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研讨(6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研讨(6篇)

第一篇: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问题的思考

摘要:现在全面提倡素质教育,强调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要想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就要提高课堂效率,因为,课堂是进行教学的主要阵地,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率作为出发点,去寻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不断地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育;效率

现在高中生课业负担比较重,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最好的办法就是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学到最多的东西。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有所突破,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上还能得到进一步的突破。

一、影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

现阶段高中语文教育效率问题就是只是注重知识量的积累,没有质的提高。因为知识的学习是无限的,所以,我们在进行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要不断地进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在进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时候,我们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进行语文的学习,却没有想出怎么样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提高。还有,在进行课文讲解的时候,怎么样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只有让学生有意识地去学习语文,学生的学习效率才会提高。除此之外,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只是进行传统的说教,学生对课堂的兴趣点也不是很大,这也是影响语文教学效率的一大问题。

二、提高教学效率的措施

1.故事引用,提高教学效率

语文的学习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培养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进行主动学习,不是教师要求学习的时候才开始进行学习。就语文阅读来说,其实学生平时也喜欢阅读,大多数在读小说、故事,是因为小说、故事能够把学生带到作者的创作情景以及创作环境中去。所以,我们可以在教学的时候,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故事融入教学活动中,以此来提高语文教学兴趣。比如,我们在教学《沁园春・长沙》的时候,可以先给学生介绍一些年轻时候的故事,让学生先了解这首诗创作的历史背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对这首词感兴趣,带着兴趣来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效率自然而然地就会提高。

2.问题预设,提高教学效率

其实人都是有惰性的,学生也是如此,很多时候学生也不愿意开动脑筋来进行思考,所以,在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运用问题预设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去进行思考,比如,我们在教学《赤壁赋》的时候,就可以进行问题预设。让学生先了解:本文的情感基调是什么?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文章的体裁特色是什么?文章在多次提到了主客问答,这种安排有什么好的作用吗?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预设,学生对课文的脉络就会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在进行课文学习的时候,就会带有任务来进行学习,注意力就能够集中,在上课的时候课堂效率就会提高。

3.课堂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在古诗文教学的时候,可以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竞赛,竞赛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教师说出来上句,学生进行下句的对接。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课文背诵比赛,在教师把课文讲解完以后,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来进行背诵,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些压力,让学生在特定的时间里来对课文进行熟悉,在竞争意识的推动下,让学生提高自己的背诵效率,同时也能够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开展教学,运用多媒体视频,给学生播放原声的朗诵,加大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总之,要想让高中语文课堂效率提高,就需要针对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思考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对传统教学观念及方法进行更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最大化地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孔玲玲.关于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问题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9(04):3-5.

[2]张霞.如何实现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3(05):10-11.

第二篇:新课程下高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探讨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出发,主要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构建大语文的环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明确教学目标等四个方面,探讨新课程下如何实现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高效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推行,高中语文教学进行了精简,过去众多的必修内容也有所减少。但是这并没有让广大语文教师感觉到任何轻松,反而不知如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新课程改革从课堂开始,自然要回归到课堂,教育教学改革的主阵地也便是课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还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所以,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克服“少、慢、差、费”等缺点,就成了广大语文教育者的重要任务。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课程改革,确实为语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次非常好的契机,也大大促进了语文教育的发展。就目前而言,语文教学质量确实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高中语文教学仍然面临着众多的难题。作为高考三大必考学科之一,历来受到学校、学生、家长的高度重视,理所当然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但对于广大学生而言,他们从小就接触语文学科,早已经习惯了语文学科的授课方式,也失去了对语文学科的探索激情,再加上繁重的课程和作业负担,他们更是疲于应付。而语文学科本身又是十分精深的一门学科,需要学生花长时间才能有所得,这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当学生进入高中阶段,面临难度明显增加的语文学科,让很多学生感觉到很大的学习压力,如果是语文基础差的学生,那就更加困难了。高中语文文言文更是一大难题,这脱离了很多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学习起来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导致语文课堂效率很低。

