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论文(10篇)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论文(10篇)

第一篇:思维导图高中英语阅读探讨

一、现状分析

贵州现行的高中英语教材采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课标英语教材,共八本,必修一至必修四,选修五至选修八。其中每本教材有五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两篇阅读课文,课后还有对应的阅读练习。从学习方法上来讲,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必定要在一定的情景中,才能够被更好地理解。学生只有在语境中去感知语言,才能培养语感,掌握这门外语。可见,阅读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高中新课标提出,“普通高中英语阅读的目的是通过语篇学习语言知识,培养学生阅读策略,培养学生语感,以及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针对六级、七级、八级、九级四个级别提出了具体的阅读能力要求(教育部2003:13)。新课程改革已经在贵州开展了六年,而新的标准也加强了对词汇和阅读的要求,其中最低要求是课外阅读量十六万字,最高要求为三十万字。这就意味着学生要进行大量的输入。2013年贵州高考英语平均分为60分,最高分149分,及格率为15.26%(贵州高考英语成绩平均分2013)。可见,学生英语水平亟待提高,其中,要做到高质量的阅读,就必须要求学生做到理解文本的大意,能根据学习的要求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能辨别作者和人物的态度,能够分析长难句。这些要求对学生来说无疑是有难度的。而我们传统的语篇教学是把阅读的文本当成载体,进行语言点的拓展和语法的学习,已逐渐失去了对学生吸引力。教师只是一味地将知识倒出,却很少关注学生学习了多少,接受了多少。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是势在必行,因此,我们引入了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接受文章的信息,并使其构建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二、思维导图介绍

思维导图由东尼?博赞(TonyBuzan)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是为了帮助那些学习有障碍的学生,而在此之后,却发现这部分学生竟成了“尖子生”。思维导图主要是建立在人类大脑的发散性思维上,因为它是发散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东尼?博赞2009:34)。其规则是要突出重点,有中心图形,发挥联想,使用箭头、各种色彩或代码,使构图清晰明白,每条线上只写一个关键词(东尼?博赞2009:76-77)。思维导图可以在短时间内刺激大脑进行联想、分析和输出,它可以提高人们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它在教育领域也得到了重视,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分门别类,理清思路,建立框架结构,同时,还能有效地进行输出。

三、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

思维导图的运用,建立在以下知识基础上:

(一)建构主义思想

建构主义思想是由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来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能动建构的动态过程,是学习者本人在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在真实的情景里以协作会话的形式自觉主动地去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黄惠、王海2007:1)。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利用环境和资源自己建构起来的,而教师要做的是为学生准备一系列的工具和创造环境,该理论强调学生的合作探究和独立思考。

(二)知识可视化

根据字面意思来理解,即为呈现知识,传递信息。但是知识可视化的目标不仅仅是传递数字信息(Facts),关键在于传输见解(Insights)、经验(Expe-riences)、态度(Attitudes)、价值观(Values)、期望(Expectations)、观点(Perspectives)、意见(Opin-ions)和预测(Predictions)等,并以这种方式帮助他人重构(Reconstruct)、记忆(Memorize)和运用(Ap-ply)这些知识(赵国庆2009:16-17)。因此,思维导图的运用更多的是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开展合作活动和小组交流。

四、思维导图的运用

实验对象:高一年级中加2班,50人;中加3班,50人(注:“加拿大加安国际学院”俗称“中加班”)。实验内容:人教版英语必修三。示例材料:英语必修三Unit4Astronomy:Scienceofthestar,ReadingandComprehension。学情分析:学习思维导图的是“中加班”的学生。“中加班”的学生学习成绩相较于整个年级比较靠后。虽然部分学生英语成绩优秀,词汇量和阅读能力都能满足新课标教学大纲的要求。但是,大多数学生的词汇量比较小,阅读能力也比较弱。而本文是一篇科普文,生词虽然已经在课后给出了解释,但是长难句很多。指导原则:一切以学生为主,学生有自主权和选择权。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支架,辅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利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完成小组的合作和讨论;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指导步骤:

1.介绍思维导图。向学生提问,应该怎么做笔记,才能更有效率地引入话题。重要的是,要向学生展示思维导图的优秀作品,让学生打开眼界,形象直观地了解。同时,要告诉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优势: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个体打开思维,使新旧知识进行有效连接。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经过信息加工的知识,才能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2.确定中心词。刚开始,如果学生无法从文章中提炼出中心词,教师可以帮其找出中心词,让学生建构与主题相关的思维导图。

3.介绍分级的概念。指导学生将列出的知识点按照逻辑排序、分层。

4.注意提炼关键词。子概念要简单明了,词最好不要超过5个。否则,只是抄写的变相形式。

5.检审。看是否能通过自己所做的思维导图掌握本篇文章的结构,是否能根据思维导图对文章的主题和子概念进行阐述。

2)教学步骤:

1.扫除单词障碍:在学习本篇课文前,让学生提前预习,主要目标是认识文章中的生词。上课前,教师再通过将单词带入情境中的方法,使学生更加熟悉。

2.快速阅读,找到每个段落的主题句,并要求学生画出主题句。Paragraph1:Nooneknowshowtheearthbegan.Paragraph2:Forseveralbillionyearsafterthe“BigBang”,theearthwasstillacloudofdust.Paragraph3:WaterwasalsoappearedonotherplanetslikeMars,butunliketheearth,itdisappearedlater.Paragraph4:Manymillionsofyearslater,thefirstextremelysmallplanetsbegantoappearonthesurfaceofwater.Paragraph5:Finallyabout2.6millionsofyearsago,somesmallcleveranimals,nowwithhandsandfeet,appearedandspreadallovertheearth.

