯定,但他们也担心被同学看成是出风头,怕出错被同学讥笑而压制自己的表现欲望。

二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乐于创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一是要善于旁征博引,用引人入胜的实例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二是要善于设疑,激发学生强烈的思考欲望,“学起于思,思源于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一筒子倒净”的习惯做法,要善于针对所学知识设疑,制造学习障碍,从而拨动学生的求知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完成创新过程;三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只要教师精心策划,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就能使学生在教学参与中闪现出创新的火花。

三激发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是成功的先导。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在勤于积累资料素材的基础上,巧妙设计问题情境,善于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简意赅的歇后语、饶有情趣的民谣、美妙动听的音乐、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的漫画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上每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1)以材料为依据.材料进课堂是政治课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这里需要提醒的是,选择的材料要广泛、典型,同时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材料的运用不能只满足于对概念和理论的解释,更要考虑如何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引出理论观点,以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推理能力;如何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揭示知识点之间和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能力;如何把理论内容和实际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让学生模拟不同的角色,根据具体的情况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2)以分析方法为核心.我们经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明学习方法和思维的培养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重要。因为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更多的知识要靠学生自己去获取,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靠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和解决。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在陌生的领域获取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在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下把握自己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根据高中阶段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除教材中涉及的一些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外,还要帮助学生掌握概括法、比较法、系统法、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演绎法等方法。

四教师的创新素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发展的多元化、多样化和创新核心地位的确立,决定了教育发展及其质量的因素将越来越决定于教师素质这一决定因素。

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全方位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师观提出了挑战。创新教育要求教师能够创造一个充满探索气息的学习环境,既要考虑整体的特点和团体目标,又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目标;要为学生提供大量有用的材料以帮助和引导学生去区分真理和谬误;要能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在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同时,也将增进对某个领域知识的收获。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及规律,掌握好让学生自己思维与教师启发之间的度,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创新活动的快乐。

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证明,创新人才的成长与其所受教育的关系极大,教育者施以什么样的教育往往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无数的实验证明,只有具备创新教育的教师,才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学生身上创新的闪光点,在教育过程中,给学生以新思想、新观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愿望、创新意识、创新热情、创新信心,教给学生创新的知识,创新的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是说,只有具备创新素质的教师,才能造就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总之,曾经饱尝“因落后而挨打”的中华民族,在聆听着知识经济的时代清脆的脚步声和睿智者的素质教育的呐喊时,不能不猛醒,除了创新教育,我们别无选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的机遇,更是时代的挑战。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我坚信,只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开拓,敢于创新,思想政治课堂这片沃土一定会培养出绚丽的创新教育之花,成功地收获到丰硕的创新人才之果。

第二篇:高中政治教学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究

摘要:一直以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面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关键。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其创新精神。在高中政治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努力教会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来让学生发现问题,应用创新思维方法,从而使得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断得到强化。

关键词:高中政治;创新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情境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目标。我国高中政治教学要想将素质教育加以实施,那么就必须切实的落实创新教学,不断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众所周知,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是民族进步的一个灵魂,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有着不可或缺的现实意义。由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素质教育的突破点,而且也是改革高中政治教学的重要方向,因而高中政治教师应当针对政治教学的现状和学生学习的特点,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便与时代的发展趋势和社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相适应。

1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1.1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

从某种层面上来讲,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尤为关键的因素,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高中政治教师应当以学生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主导,尽快的转变和创新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富有个性及独特的表达和理解,赞赏学生对教师的超越与对书本的质疑。在批评传统的课堂和学习方式的前提下,教师应当大力的对“合作、探究、主动”的学习方式加以倡导,将新鲜的活力注入到学习方式中。

