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中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性研究

高中语文中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性研究

语文作为我国基础性人文学科,传承着我国的语言文化、习俗传统等,是一座传统文化的宝库。在高中阶段,学生正是思想、价值观念、审美等全面形成的阶段,此时注重对语文学科中传统文化的挖掘与掌握,能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为接下来的学习作出准备。在高中阶段教学中,挖掘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加强对教材中传统文化挖掘、以丰富的活动等,全面促成传统文化教育展开。

前言

在进入到高中阶段的学习中,语文学习中有大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尤其是日益丰富的诗词、古文等,这些都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但是在应试教育之下,为了适应考试需要,教育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将这部分进行弱化。本文立足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探寻传统文化挖掘点,并具体落实到实践中。

1高中语文传递传统文化的意义

1.1丰富语文课堂教学。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我国重要文化宝库,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魅力。在以往的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更多的将精力投入到客观机械的语文记忆中,也由此导致了学习兴趣寡淡的问题。将传统文化教育带入到高中语文课堂,传统文化本身自然的散发出独特魅力,吸引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关注,激活课堂,为课堂教学带来活力。同时,对传统文化部分单独且深刻地挖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以更为趣味的内容带入到课堂中。

1.2提升学生综合文化素养。传统文化本身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代表着文化的传承、接收与思考等,能够浸润学生心灵,塑造学生审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综合素养。优秀传统文化中,不仅包含了语文学科必须的字词文字内涵,也包含了一定的历史文化尝试等,而将这些内容讲解传递给学生,能够恰到好处的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传统文化中蕴藏的各种优秀的意识,如“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主义情怀;“光阴百代之逆旅”的辽阔胸襟等,都能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逐渐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3传承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我国发展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与语文学科高度契合过程中,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传承职责所在。在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阶段,此时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能够逐渐引导学生未来成为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者,作为新时期文化的继承者、传递者,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促成发展。由此可以组织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引发当代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以促成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2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分析

2.1受到传统教育思路限制。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学思路仍然受到传统教育理念限制,局限于应试思维中,教学工作带有明显功利性,会更多关注到如何契合应对与最终的高考,而对于传统文化,乃至基础阅读文章的品读都十分有限,影响并限制着教学工作的开展。很多学校在紧张地高中阶段学习中,将全部注意力放在引导学生参与到最终的高考中,对于古诗文等,能读则读,能背则背,而缺乏对其中蕴藏的传统文化意义的深度挖掘等。传统教育思路的限制,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阻力所在。

2.2传统文化资源挖掘不足。在应试教育思维模式下,实际是学生所学的知识,不同题材、内容的阅读文章,最终都将汇聚为固定且统一的“模版”,很少有细致的区分。在课堂教学中,明显的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不足,也由此使得很多原本隐藏会展现在高中语文的传统文化教育未被及时展现出来,阻碍着教学工作的展开与发展。

2.3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传统文化看似融入到语文的篇章阅读中,但是却考验着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功底。其实传统文化对我国人民的影响,是埋在骨血文脉中的,很多文章看似是现代文体,却有着传统文化的内核。如戴望舒著名的现代诗《雨巷》,其中著名的意象是“丁香姑娘”,那么为何是带着幽怨的丁香姑娘呢?其实按照教案,教师可以轻松地为学生解释清楚,但是稍微有传统文化积淀的教师就解析出“芭蕉不解丁香结”,丁香在我国传统意象中,就已经代表了忧愁。每一个细节之处,都是一点一滴的积累,都是可以挖掘的点所在,也考量着不同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把握。

2.4对传统文化的评定不足。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应当如何进行评价,很多学校、教师仍然没有给出合理的解析。很多教师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评定,仍然停留于对结果的评定,但实际上,传统文化的积累本身是很难界定的,关注结果的评价必然是不合时宜的。而结果性评价,又往往导致对学生学习过程、整体的忽视,也影响着教学工作的评定,最终阻碍着教学工作的发展。

