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分析论文(10篇)

高中生物教学分析论文(10篇)

第一篇: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问题及其改进建议

1强化知识传授,弱化能力培养

关于“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课堂观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介绍完光合作用的概念后,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科学史的相关内容,并利用这段时间在黑板上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了列表总结(表中包括时间、科学家、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然后对萨克斯、恩格尔曼以及鲁宾和卡门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处理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共用38min。关于“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的课堂观察: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关于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在讲解完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后,还剩16min时间。教师在简单地解释细胞学说的三个要点后,将教材“资料分析”栏目中“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留给学生自主阅读,然后选择了讨论题中的第二题进行提问(讨论题:①通过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你领悟到科学发现具有哪些特点?②细胞学说主要是阐明了细胞的多样性还是生物界的统一性?③恩格斯把细胞学说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的地位和意义为什么如此重要?说说你的理解)。原因探讨:上述两则案例虽然在教学中都应用了相关的生物科学史,但教学目标过于单一,仅仅将目标定位在落实科学知识上,学生并没有获得任何方法和情感体验。有调查表明,教师对生物科学史的教育价值持肯定态度,但是多数教师却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而引入科学史材料。导致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固然有考试评价指向的问题,但更重要的问题在于教师对于生物科学史所蕴含教育价值的认识不够。《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生物科学史能使学生沿着科学家探索生物世界的道路,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的精神改进建议:在教学中不能局限于只告诉学生现成的静态结论,还要追溯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不能局限于知识本身,还要揭示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不能以知识为唯一目标,还要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思维品质和思想观念。要把逻辑的推演同人们认识的过程联系起来,达到逻辑和历史的辩证统一,真正揭示科学发展的精髓。

2盲目选择材料,加重学生负担

关于“遗传因子的发现”的课堂观察:在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用18张幻灯片介绍了孟德尔生前身后,用20张幻灯片介绍孟德尔的论文及其思路,其后还详细介绍了孟德尔“造假”案溯源及其孟德尔的精神遗产。整节课上学生眼花缭乱。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课堂观察:在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先介绍生命进化的证据(胚胎学、比较解剖学),然后陆续介绍了早期进化论(布丰、拉马克、华莱士)、达尔文进化论、综合进化论(哈迪、温伯格、赫胥黎)、中行进化学说(木村资生)。学生忙于阅读,没有任何思考的时间。关于“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课堂观察:在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先后介绍了亚里士多德、赫尔蒙特、普利斯特里、森内比尔、萨克斯、恩格尔曼以及鲁宾和卡门等的实验,甚至希尔反应、卡尔文循环的详细过程,远远超出了高中生的认知能力和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原因探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既没有考虑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又没有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甚至认为多补充一些课外教学资源一定会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在选择材料时又没有充分考虑所选材料的价值,这些资料的简单积累无疑只会大大加重学生的负担。改进建议: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努力吃透教材,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适当、适量、适度的科学史材料为自身的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绝不能追求量的扩张,要努力做到对生物科学史素材的应用既到位又不越位。

3过分强调功能,导致本末倒置

关于“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的课堂观察: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师先要求学生自主阅读,然后详细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包括知识、方法、精神),紧接着又让全班大多数的学生谈自己的体会,占用40min时间,而对细胞学说的内容以及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只进行粗略的介绍,最终导致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没有达成。关于“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课堂观察:在教学时,教师利用多媒体,用了21min先后介绍了欧文顿的物质通透性实验、荷兰科学家Gorter和Grendel的红细胞膜实验、罗伯特森(J.D.Robertsen)的电镜实验、LarryFrye等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以及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用剩余的时间指导学生完成课外制作“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原因探讨:教学中引入生物科学史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展示知识发生过程,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但如果对生物科学史的教育功能的盲目应用,也会造成本末倒置、主次不分。改进建议:对教材中与生物科学史有关的教学素材,要认真研究,合理定位。教材中提供的教学素材仅仅充当“脚手架”的作用,目的是促进学生对结论性知识的理解,并进一步促进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教师一定要结合课程标准作出合理的判断,回归课堂的本真。

4不做深入分析,千篇一律提问

关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课堂观察:在“科学家是怎样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教学时,无论是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还是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烟草花叶病毒实验,教师都对其中所包含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千篇一律的进行提问。原因探讨:生命科学史的引入无疑能强化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不同内容的科学史有其共同的使用价值,但也有不同的教育价值。上例中,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对所涉及的科学史进行整体把握,将每一段历史过程平行对等处理,从而导致了在教学时要在每一则史料中都要挖掘出科学史各方面价值的现象。改进建议:生物科学史不是只体现一种教育价值,往往是多种价值相互渗透,但是都有其重点的教育价值。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育目标精心筛选、合理取舍、整体把握,突出其蕴含的重点价值。