1.2加大课堂容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教学形式方面,政治教师应当采取现代化先进的教学手段。在全新的教学手段下,政治课堂的信息量不仅能够得以增加,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时间,课堂内容变得更加的多彩丰富,并且学生的感觉器官也被全面的调动起来,使他们的心理体验更加的强烈。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形式不应当仅仅局限于以往传统的学生听、教师讲的授课形式,而应当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要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的发挥出来。除此之外,在生理方面高中生已经进入青春期,逐渐的由不成熟的心理过渡为成熟的心理,在这个过渡时期,学生逐渐将对师长的依赖摆脱,独立意识急剧的发展,考察社会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大大增强,能够运用已掌握的经验及知识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而政治教师应当允许学生有着不同的思想,准许他们思考的不正确或者不全面,从问题的根本上积极的引导学生,而并非是直接的排斥学生、否定学生。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够更好的得以发展,学生才能够更扎实的掌握政治知识。

1.3注重积累基础知识,激发创新思维

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对学生复合思维的培养提起高度的重视,以此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加以激发及开拓。高中政治教师应当明确的是,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意味着发散思维的培养和开拓,需要促使学生充分的对学过的知识加以运用,采取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不竭教学资源有国内外社会热点、时政大事,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尖端科技的发展等等,在日常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适当适时的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并且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学生刚学到的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但凡是高中政治教材中尚且未讲解到的东西,教师则应当借助于对学生的诱导启发,使学生独立的发现、独立的探索;只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是有着一定价值的东西,教师就应当将其当成是一种创新,而这样的教学则属于创新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注意为学生提供知识运用和问题发现的良好契机,那么学生的创新思维便能够得以发展及培养。反过来,此类内在的情感体验可以激励学生的再创造与再探索,需要教师加强重视。

1.4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充分的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必须具备良好的环境及氛围。所以,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政治教师应当积极的为学生创设和谐、民族及平等的学教学氛围,正确的引导学生对教学中的“再创新”活动加以开展,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有效措施及途径。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内在动力与出发点就是创新意识,并且也是创新能力及创新思维发展的必要前提,而要想产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那么就必须有适宜的“土壤”和良好的“气候”。一直以来,我国课堂教学受到“书本至上、教师权威”的负面性影响,逐渐的淡化了学生头脑中的创新意识。所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当首先将在学生头脑中沉睡的创新意识唤醒,这便要求政治教师发自内心的爱护学生、尊重学生,通过创新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将紧张及害怕的不良心理克服,使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大胆的质疑。

2结语

总而言之,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时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并且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强化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业是极为不利的。所以,高中政治教师应当善于将创新的良好契机切实的把握好,从根本上将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激发出来,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政治教师应当把政治课堂创设成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摇篮,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之花绚烂的开放在政治课堂中。

参考文献

[1]李世琳.新课标下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青春岁月,2011(8):251.

[2]张旭霞.如何提升高中政治课学生的创新能力[J].新校园:理论版,2011(8):93.

[3]曾剑.浅谈高中政治课堂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科教文汇,2010(6):55-56.

第三篇:高中政治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小议

1.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政治课堂应该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然而,由于传统的一言堂,教师所谓的权威将学生鲜活的个性、蓬勃的激情压抑下去,于是课堂成为死水一潭,学生成了提线木偶。而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是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它强调人本精神,呼唤人文情感,关注人的感情和价值,关心人的完整心态,以人发展为目标。因此,教师应因材施教,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如我所教的学生中,有爱说爱动外向型的,也有沉默寡言内向型的:有爱好体育舞蹈的,也有爱好文学艺术的;有爱刨根问底的,也有爱展望未来的......学生个性鲜明多样,对我提出的同一个问题、同一个要求,他们有各自不同的反应和态度,不同的言论和行动,这时我没有以标准答案去规范、约束学生,而是引导他们要言之有理,行之有据,此时,课堂上便有了个性的飞扬。可见,用尊重与关爱看待学生,用信任与理解关注学生,给学生一个会意的眼神,一缕赞许的目光,都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沃土,沐浴阳光的温泉。