3.根据主题句,找出里面的关键词。Paragraph1:Howtheearthbegan?(本篇文章需要回答的问题)Paragraph2:BigBangParagraph3:WaterParagraph4:PlanetsParagraph5:Smallcleveranimals

4.根据关键词,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用笔画出段落里可以描述或者介绍这个关键词的词语和短语。

5.根据关键词和文章中勾画的内容,将它们呈现在思维导图里。

6.在小组里分配任务,根据自己所画的思维导图,组织重点词并复述内容。

五、结束语

通过思维导图来学习英语语篇,对学生来说是很有收获的。运用思维导图,阅读一篇几百字的文章已不再感到害怕。同时,学生可以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理解篇章的意思,且在做完思维导图后,学生的作品会通过投影仪展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努力的成果会得到认同,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得到加强。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复述文章的段落大意,这是教师预设的一个目标,虽然仍有部分学生无法完成,但是大多数学生是可以做到的。当然,在此过程中,同样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无法看懂文章,画图的时候抓不住重点;也有一部分学生在创作思维导图的时候不会概括,往往在子概念中直接抄下整整一句话……总的来说,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和建构自己对文本的思考。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而言,都是一种值得去尝试的教学方式。

作者:王美智 单位: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清华中学

第二篇:探究式学习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应用

一、探究式英语阅读课文学习模式

在应用探究式学习方式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时,一定要抓住阅读文章的相关有效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纳和分析以理解全文的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效果,教师应该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技巧。

1.记事性文章。

该类文章以故事的发展为主线,在进行阅读时要抓住文章每段的主题句和段中的关键词;对于以时间为顺序叙述的文章,则要抓住表示时间的单词。

2.议论性文章。

议论性的文章要关注文章的首句,它表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引出了作者的议论对象,是文章的导入语,十分关键。

3.功能性文章。

该类文章的公式比较固定,主题句一般位于句首,在确定文章主题句时可以利用文章的结构特点,找到主题句之后,学生更容易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探究式学习模式的研究

1.吸引阶段。

此阶段主要是引出本节课高中英语的教学内容,教师明确阅读教学任务,并创设相关的阅读情境,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探索阶段。

此阶段教师要把握引入技巧,为后续的阅读教学做好铺垫,学生搜集探究活动的相关事物、事件及情境,并在探究活动中有效互动,对教师设置的问题进行质疑,了解英语阅读学习的相关内容,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但要注意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探究价值,并提供充足的学生互动时间。

3.解释阶段。

此阶段学生选择英语阅读探究活动中运用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教师对学生英语问题的探究结果进行引导,加深学生对英语阅读方法的认知。

4.加工阶段。

此阶段教师通过一些复习、实践、总结等活动,让学生加深对英语阅读课文的理解。得出教师设置问题的英语答案,加深阅读课文的理解。

5.评价阶段。

此阶段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效果进行评价,学生获得探究活动的反馈信息,评估学生的英语阅读观念、态度及技巧。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对不同的教学阶段进行重复,提升相关概念的理解。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个相关的话题讨论,通过学生应用的相关的英语词汇、句式结构等,对学生的英语学习阅读效果进行评价。

三、英语实例分析

以TheSearchoftheAmberRoom为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材料,阐述探究式学习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吸引阶段:

在英语词汇课学习之后,英语阅读课开始之前,教师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如Whatisaculturalrel-ic?WhomadeAmberRoom?Why?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化遗迹,可以将泥塑、剪纸等制作成课件和视频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学生被播放的知识内容所吸引,了解文化遗迹的相关知识。教师布置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资料查找琥珀的用途和形成、文章中故事的发生时间和地点、琥珀屋的最终结果等。在此阶段,学生将已经学习的英语知识和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联系起来,手脑并用,提高学习效果。

2.探索阶段:

有教师设置的预习作业做铺垫,可以促进英语阅读探究课的顺利开展。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烘托探究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英语阅读探究活动。本节课的开展方式为小组合作探究,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5~7名学生,选取小组长和小组代表。每组学生根据已经查阅的相关资料,首先对琥珀用途和形成等问题进行探讨,讨论结束后每组派出代表将收集的信息呈报给全班同学,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全班的同学将这些信息补充完善,对琥珀这一文化遗产的用途、形成等问题达成共识。

3.解释阶段:

讨论结束之后,学生已经对琥珀和文化遗迹的相关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在此阶段,学生的任务就是在阅读课开始之前,选择对文章InSearchoftheAmberRoom主旨大意的预测方法和教师设置阅读问题的解答方法,如略读、快速阅读等方法。在探讨过程中,教师对于表现较好的小组进行正面鼓励,对于解决对策脱节的小组,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并解释。

4.加工阶段:

教师设置问题:Year、Person、WhathappenedtotheAmberRoom?小组讨论与合作完成相关问题,给出答案,如,FredrickWilliamIgavetheAmberRoomtoPetertheGreatasagiftinthe1716.

5.评价阶段:

教师设置讨论话题:WhethershouldtheOldSummerPalaceberebuiltornot?Why?学生以小组形成进行探讨,最终形成至少150字书面的小论文,考查学生对阅读课文及相关词汇的掌握程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式学习为学生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带来了新的体验,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素质和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陈? 单位:安徽省淮南市第二中学

第三篇:图示理论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1.阅读教学中图示的基本分类

在透过图示理论来指导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前,教师首先应当对于阅读教学中图示的基本分类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并且让学生们也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这样才能够让具体的教学过程更为顺利地展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需要达到的训练目标也较为明确。教师首先要结合阅读教学的具体目标来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在此基础上再来合理地应用图示理论,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同时,教师也应当让学生们对于图示理论形成相应的认知,让大家能够对于这种理论的作用原理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辅助平时的阅读训练,并且指导学生更为高效地进行阅读练习。英语阅读中主要涉及到的图示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内容图示和形式图示。内容图示涉及到学生的知识面。如果学生对某一类型的文章很生疏,或者对文章包含的文化背景知之甚少,那么即使阅读文章中每个单词都认识也有可能看不懂文章。形式图示关系到学生对文章体裁的熟悉程度,例如:记叙文多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构成;议论文多先提出问题,再分层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论据,最后总结。教师要透过图示理论的引导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展开阅读训练,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2.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上面已经谈到,阅读教学中涉及的图示类型主要涵盖内容图示与形式图示。内容图示主要关系到学生的知识面以及自身积累的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如果自身的知识储备十分充裕,了解的文化背景较为丰富,在阅读很多文章时理解起来往往也会更为容易。因此,图示理论非常强调学生自身的知识积累以及知识面的拓宽。这也就告诉我们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要让大家主动获取更多的阅读素材,并且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层面,这些都会在实际阅读中发挥很好的辅助功效。对内容图示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读者和作者的固有知识没有共同点,读者对文章的话题,内容不了解的话,要理解作者的意图就相当困难了,所以平常的阅读教学中还要加强学生知识面的拓宽。