作者:刘红 陈志娟 王锋 单位:甘肃省礼县实验中学

第二篇: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探索

一、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构建

据心理学家相关研究发现,学生处于成长发育期,其学习行为很大程度上会因环境影响而改变。由此,教师可对学生现阶段心理特征加以充分利用,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为学生构建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与生活情境,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下,学生能够激发出自身能动性和求知欲望,开展合作学习或者自主学习探究。作为一门学科,生物源自于生活,其教材内容大多来自于生活,很多学者根据生活经验进行深入探索实践而发现了生物概念和生物原理,因此生物与生活二者密切结合,不可分割。高中生物教师应取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为教学基础,逐步引导学生对其中蕴藏的知识点进行深入发掘,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生物知识的掌握。例如在进行质壁分离和复原试验时,按照教材内容实验材料应为紫色洋葱鳞片,但市面上洋葱往往不具有明显的紫色,因而可以在进行实验前4天时对其做适当处理,将洋葱切成大小均匀的小块,然后剥离为片状,在室温20℃以上置于散射光下,直至变成紫色。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寻找替代品,并逐一进行试验,包括彩叶草的叶柄或茎秆、爬山虎叶柄、红萝卜叶柄等在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可收到良好效果。此外,还可以青菜叶子、花生种子等用于更深入的探究,这些现象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但是很少有人将其代入课堂教学中,以此来营造教学氛围。由此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探究,当学生兴趣被激发出来的时候,教师则可顺利地导入本章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一一解答前面提出的问题。

二、生活化教学活动的开展

高中生物教材内容源最初源自于生活,但同时又高于生活。身为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从现实生活出发,结合生活经验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指导其进行生活化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学生由此对生活有更深的感受和体验,能够更进一步认识到生活与生物知识之间联系的紧密性,对高中生物所具有的实用性也有深刻感悟,学生由此能够结合生活实践经验认识生物知识,同时又能在生活实践中运用生物知识,其掌握和运用生物知识的能力在生活中解决问题。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情分析,远离了学生的生活,远离了学生的实践,当学生面对联系生活的题目会显得束手无策,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并没有与之成正比,学生的创新意识没有得到培养,创新能力也就没有得到提高。事实上,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还原生活”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挑选与时俱进的生活题材进行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或现象。站在生物学角度认识现实生活。例如我们经常说要对白血病患者通过移植骨髓进行治疗,但是在移植的过程中会出现抗性等反应。而且能够配型的骨髓也很少,利用自己所学的生物知识如何获得可移植的骨髓呢?涉及到哪些现代生物技术?因为学习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运用,以方便我们的生活。现实生活才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知识的归宿,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考虑生物学科的特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知识与生物课本的密切联系,让学习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三、建立完善的课外生活化实践体制

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通常是以课堂作为教学主阵地,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让学生可以真正地回到生活,认识生活。是将课堂中学习的有关理论知识应用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的主要阵地。所以,不仅要认识到课堂学习的重要性,同样也要认识到通过课外学习帮助学生将生物知识形成一个系统化的体系。通过加入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养成一种“爱动脑,爱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应用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现象。同时,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比如,在讲授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时,其中一些简单的实验,如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中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弯曲生长部位等的探究可以让学生利用玉米的胚芽鞘进行实验。这样不仅可使学生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成就感,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的很多知识是目前被广泛接受的说法,本身还在发展,并没有定论。比如有关细胞衰老的学说,向光性的原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等,教学中可以向学生适当提及其中的争议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思考,获得知识。如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关于获得性遗传的问题及变异是否定向的问题,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争论。

五、总结

新课程背景下实施生活化教学,就是在教学中把学生课堂学习的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的直接经验联系起来,创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世界中体验,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作者:张立娟 单位:石家庄市藁城区第九中学

第三篇: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研究与发展策略

一、当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现状

1.学生学习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

当前高中生物课堂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突出体现,只是单纯的以课本、教师为中心,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强制”下没有实现学习的主动意识,从而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师生互动性不够。

生物课堂的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实践互动教学,从而在互动中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但是,现阶段的生物课堂教学没有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使得生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低效。

3.教学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不够。

生物学科作为一门实验型学科,应该在教学中加强对其的实验,实现学生之间的实验性合作学习。但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仍然坚持自己演示性实验,只让学生在旁边进行观看,也没有让学生对实验进行合作、讨论,这样使得生物教学效果低下,学生学不到东西,教师也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二、高中生物有效性教学与发展策略