2.大胆尝试探究性学习,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之所以给人死板的面孔,就是因为条框太多,束缚着学生的思想,使他们不敢大胆尝试。久之,学生便习惯于等着老师说出答案,丧失了思索、创造的渴求。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学生带入浓郁的探究氛围中,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活跃课堂。因此,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课堂。如学习"应当走出金钱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时,到底怎样认识金钱,是否有钱就变坏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斑中针对"钱是不是万恶之源"组织学生进行了争辩,在辩论中,同学们慷慨陈词,斗志仰昂。有的说:"钱是万恶之源","有钱就变坏";有的说"金钱不等于罪恶""货币本身只是一等价物",当时,我没有否定任何一方,而是让他们搜集资料再辩,结果,使所有学生明白了金钱本身并无善恶,关键是树立怎样的金钱观。

3.教师的创新素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发展的多元化、多样化和创新核心地位的确立,决定了教育发展及其质量的因素将越来越决定于教师素质这一决定因素。

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全方位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师观提出了挑战。创新教育要求教师能够创造一个充满探索气息的学习环境,既要考虑整体的特点和团体目标,又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目标;要为学生提供大量有用的材料以帮助和引导学生去区分真理和谬误;要能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在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同时,也将增进对某个领域知识的收获。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及规律,掌握好让学生自己思维与教师启发之间的度,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创新活动的快乐。

创新教育的理论研究证明,创新人才的成长与其所受教育的关系极大,教育者施以什么样的教育往往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的发展方向。无数的实验证明,只有具备创新教育的教师,才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学生身上创新的闪光点,在教育过程中,给学生以新思想、新观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愿望、创新意识、创新热情、创新信心,教给学生创新的知识,创新的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是说,只有具备创新素质的教师,才能造就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4.教学要新颖、采用新方法

政治课算是一门比较枯燥的科目,采用一般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台上讲,而学生却在下面打着瞌睡。这样不管是对学生还是老师都是有害无益的,学生们的时间是很宝贵的,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曾经有老师提出可以将游戏的升级、过关等方式放在教学中,这种方法很新颖,我们不妨可以试一下。虽然国家提倡素质教育但高考毕竟摆在面前,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在给学生讲授知识时一般都会给学生划一些重点段落或句子,而这些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这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单独的背这些东西,并说明只有背过规定的重点时才可以背接下来的东西,也就是说让他们知道不可以多背,这时学生的叛逆心理就会起作用了,他们就会认为你越让不背就偏背,还要背给老师看看,这时如果老师再说:"你这么快就背过啦?"学生会被激起更大的"斗争欲望"。这样采用通关的方式,并以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希望被老师关注表扬的心理。从侧面给学生以激励,了解在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根据他们的想法采用鼓励或理解谈心的方式外加采用新颖的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正面或侧面的不同方式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5.教师要善于结合社会、生活中的实例,理论联系实际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讲的都是比较抽象、理论化的概念,对刚接触这些概念的学生来说,要做到充分透彻地理解并结合实际应用,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政治教师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将每一个抽象化的、理论性的概念,结合生活中、社会上的一些实际例子作解释。

比如在讲政府转移性支付的时候,就会引申出一个问题,转移支付有哪些?政府是以什么形式实施转移性支付的?比如税收就是转移支付的一个途径,那么政府又是如何通过税收来实现的呢?这时就可以以我国东西部地区为例,东部地区发达,政府税收多,而相对而言,西部地区欠发达,甚至有很多落后地区,政府对西部的地区征税少,甚至要进行补贴,那么这些补贴西部地区的款是从哪来的呢?就是从东部发达地区的税收里挪过去的。相应地也可以以对收入高人群的税收和收入低人群的税收为例,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讲完以后,可以紧接着让学生举生活中所见到的转移性支付的例子,教师这样引导学生,一方面便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引导他们更多地观察生活,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结合起来应用。

第四篇:谈高中政治课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但创新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后天自然形成的,创新是一种意识,它需要辛勤培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者担当着培育创新人才的重任,必须要有创新意识。高中政治课,应当充分发挥其独特优势,走在创新的前列。

关键词:教师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观念;创新

高中政治课是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的一门学科。中学高中政治课对学生的“三观”教育,“四有”新人的培养,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应走在创新教学的前列。那么,它又该怎样创新呢?