3.深入文化教学的渗透

阅读教学中教师同样要有意识地加强对于学生的文化意识的培养,这同样是对于图示理论的一种很好的应用。很多文章的阅读中不仅是需要学生对于字、词、句有认识,大部分文章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展开的对于特定的人、事、物的探讨,无论是文章的内容还是文章创造的形式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因此,教师要深化对于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这会帮助学生在实际阅读中更好地体会文本的内涵,进而能够帮助学生更准确地读懂文章。以BOOK4Unit3的阅读文章Amasterofnon-verbalhumor为例,文中出现了underdog这个单词,指“失败者”。这时教师就可以结合这一知识点给学生们介绍其他的有关dog的单词:luckydog;Everydoghashisday等,它们的意思分别是“幸运的人”;“人人都有得意的日子”。在英美文化中,一般把狗比喻成人,用he代替。因为英美文化的主流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古希腊人和罗马人多把狗当作人类忠实的朋友。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文本的讲授中应当有意识地渗透对于学生的文化意识的培养,这不仅是对于学生知识面的一种拓宽,也能够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文本阅读中更准确地获知文意。这些都会很好地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

4.结语

图示理论能够很好地为高中英语的阅读教学带来指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对于图示理论有深入研究,并且让学生们能够大致了解这一原理,这将会让图示理论更好地为实际教学带来辅助。同时,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且深入对于跨文化知识的教学。这些都是图示理论的良好体现,并且能够有效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作者:何宏兰 单位: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

第四篇:语篇分析能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一、阅读理解过程

现代心理语言学及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表明,阅读理解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认字释义过程,而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在读者和语篇之间形成的一个双向互动过程,涉及多种认知技能和复杂的语言心理行为。在这一行为过程中,读者会根据所阅读到的语言材料自觉不自觉地利用已有的世界经验和背景知识对篇章进行预测、检验,并做出适当反应。通过这种“自上而下”(即从较大语言单位到较小语言单位)的阅读模式,读者可以根据文章的标题、句子的关键词、段落的主题句构建全文的语义图像,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因而这种阅读模式是一种推理过程,也是一种信息整合,语义构建过程。这种阅读模式与传统观点有很大的区别。传统观点把阅读理解看成是一个“自下而上”(即从较小语言单位到较大语言单位)的单向被动过程。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这两种阅读模式经交替使用,这种交互模式叫“相互作用模式”。一般认为,阅读理解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表层理解,主要是指读者根据文章的词汇和结构,采用“自下而上阅读模式”,实现阅读文本的横向联系,完成对文章表层信息的理解。其次是推断性理解,主要是指读者从字里行间分析出情节的因果关系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意图,文章的主旨、文体特征等。最后为评价性理解,主要是指读者根据自己的原则和观点对文章进行分析和评价。推断型理解和评价性理解属于阅读理解的较高层次,需要读者从文章整体角度进行语篇分析。

二、语篇分析与阅读教学

语篇是一组按照语言系统的规则构成的语言单位,可以传达一个完整信息。在形式上,它可以是对话、多人交谈、独白、诗歌、小说、讲话、文章等。语篇具有一定的交际目的和功能,具有七个基本特征:衔接(Cohe-sion)、连贯(Coherence)、目的性(Intentionality)、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信息性(Informativity)、情景性(Situationality)和互文性(Intertexuality)(Beau-grande&Dressler,1981)。任何缺少以上某一特征的语篇都无法达到交际的目的。阅读过程有两种信息处理方式:一种是自下而上的阅读(down-topmode),即通过字、词、句解码来获取信息,它的教学顺序是“词-句-篇”,这是传统的英语学习和教学常用的手段;另一种是自上而下的阅读(top-downmode),它的教学顺序为“篇-句-词”,即读者将文章作为具有完整意义的有机整体,利用已有的背景知识、语篇知识及常识对篇章进行解码。语篇教学就是采用自上而下的阅读方式,以语篇分析为主,注重相关的语言文化知识与图式知识。语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理清语篇的整体结构和主旨大意及重要事实,并根据上下文进行合乎逻辑的推断,最大限度地获取语篇的完整意义(王治琴,2005)。采用语篇教学,学生能够参与到对文章的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认知过程。因此,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课堂上师生或生生交流频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在听、说、读的宏观学习过程中、在自然和谐的语言环境中习得第二语言(韩新民,王新谦,2000)。语篇分析是从宏观上将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理解语言形式结构只是语篇分析的基础,其重点是分析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的,并结合篇章的语言来了解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他知识,从而正确领会作者意图和文章结构,达到高效阅读和理解的目的。英语学习者的语篇分析能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一)辨识衔接连贯手段的运用

衔接指语篇表层结构上的具体语义联系,连贯指语篇整体上的一致性。对语篇的分析和理解,还必须利用衔接手段,理顺其语义关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辨识这些衔接连贯手段。语篇衔接方法主要有两种: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语法手段有照应(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等,可以起到连句成篇的作用。词汇衔接指通过词的重复(repetition)、同义(synonymy)、上下义(hyponymy)、互补(complementarity)、整体与部分(meronymy)等使语篇语义连贯。在阅读中,要引导学生了解衔接机制,使学生分析语篇是如何靠衔接手段建立起联系而达到连贯的,从而使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文章各部分与整体间的关系。