二、新课程下高效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

(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构建大语文的环境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属于教育教学的范畴内,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水平,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学好各门功课做好准备。大语文教育观告诉我们,语文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更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美好的情感与心理认知以及完善的自身人格和人文修养。在传承中华名族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方面,语文课程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语文课程这个渠道,全面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因此,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作为语文教师,势必不能以完成教学内容为目标,要有意识地构建大语文的学习环境,重视课堂教学的教育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讲述完一篇文章后,可以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相关人物或事件的书籍。比如教学《荷塘月色》时,朱自清这个作者的背景和经历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仅仅靠教师几分钟的介绍远远不能在学生心中形成印象,更谈不上深刻理解。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背影》《匆匆》等文章,吸引学生课后阅读朱自清相关书籍。在阅读朱自清相关介绍后,学生会了解到当时的社会背景、朱自清的高风亮节,自然而然会产生相对应的情感,实现了大语文教育观的教育目的。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明确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不仅要有整体规划,而且每节课要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向学生通过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重难点又是什么,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定下学习目标,确保每节课完成教学任务。也只有明确了学习目标和任务,学生才知道有的放矢,把学习的精力和重点放在重点内容上面,确保学习效果。在轻松的环境下,学生游刃有余地参与到学习中,同时发挥出自己的特长来,增强了学习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比如在教学《故都的秋》这节课时,正式教学时间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初步了解文章的作者、写作背景以及文章大意;第二课时,重点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深层次的情景交融。那么,第一课时,重难点在于这篇散文的叙述思路,一般目标掌握秋的特点。这样细化后,教师就能有的放矢,把教学的精力重点放在文章叙述思路的讲述。第二课时,重难点在于让学生初步掌握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作方法。基于散文教学,难点在于写作技巧。教师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对写作技巧有针对性地讲解,比如这节课,重点讲述这一方法,要进行课堂相关的训练和检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创新发展

语言文字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载体,作为人类不可或缺的信息载体和交际工具,构成了人类文化重要的一部分。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需要培养学生开放创新发展,以开拓的思维,全新的开放心态,全面提高对语文文字的把握、鉴赏能力,这包括学习和生活中一切听说读写和文学活动等,这些贯穿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所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无疑需要教师为学生的创新发展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教师要明确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出发,高度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各项发展的困惑。语文教材经过多番修订,学习线索十分清晰,也就是让学生在品味和鉴赏、思考与领悟、沟通与应用等方面实现全面发展。根据这条主线,高中语文教师有的放矢,有序安排教学计划和内容。在阅读训练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创造性地理解阅读内容,这样才能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比如教学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诗的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大意的过程中,不要先入为主,把诗歌的所谓的中心思想和名句一股脑全部强加给学生。作为教师,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阅读这些经典的诗词过程中,领悟诗人当时的情感,明确诗歌的优秀之处的同时,产生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所以,要引导学生开放思维,不要局限在古人和教材的理解。教师在表达观点的时候更要注意,解释这句名句时,要侧重从人们的普遍情感方面讲述,这样就不会与学生的个性理解相冲突,又能鼓励学生开放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努力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就目前而言,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客观实际,构建一个和谐、生动的课堂学习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在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过程中,需要十分注意以下两个方面内容。第一,注意增加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课堂教学仍然以语言交流为重要的交流方式,因此也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所以,要想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无疑需要教师在教学语言方面下大功夫。通过有目的地设计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教师的幽默风格会极大地吸引学生集中精力,把学习的热情投入到语文课堂学习中。第二,高中教师要用情感教学教育学生。语言是外,情感是内。良好的教学语言需要教师内心的情感作为基础。只有一名关心爱护学生的教师,才可能全身心地在课堂上奉献知识和才华,也才会让幽默的语言更加感染学生。教师的理解和关爱能让处在高考压力下的学生心生感激,这无疑能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课堂学习效果。现阶段学生中存在很多单亲家庭或是留守在家的孩子,父母常年不在家,这些学生的心中极度需要爱的关怀。再加上高中课程的压力非常大,如果语文教师能从爱的角度出发,课后多和学生聊聊天,课堂上多关注这些特殊学生,真正考虑学生的心中所想,关心学生的真正需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学生的心中塑造自己和蔼可亲的形象,为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做准备。