1.整合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者某种活动的关键,并能引导个体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一个人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如果兴趣不够,教师对其进行强迫性教学不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教学内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生物学习。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给学生提供优化的学习内容和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保障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参与教学活动,有效的促进学生发展。

2.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提倡多样化教学方式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应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改变之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比如,讲“温度与酶活菌的影响”时应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再在班级上集体探究最后得出实验结论。还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设计实验,加强对实验结论的体会和理解。比如,在讲“细胞膜的功能”时,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的机会。小组合作与交流可以是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教学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成功的喜悦,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到生物课堂学习中。

3.重视生物课堂的实验教学。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主要是以实验为基础,实验教学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实验教学,首先,在每次生物课前,都要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鼓励学生寻找问题并提出,比如实验材料是否可以调换、实验环境能否进行调整等。也要注意实验后的结论与总结两个环节。其次,教师要将课程项目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在具体课程开展时要借助实验的方式,将知识进行形象化、趣味化的处理,加强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4.利用辅助教学资源开展具有生物学科特征的活动。

生物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生物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发挥创造力并学会利用生物知识。因此,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生物比赛活动,调动学生生物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能力。同时,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辅助的教学资源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学内容的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生动化,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总结

综上所述,探究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意义,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对生物有效性教学进行深入探索,要处处从学生的个性发展的角度考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教学实际出发,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同时,教师还要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以及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情况,优化、精选、整合教学内容,重视生物实验教学,从而真正实现生物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作者:李玉娟 单位: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

第四篇: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研究

一、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探究式教学是广大高中生物教师一直以来关注的重点内容,但在目前的高中生物课堂中,探究式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实验对生物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设备的匮乏和简陋的实验室条件,都是阻碍生物教学质量的因素。实验是生物教学环节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如果没有完善的实验条件来支持,或者教师对难度较大的探究活动以及生物实验“望而却步”,这样就无法达到生物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其次,由于高中生物具有密集的知识点,教学任务量较大,许多教师只注重知识技能的讲述和传授,放弃了探究活动的开展。此外,部分教师仍然存在“师道尊严”的观念,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味地采取灌输式教学,可以说,很多教师的教学水平仍然有待提高。

二、实施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一)加强实验教学,开展实验活动

作为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学的概念,掌握生物学知识,并在实验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通过生物实验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研究兴趣。因此,教师要重视生物实验,在高中生物课堂中贯彻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生物实验我们可以更加客观生动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例如在还原糖和蛋白质的检验试验中,运用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使用斐林试剂(新制的Cu(OH)2溶液)检验是否为还原性糖,它们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在检验是否有蛋白质时,使用双缩脲法,蛋白质可以和双缩脲发生颜色反应,可以证明蛋白质的存在。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明确了如何鉴定还原糖和蛋白质,从中可以理解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作用及颜色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实现了探究式教学,帮助学生生动形象地学习了书本上的生物知识,更好地理解书本上的内容,验证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二)培养问题意识,设计提问环节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探究是问题的开端,在高中生物课中采取探究式教学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生物教学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提问要经过精心地设计,注重方法,只有教会学生提问的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逐步提高自己的生物学习能力,收获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有所侧重地提问,学会分析关键问题。在进行预习时,教师要在课堂上帮助学生对众多问题进行梳理分类,总结出其中的重难点内容,这样在学生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另外,教师要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一旦学生产生了探究的欲望,那么其所学的生物知识就会得到扩充,并构建出更加完善合理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获得知识的过程远比结果重要,因此,教师要想在高中生物中实现探究式教学,就要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三)引入完善的评价机制,讲究评价艺术

讲究评价艺术是激活生物课堂,是实现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方法。艺术地进行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收获快乐,在愉悦的气氛中感受生物的魅力。一直以来,生物学的评价更加侧重于学生对知识技巧的掌握,忽视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评价体系是存在漏洞的,无法达到探究性学习的真正目标。因此,教师要注重评价的手段,讲究评价的艺术,改变评价的语言,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多采取激励评价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此外,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仅包括教师评价,还包括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教师要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引入完善的评价机制,形成“百家争鸣”的学习氛围。

三、结语

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实现探究式教学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以及不断完善,进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切实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

