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浅论(4篇)

初中地理教学方法浅论(4篇)

第一篇: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

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渗透环境保护的知识,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地理教师要充分地挖掘地理教材,抓住教材中环境教育的相关知识点,并采用恰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因此,本文主要从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具体途径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为初中地理教学实施环境教育提供合理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初中地理;环境教育;途径;探索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大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致使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学生是新时代的接班人,培养其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初中地理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战场,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使环境保护的观念深入到学生的心中,并将课堂中所接受到的环境保护意识转变为实际的行为。因此,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成为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自然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空气、水、森林、草原以及土壤等都是人们生存所必需的东西。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地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与掌握人类的生命系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就我国的现状而言,森林植被面积在急剧地减少、耕地面积锐减、建筑规模日益扩大、水资源面临枯竭、白色污染以及空气污染严重,这些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破坏了人类的生活环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渗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树立学生正确的资源观以及人口观等,并让学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为环境保护贡献自身力量。初中地理教学要牢牢把握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主旋律,使初中地理课堂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具体途径

1.借助多媒体进行环境教育。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其知识储备有限,逻辑推理能力还不够发达。但是地理现象以及一些地理问题仅仅通过教师的口头阐述,学生可能很难明白这些问题。尤其是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都是环境问题的一个大概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速度,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方式将其环境等问题直观地呈现给学生看。教师可以搜集一些身边的环境问题的相关内容,将其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并结合上课的进度进行适时的插播。借助多媒体呈现图片的方式比较形象、直观,并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这能加深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印象,从而达到了很好的环境教育的效果。在讲解到中国自然环境等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我国遇到特大冰雪灾害的视频播放给学生观看。视频中有拥挤的人群,高速路被覆盖的积雪阻碍了行车、树木枯死等,通过观看这些视频加深学生的印象,并在观看的同时思考全球变暖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对人类所造成的伤害。这样,学生才能更积极地响应环境保护的号召,从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的高度,使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环境保护教育取到良好的效果。2.开展实践活动进行环境教育。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实践生活中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时,要重视地理教学与实际的联系性,通过开展一些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因为初中学生的时间比较有限,因此,教师可以在全班组织兴趣小组,兴趣小组成员是环保意识比较强烈的学生,让他们来推动地理教学的环境教育。教师要定期带队,结合实际情况,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其他同学共同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使得初中地理环境教育得到有效地开展。例如:兴趣小组中的噪音检测小组可以走向校外,去学校附近的十字路口检测噪音问题。对路口的音量、音频进行监测,分别记录下不同时间段的噪音音量。同时,学生要对噪音的来源以及噪音所造成的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之后,学生要画出各种类型的统计图,将监测结果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在课堂上,学生将自己监测的成果分享给学生,教师再让学生们讨论并给出意见如何面对这些噪音,如何减少噪音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通过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中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3.与环境保护日相结合,增进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我国已经确定了环境保护日,初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教育学生积极地行动,保护校园环境、身边环境,再过渡到保护整个大环境。环境的保护需要每个人的行动。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时,要有意识渗透环境教育意识。综上所述,初中教师在地理教学时要渗透环境教育意识,采用恰当方法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环境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本文主要提供了应用多媒体、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与环境保护节日相结合进行环境教育的几个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研究地理教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总结环境教育的经验,最终提升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环境意识提升。

参考文献:

[1]王爱勤.初中地理教育中环境教育的错位与整合[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56(02):36—43.

[2]谭振宇.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方式探析[J].新课程:中学版,77(02):23—36.

[3]郭福海.对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方式探讨[J].魅力中国,2016,89(05):56—63.

作者:韩开建 单位: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初级中学

第二篇:地理教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初中地理是学生较难把握的一门学科,地理知识抽象性内容较多,学生不具备良好的空间感,学习成绩很难得到提升。初中地理教学应该利用教具来完成,教具能够将地理知识形象化,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地理概念与信息,可以提升学习效率。本文对初中地理教具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出利用教具提升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具教学;应用;策略

一、引言

利用教具进行抽象性地理知识教学,可极大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利用形象思维去思考地理知识,挖掘趣味地理知识,发现内容乐趣,从而更好地实现创新教育的要求。教具为地理教学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为教学带来了更大的便利性。要利用教具辅助教学,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选择正确的教具可以为学生刻化地理空间思维,把握教学的重点,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地理教具的重要作用

