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反思

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反思

【摘要】随着新课改思想贯彻中的高中语文教学,无论是在课堂教学方法还是教学思想中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并且经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语文是高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同时也是作为学生掌握的重要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根据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基础掌握程度的了解,精心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添加趣味性的导入课题和创建情境教学,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来促进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建立感情枢纽。新课改教学注重创新和改革,所以,在教学方法设计中,应该注重新颖和多样化,采用独特和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语文学科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创新教学

一、设计趣味性的课堂导语模式,提高学生学科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学习语文学科的关键因素,在课文讲解中,一个精彩的导入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让学生更为直观的理解课文内容大概,了解作者写作情感,分析其中优美的词语和句子含义。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注重导入语内容设计,从情境创设到解决问题,从巧设悬念到朗诵诗歌,从高猜谜语到观看表演等,通过多样化的导入活动,让学生形成较强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他们学习语文学科的兴趣。如《荷塘月色》课文中,教师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阅读一遍课文,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初步把握作品内容的基本结构和分析作者写作时的情感,再设计导入语,“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无数文人墨客都留下了许多关于荷花的优美诗句,请问你们能够说出几种呢?”这时学生纷纷展开探讨和分析,或者查阅资料。有的同学说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有的同学说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有的同学说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的枯荷听雨声”;有的同学则说孟浩然的“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荷花已然成为中国文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中荷花在不同诗句和文章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也不同,其意境独特多样,这时教师又可以这样设计问题:那么在这篇《荷塘月色》中,学生能够理解作者利用荷花来抒发自己什么样的情感呢?学生很快被激发出探究兴趣,通过精读文章,从月光下的荷塘美景,清晰淡雅,和谐朦胧,令人心醉,再到荷塘四周寂静无声,只有树上的蝉声和水中的蛙声,而作者的孤独之意被衬托出来,以景衬情,作者忽然想到故乡的采莲情境。所以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借助荷花的景色,侧面烘托出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在语文教学中,采用趣味性的导入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文章中潜在的问题,更为直观的了解作者的写作用意,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课前导入。

二、建立提问式的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语文学科注重理解,课文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生字词和优美的句子,还包括作者写作时的情感,而在文章内容中,作者写作的方式往往多种多样,许多作者通常会采用独特的句子和段落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或利用比喻的手法表示自己对家乡的怀念,或借助景色的优美和动物的形态来表达自己喜悦之情,或借助战乱时的情境,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不安心情等。在文章中作者还会采用多样化的表达手法、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等,如比喻、拟人、反问、记叙、议论、描写、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表现手法,不仅体现了文章的意蕴之美,更强化的文章的可读性。所以,针对这些因素,教师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多阅读和多理解文章的句子和段落大概,了解文章中包含了那些写作手法,这些手法概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通过创建问题情境,让学生更为直观、清晰的理解文章内容。如课文《雨巷》中,作者在描写姑娘这一意象的时候,为什么要把她比喻成丁香般的姑娘,而不是比喻成其他花?根据对作者写作的用意和丁香花的特点进行分析,丁香花类似于百合花,具有纯洁和美好的象征,象征着圣洁的意义,而丁香花有白色的,还有紫色的,画的形状独特而具有魅力,丁香盛开在暮春时节,因此很容易被诗人用来抒发自己感伤情绪。又如,《沁园春•长沙》中,“独立”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意境?独立意为孤独,诗人独自一人来游览景色,通过远望和凝思的词语可以体现出作者十分孤独。在品读文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中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和发掘文章的内容,做到真正理解文章,在解决问题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样也巩固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

三、师生之间建立感情枢纽,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注重知识的传授,在课堂中,教师讲解什么,学生就听什么,完全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意识,所以,大部分课堂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方式开展中,教师虽然自由度较大,可以任意的引申出多种的语文知识,但是由于知识点过多且没有较好地讲解,学生没有较好地理解,就使得课堂越来越枯燥、乏味,学生不敢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完全是一个人的舞台,学生在课堂中只能是被动接受知识,缺少语文能力的发挥空间和机会。语文知识点繁多且复杂,词语的利用和句子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而教师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没有有效的理解和探究,所以导致他们在实际运用中缺少分析技巧,学生的主动性被长期压制,以至于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出现厌学的情绪。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改变自己的主导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首先要认清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公,而教师只是起到辅助学习的作用,课堂中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发表意见,提出问题,并且组织学生对文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相互交流和探讨。如《雨巷》课文中,现代诗歌的意象往往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那么请同学们说一说“丁香般的姑娘”联想到了什么?同学们纷纷展开讨论,并且给出多种不一样的答案,“丁香般的姑娘”象征着诗人在大革命失败后苦苦追寻的前景和希望;“丁香般的姑娘”象征着诗人的恋人形象;“丁香般的姑娘”意为着生活中一切美好事物,就如的人生梦想一般。学生总结出“丁香般的姑娘”代表的含义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总结进行合理的评价,对错误的地方要予以纠正,对正确的地方要予以表扬,学生被教师赋予肯定的态度之后,就会被激发语文学科的探究兴趣,在日后的语文课堂中表现的更为积极。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学生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既激发出探究意识,巩固基础,又能够锻炼语文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

四、增加课外阅读活动,开拓学生语文视野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语文学科学习重在积累和理解,课文中的知识点往往有限,所涉及到的内容没有课外丰富。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拓展他们学科认识,让他们不仅在课内学习基本知识,还能够利用课外书籍掌握较为丰富的语文知识,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含义。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合理的安排学生课外阅读书物,而不是让学生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这样既浪费了学习时间,又取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教师要严格把关,注重理解类型的课外书物,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既能够被激发出学习兴趣,又能够培养语文思维,拓展学科认识。

作者:姜翠萍 曹培东 单位:山东省临沂第四十中学 山东省临沂第十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