作者:陈俊 单位: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

第五篇:高中生物教学三步导学教学模式尝试

一、“三步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三步导学教学模式”的思想内涵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学习,做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任务为主线,以发展为目标,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打造一种“互动、互促、互学、互助”的活动式课堂。通过三步导学案导学,学生不仅知道“我要学”(自主性),而且明白“学什么”(任务)、“怎么学”(方法)、“学得怎样”(评价)。它是新课改理念和“先学后教”尝试教学模式的有机统一。通过“师在教中学、生在学中教”的互动,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二、“三步导学教学模式”的产生背景

高中新生在初中已经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也有一些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是这些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很难适应高中的学习。在高一新生我们进行了学习行为的调查,从预习、课堂学习、课后总结反思、作业完成等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本次调查发出问卷598份,收回有效问卷593份。从调查情况反映出学生学习的几个特点:首先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其次学生是愿意思考的,特别是在老师的指引下积极的思考,还有比较多的学生喜欢独立思考。再次学生缺乏及时复习的习惯,往往是在做作业时遇到不懂的问题才去翻书,做作业的时候不太会挖掘和总结,不能做到举一反三。最后学生并不明确作业存在的目的,认为完成作业是一种任务,而不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三、高中生物课“三步导学教学模式”的操作要点

“三步导学”的设计思路是“让教师发挥科学的主导作用,做学生学习的真正导师”,主要以“导”为学习动力,以完成“导”的过程为学习过程,即交流、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讲的少,学生学的多;把教室变成“开放的课堂,自主的舞台”。由此可见“三步导学”就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其操作要领可以概括为“三步”。本文以高中生物教材“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一节的内容为例,探讨“三步导学教学模式”的操作要点。

1.课前预习学案的编写、使用和操作要点

课前预习学案的设计要做到题目设计有梯度和悬念,并且内容少,容易入手,要在课前发给学生,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本学案的学习清楚学习的目标。此外,预习学案还要设计相关的问题体系,解决“学什么”的问题,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根本,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使之形成一个个学习任务。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的预习学案包括:①三维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②有丝分裂的复习;③减数分裂概念及精子形成过程的预习填空、激发兴趣的思考题;④预习后的尝试练习。

2.课堂学案的编写、使用和操作要点

课堂学习学案文字、格式简单明了,知识呈现清晰,是完成教学设计的重要而效果显著的手段。此学案对学生的认知起到引导、综合、总结和巩固的功能,是解决怎么学的问题,具有指导学生完成任务的作用。如“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的课堂学习学案主要包括内容:①通过列表分析减数分裂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它的内涵;②通过图形辨析、概念对照与课堂内化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新名词;③通过自主绘图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来解决减数分裂过程学习的难点,并通过图形、曲线的转换使学生能从中找出减数分裂过程的典型特征及与有丝分裂的区别,为今后遗传规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④通过课堂学习的自主检测内化知识,及时反馈,调整教师的教学工作。

3.课后反思学案的编写、使用和操作要点

课后教师通过组织全体学生互检互查,对目标检测结果做出反馈的操作要素。对于学生来说,通过结果反馈的操作,一定要掌握自己的目标达成情况,在同学的帮助下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加以改正。对于教师来说,通过结果反馈的操作,必须对所有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建立检测成绩登记簿将学生的检测成绩记录在册。另外,教师还要善于对学生的检测成绩,定期进行汇总分析,从而引导学生对目标检测的操作,从思想到行动上都真正地重视起来。课堂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往往会遇到一些不当或者是错误的信息。其产生的原因,有来自学生的个体差异,也有来自对教材的不同解读,但更多的是来自教师的教学行为,所以教师和学生在课后都要进行反思。课后反思学案一般设计的内容要求在10~15分钟内完成,可以选用专门的时间来统一进行,并且让学生通过课后的反思学案形成一些总结性的语句、规律或者是解题的技巧,达到能力的提升。通过反思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进学习的方法,不断提高学习的能力,最终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四、总结

总之,“三步导学教学模式”为学生建构起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完整的学习认知过程,能让学生轻松学习,将思考贯穿学习过程,真正做到知识的理解和灵活掌握,并且可以使学生不断的修正自己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达到终生教育的目的。每位教师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提高课堂有效性,把促进学生的主动性放在首位,激发自身潜能,使学生从怕学到想学、能学、会学。从不同角度发展每个学生各自不同的特殊才能,使学生真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好高中生物。

作者:陈志鹏 单位: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第一中学

第六篇:高中生物教学思考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思想的禁锢

部分教师认为探究式教学浪费时间和精力,对成绩的提高意义不大。也有一些教师认为探究就是放手让学生各自自由探索,不适合课堂教学,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开展探究式教学。