总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更加有效,无疑需要广大高中语文教师集思广益,不断探索,献计献策。新课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朝着高效的方向发展,才能更好地推进贯彻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才能更好的培养出适合21世纪迅速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江红.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探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徐金河.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探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3]葛秀春.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4]汪新华.关于优化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第三篇:如何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语文界的热门话题和关注焦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有效的学习,已成为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将结合新苏教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探讨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质量;高中语文

一、语文教学过程活动化

这里说的语文教学过程活动化有两种含义,一方面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是“死套”案中的预设性、计划性的教学模式,而是语文教师根据学情变化,及时接纳弹性、灵性的成分,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推动更高层面的互动,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活的真情,焕发生命的活力。另一方面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将主题活动穿插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或者以活动主题为线索展开教学过程。通过活动,保持学生持续的新鲜感和良好的学习状态;通过活动,保持长久的高涨学习情绪;通过活动,走到学生之间,走进他们的心灵,倾听他们对于问题的看法,还可以使老师能从几个学生出现相同错误的情况中了解学生理解上、运用上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保持教学过程持续监控。

1、调整语文备课的重点。新课程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程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因为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比单纯只有知识更有价值。要改变以只信教材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让学生自己在尝试的情境中加探索、思考、理解,把教学要求转化成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这是语文教师在新课程中必须具有的课堂教学理念。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教材和学生进行综合的分析,把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产生哪些问题,指导什么,怎样指导列为备课的重点,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关注学生,备好学生。改变传统的“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怎样讲”的备课思想模式。

2、调控语文教学流程。语文教学流程有许多环节组成,环节互相关联,有着一定的先后次序,环节可以预设,但语文课堂教学如果一味地按照固定环节进行,不考虑动态的变化,那么必定落入僵化、机械、沉闷的泥潭。我们认为,语文教学流程进度必须纳入鲜活的学情,灵活的因素,随机进行调控。遇到一些“特殊”问题,语文老师就要及时采取巧妙的应急措施,调控语文教学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纵深推进。

3、调整语文课堂练习。语文课堂练习是巩固与运用知识的学习环节,也是学生理解所学内容,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学生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语文课堂练习活动中,在设计多样的练习的同时,应依据课堂教学过程实际情况,适时调控,或增减练习的数量、或调整练习的要求、或交换练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控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二、语文教学机智结构最优化

教学机智是构建在对教育理论深刻领会之上的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能和技巧,是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机智而灵活地教育学生、化解矛盾、沟通思想、随机应变地解决课堂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保证语文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一种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的一个点头或一个微笑,一句赞赏的话,一声亲切、热情的指导,都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的欲望。遇有学生和自己对立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教师会意的一个姿势,一个眼神,或静默几秒钟,往往就可抑制顽皮学生的对立情绪。

1、洞察力。培养语文教师具有锐敏的观察力和发现力,能迅速捕捉到学生在语文课上的各种反应,具有合理调节教与学的谐调能力。

2、思辩力。培养语文教师具有适应学生个性特点的各种思辩能力、具有处理不同个性学生之间、群体之间矛盾的能力。要求语文教师能针对学生的喜、怒、哀、乐及学习与生活情感的反映,展开积极思维,设计对策。

3、反应力。培养语文教师的主体意识,要求语文教师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内外在表现、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效果作出反应,使学生始终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

三、语文教学氛围的民主、平等、和谐化

1、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课堂的心理地位。语文教师应该知道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能力,就必须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课堂的心理地位,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自觉的形成学习的能力,同所有的同学一道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个体同整体形成一种和谐的统一体,从思想上重视课堂活动,对课堂产生情感依赖。

2、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一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语文教学组织。语文课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师生“互动流”。二是语文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优化语文教学艺术。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

3、尊重每一位学生,给所有同学展示自我的机会。我们许多语文教师尽管认识到素质教育关系未来,关系祖国的发展。但是在语文教学中还是自觉不自觉的把展示自我的机会都给了成绩好些的同学,使成绩较差的同学得不到充分的尊重。长此以往,就会人为的使成绩差的同学对语文老师失去了信任,对自己学习语文失去信心,势必会破罐子破摔,使语文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应该调整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变通的处理问题。我们知道一节语文课所提出的问题不一定都是非常难的,一定是有梯度的。所以我们可以将将简单的问题留给能力差些的同学,通过他们回答问题,使他们感到自己也行,产生成就感,在自然的氛围中融入课堂,使所有的同学都有机会展示自己。