(二)解析话语标记

话语标记(discoursemarkers)是表示各种逻辑意义的连句手段,交代的是语篇中句与句、话段与话段之间的逻辑意义关系。它们被称为信号词,是理解难句或部分的“钥匙”(唐祥金,2001)。从语义关系上看,话语标记总体上分成四大类,即增补(additive)、转折(adversative)、原因(causal)、时间(temporal)。各大类又分成若干小类。此外,还有表示解释意义的;对前面叙述的内容做出概括或总结的等。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语篇中所使用的话语标记,并根据这些信号词进行预测。这样,学习者通过理解所读篇章中句与句、话段与话段的上下逻辑关系,能更有效地理解整个语篇。

(三)确定篇章组织方式

文章的组织结构与文体(genre)密切相关。比如说,记叙文(narration)注重对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叙述;议论文(argumentation)则重在推演论点、论据和论证,其常用的结构模式有四种:背景-问题-解决办法-评价(situation–problem–solution–evaluation),声称-反声称(claim–counter-claim),问题-答案(question–answer),一般-具体或具体-一般(general–specific-general)(康路,2004)。如果读者具备了辨识语篇组织结构的能力,就能理解各个部分的意义和作用,从而理解整个篇章的含义。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各种文体的模式,有的放矢进行训练,以使学生迅速准确地判断出所读文章的文体和编排方式,理出文章脉络,从宏观上把握全文。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选择不同类型篇章组织方式的材料,让学生通过对比,逐步熟悉各类文章的组织结构特征,并能有机地运用这种语篇分析能力。由于语篇都是按照一定的模式组织起来的(毛荣贵,1998)。

(四)归纳段落大意,提炼文章主旨

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就是让学生从宏观上理清整个文章的组织结构,使学生始终以文章的主线为核心来理解整篇文章。因此,要训练学生去分析上下文衔接连贯的方法,去思考各部分是如何围绕主题展开的,如何为主题服务的,进而总结段落大意及文章主旨。快速浏览完文章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把篇章划分为较小的语篇并简单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其中,寻找主题句(topicsentence)就是锻炼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很好的方法之一,因为段落主题句往往就是段落大意。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在每个自然段中寻找该段主题句,然后将文章按结构分段,归纳并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每段的大意。找出了每个段落的主题,就能抓住语篇的主题思想。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阅读者要紧随作者的思路去判断作者的基调,而不能将主观臆断强加于作者的观点之上。

三、结语

语篇分析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影响深远。语篇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和交际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在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水平和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语篇分析着手,训练阅读策略,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阅读教学应适时适度地传授有关结构、功能和语篇方面的知识,积极探讨语篇教学的途径,着力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敏感性。

作者:贾建楠 陈静 单位:河北金融学院商务外语系

第五篇:需求分析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一、高中阶段学生的英语阅读的实际情况

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是学习活动的主导,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但是受到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成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沦为了配角。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将语法、词汇的传授放在教学活动的首位,十分强调这些知识的记忆和技巧的掌握,认为只要掌握了足够量的单词词汇和语法等基础知识,学生的英语成绩就能够很快地提高。的确,这一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英语的学习,但是却忽视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学生智力和潜力的开发、压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学生具有的英语能力、确立的学习目的、养成的阅读习惯这三个维度来进行调查分析,数据显示,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比较低,学习英语的欲望不够强烈,只是在高考的压力下才主动学习英语。在进入大学之后,很多学生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取得高分,通过四六级考试,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主要是为了成绩的提高,保证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尤其是英语阅读,很多同学在学习阶段没有养成英语阅读的习惯,在进入大学或工作之后,完全不再进行英语阅读,无论是看英文电影还是阅读英文书籍,都要依赖汉语翻译才能够进行。学生实际需求的缺失,使得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受到压抑,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二、给予需求分析理论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1.阅读前。

首先,加强教材熟悉度,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该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在阅读前与学生进行交流,告诉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良好行为和点滴进步进行不失时机的赞美,对于学生的畏惧情绪要进行恰到好处的调节,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同时选择合适的教具来提高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的兴趣。比如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图片、视频、音乐等,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他们对于英语的积极性。其次、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阅读速度的提高和阅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及时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了解学生对于课文难度的感知,对于英语的兴趣等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通过详读、略读、扫读等各种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2.阅读中。

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教材,通过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来进行英语阅读教学。因为文化背景的不同,外国文化中有许多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这些内容生动有趣,富于情趣,采用多媒体的形式来呈现这些异域文化,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敏锐程度。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一话题进行讨论,将课文中出现的故事、文化,通过表演的形式给呈现出来,或者布置相应的活动任务等,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此外,学生词汇和语法的学习还必不可少。词汇是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的基础,语法是学生进行长难句分析与掌握的前提,所以词汇和语法对于英语阅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可以运用构词法、音行意法、语境猜词法等各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记忆词汇等等。

3.阅读后。

深化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习者进行课外知识的延伸。课外知识是对课本知识的一种补充,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英语意识。所以教师应该在保证学生自主选择权的基础上,优化学生的阅读素材,鼓励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在选择阅读材料这一项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于学生不管不问,放任自流,而是对于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定期的监督,及时解决学生在课外英语阅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疑惑,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等。监督的方式不仅仅考试一种,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大意总结,或是让学生来写读后感,让学生来表演、制作展板卡片等等。

作者:梁鹏 单位:梧州市第一中学

第六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指导

1.紧扣题眼拓展延伸阅读,抓主旨

围绕文章表达的主题进行阅读,不能偏离原文的表达宗旨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原则。文章的题目往往就是作者表达的内涵和意图,利用题眼中的相关信息进行有针对性拓展延伸阅读,能在紧扣文章表达要求的基础上,更利于集中精力有针对性阅读感知。紧扣文章题眼进行拓展延伸阅读,能使得学生在主动尝试和筛选的过程中更好强化感知。在阅读前结合文章的题目猜想,预测作者所要表达的主体内容和中心大意,带着思考进入阅读。抓住题目中的有效词汇信息,结合阅读思考引导题目,有针对性进行理解感知,便于学生主动发现相关提示信息。运用语句提炼方法,找出每一段表达中心句,引导学生针对文章表达主题大意进行综合思考和研判,以此来帮助他们拓展认知感悟。