2.对探究教学认识不足

认识存在误区,认为生物的探究教学就是实验探究,无法把握探究式教学的理念和精髓;另外,教师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在探究式学习中获取知识和启发思考的能力。

3.对学生的差异考虑不周

探究式教学的效果也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在备课时,照搬教材,不问学情,同一年级的不同班级都采用一样的探究式教学设计,必然导致探究式教学效果的参差不齐。

二、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1.精心设计专题讲座

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为了使学生了解当前的一些科技动态,对热点科技领域的新成就、新技术有大致的了解,适当补充一些科技资料进行专题讲座是必要的。

2.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问题”是组织探究活动的前提,也是诱发学生学习需要的重要情境,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情境,精心设计问题。教师在预设问题情境时,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从而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或者经验出发,将“问题”提得“妙”,将探究的活动设计得“巧”,这样才能更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另外,还要注意问题的难易度,对于特别难的问题要适当补充一些辅助性问题,把大题化小,引导过渡;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只要求学生会的是与否就可以了,不易当作探究性教学的问题。

3.调控探究气氛,多进行表扬

在探究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及时调控,做到收放自如,努力营造探究氛围,让学生在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中进行探究学习。同时,可以通过多表扬、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探究学习充满信心。探究活动中对于学生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问题,只要学生能提出来,解释问题有自己的思路,均应给予鼓励,即便是学生的回答偏离教育目标甚远时,也不要给予绝对的否定,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外共同讨论。例如,当学生解决问题有困难时,教师要适时给予启发,适当“拉一把”,降低问题的台阶,设置第一个层次的探究点或子目标,引导学生继续探究。

4.加强社会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让学生通过对社会实践的观察,了解生物学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技方面的应用,结合生物知识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我们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密切,内容丰富,教材中编排了一些STS教育的调查、参观等实践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图书、报纸、音像和网络等了解更多的信息,开展调查、研究、讨论等活动,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同时也了解科学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和学生都要克服对探究学习产生的神秘感和危机感

教师要改变不知如何开展探究教学的观念,主动实施探究教学;学生要树立起探究的信心,通过一些小实验、调查研究,不断体验自身参与探究的全部过程,进而激发探究兴趣。

2.探究教学要以扎实的基础知识为基础

探究教学不能忽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不能只顾把精力放在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环节上,既要注意帮助学生构建基础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引导学生加强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3.探究教学要结合多媒体进行

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为生物探究教学提供了契机,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探究式教学。但也要注意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工具,要适度使用多媒体,才能防止学生“看热闹”,防止多媒体取代教师本身。

作者:肖杰 单位: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江阴高级中学

第七篇:高中生物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标准化知识观的影响

高中生物教学受到传统知识观的影响,在教学内容上主要是对专家标准化解读的一种传递。教师通过分析、理解教材及其辅导书,然后通过传授教给学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 齐国民生。学生就是知识的容器,被动地吸收单一性的解读,没有自我的理解和创新。同时,在对问题的解答上,传统知识观倡导答案的唯一性,对知识的理解只有一种角度,学生只是在教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机械地训练,这种模式挫伤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限制。

(二)封闭式课堂教学的影响

高中生物知识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是高中生物创新的源泉,生活中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进行思考,生活中的现象能够激发学生创造。高中生物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束缚在书本知识和随堂练习上,学生只是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知识,在随堂练习中巩固知识。再者,课本知识是结合全国高中生的基本特点编写的,具有一致性的特征,在内容上无法突出学生个体的个性化特点,在一般意义上无法实现知识的创新。这两者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影响

高中生物的教学模式采用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制模式,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尽可能地解读知识、分析知识,学生通过记笔记,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解读。课堂教学基本上没有关于学生活动的设计,师生互动单一地表现为封闭式的问答模式。在内容的理解上只有理解程度的区别,没有理解角度的区别,同伴交流只表现在作业的辅导上。这种没有学生参与和没有思想碰撞的课堂显然是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学生主体的课堂

