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使用策略

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使用策略

【摘要】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统一之外,对现有的课程进行内容的完善和丰富,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多样化。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以新课标为向导,立足于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校本课程是由学校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实施的课程。

【关键词】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使用策略

随着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校本课程”这个词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尝试,也是我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进行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校本课程是在基础教育的背景下进行国际、地方、学校的三方管理,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发展,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优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能促进老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专业素养的不断发展。校本课程的实施为学校和老师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进行创新,这对于学校的教学深化改革极具意义。

一、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特点

语文是人文类学科,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实现自身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语文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生活处处都需要用到语文,高中语文的校本课程就是来源于生活,从生活出发,通过校本课程教材来教会学生处处留心身边的事物,这样教学更加开放,使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材,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学的方式也在与时俱进,校本课程的实施使语文发挥了它该有的作用,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带领学生走进语文,更深入地了解语文。

二、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使用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这对老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发展进行课程的设置。语文是人类交流的非常重要的工具,所以仅仅靠基本的教材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老师必须放大教学环境,延伸到生活中,营造一个充满语文氛围的生活教学环境。要达到这些教学目标,老师的教学必须有自己的教学特色,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需求来设计自己的教学课程,规划教学课程的进度。例如语文老师可以根据自己身边的资源或者学生的兴趣爱好,充分利用这些条件进行课程设计,像我们学校所在的城市的旅游景点:黑山谷、龙鳞石海、奥陶纪,这些都可以开发成为校本课程的教学素材。在学习历史或者地理特色文化时,我们身边的红苗文化、矿山文化、煤炭资源丰富,这些都可以成为老师教学的素材,把语文教学与身边环境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使用好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特别是校园环境,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在的环境进行语文教学。语文与社会生活是不可分离的,所以,校本课程的使用,有利于老师利用校园环境、生活环境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进行有效的语文教学。

三、高中语文校本课程使用的策略

(一)设定课程的最终目标

高中语文教育使用校本课程,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和家长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人格是否健全,以及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充分利用学校的文化资源,带领学生体验生活,探索语文文化,使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都有所提高。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辨别真、善、美,感受祖国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形成乐观向上的心态。

(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在进行校本课程的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营造一个充满语文氛围的学习环境,例如语文学习角的设计、经典书籍的阅读会、在教室的墙壁挂一些名人名言的墙画,形成一个充满浓郁的语文文化氛围的校园。老师也可以常常推荐一些好书让学生阅读,或经常为学生朗读一些美文,这样使学生受到熏陶,渐渐地就对读书产生兴趣,爱上读书。

(三)进行课程评价

学校可以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价,例如对学生学习态度和近期表现的评价。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情况的评价,可以采用学生自我评价的形式,也可以采用老师评价的形式,也可以是学校进行评价,对于被评价的人表现好的可以进行适当鼓励。老师也可以通过评价反思自己教学的不足,在反思中得以提高,以这种评价的形式激励老师和学生共同进步。总而言之,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使用还需要不断改进,注重课程资源的不断开发,重视实践和创新,把生活和语文课堂教学密切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语文的神奇之处。校本课程跟随时代的步伐,与学生紧密联系,课程的教学资源在不断地开发,所以,高中语文教学使用校本课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正是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特点,使民族文化更加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娄镒瀑.学校文化的动力、基础及建设路径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5.

[2]徐曙炜.以学生为本的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J].网络科技时代,2008(9).

作者:喻德琴 石莉 单位:重庆万盛经开区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