2.筛选有效信息快速默读,知核心

默读具有快速特征,此法适用于考场。运用一目十行的快速浏览的方法进行主动阅读,能在帮助学生知晓文章表达核心的基础上,更利于他们主动调整相关策略方法,形成正确的阅读感知方法。在默读指导中,要求学生根据导读的题目以及文章中有效词汇信息,筛选出与文章表达主题相关的词汇,尝试以笔记的形式划出其中的内容,帮助他们形成一定的感知印象。建议学生根据这些词汇进行针对性跳读,并运用联想的方式,将这些信息组合成一定的语句,以此来帮助学生加深感悟。克服回读的不良习惯,要求学生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就文章表达可能出现的相关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帮助他们增强深刻感知。通过这样有效信息快速默读,能使得学生在主动感知中形成更为有效的理解方法。例如,在模块三《Unit1Theworldofoursenses》的“ReadingBFog”教学中,可根据故事发生的背景以及天气等因素,建议学生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运用笔记形式找出与天气、情节相关的信息,并要求学生思考:Whydidtheauthorwanttosaythat?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一定整体感悟。同时,可要求学生结合Polly和theoldblindman的心理需求,就“Whatdoyoureadfromtheirideas?”以想象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阅读和深入感知,提高感悟的深度和力度。

3.运用团队协作探讨研读,提技能

运用团队互读的方式来加深阅读研究,能使得学生在各抒己见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症结所在,有效提高语言表达综合运用能力。运用团队探讨阅读方式,使得学生享有更多自由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团队合作讨论能使得学生不再局限于个体阅读,而是带着好奇和质疑主动参与理解感知。教师在指导阅读中,围绕学生的认知需求,设定相应的导读思考任务,帮助他们进行相互学习交流。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尝试运用多样化的语言形式进行交流,增强理解感知。突出听、说、写等其他技能的综合运用,建议学生针对阅读感知进行灵活表述。

4.结语

如上所述,多样化阅读方法指导运用是基于学生英语阅读主动认知需要基础上的丰富和拓展,引导学生带着愉悦心情和昂扬激情参与阅读,能使得他们主动参与,将阅读当成是自我内在发展需要。多样化阅读能改变学生被动阅读尴尬局面,更能使得他们在深入理解感知的过程中提高阅读学习综合运用能力水平。

作者:宗小飞 单位: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

第七篇:高中英语英语报刊阅读教学

一、精选报刊,充分引导,明确学习方向

市面上的英语报刊有很多,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的学习程度和教材的要求选择,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有针对性地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为有效的阅读学习做好铺垫。在阅读课的初步阶段,可以引导学生读一些简短有趣的材料,给其营造一个轻松的阅读环境,比如校园大新闻、开心驿站、我说你猜、运动休闲等。然后,在学生已经融入阅读的时候,为其选择能够看得懂的,差不多能理解中心意思的报刊,让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文化知识。接着,就可以考虑那些与学习内容相似的报刊,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与之完美衔接的同时,进一步拓展他们的视野。最后,要分析学生的学习程度,选择难易适合的刊物,比如《疯狂英语》《时代周刊》《中国日报》都不错,教师可以事先精选一些优秀片段,课上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此外,在让学生阅读的时候,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引导,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让其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有的文章因为有知识背景,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会很吃力,一时半会融入不了,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在旁为学生做一些介绍或者内容的简介,帮助其顺畅地阅读,比如《学英语》上有一篇“TreasureIsland”,学生对小说不了解,我就借助多媒体向其展示了相关内容,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还优化了阅读过程。

二、合理强化,适当讲解,归纳提高升华

对于学生阅读的训练,不能一直停留在表面的引导启发,我们要有计划地进行强化训练,限时训练,理解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练习中自我总结,归纳经验,提高能力,升华理解,最终达到高考的要求并且有所超越。在课堂上,要周期性地针对教学内容给学生限时训练,一方面,训练其阅读速度和重点把握能力;另一方面,锻炼其思维能力,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能够迅速解答相应问题。比如,学生在读到一篇标题为“HarryPot?ter’sfilmtoopen2daysearly”的文章时,我就先引导他们根据文章题目和插图去猜测了解文章大意,辅助正文阅读。然后,指导学生快速看问题,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最后,让学生带着前面得到的信息阅读文章,进行细化了解,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题目,检测自己的阅读能力。考虑到报刊中的语言表达都很自然、地道,难免会出现复杂的长难句,夹杂很多的语法难点,这时候,就要教学生如何破解,将它们化长为短,抓住关键词,找主干,划修饰,由繁变易,读懂意思,消除阅读中的“拦路虎”。此外,我们还要注重学生的输出,提供机会给其运用。在学生完成一阶段的阅读计划后,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热门的话题,让其发表意见和看法,培养其英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实现阅读的提高升华。

三、延伸课外,鼓励自读,保持良好状态

光靠课堂时间进行报刊阅读肯定是不够的,想要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就需要把课堂阅读延伸到课外,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进行自主阅读,保持阅读的良好状态。我们的任务不是规定学生每天读多少,而是要引导其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使报刊阅读成为他们自主发展的需求,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投入其中,坚持不懈地读下去。首先,要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充分考虑到他们的个好需求,不限制阅读的内容,但一定要积极向上,对能力提高有辅助作用。有的学生喜欢时尚就可以关注一些潮流报刊,有的学生喜欢体育明星,就可以关注体育休闲一块,促使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拓展知识面,实现个性化学习。此外,阅读的时间和进度都由学生自己控制调节,尽可能让其自由阅读。然后,要发挥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在学生拓展知识的同时,给他们提供语言运用的机会,开展一些英语的讨论会、辩论会、知识竞赛、写作竞赛,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课外阅读的成果,不仅仅体现在考试的分数中,还能被运用在实际问题的处理中。这样,学生就能在英语阅读中找到自信,不断地优化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策略点拨,优化阅读,养成良好习惯