新课标提倡改革传统的教师中心的课堂模式,增加学生活动的设计,扩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具体来说,首先,需要建立宽松的课堂氛围。在传统的知识观中,教师的知识和威严受到推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没有更多的发言权。学生的问题意识较差,对教师的解读没有质疑,即使少数学生提出疑问,也会被教师强烈制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压制,不敢大胆地提问。课堂教学成为消灭问题的课堂,而不是产生新的学习问题和探究兴趣的课堂。其次,建立学习共同体,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新课标强调,课堂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构建学习共同体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基础,按照组内异质和组间同质的方法进行分组,每组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以团体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个体知识的成长。再次,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教师通过导学案的设计,引导学习共同体开展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学习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展示。例如,在《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粮食短缺给人们带来的生活困难,让学生思考光合作用的意义,如何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以及衡量光合作用的指标是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新内容的学习中。教师根据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的条件,将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明反应和暗反应。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类蘘体上光反应的动态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观察,进行小组讨论。弄清光反应的部位、条件,色素吸收光的用途,光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ATP的流向与转换等。小组在探索的基础上思考暗反应的过程,明反应和暗反应的关系,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展示的过程要求全员参与,展示的方式不受限制,学生可以讨论设计自己内容展示的方式。班级学生在小组展示后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促进组间和班级整体学习。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是在探索过程中形成的,知识是自主建构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建立开放性课堂

知识的创新是在不断探索新知的过程中产生的,而这种新知绝不是停留在书面作业上的机械练习,而是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知识的个性化组合和创新。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一是吸收生活中的重要素材和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和情感体验。例如,在《人口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教学过程中,课前将学生分成3个小组,分别以“我国、我县人口的现状和前景”“人口增长对我国、我县生态环境的影响”“怎样协调人口和环境的关系”为课题,进行外出调查,收集和整理资料,将生活中的重要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调查对我国的人口情况和环境状况有了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师通过探究问题将新内容进行分解,并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调查活动和展示中自主学习新知识。二是将课堂学习扩展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增加知识的灵活运用。例如,在《腐乳的制作》教学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发酵的技术制作腐乳。这就将学习到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在多次尝试腐乳制作的过程中,知识的内容得到更加深化,并得到灵活应用,同时,通过腐乳成品的分享,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激发,由此去认识和掌握其他发酵产品的制作过程,进行尝试,进一步扩展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多媒体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已经逐渐普遍,各高中学校逐渐配备了多媒体设备,但是在运用过程中却呈现出单一性的特征,多媒体技术只单纯地为教师的教服务,而没有促进学生的学。发展高中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丰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内容,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例如,在《绿色食品的生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网络自主地搜寻资料,资料的内容包括图片、视频、文字等。以此作为展示绿色食品生产过程的重要资源,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习。设计自己的展示内容,展示可以采用动画、ppt、音乐、现场操作等方式,通过形式的多样化增加学生应用知识的灵活性。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网络技术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当学生遇到不明白的知识点时,可以通过回放进行观看和重新学习。在课堂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上传自己展示的资料和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习能力。这对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运用。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需要运用信息技术,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教学改革,建立开放式的学生主体课堂,促进知识的自主建构,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作者:齐国民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

第八篇:高中生物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一、高中生物教学

高中生物教学虽然承担着很重的教学压力,但是我们教学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并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应付考试。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还要利用生物实验课程让学生明白一些生物知识的原理,更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开动脑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牢记生物知识。

二、为何要优化高中生物教学

高中生物教学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经过调查研究显示,一些学校的高中生物教学不良现状提示我们应该仔细分析高中生物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

一些学生在高中生物课堂上睡觉、说话、开小差,这很有可能会扰乱高中生物教学课堂秩序,不仅自己没有掌握到生物知识,还会妨碍其他同学学习。出现这样的原因是因为学生缺乏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没有了兴趣的支撑,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还有一些学生因为自己是特长生或者是要选择文科的关系,就放弃了高中生物学习。

(二)教师教学方式落后的原因

部分生物教师只重视课本的理论教学,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味地注重教学任务,到头来教师把高中生物的知识都讲解完毕,可是学生却没有掌握知识。这说明老师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是落后的,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这种教学方法也让学生感到生物课程枯燥乏味。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一些课程是实验课程,但是老师却让学生死记硬背实验流程,没有开展实验教学。如此一来,没有生物实验经验,学生就不能真正理解高中生物知识。

(三)缺乏有利教学环境的原因

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落后也是阻碍教学进步的原因。例如,在苏教版教材中,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内容,但是学生只能看到书本上的图案,却不能见到模型。这是因为一些中学没有生物模型器材室,限制了学生直观地理解生物知识。

三、优化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出现了上述问题让我们意识到一定要优化教学策略,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以苏教版生物教材为例,以下我将阐述如何让先进的教学方案和优美的教学环境共同促进高中生物教学的进步。

(一)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优化策略

首先,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学生不喜欢学习,下课后可以找学生谈心。通过平等交流的方式,发现学生在高中生物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给出良好的建议。其次,在以后的教学中多鼓励这部分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并及时表扬,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最后,对于选择文科和艺术类的学生要进行正确的引导,进而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的优化策略