3高中语文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策略

3.1加强对教材中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在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中,充分挖掘其中蕴藏的传统文化资源,并将其进行突破。传统文化蕴藏在每节课、每篇阅读文章的情感内涵中,如在学习《荷塘月色》中,对月光、荷塘的浪漫追求,本身就是我国文学作品中古老的浪漫一项。传统文化蕴藏在课文的每个环节中,如学习《蜀道难》这一课时,就可以以古时蜀道的地图展示出来,带学生于想象中驰骋于蜀道,感受蜀道之难。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丰富多彩的内容,可以从中进行挖掘,有些时候甚至十分细节。如在学习《鸿门宴》一课时,其中有不同人的不同座位朝向等,这些就是我国丰富多彩的内容,组织开展教学的思路所在。传统文化,也蕴藏在对知识的补充中。语文学习,从来不是拘泥于课堂以完成的任务,而是一个全面开放、多元扩展的环节,应当全面感受到知识点,找到其中蕴藏的内容。很多时候,教学过程中的补充,也是传递传统文化的重要契机。在教学中,加强对教材中传统文化的细节挖掘,注重课堂教学的艺术,将传统文化内容文艺的带入到课堂教学中,以推进教学工作的发展,预留给学生更多的关注点,实现传统文化的突破。

3.2找到传统文化的传递契机所在。找到传统文化的插入契机所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统文化传承,一般蕴藏于每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目标中,于是在教学中,应当及时将其落实在每节课的具体内容中,将每个目标落脚于具体的知识点,最终推动教学的发展。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融合,将传统文化带入其中。如挖掘每节课的传统文化点,进行讲解与解析。如学习《沁园春·长沙》一诗时,该诗歌本身创作年代并非古代,题材内容相对描述的是气势滂沱的革命愿景。但是作为一首古调的词,词牌“沁园春”,在当前也是一首曲子,那么在学习这首词时,不妨在其中加入音乐作品。在课堂教学中,找到传统文化的插入点,才能使教学发挥真正的意义。在课堂教学组织中,可以根据所学知识,但是在生活中,找到现代化教学的思路所在,将传统文化自然而然的带入到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点,最终实现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完善,全面促成教学工作的完善。

3.3组织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在高中阶段,全面推广并渗透语文传统文化教育,也可以进一步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活动,加以全面推进,深度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阶段教学中,推进传统文化,也要及时找到现代化教学的思路所在,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立足校园层面,积极推进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很多时候,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独立的思考和相对主动的参与意识,此时于沉闷的校园教学中为学生增加一系列以促成思考,值得参与互动的实践性活动,能够使学生走出教材、课本的限制,真正地参与到传承中,掌握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常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诗词大会、时尚汉服秀等带有国风与民族魅力的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真正将知识学习与能力提升相统一,全面推进日常教学工作的发展与完善,将书本中国的知识点转移到行为实践,深化为内在的记忆与选择。除了以校园层面创设的丰富的传统文化活动,学校还可以积极组织推进一系列的以班级为中心的文化活动,如组织开展的主题班会、传统文化交流活动或赏析活动等。笔者曾经尝试找到一套关于我国古诗的宣传片,每个专题一个诗人,进行剪辑,并且将这一剪辑内容上传至网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与肯定,全面促成教学的发展。

3.4构建科学合理的传统文化评价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传统文化评价体系,也是在高中教学中推进传统文化需要关注到的环节。在当前的高中教育中,传统文化应当是一个需要参与、互动的环节,在组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能够全面促成学生的成长与知识的发展及完善,这是一个过程,而非一个单纯地考核结果。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评价,一方面要看互动与参与过程,有些时候,学生喜欢、乐于参与并未表现在能够背诵多少诗句、说出多少篇章,而这些反而是传统文化在教学记忆之余所带来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关注到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与讨论中,是否对传统文化表现出足够的乐趣等,从这些细节中了解和考察学生是否能够有意识地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另一方面是结果,传统文化对人的行为影响,即使一定要在考卷中显示,也绝不仅仅是篇章诗句的记忆,反而可以是通过课内外的阅读篇章情况分析,去考量学生的学习情况,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把握与参与。

4结语

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及时将传统文化教学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能够更为积极高效地促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带来更为丰富的体验,以全面促成教育教学发展,解析课堂教学,使传统文化真正在语文学科中熠熠生辉,闪烁人文光辉,普遍关注到高中阶段学生的文化积累。

作者:陈少赫 单位:广东省阳春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