参考文献:

[1]高晓宇.新课程标准下普通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刘小玲.高中语文教学激情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3]张雅利.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延伸”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第四篇:如何改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氛围

摘要: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调动高中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高中生的自主学习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需要良好的课堂氛围,如何改善课堂氛围,需要广大高中语文教师付出艰苦努力。本文就这一课题进行了积极探究和论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氛围;改善措施

现在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求高中生能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高中生的积极性,引导高中生进行有效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为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利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

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语文教师教学显得死气沉沉,而有些教师的语文课却似乎有一种魔力总是让高中生充满期待,课堂上充满欢声笑语,高中生学得非常投入,教师上课状态也很好,高中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老师则时常妙语连珠引得满堂大笑。这样的教学不仅吸引了高中生的注意力,而且强化了教学的实际效果。那么,这些教师是怎样做到的呢?下面我结合多年来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经验和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广泛观察,谈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怎样改善课堂气氛,强化教学效果。

我在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进行观察时发现,高中语文的第二课堂教学相比于第一课堂教学显得轻松愉悦,可能有的老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无论是高中生还是老师,都向往和追求第二种课堂气氛,这也给我们一丝启示。在新课改背景下,探讨如何改善语文课的课堂气氛,是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高中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高中语文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双向的教学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高中生是主体,是教学的主体因素,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教师要根据高中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方式方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育教学活动中,氛围是影响和制约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课堂效果是教师和高中生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氛围,是教师和高中生双向互动的结果,也就是说,课堂氛围是在教师和高中生的影响下形成的。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要引导高中生进行良好的教学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和爱是营造高中语文课堂良好氛围的基础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师和高中生的双向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高中生的主体地位,热爱每一个高中生,积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充分尊重高中生,高中生才会充分尊重我们;只有教师热爱高中生,高中生才会爱戴老师。所以,尊重和爱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基础。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原因是教师没有尊重高中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总是发号施令,对高中生进行“填鸭式”教学。其结果必然导致高中生逐渐失去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对教师心生憎恨和厌恶,进而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导致课堂上剑拔弩张,课堂氛围紧张。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逐渐得到推广,特别强调“以高中生为主体”,以高中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为本,高中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示范者等教学理念的改变,成为我们尊重高中生和热爱高中生的基础。这就要求在新的理念引导下,积极尝试转变角色,放下权威,平等对待高中生,相信和尊重高中生。我们要用尊重和热爱感染高中生,营造出一种和谐、真诚、温馨的教学氛围。

二、创设生动有趣的高中语文教学情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语文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具有独有特点。高中语文的显著学科特点是语文的人文性教学。教师要合理利用高中语文教学特点,开展好实验教学;同时要结合高中语文教学特点,联系高中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吸引高中生。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调节课堂气氛,促进高中生之间的交流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说,搞好了教学情境教学,能够更好地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当高中生被引导到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后,学习兴趣就会被激发,探究欲望就会被激活,求知的大门就会打开,语文知识就会比较容易内化为高中生的学习体验和感悟,语文课就会充满吸引力,让高中生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在有吸引力的课堂中,高中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课堂气氛才会好起来。

三、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激活高中语文课堂氛围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学思想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比较单一,高中生的学习方式比较枯燥,这样不利于语文课堂气氛的活跃,教学效率低下,可以说这是传统教学环境下非常普遍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更新教学观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也在发生变化,由原来的传统教学方式转变为探究式教学方式,高中生的学习方式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性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转变,有利于改善和激活课堂氛围,提高高中语文课程学习的有效性。

教师在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时,要注重发挥高中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高中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让高中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激活课堂的气氛,让课堂充满活力。

总之,广大高中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发挥自身魅力调节课堂教学氛围,实现课堂教学的巨大突破。

第五篇: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

【摘要】新课改先进的教学理念最终都要落实到每堂课上,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方式上,体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生本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探索一套师生互动的有别于传统意义的教学方式,构建多维有效互动式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使学生体会学习语文的美妙,让学生走向成功的舞台。