高中生物教学不仅是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让学生学会生物实验。教师应该安排好课程时间,生物基础知识教学和生物实验教学都应该根据学生的理解力进行,把握好教学进度,合理的教学流程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提炼知识精华,对于显而易见的生物知识可以大概讲解一下。但是对于全班绝大多数都不懂的生物知识,教师应该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知识的分析。例如在教学细胞活动这一知识点时,老师就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动画,利用多媒体播放出来,加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记忆。

(三)改变设施环境的优化策略

学校应该加大生物学习环境的建设。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生物实验,必然要有实验器材,所以学校应该根据专业生物教师的建议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实验材料的购买。学校在建设优美的生物实验环境时,要注意生物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避免器材的生锈、受潮、开裂等。学生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才能很好地进行高中生物实验,得出精准的实验数据。这样,学生才能喜欢高中生物的学习,高中生物教学也会因此取得长足的进步。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高中生物教学中,确实因为一些原因造成了教学困难的存在。我相信,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通过广大生物教师的不懈努力,更多全面、科学、有效、可操作的生物课堂优化教学策略将不断涌现出来,进而为每个学生个性与人格的健全发展营造富有生命活力的良好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充满生命活力而快乐的课堂中快乐学习和茁壮成长!

作者:茆鹏 单位: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

第九篇:高中生物教学注重树立大生物观

一、培养学生形成“大生物观”的必要性

生物学是研究自然界一切生物生命现象和生活规律的一门科学,当然也包括我们人类。时至今日,人类为了追求所谓的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却大大伤害了自然界的其他生物,从现代农业、食品、医药、环境等各个领域所附加给我们人类的灾难就可以看出,人类正在为其曾经无知的行为而买单。所以,对于即将或已经踏入更高学府继续求学深造或已就业投身于社会实践的高中生来说,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生物科学和我们社会生活、人类发展的重要联系,学好生物科学对自身修养的提高和人类环境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当前高中师生对生物课程的认识存在偏差

目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更重视高考知识点的传授与练习,而忽略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崔永元曾在人代会上一针见血地批评衡水中学:学生上厕所小便和大便都有硬性的时间限制,跑操时还要拿本书,以便趁休息的一两分钟时间看一会儿。“全国学衡水”,可见当前的高中教育形式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我曾在一次生物课堂上对班里的84名学生做过问卷调查,共设置十道题,就是让学生在问卷上分别写出微生物、森林植物、陆地观赏类植物、海洋植物、海洋动物、陆地爬行动物、古生物、两栖动物、大型食肉类动物、昆虫各十种,共100分。结果令人瞠目结舌:90分以上的有6名学生,其中4名都是平时贪玩、爱上网的并一贯被任课教师视为问题学生的;80分以上的占34%;60分到80分之间的占57%;剩余的为不及格。可见我们高中生的阅读面是多么狭窄,除了教科书和相关的辅导材料,其他一切书籍都会被他们视为闲杂书而遭到摒弃。所以,我们广大教师更应该切身感受到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现实性。

三、培养学生树立“大生物观”的途径

盲目追求高考目标的实现而忽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既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学生本人的不负责任,而培养学生树立“大生物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这种不足和缺憾。“大生物观”是学生的一种素养,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重新定位高考目标

高考作为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在短时期内不会有更加科学的手段取而代之,所以它仍然会主导着高中教育教学的方向。因此,生物教师依然会受到来自社会、家长、学校评价机制的制约,还不得不把精力锁定在追求高考考试成绩上。教师为什么不能大胆创新,积极参与新课改,通过培养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实现学生学习成绩的大幅提高呢?这就是教学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教师培养学生形成一种“大生物观”,就是让他们掌握一种“捉鱼”的技巧,对于他们提高生物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是大有帮助的。学生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高考并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径,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才是人生受用不尽的财富。所以,不能盲目地追求高考这个短期效应,而应该学会如何学习,不能死记硬背、苦学死学,而是要掌握方法、灵活运用,通过不断积累知识和提升能力实现高考高分的目标。

2.在生活实践中寻找生物知识,培养生物素养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生物知识。我们平时吃的菜肴、喝的水、天上飞的、地上爬的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生物很多,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每一个生物都可以与书本上的一些知识点相关联。生物课程离不开实验,教师可以把实验内容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把书本知识有效地放大,并在生活中进行检验,从而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科学研究态度,这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生物学功底和生物素养。比如,在讲授“从生物圈到细胞”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引用2003年肆虐全球的SARS病毒来举例说明。SARS是由一种冠性病毒引发的严重传染病,又称“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或“非典型性肺炎”。这种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是怎样繁殖的呢?又是怎样侵害人体细胞的呢?在说明这些问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2003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实例播放给学生观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能够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生物工程对医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3.培养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

