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

摘要: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整体教学质量。文章深入探究高中历史课堂当中的小组合作教学法,包括合理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科学划分合作小组;加强引导,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与技能;构建有效的激励与评价机制。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小组合作

高中历史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量非常大,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小组合作教学法是现代教学当中应用较为普遍且效果较为良好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合作法进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能够显著提升教学质量。因此,本文将从多个层面分析这一教学方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应用的要点。

一、合理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小组合作教学法并不适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所有内容。因此,首先需要对学习内容进行精挑细选,设计出更有价值的相关讨论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具挑战性且更适合小组学习的任务。其次,需要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多样性和开放性,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和新颖的学习体验。同时,要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和交流空间,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自由的合作学习氛围。比如,在教授“抗日战争”相关历史知识时,可以增加一些与现实有关的讨论问题,如抗日电视剧、烈士后代及抗战遗址等,这样就和教学内容中的历史知识产生了一定联系,使学生通过联想与讨论对相关任务进行充分学习与掌握,拉进学生和历史知识之间的距离,不仅有利于学生历史视野更加开阔,更有利于对学生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的培养。

二、科学划分合作小组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当中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需要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在划分小组的时候,不能按照教师的主观意愿随意划分,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学生自身知识基础及性格等方面的差异,科学合理地进行小组划分。具体需要注意如下几点,首先,要合理划分小组人数,通常情况下保持每组为4至6名学生,若小组人数过多,则小组组员之间的交流会不够畅通,若小组组员过少,则对组员的整体学习效率产生影响[1]。比如,在讲授“鸦片战争”这节课时,教师不能让学生机械地记忆相关历史知识,而应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充分结合学生自身知识基础及个性特征等进行合理分组,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充分表达自身对“马关条约”及“鸦片战争”等历史事件的看法,并学习林则徐等历史人物的内在精神。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有效学习到相关历史知识,更能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爱国精神。

三、加强引导,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与技能

在高中历史课堂上使用小组合作教学方式,整个教学模式相对传统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此时,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也与以往不同,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注意在小组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的调控与向导作用,对学生学习意识及技能加强引导与培养。比如,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针对性地对学生传授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知识及技能[2]。同时,历史教师要动态观察所有合作小组中每个成员实际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小组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调控。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要做好管理工作,并融入小组学习当中,对小组学习当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促使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够顺利进行,并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四、构建有效的激励与评价机制

为了有效推动高中历史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发展,需要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建立一套有效评价机制,并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评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成效的时候,需要站在激励的角度进行全面评价,并结合一定激励措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全面提升小组学习成效。常见的有当堂评价和长效评价两种形式。比如,在教授“思想”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学习内容及小组学习成效进行评价的同时,引导学生结合思想对自己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意志力、理想及信念等方面的评价和反思,积极启发学生将思想和自己的人格与性格产生联系,对学生加以激励,使学生在实际学习当中积极学习的一些思想与理念,实现自身的成长。

五、结语

在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过程中,教育教学活动越来越重视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来促使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并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合理地使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并通过新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静静.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历史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6(33):3.

[2]顾中华.基于自主、合作、探究步骤下的高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J].新课程(中学),2017(9):135.

作者:张燕婷 单位:福建省晋江市毓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