【关键词】语文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课堂教学是师生教学相长、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处于主体地位,强调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情感上师生间能调动彼此的情感体验,理性上也能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进行有深度的思考。时至今日,师生互动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之一,也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笔者试着从以下几方面来实现高中语文课堂互动有效性。

一、注重情感投入

情感投入,是课堂互动的基础阶段,主要指在课堂导入、沉浸文本两个阶段上的师生互动。有学者称之为“语文教学的‘精神互动’”。

早在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对于教学过程的论述中就已经指出:“凡是强迫孩子们去学习功课的人,他们便是给了孩子们很大的损失。”因此语文教学不能没有艺术,而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步,课堂导入的设置则显得十分重要,精心设置课堂导入,让学生进入互动情境,可以为课堂互动营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课堂导入的设计,教师除了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入课文,还需要注意学生已有的情感积累。或者从师生共同经历的事情、共同读过的文章,或者从师生共同关注的话题、共有的情感体验着手。

二、注重理性思考

注重理性思考,是课堂互动的深层阶段。课堂上的互动,绝不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互动,重在了解之后的辨析,而使了解变得深刻。这个阶段的师生互动,老师的设疑意识与学生的问题意识至关重要。

教师提示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启示学生达到更深层次的思考,是一种理性互动的方式。多与学生能够进行“理”上的辨析,学生自身也会慢慢养成质疑的习惯。学生在质疑基础上发现问题,更为可贵。笔者在执教《归去来兮辞》时,分析至陶渊明之“安贫乐道”。笔者自身在思考“安贫”与“乐道”之关系,思考着当下学术界的浮躁想象,有些学者的表现是不能“安贫”,不能坐“冷板凳”,所以现今的中国缺少大师。笔者自身认为穷此想象之原因,是学者们缺少了对“道”的探求精神。于是笔者说了一句,“这两者之间,只有乐道了,才能真正安于贫困呀。陶渊明也正是对道的孜孜以求,对自然的热爱,哪怕是困苦的农村生活,也让他乐在其中。”这时学生马上反驳:“要先安贫,才能乐道呀。如果先不能忍受贫困与寂寞,可能很难对‘道’产生兴趣。”我转念一想,学生所言很有道理,他从“乐道”产生的前提做出了自己的思考,也给我一个启示。最终我们形成结论:二者是辩证的,需要先安贫,才能有所得“道”,然后进一步“乐”道,才能坚守贫困。我们学习也是如此,必须要先付出,才能有所收获,不能先否定自己不喜欢学习,要先试试。有所收获后,能进一步爱上学习,于是就变成“乐学”而不是“厌学”了。

三、注重人文教育

为师者必须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接受典范人格的熏陶,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教育,是人们遗忘了所有学校灌输的知识后,仍能留存的东西。”像《送东阳马生序》中体现的刻苦好学的精神;《泰坦尼克号》中杰克和罗斯生死不渝的挚爱,这些人类优秀文化,应该通过我们的语文课堂,使之发扬光大。

笔者在执教高三上学期《诗词三首》时,从分析《月夜》《夜雨寄北》两首词共同的想象笔法、对未来的憧憬中,发出“人尽管身处困境,但幸福是可以遥望的”这一感慨,以此激励身处高三的学生。这哀中之乐是“人情”。当讲授《水调歌头》时,从诗词之情跳出,联系《前赤壁赋》讨论盲目乐观与哪一种乐观对应?苏轼是什么类型的乐观?理性乐观。“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盖将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由对世事无常的悲伤中超脱,享受山间之明月与江上之秋风。《水调歌头》中诗人陷入对离别7年的兄弟深深的思念中,试图“乘风归去”,但终无法解脱,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使诗人顿悟,于是有了一句让分离之人倍觉温馨之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道出苏轼对兄弟遥远的祝福,也道出他对天下人、后来人的祝福。这便是理趣。

四、注重效果评价

在互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互动效果的评价和反思,合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不同评价主体的互动作用,使评价向着人性化、科学化发展,这样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

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努力尝试着多给学生评价的权利,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不断地改进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我们要时刻反思自己的课堂互动效果,重视教学信息反馈的调控作用,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捕捉反馈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例如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察言观色”,调整有关教学内容,改变教法,调动课堂气氛,以促进课堂互动,等等。