生物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很强、应用范围极广的宏大工程,其研究过程来不得半点虚假,每一个生物工程工作者都必须具备严谨治学的精神。比如医药工程中的免疫学,大量疫苗的研究、培养、繁殖、实验,每一步都要谨慎认真,稍有疏漏就可能危及人的生命。教师应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研究精神,刻苦钻研的品质,科学理性的思维能力。生物学科涉及面很广,和其他很多学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一定要博采众长,注意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才能对学生言传身教,促进学生“大生物观”的形成,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四、总结

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贯穿“大生物观”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师要以新课改精神为动力,以素质教育原则为目标,以培养优秀人才为己任。

作者:陈先锋 单位:福建省浦城县第二中学

第十篇:高中生物教学面临困境及对策分析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飞速,生物科学技术在当今的科学技术之中已经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的生物科技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了,成为了人类不可缺少的重要科技之一。然而再发达的科技也离不开支撑它的科学基础,而高中生物教学就是生物科技的基础,它对于我国生物工程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的中国教育已经由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高中生物教学也应当顺应发展,不断改革来适应发展需要,应当从教学理念、方法等多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但实际上,我国的高中生物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面临着诸多困境,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努力和探究,运用科学合理的对策与途径来保障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本文也是针对当前高中生物教学中普遍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对策,从而达到帮助广大学生建立起学习生物的兴趣,从根本上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目的。

2.高中生物教学面临的困境

2.1理念认识不到位

“新课改”虽然已经在全国各地实施,但是许多生物教师并没有对新课改理念进行深入的理解和研究,更没有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新课改”要求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广大教师想要实现“新课改”的要求就需要不断地努力探索来寻求合适的新的教学方式,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但事实上是许多教师根本没有认识到该理念的重要性,也没有做任何的努力和探索,继续沿袭传统教学方式。

2.2难以把握教学内容

新课标下的生物课程拥有着全新的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有些教学内容与要求甚至尚不具体,教师也没有操作办法的实例来进行教学。许多辅导资料对于新课标也没有及时的跟进,导致许多教师不能够准确地把握新教材的内容与深度,这样一来也就更无法正确传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也没法完成。

2.3有限的实验条件

对于高中生物知识来说,有许多需要通过实验进行学习与巩固,可以说实验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来说十分关键。但实际上由于教学实验条件的有限,许多生物实验教学条件都无法满足。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学生应当大量亲自参与并动手进行生物实验操作,但事实上由于许多学习教学条件有限而无法进行实验,导致了高中生物教学质量不高。

2.4无法执行教学

许多高中生物教师没有对新课标下的课程进行全面的审视,而是一味的沿用传统的教学思想来教学,这样就很难满足新课标下的教学内容与进度要求,同时也无法处理课时与内容的冲突。有的生物教师甚至不会进行新课程下的教学安排,这样生物教学就无法进行控制与执行。

3.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对策

3.1正确引导,激发兴趣

不管是什么科目的学习,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也应当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具体可以通过不断提问与引导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与寻求答案,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引导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对新知识的正确探究,这样可以有效改善偏科现象,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3.2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思维意识的提高,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要外在条件。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教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在新课标下应当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各抒己见,鼓励对于教师的观点、教材内容提出不同意见,加强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提问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思考、探索知识的能力。

3.3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传统的教学方法呆板单一,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高中生物教学系统包含实验、思考、练习、活动等部分,能够直接反映学生能力培养的高度。实验的目的是要求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应当对教学方法进行精心设计,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得到思维的训练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4采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学校互联网的建立打破了传统教室的局限,能够将生物教学进行拓展与延伸。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进行广泛的交流与互动,教师也能够实现与教学专家的咨询与交流。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图片、动画以及视频直观的进行教学,对于教学内容中的重点与难点也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表述,一方面活跃的课堂氛围,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习效率以及教学效果的提高。

3.5结合基础教学

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是高中生物教学的内容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思想,在实际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对于学生的辩证唯物观的分析以及认识生物体的基本规律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与认识观。例如对于生物的产生和发展,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引导,以生物进化论进行阐述,并与生物学基础内容相结合进行教学,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同时引导学生加深认识。

4.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对于如何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之下,作为高中教师应当转变自身的传统教学观念,能够对于生物教学有一个全面而科学的认识。同时应当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引导学生提高高中生物知识水平,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任务与目标。

作者:唐修良 单位:江苏省滨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