正确地运用地理教具,既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地理知识内容,又可以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解决地理教学局限性问题,为学生拓宽思维发展空间,使学生在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中理解地理理论性和概念性知识内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地理成绩能够有所提升。

(一)教具提高教学效率

地理知识内容分布空间性较大,有着特殊的结构,部分内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无法直接接触到,没有教学工具的辅助,学生很难在脑海中刻画出知识的具体模型,学生无法对抽象性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学习成绩自然很难提升。想要解决这一教学难题,教师可以利用地理教具来完成。教具能够对空间结构进行优化,使学生通过肉眼可以直接观察到地理内容的分布情况,实现困难性问题的解决,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初中生缺乏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对于枯燥、乏味的知识难以快速地吸收,学生们的注意力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不愿意发动脑筋进行知识的探索,这一问题的存在使初中地理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教具的出现,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知识内涵的深化,学生们自觉地跟随教师的指导探究地理知识,完成学习目标。例如:教师在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的同时分析实际生活现象,“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是一种海拔和气候关系的实际现象,指导学生分析两者的反向关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创新。利用教具辅助教学,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实现了新形势下地理高效化教学的目的。

三、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地理教具的具体策略

(一)地理图表的应用

地理图表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地理教具,图表的应用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地理抽象化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具体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产生一目了然的感觉。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为学生绘制地理图表,把不同地位的地域风貌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出来,指导学生通过图表的观察对比分析,对地域特点和风情地貌进行清晰地解读,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班级中悬挂的地图进行教学,根据地图教学地区分布知识点,学生能够掌握到地区分布的特点,完成知识点的记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知识的积累是在不经意间完成的,学生每天接触一点地理知识,长此以往会有不一样的惊喜。学生对于世界地形分布情况有了初步了解以后,就可以独立地进行地理图表的运用,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学生图表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图习惯,为未来深层地理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地理教具的自主制作

地理教具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问题和地理现象,从生活中发现地理常识,有利于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提升。地理知识内容不仅包括一些地形、地貌、气候等,还存在着很多的地理事件,这些微小的事件很难利用大型的教学工具辅助,因此教师应该具备自主制作地理教具的能力。例如,在进行风力、偏向力知识点教学时,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工具当做教具,用转笔刀进行实际演示,揭示出地理知识原理,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想象出来。地理教具制作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地理知识产生的原理进行充分地理解,明确知识结构,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考,这种深入挖掘式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学习成绩的快速提升。

(三)情境教学方式的选择

利用地理教具创设课堂教学情境,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趣味性游戏的教学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的重要方式,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能够使地理教学体现出更高的价值。趣味性游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教具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例如,在进行中国行政区划分知识点教学时,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给学生准备好空白的中国行政分布图,学生通过对行政区轮廓的辨别,一起完成空白拼图,教师根据学生行政区分布图完成的质量进行评价,对于完成质量最佳的小组实行奖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未得到奖励的小组同学会暗自努力,争取在下一次的活动中更好地表现自己,从而赢得教师的表扬和同学的肯定。地理拼图教学方式是全员参与的活动,学生们能够在拼图的过程中锻炼协作能力,提高竞争精神,还可以通过其他同学的帮助,对不熟悉的知识点进行强化,全员协作热情十分高涨,课堂学习气氛被活跃起来,实现了地理教具教学的实际意义。

四、结语

总之,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地理教具的重要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善于利用教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抽象性地理知识,实现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地理创新思维的启发,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初中地理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张涵.地理教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11)23-24.

[2]王云静.探究自制教具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新课程(中),2016(02)132-133.

作者:郑恒恭 单位:江西省贵溪市二中

第三篇: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文章主要论述了在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如何使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教师在教学中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资源等,以期形成初中地理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地理;教学方法

地理是初中教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集趣味性、挑战性、实用性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地理学科对于初中生的发展来讲,有着积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使每一个学生个性都得到全面的、充分的发展[1]。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需要不断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地理教师也是如此,新课改倡导的学生观与教育教学观等,有助于地理教学的实施。地理教师要认识到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让学生有效利用地理知识,感受学习的快乐与意义。