一、教师自身素质的创新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具有创新能力,只有教师具有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1.高中政治课教师,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满怀激情,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只有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不会因循守旧,闭关自守,故步自封,裹足不前;才会积极主动地开动思维机器,不断战胜自我,敢于质疑,敢于寻求新的突破,敢于破解别人不敢问津的难题,尝试别人没有尝试的方法,在自己的岗位上,创出一片新天地。

2.高中政治课教师,决不能满足于现状,应该始终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知识面越宽阔,创新能力也就越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政治教师应不断学习,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学习本专业及其以外的各种知识,构筑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不断地加以充实,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

3.高中政治课教师应在教学上创新。教学创新是让学生消除创新神秘感、激发创新意识的最好范例。教师以创新精神去感染学生,以创新实践去带动学生,以创新成就去鼓舞学生,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出创新思维人才。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性较强的教师比创新性较差的教师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的创新

1.高中政治课要与学生家庭生活相结合。高中政治教育不能只顾抓校内的教育。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就读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学生很长一段时间是生活在家庭中,家庭的德育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因此,学校的德育必须与家庭的德育相互配合,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针对家访的情况,教师在高中政治课和德育活动中,要有针对性、适时地进行教育。只有通过联系学生家际生活的教育,学生的素质才能提高。

2.高中政治课要与学生养成教育相结合。育人是点滴入微的教育。高中政治课应与学生养成教育相结合,才能养成学生讲卫生、爱劳动等优良习惯。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学生要逐步在言行举止、品行能力、生活习惯方面进行疏导,采用生动活泼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如在教室里,有的学生不小心掉了饭菜,雨天沾进了泥巴,学生生病时吐出了脏物,值日生就用拖把擦干净。学生不仅养成了每天打扫的习惯,而且平时也注意不乱扔杂物,保持教室清洁,这样,学生的卫生习惯就慢慢地养成了。

三、教学模式的创新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以新的观念指导、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要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利用情境协作、案例学习、角色模拟、操作体验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意识和社会小主人的主人翁意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和学生的实际,根据教学情形的变化,及时调整、更新、变换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到灵活多样,又富有特色。我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真诚倾听学生心声,成为学生的贴心人,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

四、教学观念的创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学绝不能局限在课堂上,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广阔的社会大舞台,处处都是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如组织学生到红色旅游景区参观,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游览,不但能开阔学生的眼界,也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这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发奋学习的强大动力和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掌握为人民服务的过硬本领,不断提高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能力。只有胸怀祖国,决心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全部热情的人,才有创新的愿望和激情,才能创新。高中政治课的创新还有很多,有待于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共同探索。创新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它需要全体师生积极努力,共同参与,才能开出绚丽多姿的花朵,结出鲜艳丰硕的果实。

五、在创新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兴趣就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感到骄傲。”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就是兴趣。学生没有浓厚的兴趣,就达不到入迷的程度,也就不会出现灵感。强烈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它是推动学生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感体验色彩的意向。随着这种情感体验的深化,便会产生学习需要和强烈的求知欲,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所以,兴趣是创造之母,是成功的老师。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由于抽象概念多,理论性强,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感觉。因此,作为思想政治教师,我们就要积极应用现代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技术,运用形式多样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如我们利用多媒体可以创设现实生活中的情境,使得教学内容的形象化、直观化,这可以让学生感到真实自然、生动感人,还由于情境的创设,不会使学生产生学习上的缺憾,从而维持和激发了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的兴趣。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把握好新机遇,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指导下,着力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我们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第五篇:浅析高中政治课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本文从转变教育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多形式开展课外活动等方面,就新课标下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几点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创新能力;培养

伴随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方向。中学思想政治课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内容丰富,涉及的学科知识广泛,集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身。因此,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摆在政治老师面前的一大课题。

