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社会责任教育的渗透

高中生物教学中社会责任教育的渗透

摘要:每个人都需要在社会中承担一定责任,虽然高中生尚处于发展中,但其是社会的一员,需要肩负一定责任。而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需将自身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其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明确自身社会责任。本文以高中生物教学为例,从意义、原则、方法三个方面入手,阐述了高中生物教学中的社会责任教育渗透。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社会责任教育;渗透方法

教师的教学目标为:为国家与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高素质依托于社会责任教育,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对社会责任教育进行渗透。考虑到高中生物教学中蕴含着较多相关内容,可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方面发挥积极效用,所以,在教学活动中需将其充分利用起来。但是想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就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并引入生动形象的案例。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的意义概述

1.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教学目标之一。因为社会责任感意味着学生可对社会生活环境进行关注,并尽其所能维护社会稳定。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学生容易产生自大、自私心理。而这与国家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存在一定差异,所以教师需要采用科学的手段对学生的思维、观念进行改善。而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发现,社会责任教育的有效渗透可以达到这一目的。比如,通过在教学活动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学生会站在客观角度上对社会事物进行观察、思考,并明确自己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从而树立社会责任感。也就是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可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

2.提升教学内容社会性

生物知识与社会有着密切联系。因为其是生物学家们根据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探究所得来的,而且很多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渗透社会责任教育时,教师需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引入社会案例。所以,教学内容会与社会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有利于提升教学内容的社会性。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发现生物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并对其进行快速理解、记忆。

3.为学生提供探讨社会事务的机会

想要渗透社会责任教育、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行培养,教师就需引入社会事件,并带领学生站在不同角度上,对社会事务进行思考。而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想法,所以会在看到社会事务时产生不同的念头,而这为学生进行社会事务的探讨提供了机会。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探讨社会事务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的原则

1.以生为本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学理念变为了生本教育,即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虽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会与其他教学存在较大不同,但是,教师仍需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即给予学生一定引导,使学生对生物知识、社会责任进行探讨,因此形成良好的思想学习品质。

2.知能并重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所需要的人才变为了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人才,也就是说,学生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还需要形成相应能力。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时,教师需要遵循知能并重原则。即不仅要使学生产生社会责任感,还需使学生形成社会参与能力,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社会责任教育通常会以理论方式呈现,但其根本目的为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所以其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渗透社会责任教育时,须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而且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发现,如果在渗透社会责任教育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学生可将自己的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活动中,可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并与相关知识产生共鸣。

三、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的方法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

由上述内容可知,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时,教师需要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的同时,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奠定良好基础。而想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了解生物教材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采用适合手段,对社会责任教育进行渗透。例如在教学“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现象”时,教师便可对相关知识进行探究。因为只有教师明确了教材内容,才可找到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并对社会责任教育进行有效渗透。就这部分知识而言,其围绕的是生命及植物蒸腾作用,而且与我国一个谚语有着密切联系——大树底下好乘凉。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联系其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微课视频的制作,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视频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快速明确什么是生命,什么是植物蒸腾作用,从而树立正确意识。最后,教师可以渗透社会责任教育:倘若将我们的国家看做一棵大树,那么,我们每个人就是大树下的沙石。为了确保这棵树不被大风刮走,我们需要尽己所能、深入合作,使大树的根扎得更深、长得更壮。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可实现社会责任教育与生物知识的有机结合,可使学生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的同时形成正确意识、观念,从而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夯实学科基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