学生是英语课堂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在他们进行报刊辅助阅读的时候,我们不能有太多的干涉,让其处于被动控制的状态。我们可以在一旁做适当的技巧点拨,给其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阅读,优化过程,最终养成报刊阅读的良好习惯。在这里,我主要讲解两种最常用的方法。第一种,跳读法,学生在报刊阅读中经常会碰到生词,出现畏难情绪,不想读下去,害怕读不懂浪费时间。其实,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就要直接跳过或者稍微推敲一下,不明白没有关系,阅读的目的是与作者通过文字进行思想的交流,生词不会影响整篇文章的大意理解。如果因为个别单词不理解导致整篇文章表意不明,就证明这篇文章不适合自己阅读,就要果断换一篇。第二种,是略读法,高考的阅读文章篇幅都比较长,学生不可能每一篇都细读,学会略读是很重要的。引导学生关注文章题目和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可以节约很多时间。

五、结语

总之,英语报刊是一种综合性的信息载体,不仅能学习,还能提供娱乐,是辅助学生培养阅读能力的理想材料。

作者:周兰兰 单位: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

第八篇:导练结合模式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一、注重阅读课前的导入环节——以导引学

在很多教师看来,阅读前的导入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环节,对整堂课的意义不大,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根据导练结合的教学模式的要求,教师必须注重阅读课前的导入环节。首先,新颖的导入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如视觉、听觉,甚至嗅觉和味觉等,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吸引力,成为高效英语阅读课堂的必要保证。其次,阅读课前的导入环节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对于很多学生而言,造成他们阅读困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一定的背景知识。而阅读课前进行有效导入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再次,阅读课前的导入环节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调动起曾经学过的相关知识,从而能够为接下来的阅读环节做好准备。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阅读前的导入环节的重要意义,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努力探讨有效导入的良好策略。在进行正式的篇章阅读之前,教师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导入:第一,利用头脑风暴法。在进行阅读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思考。例如在教学Module1Unit2Growingpains中的阅读篇章之前,让每位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头脑风暴,仔细思考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所经历过的伤痛:“Iamsurethatintheprocessofyourgrowth,allofyouhaveexperiencedsomepainsthatyoustillremembereventoday.Now,youarerequiredtohaveabrainstormingandthinkoveryourgrowingpains.Remembertowritedownsomekeywords.”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相关的图片、视频、音乐等进行导入。这些导入环节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进一步深层次地阅读和理解所要阅读的内容。

二、强化阅读后的练习环节——以练促学

阅读课堂的主体是每一个学生,因此,教师应该利用多样化的训练方式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落到实处。也就是说,一堂阅读课的课堂教学目标应该是学生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而非教师完成了某项教学任务。另外,教师在设置阅读后的练习题时,应该注意如下问题。第一,所设置的题目必须和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相吻合,与本堂课的教学任务相联系。也就是说,为了有效地达成以练促学的目的,教师所设置的题目必须和本节课所讲过的重点内容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学生才能迅速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而对相关知识进行巩固和深化。例如在教学Module4Unit3Tomorrow’sworld中的阅读部分时,教师重点讲解如何根据篇章题目对篇章内容进行预测这一阅读技巧。为了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这一技巧,教师为学生搜集相关的阅读内容,并要求他们做有关内容预测的题目,从而实现以练促学。第二,教师所设置的练习题目要有多样性。如果教师设置的题目类型一成不变,无疑会使学生感到困倦和乏味,无法有效提高他们在做练习时的兴趣。第三,教师所设置的练习题目要有层次性。也就是说,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练习题目的难度应有所区别,这样,练习才会更加有意义。例如在教学Module5Unit1Gettingalongwithothers的阅读部分后,教师可以按如下形式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练习:“Ifyoucan,youarerequiredtowriteanarticleafterreadingthispassageonhowtogetalongwithothers.Ifyouhavedifficultiesinwritingawholearticle,youcanalsowritesomesentencesinstead.”

三、结语

总之,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采取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活学生的有效思维,将学生的阅读学习落于实处。其中,导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运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阅读课前的导入环节,还应该注重阅读后的练习环节,从而实现以导引学,以练促学。

作者:范立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证大中学

第九篇:高中英语主题式阅读教学研究

1传统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弊端

尽管新课改已实施好几年,但在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在阅读教学部分,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1.1在阅读中教师介入多,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在学生阅读前将文内生词、短语和句型挑出来讲解,这样教师主动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师生间形成一种“授受”的状态。其实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章的交流是主要的,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起辅助作用。教师若在教学中过多“干涉”学生,只会让学生形成一种“被学习”的依赖心理,同时也会压抑其学习主动性,在今后的阅读中自主学习的能力也相对减弱。

1.2阅读选材不太新颖,内容偏枯燥

新课改后,虽然大多数教材中的阅读部分已重新编写,且越来越贴近生活,但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有些材料的内容已远远落后于现代生活的轨迹。文章选材偏向陈旧,教材内容的编写枯燥,无法与现代主流思想接轨,导致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学生的阅读兴趣提不上来。

1.3学生阅读量太少,缺乏课外阅读

虽然新课改在选材内容和范围方面与时俱进,但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仅限于课本教材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在现代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仅仅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而缺少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拓展。学生阅读量的多少、教师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都与能否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和检验教学效果的好坏有密切联系。因此,从以上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端可以看出,新课改后的阅读教学应在如何选材、如何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如何教等几方面下足功夫。根据Keller教授的ARCS动机模型中通过教学设计来激发学习动机的原理,结合主题式教学模式,来设计一套新的教学案例。