1明确目标、明确重点

衡量评价一节好课有三大指标:目标明确、过程生动、效果良好。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应有强烈的教学目标意识。所谓明确重点,直观地说就是“每节课重点解决一到两个主要问题”。这不仅是复习课而且是平时教学的一种课堂追求。有经验的教师一定会精炼语言、简化教程,会集中主要时间、主要精力在课堂上解决主要问题,而把一般问题用集体阅读、个别提问、集体回答、当堂练习、学生互批、教师讲评等多种方式给予解决。教师要坚持克服课堂教学目标繁杂、面面俱到、平均用力、以讲代教的教学习惯,让宝贵的课堂时间用以解决主要问题、学生的共同问题。

2创设情景、创造体验

新课标下,教师要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培养学生的个性技能,认识到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差异,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关注学生的自主研究学习。这就要求地理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如果学生天马行空地自由学习,教师不管,这样学生就很难掌握地理知识,无法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所以,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教师不但要将讲授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而且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对学习方式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学习资源、学习时间与学习空间,教师先明确教学目标,从宏观层面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地理学习资源,将时间与空间在很大程度上交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材为教师教学提供了重要条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选材上或者教材在教学内容中的顺序安排上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初二地理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顺序:从中国的疆域到中国的行政区划。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学重点应当是“中国的行政区划”,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经常接触到的,教师要相应地调整顺序,将“中国的行政区划”作为首先要讲授的内容,从而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动态教学,如互动、朗读与抢答等,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热情。当地域特征不切实际时,将不利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初中课本的地理知识都是以图像与内容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的地理文字和现实生活非常贴近,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领悟其中知识,如教师可以选取生活中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日常实例、图片与地图,以此作为教学内容的延伸,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意识。新课改下,地理教学要融入生活,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都贴近生活。教材在教学中并不是唯一资源。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地理知识,掌握生活中的规律,了解自然界的变化,将生活知识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学习方式生活化与学习内容生活化。

3养成互助、养成习惯

新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还要进行合作学习,也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而建立学习小组,进行课堂小组学习,这是班级授课制下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在农村中学,更应提倡建立“自然小组”,即前后两桌四人组成的学习小组;它的主要功能是“互助式学习小组”而不是“讨论式学习小组”。每位学科教师,都应该把科学合理地建立本学科学习小组,选用学习小组长,培养学科小先生,列入教学计划之中;把当堂训练、同伴互批、小组互助、小组式指导变成教师课堂教学的常规方式。在具体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设计一套旅游方案,让每个组互相讨论各个方案,自己提供指导,确定研究小组方案的可行性。这种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而且明白一些贴近生活的现实知识,如生活技能、与人交际与预算等。养成学科学习习惯,是指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科教师应规范学生上课行为,让每位学生拥有听课、阅读、提问、书写、合作的好习惯。起始年级教师更应养成学生上课带齐课本、文具的基本习惯。在这一点上,教师决不能与学生妥协,确保每位学生在本学科的课堂上养成学科学习基本习惯。

4深入生活,拓展知识

最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时,不应将知识点拘泥于课堂教学中。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因此也要为生活所服务。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也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相关教学。随着新课标的深化与改革,相关教育专家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了课程重点。在新课标环境下,作为初中地理教师的我们,更要为学生的自身发展做打算。利用多种方式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够在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相关能力加以提高,把初中地理课堂打造成为提升初中生综合素质的平台。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给当代初中地理教师的相关教学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面对这种冲击,身为地理教师的我们应该勇于突破内传统,在真正意义上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相关教学。将与学生交流看作教学重点在进行,在真正意义上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积极探寻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效率的教学方式,在根本上将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观能动性加以激发,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成长空间,让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根本上实现初中地理课程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德芳.新课改下地理教学模式初探[J].科学咨询,2011(08).

[2]李玉红.新课标理念下的地理教学模式新探[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1).

[3]祖晓杰.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方法的研究[J].才智,2015(01):239.

[4]邹霞.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方法[J].读写算:教研版,2013.

[5]卢国飞.新课改下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性教学方法探究[J].新课程:教育技术,2012.

