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论文3篇

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

一、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语文认知的误区

随着目前大学就业难的问题不断突显出来,一部分家长和学生对于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视度不断降低,甚至一些学生因为父母已经铺好后路则以恶劣的学习态度对待语文,而少数家长将学校当作了“托儿所”,对于学生并未有任何要求,这就进一步导致学生心理松懈,最终使得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建设面临挑战。

(二)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基础能力有待加强

学生到达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时,尽管都经历了中小学语文的教学,但是其学习能力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于基本的主谓宾不能正确区分,尤其是文言文的学习面临众多困难。在《纪念刘和珍君》的教学中出现了一句“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学生普遍无法了解这一句的内涵,或者得出的结果让人啼笑皆非。尽管这种现象仅在少数学生身上出现,但也必须引起重视,因为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直接决定了高效课堂最终能够实现多少的教学价值。

二、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优化方式

(一)革新教学理念

高中课堂教育与传统课堂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角色出现了变化,即学生开始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则更多的是组织教学以及教学引导,而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主观意识,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中一味理论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形式,其思想必须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迎合目前新的教育趋势,秉承新课标中的理念开展教学,不应把教学目标定在考试成绩,而是要放在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方面,在课堂或者课下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以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结合本班实际情况进行高效课堂的方案制定,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二)以兴趣为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语文这一学科属于工具基础性的语言门类,学生在学好语文的同时,也能够对其他学科起到促进作用,因此在建设高效课堂时,必须要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对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文章背后的时代背景,并在课后布置观后感写作作业,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最终实效高效课堂的教学价值。

(三)使课堂教学方式向多样化发展

学生在高中阶段一般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由于涉及的科目众多,因此语文的课时较少,并且教学任务繁重,而教师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完设定的内容,就会导致课堂预习和课堂复习被忽略。一般是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行预习、复习,但是实际效果教师也无法掌握,因此必须要优化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结构,每次上课抽出几分钟的时间进行知识回顾。另外以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方式来提高课堂效率,还需加强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总的来说,教师要想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教育观,迎合新课标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及知识掌握情况来制定教学任务,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最终启迪学生的思想,实现开放式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作者:陆欢欢 单位:安徽省巢湖市第三中学

第二篇

教学方法的新颖与否直接关系着学生能否对课堂表现出积极的兴趣,倘若在课堂上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的质量就有了保障。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

一、巧设情景,调动学生参与

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绝不是一个枯燥无味的过程。因为语文知识的涵盖宽度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所以在这些丰富的知识中徜徉,我们一定不会感到厌倦。正是这些知识的丰富,使得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文章所讲述的故事,以情景再现的模式展现出来,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而对课文有一个清楚的概念,理解起来也就变得更加简单。比如,在对《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文言文进行教学时,我就采取这种办法,让一个学生扮演蔺相如,另一个学生扮演廉颇,通过表演的形式还原历史事件。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对课文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还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

二、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对于高中的语文教材来说,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要求背诵的,如果只是寄希望于教师在课堂上对诗词的讲解,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我所提倡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每人每天自学一篇诗词,之后按照座次的顺序,轮流在语文课之前向同学讲解一篇诗作,包括诗人的生活背景、写下诗词的背景,以及诗词中所涉及的修辞等,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诗词。久而久之,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必定会得到明显提高。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对不同的教学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不能仅仅局限于诗词,这样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教学形式过于单调,而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就能够明显地改变这一状况。这主要是因为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丰富的网络资源调用到课堂之上,将原来教材中单纯的文字描述变换为图片、视频或者其他形式,让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比如,在进行《沁园春•长沙》一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用幻灯片的方式展示词中所描述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的美丽场景,这样学生就能够直观地接受知识,进而理解诗词中所讲授的意境。相信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会较以往有很大的提升。

四、结语

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要求我们教师加强教学,同时对学生也有着一定的要求,要想保证教学质量,师生双方都应该拿出最大的热情付诸于语文。只有教师乐于教学,学生乐于学习,才会真正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作者:韩丽娜 单位:河北平山中学

第三篇

一、精心选择教法,提高学生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程改革中,要实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堂,需要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索。要使学生主动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究,就需要提高他们对语文知识的兴趣,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也能对要学习的内容表现出强烈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兴趣的激发,情境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在进行情境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让他们接近语文来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利用朗读,以读促趣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朗读,通过对课文进行朗读,能使学生在逐步对课文内容和深意有体会时运用正确的语气进行阅读。通过反复多次阅读,学生从其中获得的感悟更多,对阅读也有了兴趣。例如,在进行《雷雨》的教学时,我选了几名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通过学生的朗读,让其他学生通过倾听然后对他们朗读的语气提出看法。学生的兴致都很高,在不同的场景中能运用自己体会的语气进行朗读。经过一遍朗读之后,让学生对这些同学的朗读效果进行评价,指出哪些地方还需要改正。然后进行第二次朗读,在这次朗读中,学生根据人物特征很好地把握了正确的语气。

二、灵活处理教材内容,激活课程资源

高中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选自国内外的优秀作品,教师要对这些作品的背景进行延伸,使学生在深入了解文章时对语文产生兴趣。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文章进行感悟,获得体验,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念。

(一)针对学生的基础,用活教材资源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面对的是具有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让他们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索时,要使学生体会教材中文章的魅力,既要把教材中教学目标规定的内容合理地安排到课堂学习中,还要针对教材内容在宽度和广度上进行扩展。例如,在《胡同文化》的教学中,学生在理解“胡同建筑”方正、网络、四合院的特点之后,才能体会到北京市民胡同文化“封闭”“忍”的精义。正是有了“胡同文化”的这一内涵,才能体会作者对于传统的“胡同文化”复杂的思想感情,通过结合作者的情感,学生品出“再见吧,北京胡同”所蕴涵着的汪曾祺特有的感情。学生在对文章进行了深入理解之后,把这种地域文化引申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寻找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建筑,研究本地人们的生活习俗,给学生提供研究的课题:茶馆文化、饮食文化、农家乐文化……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生活中各种事物蕴含的意义,把语文课堂从学校延伸到社会生活中,促使学生把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体会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

(二)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使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水平,需要从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出发,依据教材对学生进行素质培养。教学中,教师要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进行,不要对学生进行死知识的传授,而是要把知识讲活,使学生能活用学到的知识。学生通过学习教材中的内容,要能提高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教学,不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研究,还要使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例如,在教学《窦娥冤》一课时,教师让学生通过对文章进行阅读来谈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不理解窦娥为什么有冤屈不和官员申诉,而是指斥天地鬼神?对于这个问题,我向学生讲述了文章中的历史背景,通过背景结合窦娥的身份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对文章有了更深的感受。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地惊天”。又因为窦娥的冲突对象隐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对象。由于内心的悲愤难以控制,便构成了对天地的怨恨与控诉。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既能使学生继续进行思考,使他们的思维获得发展,又能使学生对疑问具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促使他们继续探究。

三、总结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在教师抑扬顿挫的语调中感受情绪的起伏,能体会到课文中的激情,为他们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提供条件。在教学中,教师不能闭门造车,只进行自己认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学活动,而不参考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法,教师要结合优秀教师在新课改中的做法,选择适合自己和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使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使学生的语文思维不断获得发展和创新。

作者:田玉梅 单位:河北省迁安市建昌营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