2以ARCS模型为基础的主题式阅读

2.1主题式阅读的概念及意义

主题式阅读是指围绕一个既定的主题,利用课内外一切相关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和策略,阅读一定数量的与课文主题内容具有内在关联的文本材料,使学生在复习巩固已学习的知识基础上拓展词汇量,又能在围绕主题的深度和广度上继续阅读,从而丰富阅读经验和情感体验。曹智勇认为主题式阅读是一种方法引领,它能使学生在有意义的主题中学习、记忆和生成,它也使教师成为课程的建构者、践行者、创造者。主题式阅读能丰富阅读教学中内容的丰富性,大大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和精神视野。

2.2ARCS模型的来源与内容

主题式教学的模式实际上遵循了Keller教授在1987年提出的ARCS动机模型。Keller教授认为,影响学生学习动机有四个主要因素,即注意、贴切性、自信心和满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要引起学生对一项学习任务的注意和兴趣;二要使学生理解完成这项学习任务与自身的学习生活经验密切相关;三要使学生在完成这项学习任务后产生自信;四要让学生获得完成学习任务后的满足感。

2.3结合ARCS模型进行主题式阅读

对于如何将ARCS模型真正运用到主题式阅读的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应围绕次模型的四个方面来进行教学设计。通过教学中的注意策略,设置与主题相关的问题,举出相似的实例,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感知力,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教学中的相关性策略,设置学习目标,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头脑风暴,合作学习等方式完成任务,体验到目标与自身学习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获得对阅读文章的熟悉感;通过自信策略,布置难度偏低的阅读文章,让学生在体验成功后自我评价,增强自信心;通过满意策略,在阅读教学后给予学生表扬和奖励,进行阅读反馈,使学生获得学习之后的满足感。但是,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怎样选择、选择什么样的主题和阅读材料,才能使主题式阅读教学取得显著的效果。

3主题和阅读材料的选择

主题简明且有意义。主题的确定应简洁明了,多以学生易理解的名词为主。选择有意义、有延伸性、有广度的主题,能更好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才能把握文章的主题,更好地理解相关文化背景。阅读材料应适合学生的阅读水平。若选择的阅读材料内容太浅显易懂,不仅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活动,还缺乏挑战性,很难提高阅读水平。但选择难度过高的阅读材料又会增加阅读障碍,还会削弱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自信心,严重挫伤阅读积极性。另外,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还要考虑篇幅和生词量的问题。阅读材料的字数适中,体裁多样化。高中生的阅读文章一般在300~600字,每篇文章的阅读时间约5~8分钟。当然,在教材的阅读板块中,文章字数一般偏多,体裁也不定。主题式阅读材料的体裁应兼顾多种形式,如牛津模块三的3个单元分别选择了故事、历史类文章和日记的形式,都属于叙述文类别。当然,也可以选择人物传记,文学作品、议论文、说明文等等形式。下面笔者将用一篇教学案例,结合ARCS模型来分析如何在课堂中进行主题式阅读的教学。

4教学案例分析———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三Unit2Language

这一单元主要以“语言”(language)为主题,整个Unit2主要让学生了解全世界有不同的语种,英语是全世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种。除了人与人之间的口语交流之外,还有手语、盲文、肢体语言、图像符号等语言表达交流方式。接下来的教学案例中笔者结合了ARCS模型的4个步骤,选取Reading部分“Englishanditshistory”为标题的阅读文章,通过一次模拟课堂教学,分析主题式阅读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运用。

4.1课堂动机设计

根据Keller提出的有关ARCS模型的课程设计步骤,教师可以按照以下几步进行课堂教学前的动机设计:收集课程相关信息,掌握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学生优缺点,预计学生课堂反应;设计学习目标和任务,列出重点难点;准备相关阅读材料,进行反馈与评价。根据Keller教授的理论基础,笔者的课堂动机设计如下:阅读材料: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三Unit2reading。研究对象及其水平:某中学高一107班56名学生,总体英语成绩位于全年级中等偏上,课堂活跃程度不高。相关材料:Project部分。重点难点:如何保持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师生互动。

4.2课前代入—吸引注意力

教师先用PPT播放世界版图、常见国名,世界三大人种的图片,先抓住学生的眼球。随后PPT中出现几个问题,分别是“Howmanycountriesarethereintheworld?”、“Howmanylanguagesarethereintheworld?”和“Howmanykindsoflanguagescanyouspeak?”学生发言,教师揭晓前两题答案。在这里,毋庸置疑的是,由于教学的对象是高中生,所以他们大多数人对第三题的回答是“能够掌握的两种语言分别是汉语和英语”。因此,教师在这里引出的两个关键词也是本节课与主题相关的内容:“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最后带领学生进入今天的主题阅读部分。

4.3相关阅读—获得熟悉感

这一部分选取了标题为“ThedevelopmentofChinesecharacters”的文章,让学生快速阅读来了解中国的汉字文化。这一部分是学习任务,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文章找到答案:“WhendidChinesewritingbegin?”“WhoinventedChinesewriting?”待学生回答完问题,教师选取文章中提到的汉字举例分析,通过“休”means‘rest’,whichismadeupofamanandatree.”这个例子让学生在汉语中找出更多类似的汉字,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课堂中形成头脑风暴。这样学生通过对母语文化的了解,能够进一步地体会到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同时也为接下来以英语的历史起源为主题的阅读文章获得了一定的熟悉感。

4.4走进课文—增强自信心

这一部分进入正文Reading部分———“Englishanditshistory”。教师主要带领学生自主的学习和进行适当的指导来学习课文,步骤如下:1)快速阅读。通过设置几个难度有别的问题,给学生十分钟自由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形成课堂上的头脑风暴,这样一来学生既不会因独自解决问题产生紧张、厌倦、不配合的反应,也不会因为问题难度参差不齐而丧失信心。待学生回答完问题教师再挑选出课文里重点的生词、短语和句型辅以适当的讲解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3)归因、自评。在合作学习下对新课文的理解,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长。在讲解完新课文后,用表扬和鼓励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和自我评价,让学生获得学习后的成就感和学习动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5课后拓展—体会满足感