作者:吴英利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莽卡满族中心学校

第四篇: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运用

摘要:长期以来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课程开展的非常少,其中的乡土地理课程虽然近年来受到教育家们的重视,但是因为教师受到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太多的关注。本文从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运用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以期为中国初中地理教学的老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初中地理教学一直以经济原则、选择性原则、引导性原则、因地制宜的原则这四个原则进行乡土资源课程的教学,教学方面也取得一些成果。但近年来有专家指出,在初中地理课程中的乡土资源课程资源的运用上,许多教师没有按照基本原则进行,致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试能力呈现出差距。本文从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上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得出适合地理教学的方法,希望能够为教育事业做点贡献。

1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运用存在的问题

1.1教师忽视了新课程的培训:据调查数据显示,许多初中地理教师对新课程的培训一无所知或者是一知半解,教师对于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观念没有完全地建立起来,导致了学生的新课程培训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如果地理教师自己对学校所在地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在教学中是不可能达到新课程的培训力度和强度的。加之某些学校不仅没有进行实际的考察工作,更是连相关的视频、图片甚至是新闻资料都没有。这样的环境下,教学怎么可能发展的起来,学生关于乡土地理课程的培训更不可能步入轨道。1.2课程资源少:根据地理课程资源的性质可将其划分为条件性的地理课程和素材性的地理课程两种。据调查数据显示许多学校没有足够的经费,学校配给的教学工具物品不是没有就是非常陈旧,根本无法给学生上一堂别开生面的地理课。常常出现的问题是上课没有多媒体技术的支持,没有实验需要的仪器,没有网络,学校图书馆甚至是没有学生必须的图书室和资料室。1.3课程资源没有被充分挖掘:其实许多学校都建立在郊区,或是那些建在乡镇的学校,即便是可利用的乡土资源多而且广,教师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也并没有计划把教学课堂延伸到附近的自然环境中,依旧采用陈旧老套的讲课方式给学生传授知识。1.4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的中国教育最注重的还是学生的理论成绩,教师和家长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弱不关心。另外一方面坚守在教育岗位上的教师因为薪资水平不愿意耗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做没有报酬的事情,而家长毕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并不了解孩子的成绩好坏具体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2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运用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办法

2.1教师要增加学生新课程的培训:教师在这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利用课程资源的教学意识,不浪费资源并且吸收开发技能,增加学生新课程的培训。教育部门对此要承担起责任,针对这一问题采取首先对教师的培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政策,先让老师跳出教学的固有模式,尝试新的方式改变学生吸收知识的形式,逐渐刺激老师开发利用资源的兴趣。最后安排专业的人员指导教师将培训获得新方式和新知识一一传播给学生。2.2投入资金增加课程资源:教育部门要重视那些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的学校,加大资金投入或配置设备,首先在物质上保证不匮乏,不拉教学的后腿。学校也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资源,积极地将教学视频、图片新闻资料充分运用到日常的教学课堂上。学校配备的多媒体设备可以上网购买视频,或者从别的兄弟学校或者是条件优越的学校借用视频资源,为此还可以鼓励学生比较自己学校所在地点的乡土资源与别的学校所在地的乡土资源的区别。2.3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利用不是口头号召就可以及时付诸行动,需要通过学校内部人员的良效配合。例如,学校可以根据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负责板块组织成立一个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考察研究小组,指定其中一个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地理知识的骨干教师担任组长,由其他的老师作为小组成员一起,定期选择某一地方进行考察。回到学校之后,整合资料和信息,形成报告,制作成视频资料,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2.4增加实践活动成绩的考核:学校要积极地推动教学中的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具体做法如下,学校可有成立的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考察研究的教师团队,由这个团队带领学生到经过考察的地点开展实际活动。在活动中,学生需要做的是尽量参与到活动中,尝试接触自然,当地土壤的颜色、类型进行辨别测试得出准确的结论。根据当地政府的相关资料,确定当地的气候;通过与当地居民的接触整理出与地理知识相关的资料。教师随行一方面保证了学生安全,也可以在整个过程中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及时地指导。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有了走出课堂进入生活的机会,让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逐渐对不同于自身从小接触的民风民俗、乡土乡情产生兴趣,不仅对学习地理知识有帮助,还会促进学生的成长。

3结束语

初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被充分发掘利用之后,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高,还可以物尽其用不浪费在编写地理课程时候的资源投入。因此教师在实际的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增加学生新课程的培训、投入资金、增加条件性的资源,给学生上真正的乡土地理课。

参考文献

[1]杨娅娜.试论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原则与途径[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5(4):10-13.

[2]吴刚平.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J].全球教育展,2014(9):55-56.

[3]吴刚平.解析课程资源[J].理论研究,2011(3):22-24.

作者:曹建雄 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十三中