生物学科与其他知识有着密切联系,且其涉及较多内容。所以想要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教师就需采用有效手段对生物知识的基础进行教授,在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的同时,明确生物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真正掌握基础知识、技能,并形成社会责任感。例如在教学“植物激素的作用和种类”时,教师便可将这一方式利用起来。因为通过调查发现,这部分知识涉及了较多内容,而且知识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倘若只是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很有可能出现混淆或无法快速理解的现象,导致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受到直接影响,社会责任教育的渗透受到间接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将多媒体技术利用起来,通过PPT课件降低教学难度,并在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后渗透社会责任教育。比如,就这部分知识而言,教师可以根据这一部分内容的基础知识为酶的相关知识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理解知识,并为学生进行接下来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在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将实验教学利用起来,使学生动手操作对酶的作用进行分析,掌握控制自变量、观察及检测因变量的方法。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对酶的相关知识进行深入了解。之后,教师可以将消化食物的现象引入,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比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人们在感觉到饿的时候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酶在生活中的应用较为广泛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为其深入理解酶的作用提供保障。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对生物知识进行深入了解,还可以明确其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可以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为其参与社会活动奠定良好基础。由此可见,将学科基础进行夯实,有利于社会责任教育的有效渗透,有利于学生的社会责任能力提升,从而为其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开展实践活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渗透社会责任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在开展实践活动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需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可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相应情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中。例如在教学“其他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便可采用开展实践活动这一方式对社会责任教育进行渗透。因为这部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有效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树立正确理念,并将生活中的素材充分利用起来,遵循学以致用的原则,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探究,从而为学生的能力提升奠定良好基础,为学生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提供保障。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处于发展之中,且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知识掌握情况也不同,而实践活动具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使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对这部分知识而言,教师可以设计的实践活动如下:以小组的形式走进附近的蔬菜水果基地,并向相关专业人员了解植物激素的作用及种类、使用方法,并在相关工作人员允许的情况下进行实践。如此一来,学生便可获得直观体验、感悟,便可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同时,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以得到有效培养。又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计算机利用起来。因为其依托于互联网,互联网中蕴含着较多资源,这些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对学生形成社会承担习惯提供保障。同时,利用计算机进行搜集也属于实践活动的一种,所以,教师需结合实际情况,将这一方式利用起来。就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而言,教师可以设计的实践任务如下:利用计算机对激素的内容进行了解,明确其作用,并关注相关事件,思考激素到底好还是不好。如此一来,便可使学生形成辩证思维,正确看待激素。同时,学生会形成尊重科学、诚实守信的意识,可形成社会承担习惯。由此可见,结合教学内容及生活的联系开展实践活动,可使学生发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也可为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提供保障。同时,这种教学活动课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有效培养。

4.关注人类未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

生物教材对生物、人类的发展规律进行了揭示,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渗透社会责任教育。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对人类的未来进行关注,使其对生物知识进行深入学习,并感受、体验自然世界、生命价值,并使学生因此形成社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想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需对相关话题进行搜集,并采用合适手段引入教学,使学生站在不同角度上进行思考、探讨。例如在教学“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时,教师便可采用关注人类未来这一方式进行知识教授,并在潜移默化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确保学生可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深入探究,并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了解,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就这部分知识而言,其与植树造林有着密切联系,而且,植树造林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之一,所以教师可以呈现相关内容,使学生思考人们为什么要植树造林,并以此为鉴,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并在日常生活中尽己所能保护环境。比如,教师可以引入这样的新闻:巴西亚马孙森林大火持续消防员开展灭火工作。这篇新闻中讲述了人们为什么会对巴西森林大火这一事件进行高度关注:巴西森林烧毁导致森林面积大大减少,使全球气候受到了直接影响。因为巴西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其拥有大量树林。随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结合教学内容思考森林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森林?我们要怎么保护环境?如此一来,便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机联系,对人类的未来进行关注,形成社会责任意识。又如,教师可以引入南北极冰雪融化的视频,使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人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做了哪些努力?再如,教师可带领学生参与到植树造林、“消灭城市垃圾”的活动中,使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获得独特体验、形成社会责任意识。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印象,也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形成社会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感。由此可见,生物知识与人类的未来有着密切联系,如果教师可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相关内容,便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意识、自觉关注我们的未来,并认清生活中的各个主题、形成社会责任意识及能力,从而成长为国家所需要的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是培养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有效路径,是学生成长为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人才的基础。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树立相关意识。但新课改提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即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情况、学习能力设计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可以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发现,教师可以将理论联系实际、夯实学科基础、开展实践教学、关注人类未来当作着手点,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如此一来,便可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意识。

作者:林强 单位:福建省云霄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