一、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树立创新教育思想

黑格尔认为:“一切改革,归根结底是观念的更新。”一个获得知识的能力远比知识本身更有意义,更富有创造性。很多专业知识都是在离开学校的实践中边干边学得到的。现代科学对智力的理解并非就是死记硬背仓库式的储存书本知识,而是大脑思维活动的能力,是全身心把握世界的能力,它不光是对外界信息的吸收、加工和存储,更主要的是具有超前性和能动性,对实践目的、手段、方法等的预测性、对实践的操作性。因此我们要摆脱狭隘的学习观,开拓多层次、全方位的智力、知识。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的意识和观念。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变“填鸭式”的消极单向信息传递为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信息交流和多边思维撞击,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以老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以知识为中心为以能力为中心,把整个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放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时空,从而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作为中学政治教师应具有深厚的知识底蕴、掌握课堂艺术、因势利导和驾驭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必须根据思想政治课自身的特点,苦练本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情趣横溢、活泼愉快的情境下学习。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以达到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重点在指导,不包括代替;重在疏导,不在任其自然;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演,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例如在学习新课程《经济生活》第一课最后一个内容“信用工具和外汇”时,教师应投身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发表对信用卡,支票的理解。由于这个内容很多学生都有所了解,所以他们纷纷积极发言,同时教师也可以点拨,归纳,解决学生关于外汇知识的疑问,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二、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构造新型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把教师和学生看成是平等意义上的“人”,即师生是价值平等的主体,没有高低之分、强弱之分,师生之间是一律平等、民主、信任的关系。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而专制、压抑的课堂气氛则给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造成障碍。作为教师,应淡化权威意识,实施角色转换,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平等相处、和谐交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产生创设一个心理安全和自由的氛围。这样,学生不会因害怕提问而紧张,担心答错而恐惧。真正从内心把教师当作讨论交流的合作伙伴,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

教师应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建立一种平等、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干。教师对不同意见的学生采取尊重、宽容、鼓励的态度,决不强制、苛求、压制学生,对那些独特的新颖的见解和观点,及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赞扬。从而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在学习新课程经济生活第二课第一框“影响价格的因素”中讲到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有些学生提出:为什么不是供求决定价格?对这些不同的观点,作为教师应改变教师的权威,营造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采取尊重,宽容的态度,和颜悦色的解释,和谐的交流,这样以后学生就不会害怕,就敢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三、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努力寻求解决疑问的途径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科学发展始于疑问和好奇心。爱因斯坦在16岁上高中时,就对多少年来一直被当成真理的时间的同一性产生怀疑,最终导致他提出了狭义相对论。伽利略的大胆质疑,更正了亚里斯多德关于从同一高度下落的物体,重物落得快,轻物落得慢的错误,并用实践加以证实,从而提出了自由落体定律;哥白尼对地球中心说的怀疑,导致宇宙观的革命……要培养起创新质疑观,就要鼓励学生逆向思维,敢于进行合理的想象;更要教育者因材施教,不强求用统一的思维模式来教育每一个学生。创新教育真正需要的是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的学习思路和教学方法,应多用讨论式、学导式启发学生思维,师生双方多进行互动式的双向交流,吸收对方创新思想的火花,产生灵感,克服自己的惯性思维,因为惯性思维是创新的大敌。

生疑质疑和提问是创新的开始,而好奇、质疑正好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启发、鼓励学生质疑问题,不仅是学生主体主动参与学习的体现,是发展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措施。允许学生出现错误,鼓励大家平等讨论,互相指出不足,可以促使其共同进步。同学们可以各抒已见。一旦出现矛盾时,大家共同研究、讨论甚至争论不休。对于学生中间有一些意见,应追根潮底探究原因。教师千万不要拒绝或加以否定,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扼杀学生的智慧火花。