总之,互动的课堂,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到达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高中语文课堂中实行有效的师生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深入进行理性的、有创造性的思考,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

第六篇:探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之路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世界的变化,高中课程改革非常地重要。广东省的语文课程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培养,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养。但在具体的教学问题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使得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不能很好的组合。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问题;对策

语文学科一直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它是文科、理科等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测试考查,引导学生获得更全面的语文素养。但是,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下,很多学校和老师都围绕着高考考点教学,考就教,不考不教,严重违背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初衷。在我日常教学中,发现语文教学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

一、重必修而轻选修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五本,选修课本十五本。由于必修课本是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高一、高二的期中和期末考试也依据必修课本设题考试,而对于选修课本没有要求,因此学校在订书时往往忽略订阅选修课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不重视选修课本的教学,有时间的话就抽出一篇来讲讲,没有时间就不学习。这样的教学让选修课本处于一个非常尴尬,不合理的地位。

在我看来,存在即合理。必修课强调共同基础,老师教授同样的知识;而选修课强调个性选择、个性成长。两者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均具有重要作用。选修课从文本阅读,语言,文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必修课程,两者相辅相成,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地强调教学所需要的教科书,但也要注意研究学习相应的选修课程。在学习必修课本时,由于课时的因素,我认为,不必要篇篇都讲,面面俱到。教师挑选出每个专题中的精华篇目,有指导性地讲解;教师也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定学生围绕着某一个专题,自行研究,写一篇论文、开一个研讨会、做一份检测试卷,学生通过这些形式相互交流,了解课程内容。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理解选修课程的内容。

二、重方法而轻素养

现在拿起一张学生的考试试卷,就会发现上面充满了诸如“承上启下”、“为下文做铺垫”等模式化的词句。考试要的是成绩,老师为了快速提高学生的成绩,便会走终南捷径,填鸭式教授答题的方法。这当然是答题的快捷方式,在考试的时候可以抓住分。可惜很多学生光会写术语,看不懂文章,不会分析内容和感情。这时候,老师给学生归纳的方法术语,只是让学生变成背诵方法的机器,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曾经说过:我们现在培养的人才,首要具备的是创新精神。创造力非常地宝贵,因为创新精神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繁荣的不竭动力。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就要把学生从“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中解放出来,成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教学模式。学生在主动、积极、合作的学习中,获得语言能力、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两个方面:“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但也不要忘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重语知而轻作文

高考语文160分,作文占了70分。有一句话说得好:得作文者得语文天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时的限制,再加上作文本身的宽泛性,教师并没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导致学生写作文凭着自己的感觉走,不讲究技巧方法,把作文写成了“四不像”。教师宁愿把时间花在前面15分的语知题的教学上,因为语知题题型固定,方法具体好操作,便于教学。

教师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对写作的漠视:有的学生会觉得写作文太浪费时间了,写来写去作文分数也不见长,不如去背一些基础知识;有的学生拿起笔来也没什么好说的,写的文章,让人们看的是像嚼干蜡,非常地干涩;有的学生写作文,写来写去总是那几个素材,无法让人眼前一亮。

教师应该重视作文写作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拿到作文的高分。语文学科注重“听,说,读和写,“这四点的“写”的能力,是综合性的最高水平的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广阔空间和有利条件,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方式。“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自觉学习有目的和对象的写作,发表属于自己的看法;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等等。因此,作文教学有利于学生的人格个性发展,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在日常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感知生活,体验生活。叶圣陶曾说:生活像是一个大泉源,文章是一条小溪流,只有这个泉源丰富了,蓬大了,溪流才会生机勃勃,永不停息。这句话形象的说明了生活是写作的源头,写作是生活的反映,只有生活丰富了,观察仔细了,情感才能畅通无阻,一泻千里。写作中才能做到有话可说,有情可感。其次要让学生扩大阅读量,杜甫曾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阅读让学生的思想产生广度、厚度,从而积累素材,厚积薄发,达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加涅.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吕叔湘.中小学语文教学问题[J].江苏师院学报,1978.

[3]王荣生.“语文知识”是个什么样的问题?[J].语文教学通讯,2005.

[4]叶圣陶.论集:〈文章例话〉序.

[5]刘勰.知音:文心雕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