在课堂结束前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反馈和评价,分析学生在阅读中的优势和值得改进的地方。为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教师在课前可查找一些有关英语国家的语言差异、风俗习惯的短文让学生在课后阅读。目的是加强学生对主题理解上的拓展性,获得阅读相似文章后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以上是笔者设计的一篇以ARCS模型为基础,结合主题式策略的阅读教学模版。此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了课外拓展的内容,阅读技能也在日积月累的功力中逐渐提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融入合作学习的方法,目的是结合新课改后提倡的学生为主的方式,加强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另外,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普及。课堂中的教学媒介的使用,也从客观上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活跃度。

5结论

通过ARCS模型下的全新的主题式阅读教学案例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新的主题式阅读模式对学生和教师同时受益。主题式阅读不同于传统阅读教学的模式,它主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融入了ARCS动机理论的主题式阅读教学,不仅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基本的阅读技能。同时,教师也能从中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广泛的科研取向和道路,为今后的教育事业增添更有效的方式方法。刘宪华认为主题阅读是一种以全面性、整体性、联结性、统合性、探究性为特征的课程模式,它很好地践行了由“文字—文学—文化”的梯次递升。主题式阅读使教师的教学体系焕然一新。教师把学生阅读理解技能的培养放在了第一位,避免讲授过多的生词短语,给学生留有适当充足的课堂时间来自主阅读。教师也注重了学生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以合作学习、头脑风暴等讨论交流的方式指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对学生而言,主题式阅读需要占用他们更多课外时间去阅读相关文章,这对于现在作业任务繁重的中学生来说又给他们施加了更多压力。对于教师来说,主题式阅读需要教师在完成常规教学之余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备课,所以,现在的主题式阅读教学还在不断发展,今后对主题式阅读的教学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改进。

作者:钮玉梦 单位: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第十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探析

一、师生对英语阅读都要引起重视

阅读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语教学中需要重点照顾的对象,在阅读中需要师生们给予足够的重视。由于阅读在英语试卷中占据着很大的分值,基于此,师生都要给予其足够的重视。指导学生有效的去阅读,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更从容地去面对考试;另一方面,学生在阅读中还能够收获很多有用的信息。学生也要改变对阅读的认识,不要再将阅读学习的目的简单的规划为高考,而是要意识到这点,通过英语阅读能够让自己掌握更多的信息量,拓宽自己的视野范围,而且通过阅读还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就是说,要想使得阅读收到预期的效果,需要教师和学生从心底上对英语阅读学习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归纳理解

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要获取书面的信息。因此,在阅读时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语法,而是需要快速的完成阅读,抓住文章的大意,然后再深层次地去理解内容。在阅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题材、体裁的阅读材料而采取不同的归纳方法去归纳材料内容,这样能够快速、准确地猎取一些重要的信息,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SEFC1BUnit21KarlMark”一文中,主要介绍的是马克思学习外语的经历,时间线条都比较的详细,而且文章中的每一个时间点的出现都反映了马克思一生中的某一事件。因此,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时间线索去归纳由于阅读材料,便于学生掌握重要的信息,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由于题材与体裁的不同,这也就决定了在阅读中所采用的方法不同,比如,可以让学生归纳动词,或者是抓住事件的发生过程,也可以归纳文章的人物,抓住重点人物的线索等,进行阅读,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三、重视背景知识介绍,不断拓宽学生知识面

高中英语教材节选了大量的名家名篇,在阅读前教师可以对作者和有关的历史知识介绍给学生们,对于接下来的阅读教学是很有益的。因此,在高中英语课文以及阅读理解题中,就有大量介绍西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以及生活习惯和气候条件等方面的阅读材料,旨在丰富学生的视野范围,而且还有利于让学生辨证地去看待中西方文化及风俗习惯中的差异。在阅读教学前,教师进行必要的背景介绍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地地进行阅读训练,而且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向学生介绍西方国家的饮食文化、风俗习惯以及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大多数学生都会聚精会神地听,有些基础差的连英文单词都不识几个的学生也会听得津津有味,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全面的理解课文,增强学生求知欲。

四、阅读后要做好总结

在阅读完一些课文后,学生要根据自己事先设置好的学习目标,仔细地梳理自己通过阅读所掌握的一些信息,然后再去解决教师提出来的一些问题。在阅读后,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选择一些与之相关的影音材料进行欣赏,全方面的提高自己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此外,通过欣赏这些影音材料可以让自己更深入地理解英语文章内容和含义,而且也能有效的了解其他国家的一些文化风俗。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要负责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检查与巩固,比如,可以出示一些难度较小的判断题或者是考试常出现的问题等,例如填空题、多选题等,也可以出一些考查学生对文章顺序把握情况的排序题。为了锻炼学生口头能力,还可以利用文章的关键字让学生进行编对话,这样也能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在检验完后,适当地为学生留出一些作业,以便学生在课下有目标地去复习这些英语文章。

五、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有效的阅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指点,但是,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依靠学生自己在课后进行大量的阅读。课文中的一些阅读材料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一定数量的阅读范例,如果单纯地仅靠有限的课堂阅读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肯定是不行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的扩大自己的课外阅读量。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多阅读一些不同类型的题材,这样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还能够有效的补充课堂学习的不足,夯实学生的语言功底,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此外,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难度也要适中,要由浅入深,逐步的升级。除阅读一些课外作品外,也可以组织学生看一些英文电视节目或者是英文原声电影等,坚持下去,都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效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同时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在具体的实践当中,教师要认识到阅读教学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然后结合这些问题,进行教学,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渐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放到具体的教学当中去解决,不断的丰富教学内容,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掌握一些有用的阅读方法,逐渐地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

作者:白峰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第三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