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自始至终注意学生的情绪和反应,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通过兴趣这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不得质疑学生,应让学生质疑问题,使他们学会先提出一般性问题,然后逐步过度到会对教材提出一些“理解性”的问题,并进而能提出更多具有“探索性”的问题。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养成质疑问题的习惯,培养善学会问的思维品质、自信心和冒险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造就大批具有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创造性,增强了学生求知和创新的愿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比如对新课程经济生活第二课关于商品价值量的问题,课本对其讲解非常简单,有些学生很好奇:到底怎样衡量商品的价值量?为什么不能按个别人的劳动时间来计算?商品的价值量为什么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针对这些疑问,教师应大胆表扬和鼓励,不要加以否定,不应戳伤学生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各抒己见,甚至讨论或争论不休,在讨论中培养学生善学会问的思维品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进行扩散提问,突破思维定势

不少学者认为发散性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的关系,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思考方法作为思维方式,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智力价值。科学思维方式比某种专业知识技能更为重要。爱迪生发明电池曾失败了一万次,但他不说自己失败,而说自己发现了一万种不行的方法,发现一种方法不行,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不是按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逆向思维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高斯提出的“级数相加”理论等……都属于创造性思维。所以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合理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在新课程经济生活第九课第二个内容讲到维护市场秩序,市场交易必须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那我们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反问学生违背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表现?通过学生同桌讨论,小组讨论,教师归纳,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懂得逆向考虑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六篇:高中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初探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各项竞争越来越凸显在人才素质和科技创新的竞争。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我们民族的梦想,应加强民族创新素质的培养。那么,高中政治课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很重要的研究性课题。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引导学生在知识殿堂里努力拼搏,扎实进取。在教学中,笔者认为时政资料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引导学生借助广播电视、网络媒体、报纸杂志等途径获得信息,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了解我党的工作重点和工作中心,了解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点和敏感的话题;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并将这些问题梳理归纳,学会分析、解决问题;使学生从热点分析中得到锻炼,能力得到提升,责任感得到增强,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探究中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学家爱因斯坦有这样一句名言: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这句话的意思是:解决问题往往是教学或实践的技能操作,而提出新的问题,需要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想象创造出来,这是一种科学的进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笔者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同时,引导学生从质疑中、从分析中找到答案。如,讲授生活与哲学“认识运动把握规律”一课,举例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时,有学生就提到“种鸡蛋得鸡蛋”。即使是错误的、不符合实际的想法,教师也不要简单否定,而是要肯定其合理部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面对学生发表的各种见解,我们应虚心听取,不应去拒绝,我们应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质疑探究力,引导学生逐步提出一些富有逻辑性、合乎常规的问题,然后逐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解决问题。这样使学生逐步学会探究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信心。

三、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小老师”授课活动。即事先由学生集体推荐两位同学来当“小老师”,然后笔者把下一课的教学目标、内容、步骤及可运用的教学手段等大致告诉“小老师”,由他们自己准备教学材料并具体设计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如笔者把《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建设》这一课交给“小老师”上,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参与兴趣,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组织协调的才能。“小老师”联系大家关注的一些社会热点,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中间穿插由各组学生自编自演的几个简短、有趣的小品,提示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所带来的正、负效应。加上几位学生有准备的高质量的发言,让全班学生认识到当前哪些道德观念及行为表现是应该摒弃的,而哪些又是应当发扬的,且意识到加强道德建设对提高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性,并由此讨论如何进行道德建设。由“小老师”主持、串讲,全班学生共同参与的这堂课,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又不乏教育意义,同时有利于学生思维创新和能力培养。

2.开展案例分析活动。上课前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辩题,也可以理解为“设计情境导入的案例辩题”,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在辩论中学生初步了解到本课所涉及的内容和观点,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的欲望,还使学生初步做到了学以致用。

四、联系实际,开展探究性学习

1.从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组织学生参加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学习半径,不仅使学生从课本中学到知识,而且将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来。如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参加社会调查,举办演讲比赛和专题报告会等。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的活动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真真切切地培养了创新精神。

2.从理论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探究性学习是在发挥学生主体参与和创新思维的前提下开展的活动,其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分析生活中遇到的实际性的问题,学会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落实思想理论知识和创新能力相统一的原则,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莲梅.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青海教育,2008(12).

[2]辛裕学.创新教育与思想政治课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